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尼斯湖」上熱搜的時節了,關於「尼斯湖水怪」的研究,年年都有更新。時至今日,有沒有水怪不敢肯定,是不是尼斯湖又缺遊客了呢~
就在不久前,科學家又通過研究DNA指出「尼斯湖水怪」是條巨大的鰻魚!
在大不列顛島的北部,有一座細長的湖泊,它的長度有39公裡。儘管位置偏遠,但是這座湖泊卻聞名於世,它就是「尼斯湖」。
靠水怪上位,出道以來不停炒作,穩居神秘景區榜首。甚至連神農架野人、長白山雪人都黯然失色。
為它的營銷鼓鼓掌。
不過尼斯湖的風景還是很不錯的~
「尼斯湖水怪」起初只在小範圍內流傳,直到1934年一張「尼斯湖水怪」的照片被刊登在《每日郵報》上,它才被全世界認識。這張照片是由醫生威爾遜拍攝的,他當時恰巧經過尼斯湖,看到「水怪」現身就趕忙用隨身攜帶的相機拍下來。
著名的尼斯湖水怪照片
威爾遜拍攝的水怪照片成為「尼斯湖水怪」存在的證據,但是後來他承認照片是偽造的,那只不過是一個被綁在玩具潛水艇上的水怪模型。SO,這是個騙局。
儘管如此,關於「尼斯湖水怪」的目擊記錄和視頻影像卻一直沒有中斷過,最新的照片是一對來尼斯湖度假的夫婦在2019年6月拍攝的。
最新「水怪」圖(有點看不清啊)
被「尼斯湖水怪」吸引的不僅有記者、探險家和大眾,還有科學家,如果能夠揭開其中的秘密,肯定能夠青史留名!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中,科學家對尼斯湖進行了觀測、捕撈、水下攝影等等,但是連水怪的影子都沒有見到。
這裡有必要對尼斯湖的水文環境進行一下介紹:尼斯湖地處高緯度,屬於冷水湖。儘管最深處超過200米,但是湖水中缺乏營養物質,所以無法供養大型生物,從物質條件上就無法養活巨大的「水怪」。
2018年6月,科學家在尼斯湖的不同位置和深度採集了超過250份樣本,以分析其中的「環境DNA」(eDNA)。
2019年9月,參與此項研究的紐西蘭奧塔哥大學遺傳學家尼爾·格默爾教授公布了分析結果:在採集自尼斯湖的水樣中,並沒有發現像是鯊魚、鱘魚、鯰魚這些大型水生動物的DNA,倒是找到了許多鰻魚的DNA。
科學家正在從尼斯湖中採集水樣
尼爾·格默爾認為,傳說中的「尼斯湖水怪」很可能是一條體長超過4米的巨型鰻魚,當它在湖面上捕食的時候,攪動的波紋和露出的腹部被誤認為是「水怪」的背部,而細長的身體則被當成是水怪的脖子。
其實關於「尼斯湖水怪」是巨型鰻魚的說法只是一種推論,就連尼爾·格默爾自己也說:「我們不知道檢測到的是巨型鰻魚還是小鰻魚的DNA。」
畢竟科學家也沒有從尼斯湖中捕獲過巨型鰻魚,但是熱心的吃貨網友們依然表示這麼大的鰻魚能夠多少碗鰻魚飯啊?
本文作者:江泓(江氏小盜龍),古生物科普作家、考古學者,長期為《博物》、《知力》、《環球探索》等知名科普雜誌撰稿。
本文為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原創,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lvluotougao@sstm.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