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觀測到中子星與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2020-12-05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最新引力波觀測顯示,該引力波源自質量嚴重不對稱的碰撞事件。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奇怪的引力波信號,該發現將有助於科學家們改寫對宇宙的認知。

當超大質量天體扭曲周圍時空並在宇宙釋放漣漪時,會形成引力波。2015年,科學家首次發現由兩個黑洞碰撞形成的引力波現象。

從那時起,引力波的探測變得越來越陌生,科學家迫切希望揭曉其中謎團,目前一支研究小組宣稱,首次探測到有比已知最大中子星更大、比已知最小黑洞更小的天體碰撞產生的引力波。雖然對科學家而言,該發現過於複雜,無法精確查明該過程究竟發生了什麼,但這一信號帶來更多天文觀測的希望,該發現甚至預示著未來人們將對超新星爆炸有更新的認識。

圖中是通過引力波觀測到的天體碰撞事件。圖像底部顯示了與中子星大小相近的天體,圖像頂部顯示了黑洞大小的天體,該碰撞事件涉及一個黑洞和較大中子星或者較小黑洞。

研究報告合著作者、美國西北大學引力波天文學家克裡斯多夫·貝裡(Christopher Berry)說:「這是一個非常奇妙的事情,它將真實改變我們對黑洞和中子星形成的理解,在我們能夠獲得更多觀測結果之前,這仍是一個謎團,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沒有提供更多線索。」

他指出,「我們對該觀測結果非常有信心,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信號,這是一個非常美妙的引力波,當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時候,我都無法相信,太震撼了!」

2019年8月14日,科學家觀測到引力波,當最初的分析表明此次碰撞產生的引力波可能合併了一個黑洞和一顆中子星時,他們對該現象產生更大的興趣。黑洞和中子星發生碰撞是科學家們一直期待已久的引力波事件,因為迄今為止他們僅觀測到黑洞之間碰撞或者中子星之間碰撞。

但隨著天體物理學家對這些數據進行更多的分析,他們意識到觀測到了更加奇怪的現象,依據科學家對此次合併事件的分析,其中一個碰撞天體——黑洞,其質量大約是太陽的23倍,另一個碰撞天體的質量是太陽的2.6倍。

質量差距之謎

科學家將這兩個碰撞天體的大小差距稱為「質量差異」:該神秘天體比迄今研究的任何黑洞都小,但比任何已知的中子星更大,其質量大約是太陽的2.5-5倍之間。

研究報告合著作者、美國西北大學天體物理學家維姬·卡羅格拉(Vicky Kalogera)稱,黑洞和中子星碰撞合併現象已被預測了幾十年,但這個質量怪異的緻密天體引起了科學家的濃厚興趣。儘管我們無法確定該天體的類別,但是我們觀測到的要麼是最重的中子星,要麼是最輕的黑洞,不管怎樣,這都刷新了歷史紀錄。

在其他情況下,科學家在天體真實碰撞產生可觀測引力波之前就已確定它們的「身份」,但並非所有觀測結果都符合預期,此次科學家並沒有發現任何中子星可能產生的光信號,但這並不排除它是中子星的可能性。

圖中是藝術家描繪的兩個黑洞,一個比另一個質量大9倍,它們螺旋狀地相互撞擊。

同時,與科學家迄今研究的黑洞或者中子星「同類碰撞」不同的是,這兩個碰撞天體質量相差較大,較大天體質量是較小天體的9倍,這使科學家更難從引力波現象中觀測到事件細節。卡羅格拉在一項聲明中稱,我聯想到吃豆人遊戲,當質量差距較大的情況下,較小的緻密天體可能被黑洞一口吃掉!

引力波很難研究,因為該天文現象距離地球很遠,目前科學家觀測到的該引力波事件發生在距離地球約8億光年的區域,這比2017年8月觀測到雙中子星合併產生引力波的距離遠6倍。

由於觀測引力波存在諸多挑戰,要真正破解宇宙引力波天體質量差異謎團,科學家需要觀測更多的碰撞天體,最好是那些並不複雜的碰撞事件,最好兩個天體的質量相近。

貝裡指出,確定中子星和黑洞之間模糊區域不僅僅是為了達到精確目的,更有助於我們對周邊宇宙區域的認知理解。

首先,引力波現象告訴科學家中子星是如何運行的,貝裡將中子星稱為「終極粒子對撞機」,中子星的物質很難建模,貝裡說:「我們在地球上無法模擬中子星,其形成條件太苛刻了,然而其屬性將決定中子星的最大體積,也就是大型中子星在什麼時候會膨脹,之後坍縮,這一臨界點觀測將在未來觀測研究中進一步驗證。

貝裡稱,理解質量差距將對天體物理學產生重要影響,幾十年以來,天體物理模型已經假設在最大中子星和最小黑洞之間確實存在質量差距。如果這個質量差距比之前假設的小得多,或者根本不存在,那麼就需要對這些模型進行調整。調整後的模型可以改變我們對宇宙的理解,獲得比質量定義自身更廣泛的認知。

無論質量差距之謎是否被揭曉,最新觀測的新信號都指向引力波的未來研究前景。貝裡說:「這證明了我們使用引力波探索宇宙才剛剛開始,我們不知道宇宙空間還有什麼,現在我們已觀測到一些較常見的天文現象,並且知道引力波的典型實例,但引力波仍具有複雜性,就像叢林中隱藏著神秘的稀有動物,我們仍需努力尋找答案。」

目前,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葉傾城)

相關焦點

  • 引力波探測器或許檢測到了中子星和黑洞的碰撞
    但這一次,科學家們認為他們可能探測到了更奇怪的東西。在啟動第三次觀測後,室女座引力波探測器和兩個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站已經探測到了5個潛在的引力波信號。包括3種可能的碰撞,黑洞之間的的碰撞,一對中子星的碰撞,中子星與黑洞的碰撞。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臺和室女座科學聯合會正在幾近實時地公開發布他們的探測結果,這樣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就可以立即跟進自己的觀測結果。
  • 中子星碰撞會產生黑洞?中子星和黑洞都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
    「恆星屍體」合併產生的引力波。當時,科學家們認為這一被官方正式歸類為GW170817的重大事件,可能會產生一個黑洞:而一項新的分析結果支持了這一假設。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收集的數據。在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項目探測到引力波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一個世紀前首次預言了引力波在時空中的漣漪。
  • 最新研究發現黑洞與蟲洞的碰撞也會產生豐富的引力波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通過引力波信號,天文學家已經觀測到超過20次的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碰撞或併合事件。而蟲洞依然屬於理論假定,還沒有被天文觀測所證實。如果能證明蟲洞真的存在,天文學研究將獲得巨大突破。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數值模擬的方法,發現黑洞落入蟲洞會產生一種特殊的引力波信號——「反啾啾聲」,這與雙黑洞碰撞所產生的「啾啾聲」引力波信號是不同的。研究者據此推測,未來人們可以根據這種特殊的引力波信號來搜尋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蟲洞。「雙黑洞碰撞的引力波特徵是『啾啾聲』。」
  • 中子星與黑洞之間的相遇——黑洞更有可能吞噬整個中子星
    沒有辦法注視中子星。但是它們的大小背離了它們的核心-中子星越小,它壓縮內部的空間就越大。通過將測量工具對準中子星,科學家可以探測其性質。最新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研究了中子星合併產生的時空波動。將這些引力波觀測與核理論相結合,科學家們估計典型的中子星將跨越約22公裡。
  • 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擠壓和拉伸空間,導致時空永久性的扭曲!
    天文學家觀測到引力波是空間和時間的漣漪,由雙黑洞碰撞合併、雙中子星碰撞合併或由中子星和黑洞碰撞等大質量天文事件產生的,因為質量黑洞等大質量天體合併事件,我們人類的儀器靈敏度才能夠探測到,並非是說只有這樣才能產生。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測,引力波(GW)會在經過時擠壓和拉伸空間,並將永久扭曲空間,留下對波的「記憶」。
  • 黑洞和中子星碰撞合併事件:不產生可探測到的光線
    來源:新浪科技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證實黑洞之間以及中子星之間會發生合併,他們正在期待首次觀測黑洞與中子星合併,這樣的碰撞事件有助於驗證恆星演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是對太空引力作用的最佳描述。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迄今為止,天文學家還沒有觀測到黑洞與中子星碰撞事件,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這種碰撞事件會釋放大量能量,但出乎意料的是,可能不會產生任何可以探測到的光線。這些發現揭示了黑洞和中子星合併的關鍵細節——可探測光線數量和碰撞天體的質量,以及揭示合併的促成因素,例如:促使這些碰撞發生的動力學。
  • 科學家探測到兩個黑洞碰撞產生的閃光信號
    北京時間 6 月 30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通常人們認為黑洞不會產生閃光,正如它們名字:黑洞,此外,即使黑洞互相撞擊,天文學家的傳統儀器也無法進行觀測,但是 2019 年科學家探測到一次黑洞碰撞事件,發現黑洞碰撞時產生奇怪的閃光。
  • 外媒:科學家首次探測到黑洞吞噬中子星
    參考消息網8月21日報導外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表示,他們在引力波的幫助下首次探測到了吞噬中子星的黑洞。據埃菲社8月19日報導,作為該發現參與方之一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19日發布公告說,中子星和黑洞都是死亡恆星的超高密度殘骸。
  • 揭秘中子星黑洞在星群中併合,可為觀測引力波指路
    據英國《通訊·物理學》雜誌3月5日發表的一篇天體物理學研究,科學家通過對「中子星—黑洞併合」進行前所未有詳細地建模,揭秘了中子星和黑洞在緻密的恆星環境中併合時的電磁輻射特徵,以及緻密環境中的併合所具備的、孤立併合所沒有的另外兩大特徵
  • 引力波發現未知天體,可能是介於中子星和黑洞之間的夸克星
    引力波是天體運動扭曲時空產生的向外傳播的時空漣漪,但是它是如此的微弱,以至於我們只能探測到宇宙中大質量天體碰撞產生的引力波。2015年,LIGO天文臺首次探測到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這標誌著引力波天文學進入一個黃金時代。最近,天體物理學家探測到了迄今為止最奇怪的引力波信號。
  • 科學:引力波探測到最大和最遙遠的已知黑洞碰撞
    導語: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已經探測到了引力波,這是由愛因斯坦預測的時空扭曲造成的,這是由於未檢測到的更大和更遠的黑洞碰撞造成的。殘酷的衝擊形成比太陽大的新的約80倍大約9000萬光年遠孔。此外,研究人員還檢測到 其他三個黑洞合併的信號。到目前為止,因為 第一個引力波被發現於2015年9月 , 迎來的一個 天文學的新時代這種方法已經允許以揭示存在的恆星質量和黑洞十個兼併 中子星,茂密的球形遺蹟和恆星的崩潰。
  • LIGO再獲雙中子星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日前,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科學合作組織和歐洲處女座(Virgo)引力波探測器合作組織共同宣布,第二次探測到雙中子星併合產生的引力波事件,編號為GW190425。相關研究結果已提交給《天體物理學雜誌》。
  • 黑洞吞噬光、恆星、中子星,黑洞中心是什麼?
    黑洞是一種特殊的天體,"黑"意味著它不會向外界發射或反射任何光,"洞"意味著它可以吞噬任何物質,包括光,一旦墜落進去,就會成為它的一部分。黑洞吞噬天體,被認為是目前宇宙中最神秘和最令人震驚的場景。最近,科學家第一次觀察到黑洞吞噬中子星的引力波。黑洞還吞下了些什麼?
  • 科學家發現最奇怪引力波信號:由比黑洞小但比最大中子星大的神秘...
    當巨大的物體扭曲了它們周圍的時空,並在整個宇宙中發出漣漪時,就會形成引力波。2015年,科學家首次發現了這種由兩個黑洞碰撞形成的波。 從那時起,引力波的探測變得越來越陌生,科學家們也變得越來越興奮。
  • LIGO再次直接觀測到引力波意味著什麼
    北京時間6月16日凌晨,位於美國的雷射幹涉儀引力波觀測臺(LIGO)對外發布,再次觀測到雙黑洞併合導致的引力波事件。受訪的專家均表示,再次直接觀測到引力波事件有力地證明了引力波真實存在,將人類對宇宙的了解又推進了一步。
  • 有史以來質量最低的黑洞!中子星碰撞產生了一個微型黑洞
    令人難以置信的引力波事件給了我們碰撞中子星和碰撞中子星的圖片,這是一個天文上的禮物。看起來它給了我們另一項新的研究——有史以來質量最低的黑洞。高質量合併產生的引力波在物體真正碰撞之前就開始了,所以當2017年8月GW170817發出信號時,世界各地所有可用的望遠鏡都轉向觀測1.3億光年之外發生的事情。
  • 宇宙引力波的持續出現,兩個宇宙幽靈的碰撞,真正的黑洞有多恐怖
    兩個合併的黑洞的示意圖,這些黑洞產生引力波,這些引力波在物體彼此相對旋轉時向外波動2019年的6個月內,天文學家觀測到39個宇宙事件,這些事件釋放出了引力波,平均每周超過一個。自2015年首次識別黑洞以來,觀測站經過不斷地檢測這些由兩個黑洞合併而成的漣漪,隨著對數據的收集,天文學家已經能繪製此類事件在宇宙歷史上發生的頻率。
  • 來自黑洞的碰撞?科學家捕捉到巨大引力波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9月2日報導,兩個相距數千公裡的探測器捕獲到了同一個對應於有史以來觀察到的最強大引力波源的信號。正如愛因斯坦在一個多世紀前所預言的那樣,宇宙中最猛烈的現象會產生這些時空的漣漪,它們以光速向各個方向傳播,就像石頭扔進池塘裡濺起的漣漪那樣。報導稱,上述信號是在2019年5月21日被捕獲的,僅持續了1/10秒。
  • 中子星的爆發有多可怕?美國天文學家觀測到了,看看他們怎麼說
    這一報告是自從人類探索外太空至今,天文學家首次觀看到中子星爆發的全過程,對今後人類的天文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那麼什麼是中子星呢?中子星(neutron star)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體,恆星演化到末期,經由重力崩潰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可能成為的少數終點之一,質量沒有達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恆星在壽命終結時塌縮形成的一種介於白矮星和黑洞之間的星體。
  • 宇宙引力波的持續出現,兩個宇宙幽靈的碰撞,真正的黑洞到底有多恐怖
    兩個合併的黑洞的示意圖,這些黑洞產生引力波,這些引力波在物體彼此相對旋轉時向外波動 2019年的6個月內,天文學家觀測到39個宇宙事件,這些事件釋放出了引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