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主!今天我在這裡和大家分享的題目是「荊棘的冠冕——一個新道理」。確實,耶穌基督的救贖之功對於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對那個時候的猶太人,還是對現時代的人——的確是一個新道理。
我們把記念主耶穌榮進聖城的那一天叫作棕枝節,是在猶太人最隆重的節日逾越節的前五天,當他們在預備節日的時候,主從橄欖山來到耶路撒冷。這一次他非同往常,是騎了一匹驢駒,要以一個君王的身份向民眾顯現。他這樣做有一個目的,就是要解除猶太人對他的權柄和他的國度的誤解。因為他不是一位以武力作民族之王的主,他乃是經歷死與復活的主,要用愛徵服萬人的心,作普天下人的救主。
弟兄姊妹,當時耶穌的行動門徒也不明白。在聖經裡約翰這樣告訴我們:門徒起初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當後來耶穌的榮耀向他們顯現的時候,他們才明白了耶穌那一天行動的含義。試想跟隨耶穌三年的門徒對耶穌那一天的舉動都難以明白,何況那些盲目而衝動的眾人呢?主耶穌復活的那一天,曾經有兩個門徒在往以馬忤斯的路上,耶穌與他們同行。他們卻不知道是耶穌,也不知道耶穌已經復活了,他們和耶穌談論著空墳墓的事情。這時候耶穌對他們說:「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他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路24:25-26)弟兄姊妹,不僅是他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今天的我們也是這樣。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常常拒絕主的十字架,而是想像著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如何能夠在他的國度裡面赴那君王的大筵席。
「荊棘」、「冠冕」是兩個含義多麼不同的詞啊!「冠冕」是君王的象徵,可是「荊棘的冠冕」卻是極大的痛苦和羞辱。弟兄姊妹們,十字架上的痛苦、帶血的荊棘冠冕的羞辱、耶穌在十字架上受羞辱、痛苦地死去,與榮耀的彌賽亞、高高在上的彌賽亞,如此不同的含義如何能夠相提並論呢?對於生活在世界上,已經習慣了以人的思想來想像和判斷自然界事物的人們來說,這的確是一個新道理,然而神的國度就是建立在這個新道理之上。弟兄姊妹,什麼樣的人才能夠接受這個新道理呢?主耶穌救贖的新道理是向什麼樣的人顯明呢?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迴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太18:3)
弟兄姊妹,有時候對一些新生事物,我們憑著自己以往的學識,憑著自己的智慧,能夠很快地理解、領受。可是,無論你多麼有才華,無論你多麼有智慧,無論你的知識有多麼淵博,在領受救恩上卻無用武之地。主耶穌讓我們迴轉,成為小孩子的樣式,才能夠真正領受他的救恩。那麼,小孩子是什麼樣式呢?小孩子有幾個特點。第一個特點:非常地好奇,好詢問。孩子在公共汽車上看著窗外,路上一切的東西他都想問個究竟。有時我們感覺問得太多了,都不耐煩了。可是小孩子卻還是一直在問,非要問清楚不可。第二個特點:小孩子問你問題,你給了他回答,他就相信了,相信你所說的是真實的。第三個特點:效仿。一個孩子看到他的父母在家裡做事的時候,他就會模仿。我們都知道,小孩子的模仿力非常強。主耶穌就讓我們在他的救恩裡,在他奇妙的新道理——受苦的彌賽亞這個新道理面前,迴轉成為小孩子的樣式。
然而,成人往往憑著自己的主觀經驗行事。曾經有一位姊妹來我辦公室談道。我看得出她非常願意追求,並且內心很焦急。她說自己信主已不是一年兩年了,可是卻非常地現實,是一個有著現實的信仰的人。她所說的「現實」就是特別注重眼前生活的需要。她說,我知道人不能一直這樣現實下去,我想要像那些真正有信心的門徒一樣,我怎麼才能夠像他們呢?我聽了她這番話,非常受感動,也從心裡喜歡她這樣。可是在我們談起信仰的時候,她就聽不進去了。我簡單地把耶穌如何道成肉身,如何榮耀地再來的過程告訴她,並且要她從自身做起,從最基本的救恩開始讀聖經;當讀到「主耶穌的拯救」、「他要我們如何來認識他」時,要仔細地揣摩,要在神的面前尋求、禱告。我這樣一點一點地告訴她這些最基礎的東西。可是我看到她的眼神,發現她好像沒有聽進去,有時她又突然打斷我的話,說出的話和我們所探討的關於救恩的話題毫不相干。我一次、兩次、三次地講,她三次打斷我,好像在把我的思路往她自己的另外一個思路上領。我當時就說:「你心裡很著急,願意相信耶穌基督,願意像你所羨慕的那些門徒一樣過信心的生活,可是,你為什麼總是要打斷我的話呢?」
我看出她不是故意的,但我發現在她的裡面,有好多東西和她要追求的這位上帝、這位主耶穌基督,和聖經當中的教訓、啟示相對立。於是我跟她說:「你能不能夠放下那些智慧,放下那些豐富的知識,安靜下來?難道你不能安靜地用單純的心來聆聽嗎?」她開始變得安靜了,也不打岔了。我就這樣以簡單的方式開始了第四次對話。
後來,我們一起做了一個禱告。在禱告的時候她說了一句話令我非常感動。她說:「主啊!我對於你的認識,裡面有許多東西是對立的。主啊!求你幫助我,求你幫助我化解這些矛盾,讓我能夠真正像一個小孩子一樣來到你的面前。」當我們禱告完,我看到她內心的愁悶似乎減輕了很多。感謝主!
弟兄姊妹,神就是讓我們放下這些固有的觀念,放下所有我們認為能夠幫助我們去認識、解釋、理解其他事物的經驗,而以單純的心來到神的面前。因為成人的觀念往往阻塞了我們的心靈,阻塞了我們心靈的「視覺」和「聽覺」,使我們對於那奇妙的、關乎神救恩的、關乎十字架的事情「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可4:12)。另外,我們所信的神,是一位啟示的神,他願意把他自己的奧秘啟示給我們,而且他是單獨地啟示我們每一個人的上帝。因為我們的神願意我們快快地認識他,只有當我們認識他的時候,我們才能夠真正地認識我們自己。
我記得讚美詩《求充滿我歌》裡唱到:使我識主並自己。這是說,我們認識主和認識我們自己是成正比的。我們當如何來認識他呢?憑著自己,我們沒有什麼智慧和能力,我們只有俯伏在神的面前,等候他直接向我們每一個人來啟示他自己的救恩。
有這樣的一個信徒,她發現自己的信仰跟不上去,總覺得好像差在哪兒。有一次她來找我說:「劉牧師,我想讓你幫我找一個信心特別好,聖經又熟,在各個方面對主的認識又深的姊妹,讓她常常地和我在一起,來帶領我,使我也真地能夠趕上去。」她一遍一遍地跟我說,我明白她的心情。
弟兄姊妹,在我們中間有很多人是多麼願意常常追隨那些愛主的人。甚至當聽到某個地方有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在傳道,我們就不畏路途遙遠跑到那裡。聽完了道,還在後面跟著他,不斷地詢問,並要他為我們按手禱告。我們每一個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願望,這個願望確實不錯。但是當我們真正來到神的面前,我們要認識他自己,進入他所要我們進入的生命的深處、信心的裡面時,我們就要單獨與神面對面。
我當時想跟她交通別的內容,可她一直強調要我給她找那樣一位姊妹。她說我知道你們牧師太忙了,你就在信徒裡面幫我找一個就行。後來我說:「姊妹,你知道你最需要的是什麼嗎?你需要的不是一個拐杖,你需要的是用心靈和誠實直接地與神交往。雖然你的願望看起來是非常有追求,希望藉著一個人來到神的面前,可是這個拐杖卻會成為你與神之間的攔阻。」
弟兄姊妹,我們在聖經當中也看到神是如何將自己的榮耀、慈悲、憐憫和拯救向他眾多的僕人顯明的。
在舊約時代,公元前七、八百年的時候,有位先知叫以賽亞。當烏西雅王去世那年,我們知道在那個時代,以色列民族的信仰正處於危急之中。這時候,以賽亞在異象中看到聖殿,說:「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撒拉弗呼喊:「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門檻的根基震動」,他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參賽6:1-5)。以賽亞先知在那個時代是一個敬畏神的人,在王去世之後,他們國家的人的信仰更加盲目、更加沉淪。可是在這個時候,以賽亞先知隻身來到神的聖殿。他看到了什麼?他看到耶和華的榮光充滿全地。他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如果沒有見到這一幕以賽亞或許會想:你看你們那麼多人,都在忙著自己的事情,只有我來到耶和華神的聖殿,跪拜在他的面前,向他求問。可是見到了這異象後,在神的榮耀面前,他看到了自己的汙穢,看到了自己裡面真實的情況。
在新約時代有一位我們很熟悉的使徒彼得。一個夜晚,彼得和他的兄弟們一起打魚,他們一次又一次地把網撒在海裡,可是網一次又一次地空著上來。這時,耶穌來到他的面前,指示他們,他們就打了滿滿的一網魚。這個時候彼得說什麼?彼得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5:8)弟兄姊妹,我想彼得關注的不是滿船的魚,而是他的內心被神的全能、神的榮耀和神的愛所震撼,他在這樣一個榮耀的救主面前,覺得自己是多麼地卑微,不配站立在主的面前,不配得這樣的恩典。
保羅起初是一個自負且迫害教會的人。可是,當他在大馬色的路上,主耶穌在榮光當中向他顯現的時候,他僕倒在地,三天三夜不能看見,也不吃不喝。後來他歸向主、認識主之後,說:「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提前1:15)
雅各做了虧心事,以非正當的手段騙來了長子的名分,為了活命灰溜溜地逃跑。可是在伯特利,神向他顯現了。他夢見「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來」(創28:12),他就懼怕說:「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門」(創28:17)。那一夜他就改變了,一個新的生命從他裡面開始了。
弟兄姊妹,有時候我們可能會這樣想:那些都是先知,或是主的大門徒,是那些主要特別揀選、重用的人,可是我們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信徒,他們那樣的經歷我們是不會有的。你錯了。我所說的經歷,不是你的肉眼能夠見到的奇異的事情和異象,也不是你的肉眼所能看到的神的榮耀,而是要用你心靈的眼睛認識那無法測度的、愛我們的神,他的愛是那麼的長闊高深。也許你會藉著聖經當中的一句話,藉著一個人的見證,藉著自己生活中一個痛苦的日子或一件非常平常的小事,可就是那個時候,神自己的慈愛、神自己的感動會親自臨到你,使你真地知道在人眼的視覺、在人肉身的感覺之外,在你的裡面還有一個更真實的感覺。
我記得有一位姊妹,雖然她接受了福音,可是一直是在跟隨著別人信主。一次,她的母親領她進入一座小教堂,那是她第一次去教堂。她推開教堂的門,走近幾步站在那裡,當時上午的聚會已經散了,她看到眼前的人有的在彈琴,有的在交通,有的在小聲地唱讚美詩。那是一個非常小的地方,不及我們主堂的四分之一大。當她剛看到這些的時候,突然間有一個特殊的經歷,眼睛裡面充滿了淚水,不住地往外流。周圍有的人看到了她,她心裡還在想,別讓他們看到我在流眼淚,我也不認識他們,被這麼多陌生人看到我流淚,很難堪。可是她似乎無法自制,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她的裡面就好像是一個從來沒有見過自己的親生父母的流浪的孤兒,在外面忍飢挨餓,受盡了屈辱,今天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家人,終於回到了親人的懷抱。她裡面是那樣的清楚,她知道無需向親人訴說什麼,這就是她的家,神——主耶穌基督就是她的主,就是她的父親。她以往所經歷的一切事情,神都知道;她以後的日子,她怎樣去生活,她前面是一條什麼樣的路,神也都知道。她沒有說什麼,就是被這樣的一種感動和震撼包圍著。
弟兄姊妹,當我們來到神的面前,神也願意將這樣的感動啟示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使我們能夠真正地認識他,使我們能夠真正地知道他不僅僅是經上文字記載的主,不僅僅是人們口中所傳的主,而是真正地用他自己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的主。因為使徒保羅說過:「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5:5)這愛的澆灌是一種傾倒,是一種湧流,使我們可能藉著如夏甲看到水井這樣一件事,就知道神是多麼愛我們,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依靠他。
弟兄姊妹,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有這樣的經歷,我們所信的神不是單單在頭腦意念中的神,而是願意進入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裡,進入我們每一天的生活裡面的神。他在其中親自向我們的心靈顯現,向我們的心靈來啟示他自己。他是多麼地愛我們,他不怪罪我們原來不認識他,不怪罪我們用無知的心來測度他的愛。他用自己的方法將這個新道理告訴我們:他是為我們釘十字架,為我們捨命流血,赦免我們的罪,把我們拯救出來,然後又用他釘痕的手來牽引我們,把我們引到他的國度裡的這樣一位君王。啟示錄中使徒約翰曾經這樣為耶穌基督作見證說:「我又看見寶座與四活物並長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殺過的」(啟5:6),「我又聽見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滄海裡和天地間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說:『但願頌讚、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坐寶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遠遠。』」(啟5:13)阿們!
如果您喜歡,請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給您的朋友和朋友圈,一同蒙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