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地球十億光年外,科學家觀測到了罕見的三個黑洞碰撞,十分壯觀

2020-08-28 Shellyxinzz

宇宙大爆炸之後,隨著空間的快速膨脹,各種各樣的天體也在不斷形成,包括恆星,行星等常見天體。除了這些天體,宇宙中還有一些特殊神秘強大的天體,比如脈衝星,中子星,黑洞等。

宇宙是一個質量為王的世界,在這個浩瀚的空間中,誰的質量大,誰就是老大。而在眾多的宇宙天體中,黑洞在質量上無疑是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它的質量無天體可以相比。黑洞有了強大的質量之後,產生了讓天體感到恐懼的強大引力,而且這個引力還發生了&34;,擁有了吞噬的強大屬性。

黑洞的吞噬能力讓它成為了宇宙的霸主,不管是行星還是恆星,只要進入它的視界範圍,那就很難逃脫,最終都會被它一點點分解吞噬。即使是光子擁有著宇宙最快的速度光速,它一旦進入黑洞視範圍,也基本無法逃脫。

正是由於黑洞能夠吞噬光,所以它在宇宙中能夠很好地隱藏自己,不會被輕易發現。對於黑洞,相信大家不會陌生,它最早是在1916被來自德國的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提出的,他通過計算得到了愛因斯坦場方程的一個真空解,這個解表明,如果一個靜態球對稱星體實際半徑小於一個定值,其周圍會產生奇異的現象,即存在一個界面——&34;,一旦進入這個界面,即使光也無法逃脫。這個定值稱作史瓦西半徑,這種&34;被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命名為&34;。

黑洞被科學家提出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科學家都在積極觀測星空,期望能夠找到這種不可思議的特殊天體。通過大量的觀測,科學家發現像銀河系這樣的大星系中心存在的強大質量非常符合傳說中的黑洞,於是經過一系列的詳細觀測,科學家終於證實了黑洞的存在。

雖然黑洞的強大吞噬能力連光也不放過,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到,但是對於超大質量黑洞的黑洞,想要完全隱藏自己卻非常困難。因為超大質量的黑洞能夠不斷吞噬恆星等天體,在吞噬天體的過程中,會在其周圍形成一個吸積盤,吸積盤由被不斷分解的天體碎片組成,這些碎片相互摩擦會產生非常明亮的光芒,可以向宇宙不斷輻射。

我們正是通過觀測發現了宇宙中的異常明亮吸積盤,所以才證實了黑洞的存在,並且在去年4月10日,科學家也公布了人類著張黑洞照片,它是距地球5500萬光年外的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除了這些超大質量黑洞之外,宇宙中還存在著數量無法統計的中小型黑洞,只不過這些黑洞由於沒有明顯的吸積盤,我們根本觀測不到。

那麼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認為黑洞也有一個成長過程,最初的時候都是中小型黑洞,它們通過不斷吞噬天體和物質,自身的質量不斷壯大,最後通過黑洞的碰撞合併成為了超大質量黑洞。而科學家通過觀測,在宇宙中也的確發現了不少雙黑洞的合併,這說明黑洞的碰撞融合在宇宙中並不是太稀奇的事。

雖然雙黑洞合併在宇宙中並不少見,但是三黑洞合併那就非常罕見了。科學家通過大量的觀測,在距地球10億光年之外,觀測到了一個三星系統,在這個三星系統中,正發生著三個巨大黑洞碰撞合併事件。

科學家們將這個三星系統命名為&34;系統,科學家指出,在宇宙中兩個黑洞的合併現象時有發生,但是三個黑洞合併現象不僅十分的罕見,而且與兩個黑洞之間的碰撞完全不同,而且它們的合併速度也要比兩個黑洞合併快上很多,這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第三個黑洞加入合併過程的時候,會提供更多的重力用來拉扯。

根據NASA方面提供的研究報告,科學家表示,正因為第三個黑洞的存在,&34;系統中黑洞合併現象才會上演。雖然它們彼此之間的距離都非常遙遠,但是,它們在力的作用下,仍然會彼此靠近,並且很快地融合在一起。不過,在這次&34;系統三個巨大黑洞的合併過程中,科學家們卻並未檢測到引力波。

黑洞合併之後就會成為一個更巨大的黑洞,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有可能也是通過不斷的合併而來的。科學家猜測,在銀河系剛形成的早期,中心處有很多的大質量黑洞,由於它們離得比較近,所以不斷碰撞融合,最終所有的中心黑洞全部合併完成,形成了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不僅是銀河系,其它的星系比如仙女座星系,它們的中心同樣也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這是整個星系的引力源,正是有這些超大質量黑洞在中心處駐紮,所以才能夠形成穩定的銀河系。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能夠誕生,我們也要感謝銀心的那個超大質量黑洞,沒有它就不會有穩定的銀河系,自然也就不會有穩定的太陽系。

當然,人類對黑洞的認知還極少,我們除了知道它存在於宇宙中之外,其它的更多信息,我們基本不了解。而黑洞的起源雖然現在科學認為是大質量恆星死亡發生超新星爆炸演化而來,但是真相到底如何,現在仍然是一個謎。

想要真正搞明白黑洞的本質,光依靠天文望遠鏡的觀測是遠遠不夠的。只有靠近黑洞,我們才能夠得到更詳細準確的數據。可是距地球最近的超大質量黑洞離我們也有2.6萬光年的漫長距離,人類要實現超光速飛行才有希望到達。

因為,人類在未來漫長的一段時間內,不要期望能夠銀心觀測研究黑洞。我們唯一能夠期望的就是在太陽系或者太陽系附近發現一個小型黑洞,然後通過研究它來找尋黑洞的奧秘。現在有科學家猜測,我們一直在尋找的太陽系第九行星有可能是一個黑洞。

如果這個猜想最終成為了現實,那對於科學家來說將是一個無比巨大的好消息,這樣我們就可以近距離觀測研究黑洞,揭開黑洞的奧秘,讓這個神秘的天體為我們所用,為人類服務。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距地10億光年,3個超大質量黑洞正在碰撞,場景十分罕見
    黑洞的概念起源於1916年,一位來自德國的天文學家在利用愛因斯坦方程式進行推算的時候,發現宇宙中存在著「視界」,他將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稱為「黑洞」,而作為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預言之一,黑洞因為無法直接在宇宙中觀測到,所以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對它是否真實存在持有懷疑態度,一直到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伴隨著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問世,距地球5500
  • 科學家觀測到2億光年外的星系碰撞,38億年後的銀河系也會如此
    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就發現了距地球約2.28億光年外的大星系碰撞融合景象,NGC 6052星系位於武仙座,距離地球大約2.28億光年,直徑大約11萬光年。早在1784年,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William Herschel)就已經發現了這對星系。由於形狀奇特,NGC 6052最初被歸類為一個不規則星系。
  • 十分罕見!中國科學家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現象,距地球約26億光年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出版 十分罕見
  • 美天文學家觀測到極罕見三黑洞碰撞
    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日前發表公報說,美國科學家在距地球10億光年處觀測到極其罕見的三黑洞碰撞過程,每個黑洞分別位於一個星系中央,該系統也是迄今發現的三星系合併產生超大質量黑洞的最有力證據。美國航天局的3臺太空望遠鏡以及多個天文臺均捕捉到這一罕見現象。
  • 天文學家發現:三個巨大黑洞發生罕見碰撞
    當星系與星系發生碰撞時,星系中央的黑洞也會發生碰撞。美國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三個星系與其中央的黑洞正在發生罕見的碰撞。他們相信,這樣的碰撞將會導致一個超級黑洞的形成。美國科學家發現三個巨大黑洞正在發生碰撞,這種情況非常罕見。
  • 100億光年外三個超大黑洞終將碰撞,結局將超乎想像的壯觀!
    宇宙中瀕臨死亡的巨大恆星在足夠大的恆星耗盡其燃料時,因無法支撐其自身來對抗它的引力作用,它就向內塌陷形成了黑洞。黑洞在宇宙演化中是個麻煩製造者,它難以被察覺是因為它們很暗,但是當它們與太空中的其他物體互動時就可以觀測到,比如在塌落的氣體裡,氣體會被加熱而發出X射線。
  • 在地球三億光年外,這個星系中心竟有三個超大質量黑洞!
    NGC 6240星系距地球約3億光年。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該星系是由兩個星系碰撞而成,因為星系中心有兩個黑洞。目前,這些星系正以每秒幾百公裡的速度彼此靠近,仍在碰撞融合。但據外媒報導,一項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的新研究表明,科學家在NGC 6240星系中心發現了第三個超大質量黑洞。該發現表明NGC 6240可能是由三個星系碰撞而成。
  • 黑洞「自相殘殺」!科學家觀測到罕見一幕
    近日,科學家觀測到一個罕見的現象,兩個互相靠近的黑洞正在被彼此吞噬,這一現象引起了科學界的注意!據了解,科學家通過美國宇航局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觀測到這一令人震驚的事件:一個超大質量黑洞(SMBH)被另一個經常穿過其吸積盤的黑洞圍繞。這個超大質量黑洞圍繞一個更大質量的黑洞運行,每12年撞擊一次吸積盤。每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就會產生比銀河系所有恆星加起來還要亮的閃光。
  • 科學家觀測到中子星與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2015年,科學家首次發現由兩個黑洞碰撞形成的引力波現象。從那時起,引力波的探測變得越來越陌生,科學家迫切希望揭曉其中謎團,目前一支研究小組宣稱,首次探測到有比已知最大中子星更大、比已知最小黑洞更小的天體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 十分罕見!中國科學家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現象,距地球約26億光年
    光學瞬態觀測已經發現了數十個星系中心的大質量黑洞引起的恆星潮汐中斷事件(TDEs)。儘管進行了廣泛的搜索,但X射線後續觀察在其中大多數沒有或只顯示了微弱的X射線探測線索。即便是經過了30多年的研究,天文學家僅在少數幾個活動的星系中找到了超大質量雙黑洞。
  • 25億光年外,兩個8億多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即將碰撞!
    每個黑洞質量都是太陽質量的8億多倍,隨著這兩個超大質量黑洞在死亡螺旋中逐漸靠近,它們將開始在時空中發出漣漪般的引力波。這些宇宙波紋將加入到其他超大質量黑洞引力波的背景噪聲中。即使在命中注定的碰撞發生之前,這對超大質量黑洞發出的引力波也會使之前由小得多的黑洞和中子星合併,所探測到的引力波相形見絀。
  • 十分罕見!中國科學家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現象 距地球約26億光年
    2020-12-01 09:46:07 來源: 前瞻網 舉報   光學瞬態觀測已經發現了數十個星系中心的大質量黑洞引起的恆星潮汐中斷事件
  • 科學家發現一個雙黑洞系統,距地球25億光年,它們正在靠近融合
    藉由物體被吸入之前的因高熱而放出和γ射線的「邊緣訊息」,可以獲取黑洞存在的訊息。推測出黑洞的存在也可藉由間接觀測恆星或星際雲氣團繞行軌跡取得位置以及質量。正是由於黑洞的引力太強大了,所以科學家探測發現黑洞其實也不是一件非常難的事,尤其是一些大質量的黑洞更是容易被觀測到,因為它們在吞噬像恆星這樣的巨大天體時,動靜是非常大的,耀眼的光芒即使相距幾萬光年也可以觀測到。
  • 距離地球3億光年的星系,美國宇航局發現壯觀的宇宙「戒指環」
    錢德拉天文臺的太空望遠鏡最近在20萬光年的地方,發現一種罕見的中子星, 這也是首次發現銀河系外的中子星。在此之後,錢德拉的望遠鏡將視野投向了銀河系以外的更遠的地方, 現在他們發現了一個距離地球3億光年的神秘的宇宙環。這個奇怪的結構, 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稱之為「X射線能量戒指環」,位於一個名稱為AM 0644-741的星系中。
  • 最小的黑洞?最大的中子星?引力波探測到8億光年外的神秘天體
    時空的漣漪揭示了黑洞與一個神秘天體的遙遠碰撞。這個由LIGO(雷射幹涉儀引力波探測器)和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於2019年8月14日監測到的事件,看起來像黑洞與中子星之間的碰撞。但是,對碰撞產生的引力波進行的分析,卻得出了一個讓科學家迷惑的答案。讓科學家迷惑的是,這個神秘天體的質量超過中子星的理論質量值,但低於黑洞的理論質量值。科學家在6月23日的《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中報告說,對引力波的計算表明,神秘天體的質量大約是2.6個太陽質量。
  • 1000光年外發現一個黑洞,科學家:已知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
    根據發表在最新一期《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誌的研究論文,日前,天文學家在一次例行的天文觀測中,意外地發現了一個黑洞,它潛伏在太陽系附近,距離地球僅有1000光年,令科學家感到震驚。HR 6819在太空中的位置科學家的觀測表明,HR 6819雙星系統中一個恆星大約每40天就圍繞一個尚未被觀測到的天體運行一周,而另外一顆恆星由於距離該不明天體較遠,因此,其公轉周期較長,目前尚未被確定。
  • LIGO發現最大黑洞 距地球90億光年 真是不可思議(3)
    LIGO發現最大黑洞 距地球90億光年 真是不可思議2015年9月14日,就在LIGO首次開啟,其靈敏度較高且改進後的探測器,引力波穿過地球。就像在其歷史進程中通過地球的數十億個波浪一樣,這個波浪遠離我們銀河系,是由兩個巨大的超遠距離物體,合併和碰撞產生的。距離超過十億光年,兩個巨大的黑洞已經合併,並且以光速移動 -最終到達地球。但這一次,雙LIGO探測器看到它們的手臂,以亞原子量膨脹和收縮,但這足以使雷射移動並產生幹涉圖案的明顯變化。我們第一次發現了引力波。三年後,我們發現了其中的11個,其中10個來自黑洞。
  • 人馬座黑洞距地更近,為何科學家卻研究5400萬光年處的黑洞?
    審核:小文引言:人類拍攝的首張黑洞圖片於2019年4月10日公布,該黑洞為5400萬光年之外的M87*,科學家為何捨近求遠去觀察它?三點解釋揭開人們心中迷惑。沒錯,這張圖片便是黑洞圖片,這是人類第一次觀測並拍攝到黑洞,在4月10日之前,人類對黑洞的認知僅停留在理論階段,從未真正看見它。圖片一經公布,多國多個媒體便對此進行了瘋狂轉發,迫不及待及各國各族人民分享這一喜悅消息。其中,中國、美國、智利等六個國家還召開了直播發布會,使用的語言有英語、漢語、西班牙語與日語。
  • 罕見!中國科學家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現象,距地球約26億光年
    光學瞬態觀測已經發現了數十個星系中心的大質量黑洞引起的恆星潮汐中斷事件(TDEs)。儘管進行了廣泛的搜索,但X射線後續觀察在其中大多數沒有或只顯示了微弱的X射線探測線索。即便是經過了30多年的研究,天文學家僅在少數幾個活動的星系中找到了超大質量雙黑洞。
  • 距地球99億光年外,這個黑洞成了造物主,培育誕生出很多新恆星!
    ,可以對幾萬億英裡外其他星系發生的事情有「發言權」,這真是令人驚訝。黑洞是一個密度極高的天體,甚至連光都無法從中逃脫。黑洞巨大的引力吸引了周圍氣體和塵埃,但是來自少量這種物質的粒子也可以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彈射出去,這些快速移動的粒子在黑洞兩極附近形成了兩個窄束或「噴射」。科學家們在新研究中觀察到的超大質量黑洞,位於距地球約99億光年的星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