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陵地基壓密注漿施工方案【盛達瑞通】
注漿
從現場施工的角度來講地基,地基可分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地基就是基礎下面承壓的巖土持力層。天然地基是自然狀態下即可滿足承擔基礎全部荷載要求,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層,其節約工程造價,不需要人工處理的地基。天然地基為不需要對地基進行處理就可以直接放置基礎的天然土層。分為四大類:巖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人工地基:經過人工處理或改良的地基。當土層的地質狀況較好,承載力較強時可以採用天然地基;而在地質狀況不佳的條件下,為使地基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則要採用人工加固地基,即人工地基。
對於注漿來說,注漿施工注漿施工過程可分為5個步驟如下:施工前應做好的各項準備工作;鑽孔;清洗鑽孔;注水試驗;注漿。現分述如下:施工前準備工作:熟悉設計圖紙、設計說明,掌握設計要求、工程數量,繪製鑽孔施工平面圖;布置施工場地(做到通水、通電、通路、場地平整);搭建材料工棚;開挖漿池;安裝鑽機並試鑽;組裝壓漿泵;測放孔位(鑽孔統一編號,註明施工先後次序)。鑽孔巖溶注漿鑽探,一般是探灌結合分序施工,分段分序鑽探,序列孔為先導孔(一般佔注漿孔總數的25%-30%),通過鑽探勘察,進一步了解核實地質情況,為設計提供注漿的參數。鑽探技術要求如下:按現場測定的孔位施鑽,偏差不大於0.1m,如有障礙物,可偏移設計孔位不大於0.5m;
地基注漿加固前,應通過試驗確定灌漿段長度、灌漿孔距、灌漿壓力等有關技術參數。灌漿段長度根據土的裂隙、鬆散情況、滲透性以及灌漿設備能力等條件選定。在一般地質條件下,段長多控制在5~6m;在土質嚴重鬆散、裂隙發育、滲透性強的情況下,宜為2~4m;灌漿孔距一般不宜大於2.0m,單孔加固的直徑範圍可按1~2m考慮。孔深視土層加固深度而定。灌漿壓力是指灌漿段所受的全壓力,即孔口處壓力表上指示的壓力,所用壓力大小視鑽孔深度、土的滲透性以及水泥漿的稠度等而定,一般為0.3~0.6MPa。
北京盛達瑞通建設有限公司注漿,注漿質量評定應是以上至少2種檢查手段的綜合評價。根據業主有關技術管理要求和ISO9000系列標準施工,使施工技術管理達到控制標準化、資料規範化、管理制度化;在現場配置測量隊和試驗室,以滿足施工的需要。施工中嚴格遵循《鐵路工程地質鑽探規程》(TB中的安全防護規定,執行《注漿鑽探安全、質量條例》、《注漿施工安全條例》等制度,確保安全目標的實現。實行逐級技術交底制度。做好生產班組的自檢、互檢和交接檢以及專檢工作。施工前對工程所採用的原材料進行嚴格檢驗,並報請監理工程師審批後方可使用;施工中實行工序交接單制度,上道工序完成,經檢驗合格後可交接,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加強質量教育,提高全體員工質量意識。完善經濟責任制。
為防止水泥漿從空孔部分的壓漿管接頭處壓出,空孔部分的壓漿管接頭應採用生料帶進行密封,並且空孔部分的鋼管均應採用整根長鋼管連接。壓漿應低檔慢壓,先稀後濃。低檔慢壓既能有效防止壓力突然增大無法壓漿的情況,也能防止漿液順著樁身上竄或從其他的地方冒出,使樁端或樁周土體被水泥漿液逐步填充,隨著壓漿量的增加,壓力自然形成逐漸增加的狀況。同一根樁的壓漿管,如其中一根確實無法壓漿或壓漿量不夠,另一根壓漿管壓漿時應補足相應的壓漿量。鄰近樁的相鄰壓漿管也應補足相應的壓漿量。
注漿當鑽杆完成與預定深度與位置的鑽孔工作後,就需要通過鑽杆進行封閉泥漿的注入,封閉泥漿的注入需要一直持續至泥漿從鑽孔口產生溢出現象。當鑽孔口出現泥漿溢出的情況時需要將鑽杆上拉,一直上拉至鑽孔的中間位置,然後繼續開始泥漿的灌注,直至鑽孔口再次出現泥漿溢出的情況。在進行封閉泥漿的配比時需要注意泥漿的抗壓強度需要達到0.3-0.5(單位:mPa),漿液的粘度需要保持在0.08-0.09(單位:PAS)。在進行注漿壓力的O置時,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覆蓋壓力、建築物的設定荷載、漿液的實際粘度以及灌漿速度、灌漿總體積等,在灌漿過程中漿液的灌入面臨的壓力是處在不斷發展變化過程中的,其變化規律為:隨著時間的增大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