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來質量最低的黑洞!中子星碰撞產生了一個微型黑洞

2020-12-05 百家號

令人難以置信的引力波事件給了我們碰撞中子星和碰撞中子星的圖片,這是一個天文上的禮物。看起來它給了我們另一項新的研究——有史以來質量最低的黑洞。

高質量合併產生的引力波在物體真正碰撞之前就開始了,所以當2017年8月GW170817發出信號時,世界各地所有可用的望遠鏡都轉向觀測1.3億光年之外發生的事情。

其中一個是NASA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它位於地球軌道的有利位置。它不僅捕捉到了事件本身。它繼續觀察GW170817在碰撞後的幾個月,收集x射線數據,以揭示在新創建的物體中發生的複雜動力學。

GW170817之前的引力波探測質量要大得多,發生在一對黑洞之間。這意味著這些碰撞產生的物體將是更大的黑洞。

但是對於GW170817,結果就不那麼確定了。這是因為中子星和黑洞都是高質量恆星生命周期的終點。

恆星的核心一旦與鐵結合,就會把質子和電子擠壓成中子和中微子。中微子逃逸了,但中子密度驚人地密集地聚集在一個直徑在10至20公裡(6至12英裡)的核中。

有理論認為,如果這個核心小於3個恆星質量,這個密度的壓強可以支持中子星。如果核心大於這個質量,它就會坍縮成一個黑洞。

涉及GW170817的中子星非常小,只有1.1顆和1.6顆恆星質量。當它們結合在一起時,它們創造了一個質量約為2.7倍的天體。

這低於三顆恆星的質量估計,但這是它變得棘手的地方。我們從來沒有觀察過比2.3倍質量的中子星,也沒有觀察過比3.7倍質量的恆星質量比5倍質量的黑洞,所以這些線在其中的位置仍然有點神秘。

這意味著GW170817可能是一顆非常大的中子星,也可能是一個非常小的黑洞——天文學家正傾向於後者。

「雖然中子星和黑洞是神秘的,但我們已經用錢德拉這樣的望遠鏡研究了宇宙中的許多,」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三一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戴夫·波利解釋道。

「這意味著我們有數據和理論來預測這些物體在x射線中的行為。」

x射線數據顯示,GW170817在事件發生後的第107天就已經變成了一個黑洞。

那是因為,如果它變成了一顆重中子星,它就會開始快速旋轉,產生一個非常強的磁場,而磁場反過來又會產生一個膨脹的氣泡,其中高能粒子會發出非常明亮的x射線輻射。

錢德拉探測到的亮度比這個場景中預期的要小几百倍。

在110天,物體變亮,160天再次變亮。這與團隊的發現是一致的。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天文學家Pawan Kumar說:「我們可能已經回答了這個令人眼花繚亂的事件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它是什麼東西?」

「天文學家長期以來一直懷疑中子星的合併會形成一個黑洞並產生輻射爆發,但迄今為止,我們還缺乏強有力的證據證明這一點。」

研究人員說,這種輻射很可能來自合併產生的衝擊波,當時它與先前從中子星噴射出來的周圍氣體發生碰撞。

如果裡面有一顆中子星,幾年後就會變得清晰——粒子的氣泡將超過減速的衝擊波,並發射x射線輻射。

但如果它是一個黑洞,正如預測的那樣,這是不會發生的——它會變得更弱。不管怎樣,該團隊對x射線數據的分析將為未來的觀測提供一個起點。

不管怎樣,這個物體將打破記錄,提供關於黑洞和中子星的新信息。

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

本文來自網際網路,僅代表他人看法,未經證實之前以官方信息為主!!!

相關焦點

  • 中子星碰撞會產生黑洞?
    原則上,創建恆星質量的黑洞很容易。只需等待一顆大恆星到達壽命盡頭,然後觀察其核心在自重作用下坍塌。如果核心的質量大於2-3個太陽,則它將成為黑洞。小於約2.2太陽質量,它將成為中子星。小於1.4太陽質量,它變成白矮星。
  • 中子星碰撞是否會產生黑洞?
    原則上,創建恆星質量的黑洞很容易。只需等待一顆大恆星到達壽命盡頭,然後觀察其核心在自重作用下坍塌。如果核心的質量大於2-3個太陽,則它將成為黑洞。小於約2.2太陽質量,它將成為中子星。小於1.4太陽質量,它變成白矮星。兩顆中子星的碰撞也可能形成黑洞。如果它們合併到一個超出臨界限制的對象中,則應創建一個黑洞。但是那個限制到底是什麼?
  • 中子星碰撞會產生黑洞?中子星和黑洞都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
    當時,科學家們認為這一被官方正式歸類為GW170817的重大事件,可能會產生一個黑洞:而一項新的分析結果支持了這一假設。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收集的數據。在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項目探測到引力波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一個世紀前首次預言了引力波在時空中的漣漪。
  • 研究揭示了黑洞和中子星碰撞的後果!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已經見證了黑洞與其他黑洞的合併以及中子星與其他中子星的合併。而現在天文學家們現在正等待著黑洞與中子星合併的第一次探測——這樣的碰撞可能會產生關於恆星演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見證,這是迄今為止對引力如何運作的最佳觀測場景。
  • 黑洞和中子星碰撞合併事件:不產生可探測到的光線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迄今為止,天文學家還沒有觀測到黑洞與中子星碰撞事件,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這種碰撞事件會釋放大量能量,但出乎意料的是,可能不會產生任何可以探測到的光線。這些發現揭示了黑洞和中子星合併的關鍵細節——可探測光線數量和碰撞天體的質量,以及揭示合併的促成因素,例如:促使這些碰撞發生的動力學。
  • 如果中子星碰撞變黑洞,地球讓黑洞吃了,人類會進入另一個空間?
    由於黑洞難以直接被觀測到,所以人類是在2019年才親眼目睹了首張「黑洞照片」,而這個黑洞的實際位置就處於M87星系的中心區域,質量更是高達太陽的65億倍左右。很多時候,科學家們都是通過黑洞的「吸積」過程會有輻射產生,從而將黑洞的位置和質量等信息估算出來。
  • 存在小於5個太陽質量的黑洞嗎?科學家是如何判斷中子星和黑洞?
    如果在這個低質量區存在中子星或黑洞,我們如何判斷它是中子星還是黑洞?讓我們深入探討一下天文學家所說的「質量間隙」,並找出答案。圖註:眾所周知,LIGO對探測天體碰撞和合併的各種事件都很靈敏。我們知道,5個太陽質量以上的黑洞很常見,低於2個太陽質量的中子星也是常見的。
  • 微型黑洞無處不在?假如大型強子對撞機製造黑洞,會威脅地球嗎?
    而且,我們也認為兩顆中子星的碰撞也有可能形成小質量黑洞,在宇宙中中子星的數量要遠遠超過黑洞的數量,並且雙星中子星的也很常見,雖然中子星的合併、碰撞事件發生的機率很小,在一個星系中每10000到10萬年左右發生一次,但是宇宙的年齡有138億年,在其歷史中可能已經存在了數萬億個星系,所以從整個宇宙的尺度來看,中子星的碰撞還是很常見的。
  • 中子星碰撞後黑洞的誕生:驚人現象的新解釋
    科學家進行了一項獨特的研究,研究中子星合併時黑洞的形成。計算機模型的創建表明,中子星合併時,緻密核物質的性質與黑洞的形成有關。黑洞形成的條件是什麼?該計算機模型有助於將注意力集中在黑洞形成的特定過程上,即兩個中子星的合併。 如您所知,中子星是由高度壓縮的緻密物質組成的。該密度高於原子內核中的密度。在合併恆星的過程中,密度增加,這成為形成黑洞的基礎。 它們被認為是宇宙中最緊湊的物體,但是不幸的是,它們不能直接被觀察到。關鍵參數之一是中子星質量閾值的超出。
  • 都說黑洞質量無限大?不是的,還有最低質量黑洞
    博科園:科學科普-天體物理學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說,碰撞合併的中子星產生了一個小黑洞科學家分析了NASA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的數據後說,2017年探測到的兩顆中子星的合併可能產生了迄今為止發現質量最低的黑洞。這些數據是在2017年8月美國宇航局費米任務用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和伽瑪射線探測引力波後的幾個月裡獲得。來自錢德拉的x射線對於理解這兩顆中子星相撞後發生的事情至關重要,尤其是對每一個觀測這一來源的望遠鏡,官方稱之為GW170817。
  • 科學家觀測到中子星與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2015年,科學家首次發現由兩個黑洞碰撞形成的引力波現象。從那時起,引力波的探測變得越來越陌生,科學家迫切希望揭曉其中謎團,目前一支研究小組宣稱,首次探測到有比已知最大中子星更大、比已知最小黑洞更小的天體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 中子星碰撞後會灰飛煙滅還是形成黑洞?最新研究結果是形成磁星
    大質量恆星在聚變壽命結束時會爆炸成超新星,然後留下一個緻密的中子星。除了黑洞之外,它是最小、最密集的天體,所有的質子和電子都被自身引力壓在一起,形成中子並釋放出能量。由於中子之間的簡併壓力與引力產生抗衡,故而中子星不再繼續坍縮成黑洞。
  • 當黑洞與中子星相撞,中子星會被黑洞吞噬嗎?
    當黑洞與中子星相撞,中子星會被黑洞吞噬嗎?中子星跟黑洞的大名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那麼如果中子星跟黑洞接觸到一起會產生什麼現象呢?中子星跟黑洞相比,如果按從體型上來說的話,90%的中子星都比黑洞大。如果按體積算的話,99.99%的黑洞都比中子星大,後來有天文學家通過大量的計算和分析更精確的得出黑洞的最大質量是500億倍太陽的質量,最小質量也是太陽的4.2倍。而中子星的最大質量是太陽質量的4.2倍,最小的質量是0.4倍太陽質量,而黑洞的硬度和密度是中子星的億兆的立方倍,所以說對於黑洞來說的話中子星只是虛胖而已。
  • 黑洞和中子星撞擊,誰更勝一籌,等你來揭秘
    科學家們將對中子星碰撞時產生引力波的觀測與核理論聯繫起來,以闡明中子星的大小和本質。當談到中子星物理學時,大小很重要。中子星,是大質量恆星的坍縮核心,它把物質緊密擠壓,使原子分裂,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變成了中子。
  • GW190521:天文學家探測到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兩個黑洞碰撞事件
    GW190521:天文學家探測到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兩個黑洞碰撞事件(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天文學家可能已經探測到了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大規模的兩個黑洞碰撞事件,這發生在大約70億年前,但是其跡象才剛剛到達我們面前。
  • 中子星碰撞產生大量的黃金和鉑金
    中子星碰撞產生大量的黃金和鉑金(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如果你從來沒有聽說過「千新星」這個詞,不要覺得難過,因為這似乎並不常見。上面的插圖顯示的是中子星碰撞之前,從中子星上剝離出來的熱的、密集的、膨脹的碎片雲。
  • 迷你黑洞,還是巨型中子星?
    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恆星太小了,不能變成黑洞,它最終會變成白矮星。兩顆中子星碰撞的藝術概念圖Credit:Robin Dienel/The Carnegi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然而,流體靜力平衡也有它的極限。
  • 中子星黑洞在星群中併合揭秘
    科技日報北京3月5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通訊·物理學》雜誌5日發表的一篇天體物理學研究,科學家通過對「中子星—黑洞併合」進行前所未有詳細地建模,揭秘了中子星和黑洞在緻密的恆星環境中併合時的電磁輻射特徵,以及緻密環境中的併合所具備的、孤立併合所沒有的另外兩大特徵。
  • 在最大中子星和最小黑洞之間存在質量間隙,天文學家發現神秘物體
    當質量最巨大的恆星死亡時,它們會在自身引力下坍塌並最終形成黑洞;當質量稍小的恆星死亡時,它們會以超新星的形式留下一顆緻密的恆星殘餘物,它就是中子星。最近幾十年來,天文學家已經知道,最大的中子星的質量不超過太陽質量的2.5倍,而已知質量最小的黑洞大約是5倍太陽質量。
  • 天文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大的中子星!質量為太陽的2.14倍!
    天文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大的中子星!質量為太陽的2.14倍!中子星和黑洞一樣,都是死於超新星爆炸的恆星「屍體」。當一顆恆星變成超新星時,它的殘骸核心會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坍塌。如果這些殘骸的質量足夠大的話,它可能會形成一個黑洞,一種引力非常強大,甚至光都無法逃逸的天體。如果殘骸的核心質量較小的話,它就會變成一顆中子星,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它的重力強大到可以把質子和電子一起壓碎,形成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