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購買遊戲影音本除了在顯卡上很斟酌外也很看重視聽效果,因此以索尼和Alienware為首的高端遊戲本開始向屏幕色彩方面下功夫。在用戶購買的時候目前幾乎都是採用LED屏,可是問題出現了,WLED和RGB LED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可以看看這位網友給大家的介紹。
Alienware m15x
開始想買m17x,但是背光是CCFL的,那款35000是RGB但太離譜,最終決定買m15x,15999那款,雖然是WLED不是RGBLED但是我覺得最適合自己,畢竟自己收入一般,經常在論壇裡潛水,學了不少東西,感謝各位前輩,找了些顯示屏方面的資料供大家參考。
RGB與白光LED都是希望達到白光的效果,只不過一個是直接以白 光呈現,另一個則是以紅綠藍三色混光而成,一個說對方的純度不夠,價格太貴,另一個反駁說自己顏色漂亮,反批對方年老色衰,這樣的戰爭,恐怕短期內不會停歇。
喜歡高畫質的人,應該不難發現,某些LED背光板出現的顏色特別清楚而鮮豔,甚至有高畫質電視的程度,這種情形,正是RGB的特色,標榜紅就是紅、綠就是綠、藍就是藍的特性,在光的混色上,具備更多元的特性,就像畫家的調色盤一樣隨心所欲,將最真實的彩色世界完美呈現,妝點美麗人生。白光LED在清晰度與色純度都明顯遜於RGB之下,RGB在重迭恰當的狀態下,整體呈現的亮度與清晰度是螢光粉白光LED的五倍。再者,RGB在應用上,明顯比白光LED來得多元,如車燈、交通號誌、櫥窗等,需要用到某一波段的燈光時,RGB的混色可以隨心所欲,相較之下,白光LED就比較吃虧,因此當然在效果上比較強。
目前造價上,RGB燈明顯高過白光LED燈,唯一有競爭力的地方只有在背光板上,在未來有可能和白光LED燈分庭抗禮,至於其它地方,目前都是以輔助照明為主,至於RGB燈主要還有一個問題,就在於反應時間,目前RGB燈大部分的反應時間約為4-8ms。
RGB分開時單獨控制,相對來說混色質量也比較好,至於白光LED燈來說,因為波長頻率的問題而封裝在一起,這樣散射出來的情況也會不穩定。然而,RGB燈在控制上的問題仍有待加強,舉例來說,如果其中一顆燈壞了,在整個屏幕上會相當明顯,反之,白光LED燈則可以互相補足,因為是旁射關係,因此可以補足某顆壞掉的LED,並且均勻性的補足,讓整體狀況看起來不會太差。
在目前百家爭鳴的情況下,究竟是RGB的技術會成為主流,還是白光LED會成為主流,其實沒有一定的答案,就各家觀點來看,市場的應用與成本會是主要的取決關鍵。
Alienware m15x
摘錄美國照明學會的雜誌:LEUKOS的2006.10有一篇名為「LEDs general illumination:The state of science」(LED用作一般照明的技術狀態)的結論如下:
a、從本質上說,用螢光法產生白光的LED的發光效率低於用RGB得到的白光;
b、用螢光法產生白光的LED有更多的紫外線輻射,它將導致縮短壽命和對材料老化增加了附加的問題;
c、單個螢光法產生白光的LED有非常高的相關色溫和很差的顯色指數;
d、兩個或三個螢光法產生白光的LED能改進顯色性,並進入一個預定的白點,但效率會減少;
e、理論上說,用RGB法產生白光的LED是有最高的效率和最長的壽命;
f、用RGB法產生白光的LED是具有最好的流明維持率,原因是RGB三色LED不會有像螢光法所說的光輸出衰退;
g、由於RGB法產生白光的LED具有可變的白點坐標,所以說,它將是萬能的;
h、RGB法產生白光的LED的光譜最佳化是很複雜的問題。考慮的問題包括:
—使用發射不同光譜的數量,但又要防止犧牲它的效率;
—使用一個反饋系統來保持該燈的顏色和強度的穩定。
i、儘管普遍使用LED的跡象行將十分明顯,在LED被廣泛接受前仍有許多色度學上的問題需要解決。面臨的挑戰有:
—在製造過程中的色離散性;
—溫度、驅動電流和老化會造成大的顏色和光輸出的偏移,此方面對RGB的白光問題更大;
—調光的LED會導致大的色偏移。此點對RGB的白光問題也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