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天文學家觀測到極罕見三黑洞碰撞

2020-11-28 環球網

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日前發表公報說,美國科學家在距地球10億光年處觀測到極其罕見的三黑洞碰撞過程,每個黑洞分別位於一個星系中央,該系統也是迄今發現的三星系合併產生超大質量黑洞的最有力證據。

美國航天局的3臺太空望遠鏡以及多個天文臺均捕捉到這一罕見現象。這個三星系合併系統被稱為「SDSS J084905.51+111447.2」。相關論文發表在新一期美國《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研究人員、論文主要作者瑞安⋅法伊弗爾說:「當時我們只是在觀測雙黑洞合併的現象,意外發現了這個三星系碰撞系統。這是迄今發現的三星系合併產生超大質量黑洞的最有力證據。」

發現這一系統需要結合地面和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數據。美國斯隆數字巡天望遠鏡對三星系碰撞進行了成像。美國航天局廣域紅外線探測望遠鏡數據顯示,星系在碰撞過程中發出強烈的紅外線光。錢德拉X射線天文望遠鏡發現,當星系合併時,每個星系的中心會釋放X射線,這正是天文學家認為黑洞所處的位置。錢德拉望遠鏡和核光譜望遠鏡陣列還發現其中一個黑洞周圍有大量氣體和塵埃,這是黑洞合併的典型特徵。

位於星系中央的黑洞通常會被氣體和塵埃遮蔽,使其難以通過光學望遠鏡來觀測,但上述天文望遠鏡接收的紅外線和X射線可以穿透氣體和塵埃,揭開黑洞的神秘面紗。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裡弗賽德分校研究人員、論文共同作者克裡斯蒂娜⋅曼扎諾⋅金表示,光譜數據包含了大量有關星系的信息,可用於識別體積正在不斷增長的超大質量黑洞,並顯示黑洞對其所處星系的影響。

「通過運用這些天文臺的重要數據,我們找到了識別三黑洞合併的新方法。每臺望遠鏡都提供了不同的線索。希望我們能運用相同的方法發現更多的三黑洞合併現象。」法伊弗爾說。

科研人員表示,雙黑洞和三黑洞都非常罕見,這是星系合併的自然結果,也是星系成長和演化的過程。據介紹,三黑洞合併的方式與雙黑洞不同。當三黑洞合併時,其中的兩個黑洞會先合併成一個較大的黑洞,這個過程比雙黑洞合併更快,主要是因為第三個黑洞可以提供額外的拉動力來加速另外兩個黑洞的合併。

電腦模擬結果顯示,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發生碰撞時,約有16%的黑洞合併會與第三個黑洞發生互動。黑洞合併會產生「時空漣漪」,即引力波。

相關焦點

  • 距地球十億光年外,科學家觀測到了罕見的三個黑洞碰撞,十分壯觀
    科學家認為黑洞也有一個成長過程,最初的時候都是中小型黑洞,它們通過不斷吞噬天體和物質,自身的質量不斷壯大,最後通過黑洞的碰撞合併成為了超大質量黑洞。而科學家通過觀測,在宇宙中也的確發現了不少雙黑洞的合併,這說明黑洞的碰撞融合在宇宙中並不是太稀奇的事。
  • 天文學家發現:三個巨大黑洞發生罕見碰撞
    當星系與星系發生碰撞時,星系中央的黑洞也會發生碰撞。美國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三個星系與其中央的黑洞正在發生罕見的碰撞。他們相信,這樣的碰撞將會導致一個超級黑洞的形成。美國科學家發現三個巨大黑洞正在發生碰撞,這種情況非常罕見。
  • 三黑洞系統有多混亂?模擬顯示,即使普朗克長度也能造成極度偏差
    這個三黑洞系統,位於一個名叫 SDSS J150243.09+111557.3的星系中(我承認,對於你們來說,這個名字可能比三黑洞系統還要混亂)。早在這之前,天文學家就發現到它了,不過一直認為是類星體,後來才確定了三黑洞系統的身份。2019年的時候,天文學家又在名為SDSS J084905.51+111447.2的系統中發現了另一個三黑洞系統。
  • 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罕見的「暗」伽馬射線爆發
    中新網12月25日電 來自上海青年報的報導說,美國宇航局23日發布消息,天文學家最近首次直接觀測到了罕見的「暗」伽馬射線爆發,為進一步拓展伽馬射線爆發研究範圍提供了重要參考。  伽馬射線爆發是宇宙中最強的爆炸現象之一,強度僅次於導致宇宙誕生的「大爆炸」。
  • 美天文學家首次發現宇宙暗物質存在的直接證據
    21日說,他們通過美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等設備觀測遙遠星系的碰撞,發現了宇宙暗物質存在的最直接證據。此次,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天文學家小組,用「錢德拉」X射線天文望遠鏡,觀測距太陽系1億光年處船底座兩個星系團的碰撞、融合,發現了暗物質確實存在。他們的成果將發表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雜誌》上。
  • 天文學家觀測到迄今最明亮伽馬射線暴
    近日,天文學家就通過地球上的望遠鏡觀測到了這一震撼性事件。一個名為GRB 090323的爆發源產生的伽馬射線暴不僅照亮了自己所在的主星系,還讓附近的其他星系也明亮了起來。近日,天文學家就通過地球上的望遠鏡觀測到了這一震撼性事件。一個名為GRB 090323的爆發源產生的伽馬射線暴不僅照亮了自己所在的主星系,還讓附近的其他星系也明亮了起來。天文學家稱,這一事件非常罕見,為人類了解宇宙早期階段提供了重要幫助。GRB 090323最初是由美國宇航局費米伽馬射線空間望遠鏡發現的。隨後美國宇航局在軌運行的「雨燕」伽馬射線探測器也確定了它的精確方位。
  • 科學家觀測到罕見一幕
    近日,科學家觀測到一個罕見的現象,兩個互相靠近的黑洞正在被彼此吞噬,這一現象引起了科學界的注意!據了解,科學家通過美國宇航局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觀測到這一令人震驚的事件:一個超大質量黑洞(SMBH)被另一個經常穿過其吸積盤的黑洞圍繞。這個超大質量黑洞圍繞一個更大質量的黑洞運行,每12年撞擊一次吸積盤。每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就會產生比銀河系所有恆星加起來還要亮的閃光。
  • 中國天文學家觀測到史上最強超新星爆發現象(圖)
    中國天文學家觀測到史上最強超新星爆發現象(圖) 2016-01-18 08:54:19  據介紹,這顆被命名為ASASSN—15lh的超新星距離地球38億光年,屬於罕見的「貧氫極亮型超新星」家族中的一員。它的發現,有望為揭開極亮型超新星的爆發之謎提供重要線索。
  • 科學家觀測到中子星與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來源:新浪科技最新引力波觀測顯示,該引力波源自質量嚴重不對稱的碰撞事件。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奇怪的引力波信號,該發現將有助於科學家們改寫對宇宙的認知。當超大質量天體扭曲周圍時空並在宇宙釋放漣漪時,會形成引力波。
  • 天文學家觀測到垂死紅巨星最後死亡階段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由各國天文學家組成的科研團隊利用阿塔卡瑪毫米/亞毫米波陣列望遠鏡(ALMA)觀測到在距離地球3400光年外,一顆名為LL Pegasi的紅巨星及其伴星周圍氣體的螺旋形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與天文學教授Mark Morris表示,我們觀測到的這一壯觀景象實為一顆垂死紅巨星的最後死亡階段,以風的形式釋放出大量氣體。
  • 美媒:天文學家觀測到疑似太陽系中最小的矮行星
    來源:經濟日報美媒稱,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高對比度系外行星研究儀器(SPHERE)發現,小行星健神星可以被歸類為矮行星。健神星是小行星帶中僅次於穀神星、灶神星和智神星的第四大天體。天文學家發現,健神星是球狀的,有可能取代穀神星,成為太陽系中最小的矮行星。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0月28日報導,作為小行星帶中的天體,健神星滿足了被歸類為矮行星的四項要求中的三項:繞太陽運行,不是衛星,而且與行星不同,它沒有清理軌道周圍區域。最後一項要求是,它的質量足以讓自身重力把它拉成一個大致的球形。
  • 天文學家首次觀測恆星向地球拋擲「入侵彗星」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恆星和彗星不太可能成為「太空舞伴」,他們的引力夥伴關係是天文學家長期以來一直懷疑的,但之前尚未觀察到。目前,波蘭一支研究小組首次發現兩顆鄰近恆星,它們似乎引力牽引著它們「冰冷舞伴」,然後無情地將它們拋向地球方向。
  • 日天文學家觀測到金牛座年輕雙星噴流現象
    新華網東京9月30日電(記者錢錚)日本天文學家利用設在夏威夷的昴宿星團望遠鏡,觀測到金牛座一個年輕雙星系統主星的噴流現象。     日本國立天文臺日前發表新聞公報說,誕生100萬年左右的年輕恆星多數會產生噴流現象。但是恆星十分明亮,給直接觀測噴流帶來了很大難度。
  • 天文學家觀測到一顆恆星被黑洞「拉伸成義大利麵條」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天文學家目睹了一場罕見的天體光影秀--一顆恆星被黑洞「拉伸成義大利麵條」。這一事件發生在距離地球2億多光年的地方,歷時6個月,垂死的恆星被巨大的引力撕成碎片。恆星是一種可以遭遇這種命運的天體,這些事件會被定期檢測到,作為明亮的閃光,然後在幾個月左右的時間裡消失。問題是,天文學家往往很難研究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什麼--物質落入黑洞時釋放的能量會讓塵埃和碎片向外飛散,擋住了視線。但在這個被命名為AT2019qiz的新事件中,天文學家設法從它的早期階段看到了這個過程。
  • 天文學家發現遙遠冰質天體 或因太空碰撞而成
    天文學家稱,在海王星之外的太陽系內觀測到一個遙遠的冰質天體。當時它從一顆明亮的恆星前短暫地掠過,天文學家得以觀測到這顆遙遠的天體。天文學家對位於柯伊伯帶的「KBO 55636」進行觀測研究。柯伊伯帶位於太陽系的邊緣地帶,……  【科技訊】12月9日消息,據媒體報導,天文學家稱,在海王星之外的太陽系內觀測到一個遙遠的冰質天體。
  • 科學家探測到兩個黑洞碰撞產生的閃光信號
    北京時間 6 月 30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通常人們認為黑洞不會產生閃光,正如它們名字:黑洞,此外,即使黑洞互相撞擊,天文學家的傳統儀器也無法進行觀測,但是 2019 年科學家探測到一次黑洞碰撞事件,發現黑洞碰撞時產生奇怪的閃光。
  •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了超罕見的黑洞
    ,質量範圍是恆星質量的5到幾十倍,還有超大質量的。但是,找到質量範圍介於兩者之間的黑洞極為罕見。直到今天。 與雷射幹涉法引力波天文臺科學合作社(LSC)和處女座合作社合作的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周三宣布,他們有史以來第一次直接觀察到由中間質量的形成而產生的引力波。黑洞(IMBH)-它的質量是我們當地恆星的142倍。該團隊利用了美國的兩個LIGO傳感器以及義大利的第三個LIGO傳感器進行觀測。他們將其稱為重力波GW190521。
  • 科學家觀測到2億光年外的星系碰撞,38億年後的銀河系也會如此
    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就發現了距地球約2.28億光年外的大星系碰撞融合景象,NGC 6052星系位於武仙座,距離地球大約2.28億光年,直徑大約11萬光年。早在1784年,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William Herschel)就已經發現了這對星系。由於形狀奇特,NGC 6052最初被歸類為一個不規則星系。
  • 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巨大恆星神秘消失,亮度曾是太陽的250萬倍
    據最新一期《皇家天文學協會月刊》刊發的論文,歐洲南部天文臺(ESO)的天文學家驚訝地發現,距離地球7500萬光年的一顆巨大的恆星突然「消失」了。天文學家們認為,這顆處於演化末期的恆星沒有膨脹成超新星,而是突然坍縮為黑洞。這是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類似天文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