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之外,家庭以內,最難處的家務事,誰能告訴我是什麼呢?當然非婆媳關係莫屬了。每每說到婆媳關係,總有人表示不贊同。
我說婆媳關係其實不難處,很多女人嗤之以鼻,她們總是不能相信有實實在在對媳婦好的婆婆,當我講出一些真實的案例時,也總是認為事情是偽造的,從根本上直接否定了婆媳關係能相處好的事實。
「婆婆能有好的嗎?婆婆都是偏心眼兒,總是把媳婦當外人,都是老巫婆。」在我的身邊不乏有這樣的聲音,還沒進入婚姻,就已經對婆婆心生忌憚,根本沒有想要為增進婆媳關係而努力一把的意思,而是個個退縮,認為婆媳關係根本就是婚姻中的累贅,不存在最好,恨不得老公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
但女人要想結婚,總免不了要過婆婆那一關,要想婚姻幸福,也總免不了要直面婆媳關係,因為婆媳關係和夫妻關係,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我們可以這麼說,雖不能說婆媳關係好的家庭中夫妻關係都好,但幸福家庭中婆媳關係一定都不差,婆媳關係在女人幸福人生中所佔據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我曾經採訪過幾個已婚與婆婆同住的女人,她們的回答兩極分化嚴重。有一些女人的確對婆媳關係保持的態度很消極,有的是因為「月子仇」,有的是因為婆婆對兒媳抱有一種搶兒子的敵意,想盡了辦法也不能相處融洽。但也有的女人對婆媳關係持有很樂觀的態度,因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兒媳善待婆婆,婆婆也回饋善意,幫女人帶孩子,無怨無悔的補貼小家庭,這樣的婆婆也很多很常見。
客觀角度來分析婆媳問題,的確有好有壞,這點不可否認,但你不能以偏概全,看到了不好的,就認為婆媳關係就沒有處好的可能性,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會導致女人在婆媳關係中很被動和悲觀,即使有很好的條件和觀念,也很難讓婆媳關係變得圓滿。
不怕婆媳關係難處,就怕女人帶著偏見去看待婆媳關係,根本就不想相處,總是過度解讀婆婆的言行舉止,想法極端偏激,總是考慮最壞的結果,妄加揣測。說句大實話,如果換做是你的母親做婆婆的那些舉動,你根本不會多想,但只是加上婆婆這個身份,你才覺得不可原諒,心裡各種不舒服,記恨著對方,這不是偏見又是什麼呢?
所以,方臉給出的建議是,無論婆媳關係如何,女人都不能對婆婆帶有莫名的敵意與偏見。婆媳不是天生的敵人,非要說的話,不如說是被選中的親人,即使女人不想要相處,在你嫁給男人的那一刻,你和婆婆已經有了無形的紐帶,註定這輩子都要牽扯在一起。
婆媳關係與婚姻關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能合理看待婆媳關係,引發家庭矛盾,最後受傷害的還是女人自己。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昨天收到一位粉絲的私信,不過這一次呢,不是她本人,而是她妯娌的故事,我覺得很發人深省,不妨說與大家聽一聽,讓大家評斷評斷。
讀者的妯娌名叫亞婷,嫁給了讀者小叔子的媳婦,上個星期剛剛離婚了,說起離婚的原因,讀者唏噓。
「我這個弟媳,真的是太軸了,就為了一個雞蛋,就要鬧離婚,她原本就是想拿拿架子,把離婚當成威脅我家婆婆的理由,我家婆婆平時性子直,卻是有些說話不中聽吧,但這一次還真不是家婆的問題,說到底就是弟媳太小心眼了,她無理取鬧,結果小叔子也沒讓著她,一氣之下真的離婚了,現在她後悔了,可是後悔也晚了。說到底,這件事情,也有我一部分責任。
我是14年嫁給我老公的,弟媳是比我晚了兩年,剛開始矛盾還不算大,弟媳經常給我抱怨,說婆婆有時候說話挺氣人的,她多買兩件新衣服,婆婆就嘮嘮叨叨的,說她太浪費了,要好好攢錢,為以後生孩子做打算。
有的時候呢,她睡懶覺,也會被婆婆喊起來吃早飯,就算她說了不吃,婆婆還是會把飯直接端到她面前,要她一定吃完,說不吃早飯對胃不好,她和我說,她在家做姑娘的時候,她爸媽也不敢強迫她幹嘛,現在婆家被婆婆壓著,管的她沒有自由,渾身不舒坦。
說起來我們家,的確比較特殊,我們家沒有分家,其實各自都有房子,但因為我老公和小叔子工作都在外地,平時不經常回來,我和妯娌又都是遠嫁,婆婆就提議乾脆一起住,反正房子有三層樓,夠大,這樣以後有孩子了,也方便照顧。
我其實覺得婆婆講的挺有道理的,一個女人帶孩子不容易,沒孩子以前不覺得,有了以後才發覺,沒有婆婆的幫忙,我真的想像不到我要是一個人帶我那淘氣的兒子,日子得怎麼過下去。
妯娌雖然和婆婆不對付,但是我有從中調和,日子其實也還算過得下去,但自從妯娌生了孩子以後,情況就急轉直下,變得越來越差。妯娌生了個小閨女,長得活潑可愛又水靈,其實我們家所有人都挺高興的,婆婆也挺高興,畢竟家裡都是男娃,終於有個女娃娃了,稀罕得很。
但我妯娌她心裡總覺得不是味兒,覺得婆婆偏心,重男輕女,對她女兒不如對我兒子好,其實我是沒覺得,甚至覺得婆婆對她女兒更好吧。主要是因為她家的女兒有點內向,我兒子又能皮,跟個小大人似的,有的時候說點好聽的能哄得婆婆開心,所以妯娌看著就不大高興。就因為這個事情,她後來和我也疏遠了。
我一直覺得吧,我妯娌挺不懂得感恩的,婆婆一把年紀了,幫我們倆個人帶孩子,挺辛苦的,可她就覺得婆婆是應該的,還覺得她做的不夠,虧待了她,和婆婆總是一點好臉色都沒有。
你要說老人一點不偏心,我覺得也不可能,但也真沒什麼可說的,我整天和婆婆嘻嘻哈哈,當朋友處,從來沒把婆婆當外人,雖然她有時候講話是不好聽,我也不往心裡去,畢竟和老年人計較,能計較出什麼勁,再加上兒子親近奶奶,雖然我沒感覺出來,但家婆對我更好一點,可能也是真的。但妯娌不行,婆婆說啥她都憋在心裡,也不和婆婆親近,也不怎麼讓孩子和婆婆親近,就是婆婆想對她好,也得她給機會吧。說句不好聽的,你還指望她幫忙帶孩子呢,還指望老兩口能補貼小家庭一點呢,哪能由著性子來,又不是做姑娘了。
我也勸過妯娌好幾次,沒用,後來也就作罷了。我一直知道她心裡有結,但沒想到她會那麼偏激,做事情根本不考慮後果,也可能是我們對她太疏忽了,後來就出了這檔子事。
就在小叔子離婚前的一個星期,有一天周末,婆婆做早飯,平時她給我兒子和她女兒做的早飯都一樣,比較簡單,就是白煮蛋和牛奶。那天我兒子跟我說不想吃雞蛋,我就和婆婆說了,別帶我兒子煮了,婆婆還叨叨了幾句,煮一個還不夠一鍋水,我也沒在意,打哈哈說了句煮一個也得煮,孫子不吃孫女也得吃。然後回去睡回籠覺了,結果沒多久,就聽到了一陣騷動,妯娌情緒激動的帶著女兒拖著行李要走,問她什麼她也不說,只對婆婆丟下了一句,你知道自己做了啥,就走了。
我和婆婆面面相覷,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後來我那個在客廳玩蠟筆的兒子告訴了我們真相,兒子說,嬸子臨走前問我吃沒吃雞蛋,我說沒有,嬸子就帶妹妹走啦。
我當時一下子就明白了,妯娌肯定是誤會了,以為我婆婆就給我兒子煮了一個雞蛋,沒給她女兒煮,所以負氣走了。我趕緊就給妯娌通電話,但是妯娌不接,只好打電話給小叔子告知他情況。
小叔子知道以後立馬聯繫了他媳婦,告訴她誤會了,但妯娌根本就不相信,還大罵小叔子,說他和我們一大家子一起騙她,還是小叔子整天在外面,自己媳婦和閨女在家讓他媽欺負了他都不知道,要他立馬回來解決,不然就離婚。
妯娌動靜鬧得很大,不依不饒的一定要婆婆給她個說法,我老公和小叔子都趕了回來,處理這件事情。我們家所有人輪番給她解釋,連我兒子都跟她說了,是他自己不要吃雞蛋的,可是她就是不信。
問她要個解決方式,她說一定要婆婆給她和女兒道歉,不然就離婚。我婆婆哪裡見過這個劍拔弩張的狀態啊,想也不想就說行,她道歉,只要妯娌不和她兒子離婚就行,可是卻被我小叔子攔下了,說離就離,絕不讓婆婆向她道歉。兩個人沒有一個低頭的,就這麼硬碰硬,哪能有好結果啊,下午就把離婚證領了。
小叔子離婚,最傷心的是我婆婆,她全程跟著,一直勸,但妯娌就是無動於衷,領完證以後,婆婆哭了,對妯娌說了句,兒媳,我少煮一個蛋你就鬧離婚,換做你媽,你能幹出這事兒嗎,你肯定不能啊,你對我的偏見也太大了,我到底做了啥對不住你的事情,你要這麼記恨我啊?
妯娌也哭了,但一切都遲了,早一些後悔,可能也沒這些事情了,小叔子抱著孩子早就走了,根本看也不看她一眼。我看著她也覺得傷心,不過是一個雞蛋而已,都是一家人,真的不至於家都散了。」
方臉聽了也很唏噓,一個雞蛋竟然能毀了一個家庭,讓人不敢相信,但也不得不相信,因為雞蛋的確是小事,亞婷覺得婆婆偏心,重男輕女,虧待自己是大事。
不是因為雞蛋,而是認為婆婆不善待自己,亞婷才大發脾氣,連解釋都不聽,就帶著孩子回娘家要求離婚,逼著婆婆給自己道歉。但即使聽到了事實真相併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樣,她依舊不能相信,還在固執己見,就是她的問題了。她不相信婆婆,甚至連自己的老公她也要牽連進去,進一步惡化婆媳關係的同時,婚姻關係也隨之緊張。亞婷自以為自己做的很對,是在爭取自己的利益,但其實呢,是把自己的婚姻一步步推向了萬丈深淵。最後丈夫同意了亞婷的離婚,她還萬分委屈,認為是婆婆的挑唆,依舊不肯自省。
說句實話,就算正如亞婷所說的,婆婆故意不給她的孩子煮雞蛋,婆婆偏心,也沒有必要鬧到離婚的地步,正如亞婷妯娌和我說的那樣,一家人,真的犯不著。況且是亞婷誤會了婆婆,即使亞婷不願意向婆婆道歉,那也應該把這件荒誕的家務事叫停。
很顯然,她都沒有,她的偏執讓她失去了理智和判斷力,方臉想,也許最後亞婷已經知道自己錯了,但她依舊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她硬著頭皮鬧下去,想讓婆婆為了大局著想,向她服軟,承認錯誤。但事與願違,婆婆不計前嫌向她道歉,但丈夫不願意了,他看到了亞婷氣量小,不容人,對婆婆不尊重的事實,作為兒子他不會坐視不理,也責無旁貸。
也許有人要說了,男人媽寶,婆婆挑唆,女人可憐。但方臉卻認為,這一次,男人做的真的沒有錯,女人錯了,卻不懂得承認錯誤,如果真的婆婆服軟了,以後婆婆在家庭中,一定也會受制於強勢的媳婦,這樣的情況,同樣不是好的婆媳關係。
一段好的婆媳關係,沒有誰強勢,誰弱勢,同樣要講道理,錯了就是錯了,承認錯誤就好,不論是婆婆還是媳婦都不應該端著,積極面對錯誤,改正錯誤,婆媳關係也一樣不會差,就怕錯了還死不承認,不知悔改,硬挨著,讓婆媳矛盾的種子深種,到最後再想著手解決早已無從下手。
對婆媳關係也可以很理性,與婆婆相處,可以做到來往密切,親如母女,當然是最好。但如果是真的性格不對付,沒辦法做朋友,那也無妨,做到相敬如賓,和平相處,互相尊重,距離產生美,這樣的相處方式對雙方而言都不算難。
媳婦真的要明白一個道理,你所認為的那些矛盾,把婆婆的角色替換成母親,也許就是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情。別過度解讀,別帶有偏見,尊重婆婆,是媳婦的本分,千萬別失了分寸,否則就是你真的有理,你的態度也會把自己推向道德的審判席上,有理也會變成沒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