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後的多次「啁啾」,成為破譯黑洞形狀的新線索

2020-10-09 科學大觀園雜誌


圖片來源:ARC引力波發現卓越中心

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10月7日報導,由ARC引力波發現卓越中心(OzGrav)領導的一個引力波研究小組近日在《通訊物理》雜誌上發表論文稱,當兩個黑洞碰撞合併時,最終形成的黑洞會不止一次地發出「啁啾」信號,發射可以用於揭示其形狀信息的引力波。

黑洞是宇宙中最迷人的天體之一。在它們的表面(所謂的「視界」),引力大到連光都無法逃離。通常情況下,黑洞都會靜靜地吞噬近距離物體。然而,當兩個黑洞發生碰撞並且彼此合併時,宇宙中最具毀滅性的事件就發生了:一個高度變形的黑洞會瞬間形成,並在達到穩定的最終狀態時釋放出巨大能量。

這為科學家提供了觀察快速變化的黑洞以及探索最極端形式引力的絕佳機會。雖然碰撞中的黑洞不會產生光,但天文學家可以探測到它們產生的時空漣漪——引力波。


圖a為黑洞碰撞及合併過程;圖b最左為正常觀測下的引力波頻率,其餘為黑洞「赤道」觀測的引力波頻率。

論文作者、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Christopher Evans說:「我們使用超級計算機模擬了黑洞的碰撞,然後比較了黑洞快速變化的形狀和它所發出的引力波。我們發現這些信號比通常認為的更豐富、複雜,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黑洞形狀。」

文章對引力波如何「編碼」殘留黑洞形狀進行了相應闡述。

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是一種被稱為「啁啾(chirps)」的簡單信號。當兩個黑洞彼此接近時,它們會發出一個頻率及振幅越來越大的信號。這可以體現黑洞的軌道速度和軌道半徑。而在碰撞發生之後,最終形成的黑洞會發出一個音調恆定、振幅衰減的信號。該原理與迄今為止所有的引力波觀測結果是一致的。

然而研究發現,如果在最終形成黑洞的「赤道」觀察碰撞,會得到一些完全不同的觀察結果。「當我們從黑洞的『赤道』觀察它們時,會發現最終黑洞其實發出了更加複雜的信號——在信號消失之前,它的音調會上下起伏好幾次。」


「慄子」形黑洞。

研究的領導者Calderón Bustillo教授說,「換句話說,黑洞實際上『啁啾』好幾次了。」

這與最終合併形成的黑洞形狀相關。「如果兩個原始黑洞的形狀不同,最終黑洞的形狀就會像個慄子——一端尖,另一端則更寬且更平滑。」 Bustillo教授說,「事實證明,黑洞會通過其最彎曲的區域,也就是其尖端周圍的區域,釋放出更強烈的引力波。這是因為最終黑洞也在旋轉,它的尖端和背面反覆指向所有的觀察者,產生了多次『啁啾』。」

原創編譯:橘子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通訊物理》

期刊編號:2399-3650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10-black-hole-chirps-scientists-clues.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找到破譯黑洞形狀的新線索
    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10月7日報導,由ARC引力波發現卓越中心(OzGrav)領導的一個引力波研究小組近日在《通訊物理》雜誌上發表論文稱,當兩個黑洞碰撞合併時,最終形成的黑洞會不止一次地發出「啁啾」信號,發射可以用於揭示其形狀信息的引力波。
  • 巨型黑洞碰撞後發出的「啁啾「聲不止一次!你認識這兩個字嗎?
    據外媒報導,關於黑洞,人來還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除了神秘、巨大、到處都讓人困惑,事實證明,它還有另外一個特別值得人們去關注的,那就是它很吵
  • 《Communications Physics》:黑洞相互碰撞時會發出多次「啁啾聲」並發射出引力波
    《Communications Physics》:黑洞相互碰撞時會發出多次「啁啾聲」並發射出引力波(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關於黑洞,人來還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根據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Gravitational Wave Discovery最新發表在《Communications Physics》上的一項研究,當黑洞相互碰撞時會發出多次「啁啾聲」並發射出一種引力波或信號以此來縮小黑洞的大小和形狀。這項研究詳細說明了當黑洞靠近時它們是如何發出頻率和振幅不斷增加的信號顯示軌道的速度和半徑。
  • 巨型黑洞碰撞後發出的啁啾聲不止一次!你認識這兩個字嗎?
    據外媒報導,關於黑洞根據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Gravitational Wave Discovery最新發表在《Communications Physics》上的一項研究,當黑洞相互碰撞時會發出多次「啁啾聲」並發射出一種引力波或信號以此來縮小黑洞的大小和形狀
  • 黑洞的碰撞使引力波變得更加有趣
    天文學家首次探測到質量相差懸殊的兩個黑洞之間的碰撞,這為天體物理學和引力物理學開闢了新的前景。這一事件提供了來自這些微弱時空漣漪的第一個明確無誤的證據,表明至少有一個黑洞在合併之前在旋轉,這讓天文學家罕見地了解了這些黑暗物體的一個關鍵屬性。
  • 事件視界望遠鏡+「啁啾」=黑洞照片?揭秘黑洞照片背後的神秘之手!
    揭秘黑洞照片背後的神秘之手!IPRdaily導讀: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晚9:07,註定將成為一個被歷史銘記的時間。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張黑洞正式面世,這張拍了5天,用了兩年成像的的照片背後有何神秘隱情?
  • 黑洞,是什麼,形狀的?
    在浩大的星系的中心有個黑暗的暴君就是黑洞,天文學家稱:超大質量,天體。天文學家奧本海默發現恆星核燃料耗盡後在一瞬間縮小上萬倍而坍縮,坍縮中形成黑洞。物理學家霍金把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相結合,使其更進一步。未說明形狀。
  • 科學家發現 極久遠時代最強黑洞碰撞
    科學家探測到來自極為久遠時代的兩個黑洞碰撞信號。這兩個黑洞碰撞產生了一個新的黑洞,而新黑洞的質量前所未見。圖為黑洞碰撞資料圖,和本文無關。科學家探測到來自極為久遠時代的兩個黑洞碰撞信號。這兩個黑洞碰撞產生了一個新的黑洞,而新黑洞的質量前所未見。
  • 如果黑洞落入蟲洞會發生什麼?
    黑洞VS蟲洞。引力波觀測站已經探測到20多個超高密度和大質量物體之間的巨大碰撞,如黑洞和中子星。蟲洞在很多方面類似於黑洞。這兩種類型的物體密度都非常高,對同等大小的物體都有強大的引力。主要的區別是,理論上沒有任何物體在進入黑洞的視界(逃離黑洞的引力所需的速度超過光速的閾值)後無法返回,而進入蟲洞的任何物體理論上都可以逆轉進程。假設蟲洞可能存在,科學家們為一篇新論文調查了黑洞圍繞蟲洞運行時產生的引力信號,這篇論文尚未經過同行審查。
  • 黑洞吸積盤的形狀應該是如何的?
    黑洞吸積盤的形狀應該是如何的?黑洞就是一個特殊天體,是一個質量較大的天體,天體自然會有天體的各種表現,比如構成以自己為中心的天體系統。最小的黑洞是3.2倍太陽質量,其引力自然是比較壯觀的,可以輕鬆構成一個類似太陽系這樣的天體系統。
  • 黑洞碰撞非常厲害
    使用LIGO(雷射幹涉法引力波天文臺),美國一對相同的,兩個半英裡長的幹涉儀以及義大利的Virgo(一個大約兩英裡長的探測器),一個國際團隊的科學家周三宣布,他們已經檢測到這種宇宙碰撞,並且正在積累最高級的信息:這是迄今為止觀察到的最大,最遠,最活躍的黑洞合併。
  • 史上最大黑洞碰撞,變成比太陽大80倍新黑洞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大的黑洞碰撞事件。圖為藝術家筆下,兩個黑洞進行合併的示意圖。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偵測到兩個龐大黑洞發生碰撞所產生的引力波,進而發現這是史上最大的黑洞碰撞事件,而發生碰撞的兩個黑洞最終合併成一個比太陽大80倍左右的新黑洞。
  • 如果黑洞掉進蟲洞會發生什麼?
    次的巨大碰撞,這些碰撞發生在超高密度和大質量物體之間,比如黑洞中子星。然而,理論上可能存在更多的外來物體,比如蟲洞,它們的碰撞也會產生科學家可以探測到的引力信號。蟲洞是時空中的隧道,理論上,它可以在時空中的任何地方旅行,甚至可以進入另一個宇宙。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允許蟲洞的可能性,儘管它們是否真的存在是另一回事。原則上,所有的蟲洞都是不穩定的,在它們打開的瞬間就關閉了。
  • 中子星碰撞後黑洞的誕生:驚人現象的新解釋
    科學家進行了一項獨特的研究,研究中子星合併時黑洞的形成。計算機模型的創建表明,中子星合併時,緻密核物質的性質與黑洞的形成有關。黑洞形成的條件是什麼?該計算機模型有助於將注意力集中在黑洞形成的特定過程上,即兩個中子星的合併。 如您所知,中子星是由高度壓縮的緻密物質組成的。該密度高於原子內核中的密度。在合併恆星的過程中,密度增加,這成為形成黑洞的基礎。 它們被認為是宇宙中最緊湊的物體,但是不幸的是,它們不能直接被觀察到。關鍵參數之一是中子星質量閾值的超出。
  • 科學家探測到最大規模黑洞合併事件,或將改變黑洞形成理論
    自2015年以來,天體物理學家一直在使用引力波探測器來「聆聽」宇宙中類似啁啾的信號,並通過解碼這些在時空中產生的細微漣漪,分析發出這些信號的大規模碰撞事件。產生GW190521的事件位於中心頂部,是所有碰撞中黑洞質量最大的  中等質量黑洞並不像大多數小型黑洞那樣,由垂死的恆星爆發形成。相比由單一恆星引力坍縮形成的恆星黑洞而言,中等質量黑洞的質量顯然過大;恆星在爆發過程中總是會失去一些物質,但當恆星達到一定體積後,無論它變大多少,當它爆發時會形成一個質量最高約為太陽65倍的黑洞。
  • 天文學家在探測到39次新宇宙碰撞事件後探究黑洞起源
    據外媒CNET報導,由黑洞和中子星之間的大規模碰撞引起的引力波事件的數量已經增加了四倍。在一組新論文中, 來自LIGO和Virgo合作項目的研究人員編目了39個「新 」事件,這是自2015年LIGO和Virgo引力波探測器開啟以來已經檢測到的11個事件的基礎上增加的。
  • 當黑洞與黑洞相碰撞時會發生什麼?
    當人們懷揣著對黑洞的興趣時,自然而然的就想要了解其中更多激動人心的細節。那麼,當兩個黑洞碰撞時到底會發生什麼呢?黑洞的死亡螺旋黑洞是死恆星自身坍塌遺留下來的殘餘物,這些密度極大的黑洞被留在星系的中心,具有威脅的漂浮著,吞噬著越來越多的物質,並在體積與強度上增長著。兩個黑洞的碰撞將會是一場旗鼓相當的星際終極對戰。
  • 科學家發現兩個黑洞合併成前所未有的大小
    黑洞正變得越來越陌生--甚至對天文學家來說也是如此。他們現在探測到了很久以前兩個黑洞劇烈碰撞產生的信號,這兩個黑洞創造了一個以前從未見過的大小的新黑洞。在破譯了這個信號並檢查了他們的工作之後,科學家們於周三在「物理評論快報」和「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發表了研究結果。由於探測器可以讓科學家拾取引力波作為音頻信號,科學家們實際上聽到了碰撞的聲音。極具戲劇性的是,信號只持續了十分之一秒。
  • 科學家觀測到中子星與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2015年,科學家首次發現由兩個黑洞碰撞形成的引力波現象。從那時起,引力波的探測變得越來越陌生,科學家迫切希望揭曉其中謎團,目前一支研究小組宣稱,首次探測到有比已知最大中子星更大、比已知最小黑洞更小的天體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 黑洞合併成「自人類觀察到的大爆炸以來最大的爆炸」
    /Caltech於2020年9月提供的圖描繪了兩個質量約為66和85太陽質量的黑洞螺旋狀相互碰撞,形成了GW190521黑洞。黑洞變得越來越陌生,甚至對天文學家來說也是如此。他們現在已經探測到很久以前兩個黑洞猛烈碰撞產生的信號,這個碰撞產生了一個以前從未見過的新黑洞。這是自人類觀測到的大爆炸以來最大的一次爆炸。黑洞是空間中緻密的區域,密度如此之大,以致於光都無法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