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恆大vs國安,還是國安vs魯能,放在過往賽季,這樣的焦點大戰,也就值3分,最多被稱為是「6分大戰」。但淘汰賽制下,這樣的比賽卻是勝與死,一場輸球一個賽季就泡湯,遭遇爭議判罰的魯能,賽後如此「發洩」,足協恐怕連罰都不好意思罰。
我們拋開爭議判罰,只說一件事:
1、中超賽制為: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二階段為循環賽,第二階段為淘汰賽;第一階段的積分不帶入第二階段。
2、韓國K聯賽也壓縮了賽程,第一和第二階段都是循環賽,第二階段也分為爭冠組和保級組,第一階段積分帶入第二階段。
中超雖然賽季開始前,就確定了第二階段為淘汰賽制,即6輪打完第二階段,但如果採用單循環的循環賽,第二階段也只會打7輪,按照目前的比賽密度,比原定日期多出5分。
2019賽季,中超最後一輪12月1日進行,本賽季中超最後一輪11月12日進行,多賽一輪的話,也只是11月17日就結束。
為何沒有採用外界認為更為合理的、模仿K聯賽的賽制,因為淘汰賽制簡單、刺激,也方便「暗箱操作」。畢竟以積分多少決定冠軍,第一階段打完後,分差就已經被完全拉開了,恆大和上港幾乎並駕齊驅,當然上港第一階段末輪全華班首發,因為已經提前鎖定了小組第1。
原本京魯這樣的焦點大戰只值3分,現在卻是直接決定生死,一個爭議判罰連續發酵就不足為奇,尤其是無緣前4的魯能,更是佔據了輿論高度。
魯能抗議的是判罰,而深足、大連人都明確表示淘汰賽制不公平,只不過深足保級尚未上岸,而大連人抱怨完就「登岸」。
2種賽制只差5天,為何足協選擇了最有可能引起爭議的淘汰賽,這個問題應該交由制定賽程的人回答。如果是21輪比賽(第一階段14輪+第二階段7輪),很可能京魯交鋒的爭議就不會如此放大,而且兩隊在爭冠組也只有1次交手,不會出現兩回合都引發爭議的鬧劇。
沒有盡善盡美,但走上了一條最差的路!
特別聲明:本文為自媒體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觀點。東方體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