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科學家首次探測到黑洞吞噬中子星

2021-01-15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8月21日報導外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表示,他們在引力波的幫助下首次探測到了吞噬中子星的黑洞。

據埃菲社8月19日報導,作為該發現參與方之一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19日發布公告說,中子星和黑洞都是死亡恆星的超高密度殘骸。

報導稱,吞噬事件可能發現在距今約9億年前,其產生的引力波於本月14日抵達地球。

引力波就像是宇宙時空中的微小褶皺或波動,其生成原因是恆星爆炸等劇烈程度極高、產生巨大能量的事件。

在地球上,美國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和義大利的室女座引力波天文臺是專門用於探測引力波的兩個觀測設施。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科學家蘇珊·斯科特說:「大約9億年前,這個黑洞吞噬了一顆密度非常大的恆星,也就是人們所認知的中子星。就像『吃豆人』一樣,黑洞可能瞬間將這顆中子星消滅。」

斯科特表示,澳大利亞的星圖家望遠鏡對探測警報做出了響應,檢查了可能發生這一事件的整個空間區域,但沒有發現視覺上的確證。

報導稱,科學家們仍在分析數據,以確定事件所涉及二者的確切大小。但初步分析結果顯示,這很有可能是一個黑洞吞噬了一顆中子星。

斯科特表示,截至目前,科學家從未發現過質量小於太陽質量5倍的黑洞,也從未發現過質量達到太陽質量2.5倍以上的中子星。

因此,她說:「基於這一經驗,我們非常確信剛剛探測到了黑洞吞噬中子星。」

不過,斯科特指出,還有一種微小但非常有趣的可能性,那就是被吞噬的物體是一個質量非常輕的黑洞,比已知的任何其他黑洞都輕得多。對於斯科特而言,這樣的結果將是一份奇妙的安慰獎。(編譯/蘇佳維)

相關焦點

  • 黑洞吞噬光、恆星、中子星,黑洞中心是什麼?
    黑洞是一種特殊的天體,"黑"意味著它不會向外界發射或反射任何光,"洞"意味著它可以吞噬任何物質,包括光,一旦墜落進去,就會成為它的一部分。黑洞吞噬天體,被認為是目前宇宙中最神秘和最令人震驚的場景。最近,科學家第一次觀察到黑洞吞噬中子星的引力波。黑洞還吞下了些什麼?
  • 中子星與黑洞之間的相遇——黑洞更有可能吞噬整個中子星
    沒有辦法注視中子星。但是它們的大小背離了它們的核心-中子星越小,它壓縮內部的空間就越大。通過將測量工具對準中子星,科學家可以探測其性質。最新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研究了中子星合併產生的時空波動。將這些引力波觀測與核理論相結合,科學家們估計典型的中子星將跨越約22公裡。
  • 不同類型的中子星具有怎樣的特性,吞噬中子星的黑洞能被觀察到?
    並不是所有的中子星都是脈衝星,但脈衝星卻一定是中子星,科學家們第一次觀察到脈衝星是在1967年,截至目前,被發現的脈衝星數量已超過一千個。在脈衝星蟹狀星雲的已知最年輕和最有活力的脈衝星之一,研究人員幾乎已經觀察到了每一個脈衝波長的無線電、X射線、光和伽馬射線,其中有幾十個脈衝星在X射線脈衝,有幾個脈衝星被發現在伽馬射線脈衝。
  • 中子星遇上黑洞會發生什麼事情
    人類就是愛看熱鬧,非要看看黑洞與中子星的較量。結果應該是中子星被黑洞吞噬。雖然中子星密度很大,一小勺的物質重量可能達到數億噸,中子星的逃逸速度大約是15萬公裡每秒。而黑洞更黑,它的質量是無窮大,逃逸速度大於每秒30萬公裡,誰勝誰負一目了然。中子星會被黑洞一口一口地吃掉。但這個過程將是十分漫長的,甚至會讓你等的不耐煩。
  • 科學家觀測到中子星與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奇怪的引力波信號,該發現將有助於科學家們改寫對宇宙的認知。當超大質量天體扭曲周圍時空並在宇宙釋放漣漪時,會形成引力波。2015年,科學家首次發現由兩個黑洞碰撞形成的引力波現象。
  • 當超大質量中子星遇到黑洞結果如何?
    中子星遇到黑洞究竟會發生什麼,科學家們倒是已經有了一些研究。中子星遇到黑洞,首先是互相環繞,以引力波的形式耗散軌道能量,最終碰撞。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質量大的黑洞彎曲的時空也一樣能撕碎扭曲硬邦邦的中子星,最終中子星也終將難逃被吞噬的命運,只不過這個過程可能吞噬地很暴力,不像黑洞吞噬密度小的多恆星那樣相對溫和的。理論上也會讓黑洞變得更大,並拋出黃金、鉑金等鐵以後的物質。
  • 黑洞和中子星碰撞合併事件:不產生可探測到的光線
    來源:新浪科技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證實黑洞之間以及中子星之間會發生合併,他們正在期待首次觀測黑洞與中子星合併,這樣的碰撞事件有助於驗證恆星演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是對太空引力作用的最佳描述。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證實黑洞之間以及中子星之間會發生合併,他們正在期待首次觀測黑洞與中子星的合併,這樣的碰撞事件有助於驗證恆星演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是對太空引力作用的最佳描述。
  • 人類首次看見:黑洞吞下了宇宙最緻密物質
    黑洞吞噬中子星的藝術圖。(圖片來源:Dana Berry NASA)大約8.7億年前,兩顆死亡的恆星相遇。這次激烈的碰撞激起一陣時空漣漪,以引力波的形式向宇宙各處傳播。上周三,位於美國的LIGO和義大利的Virgo引力波探測器同時捕捉到這個來自遙遠星空的信號。21秒後,全球天文學家的手機與電腦收到系統發送的消息。
  • 科學家首次探測到中等質量黑洞
    美國和歐洲研究人員9月2日宣布,首次探測到一個中等質量黑洞,為人類了解黑洞形成開闢新方向。據法新社報導,美國和歐洲1500多名研究人員參與的兩項引力波探測研究顯示,兩個黑洞70億年前撞擊產生了一個新黑洞,質量是太陽的142倍,是人類探測到的第一個中等質量黑洞。他們為這個黑洞編號GW190521。
  • 外媒:天文學家捕捉到恆星被撕成條並被黑洞吞噬的過程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近日,據外媒報導稱,近日有天文學家透露,他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捕捉到一顆恆星被撕成條並被黑洞吞噬的過程。據介紹,當世界各地的「望遠鏡」發現,一個已知的超大質量黑洞附近出現了新的「星光」
  • 什麼是黑洞?黑洞能吞噬太陽系嗎?科學家給出不一樣的解釋
    一個恆星質量的黑洞,其質量是太陽質量的數十倍,可能在大質量恆星坍塌後的幾秒鐘內形成。這些相對較小的黑洞也可以通過被稱為中子星的兩顆緻密恆星殘骸的合併而形成,中子星也可以與黑洞合併形成更大的黑洞,或者兩個黑洞可以碰撞,像這樣的合併也會很快形成黑洞,並在時空中產生漣漪,稱為引力波。
  • 中子星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體黑洞吞噬要消耗巨大能量
    在宇宙空間中存在一種恐怖的天體——黑洞。黑洞的引力非常大,周圍所有物體都被它吞噬,連光都無法從它的視界逃脫,作為一個密度無限大的時空曲率無限高的天體,它的存在對很多星體而言是個威脅,但是他並非沒有對手。他一樣有自己害怕的天體存在,這個就是中子星。
  • 引力波探測器或許檢測到了中子星和黑洞的碰撞
    圖解:工程師正在漢福德區升級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臺,照片: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臺/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傑夫·基賽爾一對物體,每一個的質量都比太陽大,但寬度只有一個城市那麼大,它們再次在太空中產生波紋,這些波紋被地球上靈敏的引力波探測器捕捉到了
  • 科學家發現「質量間隙」中神秘天體 介於中子星與黑洞之間
    新華社北京6月28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數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對介於中子星與黑洞之間的質量間隙感到困惑:最重的中子星不超過太陽質量的2.5倍(或2.5個太陽質量);已知最輕黑洞大約是5個太陽質量。問題是:在這種所謂的質量間隙之中存在的究竟是什麼?
  • 外媒:科學家首次在彗星周圍探測到極光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9月23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稱,科學家首次發現來自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的極光。據介紹,該彗星具有肉眼無法看到的遠紫外線極光,此次極光發現是由2004年發射的「羅塞塔」號探測器實現的,該探測器花了數年時間在太空中「追蹤」這顆彗星。
  • 引力波發現未知天體,可能是介於中子星和黑洞之間的夸克星
    引力波是天體運動扭曲時空產生的向外傳播的時空漣漪,但是它是如此的微弱,以至於我們只能探測到宇宙中大質量天體碰撞產生的引力波。2015年,LIGO天文臺首次探測到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這標誌著引力波天文學進入一個黃金時代。最近,天體物理學家探測到了迄今為止最奇怪的引力波信號。
  • 「看見」黑洞!科學家首次觀測到黑洞天體可見光
    這是人類首次確認到來自黑洞周圍發出的可見光信號北京時間1月25日消息,近日,一個由日本科學家領銜的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宣稱,他們首次觀測到從一個黑洞周圍發出的暗弱可見光。事實上,只要使用一臺中等口徑的天文望遠鏡,任何人都能夠親眼目睹這道亮光。科學家們表示,此次觀測到的亮度變化顯著的這一可見光信號將有助於我們加深對於物質盤旋落入黑洞過程機制的理解。
  • 中子星碰撞會產生黑洞?中子星和黑洞都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
    博科園:科學科普-天體物理學類2017年8月科學家首次發現了由兩顆被稱為中子星的超緻密當時,科學家們認為這一被官方正式歸類為GW170817的重大事件,可能會產生一個黑洞:而一項新的分析結果支持了這一假設。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收集的數據。在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項目探測到引力波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一個世紀前首次預言了引力波在時空中的漣漪。
  • 黑洞能夠吞噬光,量子糾纏探測黑洞可以嗎?事實真相是這樣的
    宇宙浩瀚無邊,有很多的神秘天體,黑洞就是其中之一。黑洞的特性是可以吞噬它周圍的物質,連光也無法逃脫被吞噬的命運。同時黑洞也是無法直接觀測到的,想要確定宇宙某處是不是有黑洞,只能通過它周圍的物質來確定,如果宇宙某處四周什麼物質也沒有,光到達那裡也消失了,那基本可以確定這個位置可能有黑洞。那麼黑洞是不是真的無法探測呢?如果有一種手段可以深入黑洞內部進行探測,或許會對黑洞有更多的了解。
  • 存在小於5個太陽質量的黑洞嗎?科學家是如何判斷中子星和黑洞?
    天文學把我們帶到了宇宙,從地球到行星,恆星,甚至銀河系以外的星系。一路上我們發現了一些奇異的天體,從星際遊客到流氓行星,到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但中子星和黑洞不易區分,通常它們形成的機制相同:一顆巨大的恆星的坍塌,導致超新星爆炸。圖註:此模擬顯示了雙黑洞系統發射的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