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黑洞!科學家首次觀測到黑洞天體可見光

2020-12-07 環球網

這張圖像展示的是位於7800光年外的黑洞天體「天鵝座V404」所發出的微弱可見光。其亮度足以被一臺中等口徑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到

任何一位擁有口徑20釐米或更大口徑望遠鏡的觀測者都能夠觀測到來自這個黑洞發出的暗弱可見光。這是人類首次確認到來自黑洞周圍發出的可見光信號

北京時間1月25日消息,近日,一個由日本科學家領銜的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宣稱,他們首次觀測到從一個黑洞周圍發出的暗弱可見光。事實上,只要使用一臺中等口徑的天文望遠鏡,任何人都能夠親眼目睹這道亮光。

科學家們表示,此次觀測到的亮度變化顯著的這一可見光信號將有助於我們加深對於物質盤旋落入黑洞過程機制的理解。研究人員同時還公布了一段錄像,呈現的是望遠鏡視野中觀測到的來自黑洞的光芒。在一份聲明中,該研究組明確表示,只要使用一臺口徑大約20釐米左右的望遠鏡,你就能夠觀測到這一亮光信號。

來自黑洞的可見光

黑洞之所以被稱作黑洞,就是因為它一般被認為是任何物質的窮途末路——任何物質只要進入黑洞事件邊界便再也沒有機會逃脫,甚至是光線也是一樣。但是這些即將 被黑洞吞噬的物質也並非是直接掉進黑洞的,而是會盤旋下降形成一個吸積盤。在這個吸積盤的內部,物質顆粒之間的劇烈摩擦將產生極高溫度,甚至可以超過1000萬攝氏度,從而發出劇烈輻射。

早在40度 年前,科學家們便已經在銀河系內部發現了黑洞周圍存在吸積盤現象。而此前的研究已經發現這種黑洞的吸積盤對於黑洞所在的宿主星系動力學結構將會產生顯著影 響。舉例來說,周圍存在吸積盤的黑洞有時候會產生一種強大的等離子體噴流,被稱作「相對論性噴流」,這種噴流以接近光速的極高速度噴出,能夠穿過整個星 系。這樣強大的噴流有可能會對星系的演化過程產生影響。然而,這項研究的第一完成人,日本京都大學天文學家木村真理子和她的同事們指出,我們目前對於這種 吸積盤結構的知識還仍然知之甚少,因為在物質向著黑洞中心盤旋下落的過程中可以有著非常複雜的行為機制。

為了更多了解這種神秘的吸積過程,研究人員對天鵝座V404進行了研究,這是一個其中一個成員是黑洞的雙星系統,其中黑洞的質量約為太陽的9倍,雙星系統中另外一個成員恆星的質量則比太陽稍大一些。該雙星系統距離地球大約7800光年,其中包含的這個黑洞是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之一。

在經過26年的休眠沉寂之後,天文學家們在2015年探測到來自天鵝座V404的強烈X射線爆發,爆發持續了大約兩周時間。來自黑洞吸積盤的劇烈活動使天鵝座V404短暫地成為可觀測宇宙中最明亮的X射線爆發源。

在這次爆發事件之後,研究人員緊接著探測到從天鵝座V404發出的可見光閃爍信號,其閃爍周期從100秒到150分鐘不等。正常情況下,天文學家們會在X射線波段或γ射線波段對黑洞進行監測,而不是可見光波段。

木村真理子指出:「我們首次發現黑洞周遭的活動可以在可見光波段以很低的亮度呈現出來。」她說:「這些發現表明,我們完全可能使用常規的光學望遠鏡,而不是特製的X射線或γ射線望遠鏡對黑洞現象進行觀察。」

閃爍信號成因的不同解釋

在此之前,天文學家們在X射線波段也監測到類似的閃爍現象——他們在對位於天鷹座,距離地球約3.59萬光年的黑洞天體GRS 1915+105進行監測時注意到這一現象。GRS 1915+105正經歷劇烈的吸積過程。基於這一觀測事實,天文學家們原先認為這樣的閃爍可能是由於黑洞吸積盤內部的因為快速吸積造成失穩而導致的。

然而,天鵝座V404周圍吸積盤的吸積速率至少要比其他同樣觀測到類似閃爍現象的黑洞要低10倍以上。這就表明高吸積率可能並非造成這種閃爍現象的主要原因。

相反,科學家們注意到不管是天鵝座 V404還是GRS 1915+105, 這些黑洞與它們的伴星之間通常都相隔著一段較遠的距離,從而允許在其周圍形成較大的吸積盤結構。在這樣規模較大的吸積盤結構中,從吸積盤外側向吸積盤內側 盤旋移動的物質可能並非「一路順暢」,從而在此過程中產生失穩和震蕩,而這一過程則恰好可以解釋這些黑洞產生閃爍信號。

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希望能夠開展相關課題的國際合作研究,從而加深我們對於這些極端天體本質的理解。

木村真理子表示:「依託國際合作,我們能夠獲取位於全球26處不同地點的35臺大型望遠鏡的光學觀測數據。我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參與到對黑洞雙星的觀測中來。」

相關研究結果已經在本月初刊載於《自然》雜誌上。(晨風)

相關焦點

  • 人類首次「看見」黑洞 愛因斯坦又說對了
    包括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在內的一些中國機構參與觀測和數據處理。  照片給出黑洞這一極端天體存在的最直接證據,驗證了廣義相對論,也將幫助回答星系中的壯觀噴流如何產生並影響星系演化等諸多前沿問題。  「黑洞是時空盡頭,存在一些我們想破解的謎團。首次給黑洞拍照可能幫助我們朝著解開這些謎更進一步。」
  • 科學家觀測到中子星與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2015年,科學家首次發現由兩個黑洞碰撞形成的引力波現象。從那時起,引力波的探測變得越來越陌生,科學家迫切希望揭曉其中謎團,目前一支研究小組宣稱,首次探測到有比已知最大中子星更大、比已知最小黑洞更小的天體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 你是第一批「看見」黑洞的人類!
    今天,我的「寫真」以特刊形式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通信》上,為我拍照的設備是一個口徑如地球大小的「虛擬」望遠鏡,200多位科研人員通過將地球上不同地點的8個射電望遠鏡組合成觀測陣列,終於拍下了我的「盛世側顏」。  ——黑洞,原來過去這些年你只是「傳說」?  黑洞答:沒錯!
  • 人類首次看見:黑洞吞下了宇宙最緻密物質
    人類,首次觀測到黑洞與中子星併合產生的引力波信號。來源 | 科學美國人撰文 | Charlie Wood編譯 | 吳非北京時間8月15日5時11分18秒,位於美國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和義大利的Virgo引力波探測器同時觀測到一組引力波信號。
  • 我們是如何「看見」黑洞的
    黑洞在宇宙中是最神秘的存在之一。因為其強大的引力,連光都無法逃脫,以致我們無法看見。那人類是怎樣一步一步認識黑洞的呢?早在18世紀80年代左右,就有兩位偉大的物理學家,英國的米歇爾和法國的拉普拉斯,他們提出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種引力大到連光都無法逃脫的天體,他們形象地稱之為「暗星」。可是「暗星」理論在當時並不為世人所接受。
  • 世界上首張黑洞圖像出爐:找到黑洞是前提,觀測可追溯到90年代
    後來,這一團隊越來越大,逐漸納入全球30多所天文臺、大學、研究機構和100多位科學家。他們把這個觀測項目命名為「視界面望遠鏡」,由多爾曼任負責人。   人們可以看見物體是因為有光線進入眼睛,但黑洞由於其強大的引力作用,就連光都無法逃脫,因此,它內部高度扭曲的時空也無法被人看見,「黑洞」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 黑洞那麼黑,科學家是如何觀測到它們的?
    在相對論中,愛因斯坦表示宇宙中存在一種叫做「黑洞」的神秘天體。不過,因為黑洞從不曾被人類發現,所以這也讓愛因斯坦本人在晚年的時候對「黑洞是否真實存在」產生了質疑。不過幸運的是,人類在去年拍攝到了第一張黑洞照片,這讓愛因斯坦關於黑洞的猜想全都成真。
  • 黑洞(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逃脫的天體)
    公認為發現黑洞的是位叫拉普拉斯的科學家,1798年拉普拉斯提出了一個觀點:「太空中存在著不少黑暗的天體,這些天體有恆星那樣大,數量也非常多,假設有個和地球同樣密度,但是直徑是太陽250倍的星球,這個星球即使發光,我們也看不到,因為它發出的光都被自身引力拉住,而不能往外逃脫。」這是人類最早提出對「黑洞」的概念。
  • 科學界首次觀測到黑洞把光強制「拉」回來!
    黑洞是宇宙中引力最強大的天體,任何物質包括光也無法逃脫它的引力範圍,最終被徹底的黑暗吞噬。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懷疑,即便是從大質量黑洞周圍逃逸出來的一些光線可能也無法擺脫黑洞的「魔掌」,現在,他們終於看到了這一點,理論終於成了事實!
  • 黑洞吞星後「噴火」 觀測黑洞又添新手段
    網易科技訊9月18日消息,據《每日郵報》報導,去年美國航空航天局觀察到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黑洞正在發生猛烈噴發。科學家表示,這是首次觀測到黑洞潮汐力瓦解現象,也就是黑洞吞噬恆星後「噴射火焰」的天文現象。這是人類首次在黑洞吞噬星體的過程外,觀察到黑洞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噴射出類似火焰的物質。此後,NASA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 WISE)望遠鏡所搜集到的資料,在最近發表的研究論文中闡述了這些潮汐力瓦解耀斑(tidal disruption flares)。
  • 黑洞到底是什麼天體?
    黑洞既不是一個超大質量的星球,也不是一個洞。根據廣義相對論,黑洞是一種特殊的時空區域,特殊到可以把光束縛住。說到黑洞,就要從恆星說起。目前理論認為,恆星級黑洞(質量為太陽幾倍至幾十倍)的前身是大質量恆星。
  • 三十載磨一劍,首次觀測到恆星繞黑洞的進動
    正文譯自:https://www.eso.org/public/news/eso2006/史瓦西進動的藝術想像圖 (Credit:ESO/L.Calçada)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 VLT)進行的觀測首次揭示出,一顆圍繞銀河系中心處超大質量黑洞轉動的恆星,正如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所預測的那樣運動。
  • 距地球十億光年外,科學家觀測到了罕見的三個黑洞碰撞,十分壯觀
    黑洞被科學家提出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科學家都在積極觀測星空,期望能夠找到這種不可思議的特殊天體。通過大量的觀測,科學家發現像銀河系這樣的大星系中心存在的強大質量非常符合傳說中的黑洞,於是經過一系列的詳細觀測,科學家終於證實了黑洞的存在。
  • 宇宙中神秘的天體——黑洞
    2019年4月10日21時,人類首次獲得黑洞照片。 在室女座一個巨橢圓星系M87的中心,人類首次獲得黑洞照片。離地球約5500萬光年,質量大概是太陽的65億倍。它的核心區域是一片陰影,周圍環繞一個新月狀光環。那麼什麼是黑洞?
  • 黑洞吞噬光、恆星、中子星,黑洞中心是什麼?
    黑洞是一種特殊的天體,"黑"意味著它不會向外界發射或反射任何光,"洞"意味著它可以吞噬任何物質,包括光,一旦墜落進去,就會成為它的一部分。黑洞吞噬天體,被認為是目前宇宙中最神秘和最令人震驚的場景。最近,科學家第一次觀察到黑洞吞噬中子星的引力波。黑洞還吞下了些什麼?
  • 黑洞可不是個黑窟窿!而是宇宙中最亮的天體
  • 天體系列—終極天體 黑洞
    當一顆質量只夠大的恆星其內部核反應燃料用盡時,會在其自身巨大的重力下核心迅速收縮、坍塌,從而形成一個體積無限小、質量無限大的新天體「黑洞」。「黑洞」一直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因其無法直接觀測,所以從1916年科學界演算這個「神秘的天體」到現在人類的第一張照片,才總算證實了它的存在。據推測,在宇宙中幾乎每個星系的中央都有一個黑洞,而整個星系裡的所有天體都圍繞這個黑洞旋轉。
  • 人類第一次拍到宇宙黑洞真實照片公布!什麼是宇宙黑洞?人類在宇宙...
    "黑洞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天體「。黑洞無法直接觀測,但可以藉由間接方式得知其存在與質量,並且觀測到它對其他事物的影響。藉由物體被吸入之前的因高熱而放出和γ射線的「邊緣訊息」,可以獲取黑洞存在的訊息。推測出黑洞的存在也可藉由間接觀測恆星或星際雲氣團繞行軌跡取得位置以及質量。
  • 地球最近,肉眼可見的「隱身」黑洞,科學家是怎麼發現的?
    不同的是,天黑了是我們所處環境四周沒有光的反射,而黑洞的黑只是黑洞所在區域沒有光的反射,所以那個區域在我們看來一片漆黑,我們把這個區域叫做視界,即視覺的界限。我們之所以能拍攝到M87黑洞是因為吸積盤上的大量的帶電粒子,並且我們集結了地球上多國大量射電望遠鏡,而它本身只有整張照片中半個像素點大小,由此科學家歷時兩年分析才得到這個黑洞。如果你細看我們拍攝到黑洞你會發現上半部分亮度和下半部分亮度似乎不均勻。
  • 地球最近,肉眼可見的「隱身」黑洞,科學家是怎麼發現的?
    不同的是,天黑了是我們所處環境四周沒有光的反射,而黑洞的黑只是黑洞所在區域沒有光的反射,所以那個區域在我們看來一片漆黑,我們把這個區域叫做視界,即視覺的界限。我們之所以能拍攝到M87黑洞是因為吸積盤上的大量的帶電粒子,並且我們集結了地球上多國大量射電望遠鏡,而它本身只有整張照片中半個像素點大小,由此科學家歷時兩年分析才得到這個黑洞。如果你細看我們拍攝到黑洞你會發現上半部分亮度和下半部分亮度似乎不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