發表於 2019-07-26 15:26:08
日前,中國機器人峰會永久舉辦地餘姚市人民政府重磅推出《餘姚機器人智谷小鎮產業政策》,扶持資金超100億。集聚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產業優勢、研發優勢和人才優勢,努力把餘姚機器人智谷小鎮打造成為國內機器人及智能裝備領域的「人才窪地」與「產業高地」。
機器人產業園以機器人產業為核心,圍繞機器人本體、機器人、控制系統、功能零部件生產等產業鏈環節而成的產業集聚區。以產業園區和企業為依託共同形成的產業集聚已成為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要特徵之一。
餘姚機器人智谷小鎮全景效果圖
一、機器人市場分析
機器人(Robot)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慧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機器人是高級整合控制論、機械電子、計算機、材料和仿生學的產物,在工業、醫學、農業、建築業、軍事等領域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均有重要用途。
機器人通常分為工業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其中特種機器人包括民用機器人、軍用機器人等。在現代製造業中,工業機器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自動化裝備。目前,國內機器人產業園圍繞機器人產業發展,主要以工業機器人為主,同時也涉及服務機器人等領域。
政策扶持發展、需求不斷擴大,國內機器人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 《2019年機器人產業園發展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 顯示,2018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超過310億美元,預計2019年將近400億美元。到2020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或將超500億美元。
工業機器人是集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傳感器、人工智慧等多學科先進技術於一體的自動化裝備,代表著未來智能裝備的發展方向。 我國是工業機器人應用第一大國,行業迅猛發展,產量持續增長。2015年產量僅32996臺。2017年突破13萬臺,提前三年實現了10萬臺產量的目標。2018年全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47682臺,同比增長4.6%,預計2019年工業機器人產量將近20萬臺。
參照國際機器人聯盟(IFR)按照應用領域劃分的分類,將服務機器人分為個人/家用機器人和專業服務機器人兩大類。服務機器人的應用範圍很廣,主要從事維護保養、修理、運輸、清洗、保安、救援、監護等工作。 中國 服務機器人 行業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其中,大部分產品還處於研發試驗階段。2018年中國服務機器人銷售額近60億元,同比增長23%,預計2019年服務機器人或達70億元。
二、機器人產業園現狀
機器人市場前景廣闊。面對這樣一個「大蛋糕」,各個地方政府紛紛「摩拳擦掌」,紛紛籌建和規劃工業機器人產業基地,意圖在工業4.0的浪潮中,率先吃到肉。 整體來看,我國機器人產業園建設呈現出「全面開花,區域集中」的特點,全國各主要省(直轄市)大部分建有機器人產業園,而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區則成為了機器人產業園的集聚之地。
在機器人產業園分布中,東北作為老工業基地,是我國最早從事於工業機器人生產的地區,培育出新松公司這樣的機器人第一家上市公司,佔據國產工業機器人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目前,東北共有4個機器人產業園。京津冀地區機器人產業具有技術優勢,覆蓋領域包括工業機器人及其自動化生產線、工業機器人集成應用等產品和服務。
分省市來看,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0月我國機器人產業園多達50多個。其中,廣東省擁有機器人產業園數量最多達6個,其次為江蘇省達5個,山東省隨後數量達4個。此外,安徽、河北、上海、湖南、浙江、天津、黑龍江等地均有分布機器人產業園。
三、發展前景
資本市場投資降溫,因行業及宏觀大環境影響,2018年國產工業機器人企業融資不易。相較於2017年,2018年工業機器人投融資規模有所減小,主要系大額的兼併購案例較少,資本市場逐漸趨於理性,傾向於尋找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 在此背景下,機器人產業園投融資有所回落。但受政策扶持,利好機器人產業園金融補助措施頻發,為機器人產業園的發展帶來動力。
市場發展空間巨大,近年來,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已經率先從汽車、電子、視頻包裝等傳統領域,逐漸向新能源、環保設備、高端裝備、倉儲物流等新興領域加快轉變;同時各地的機器人企業解決方案,也在從跟傳統汽車及3C製造向新場景和新行業延伸,加速「機器換人」進程,2019年這一趨勢將迎來放大。 工業機器人市場前景廣闊,機器人產業園迎來發展機遇,未來規模將持續擴大、數量上升。
產業結構不斷變化,隨著工業4.0觀念普及和人工智慧領域快速發展,機器人正在滲透越來越多應用領域。目前,機器人市場中以工業機器人為主,隨著智能+的進一步推廣,特種機器人將得到更廣泛的普及,家庭用機器人、醫用機器人、警用機器人等的市場佔比逐步升高。 未來,機器人產業園在產業佔比上也將有變化,服務型機器人比例將不斷增高,但相當一段時間內仍將以工業機器人為主。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