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觀測到垂死紅巨星最後死亡階段

2021-02-08 騰訊太空

由於質量大量流失的紅巨星的軌道運動,構成風的冷分子氣體就像花園噴灑器噴射出的水流一樣從恆星上噴射而出。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由各國天文學家組成的科研團隊利用阿塔卡瑪毫米/亞毫米波陣列望遠鏡(ALMA)觀測到在距離地球3400光年外,一顆名為LL Pegasi的紅巨星及其伴星周圍氣體的螺旋形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與天文學教授Mark Morris表示,我們觀測到的這一壯觀景象實為一顆垂死紅巨星的最後死亡階段,以風的形式釋放出大量氣體。在將觀測結果與計算機模擬相比較之後,天文學家們認為該系統周圍的氣體形態是由高度橢圓軌道造成的。

Morris表示,由於質量大量流失的紅巨星的軌道運動,構成風的冷分子氣體就像花園噴灑器噴射出的水流一樣從恆星上噴射而出。ALMA,這個功能強大的望遠鏡由包括美國在內的諸多國家共同管理使用,能夠測量到極短波長的無線電輻射。

利用這個獨特的設備,科學家們得以創建出LL Pegasi噴射出的分子氣體的3D圖像,以及由伴星所引起的螺旋形態。該圖像體現了螺旋模式的許多完整演化過程,這為科學家們研究超過5000年的雙星系統提供了大量信息。Morris表示,這個罕見的系統為我們了解當恆星損失了大量質量時,這樣的系統是如何演變的提供了新視角。

探索宇宙深空:你見過螺旋狀的恆星嗎? 


·END·

打造中國領先的太空資訊站

搜索公眾帳號「 騰訊太空 」或「 qqtaikong 」獲取最新資訊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騰訊太空首頁(space.qq.com)

相關焦點

  • 70億年後,垂死太陽刮什麼風
    「我們注意到這些風不是對稱的,也不是球形的,其中一些與行星狀星雲非常相似。」 論文通訊作者、比利時魯汶大學天文學家Leen Decin說,「我們的發現會導致很大變化。由於沒有考慮到恆星風的複雜性,以往對老恆星質量損失率的估計可能出現10倍的誤差。」
  • 70億年後,垂死太陽刮什麼風?
    「我們注意到這些風不是對稱的,也不是球形的,其中一些與行星狀星雲非常相似。」論文通訊作者、比利時魯汶大學天文學家Leen Decin說,「我們的發現會導致很大變化。由於沒有考慮到恆星風的複雜性,以往對老恆星質量損失率的估計可能出現10倍的誤差。」
  • 70億年後,垂死太陽刮什麼風
    論文通訊作者、比利時魯汶大學天文學家Leen Decin說,「我們的發現會導致很大變化。由於沒有考慮到恆星風的複雜性,以往對老恆星質量損失率的估計可能出現10倍的誤差。」Decin, ESO/ALMA相伴而行行星狀星雲實質上是一些垂死的恆星拋出的塵埃和氣體殼。瀕死的恆星膨脹並冷卻,最終成為紅巨星,而它們產生的恆星風(排出的粒子流)使其失去質量。
  • 天文學家觀測到一顆恆星被黑洞「拉伸成義大利麵條」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天文學家目睹了一場罕見的天體光影秀--一顆恆星被黑洞「拉伸成義大利麵條」。這一事件發生在距離地球2億多光年的地方,歷時6個月,垂死的恆星被巨大的引力撕成碎片。這也不會是一個快速而整齊的死亡--因為力的強度與距離成正比,天體面對黑洞的部分受到的引力要比面對遠方的一側強得多。這樣一來,天體就會像義大利麵條一樣被拉長--因此被稱為 "義大利麵條化",儘管它在科學上被稱為潮汐破壞事件(TDE)。
  • 美天文學家觀測到伴星系統的「死亡之舞」
    「死亡之舞」。 6天後,NASA和MIT的天文學家開始利用RXTE觀測該區域,他們發現了一顆十分奇異的天體,儘管體積較大,它的最小質量大約只有木星的7倍,實際質量也不會超過木星的30倍。 美國西北大學Christopher Deloye說,「由於構造原因,該天體不會是一顆行星,本質上應該是一顆質量削減到行星水平的白矮星。」論文合著者、戈達德中心的Craig Markwardt表示,「該物體僅僅是一顆恆星的『骨架』,脈衝星已經吞噬掉了它的氣體外包層,剩下的只有氦氣構成的核。」
  •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膨脹的紅巨星吞噬行星
    目前太陽作為一顆G型主序星,其能量來自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將氫據變成氦並釋放出巨大能量,但這個過程並非可以無限時進行下去,當太陽把所有的氫都消耗完時,體積將會出現膨脹,表面溫度下降而變成紅巨星,但有科學家認為這個進程正在加快。
  • 罕見的宇宙事件:紅巨星復活了死亡的中子星!
    中子星和紅巨星組成的雙星系統在2017年8月,歐洲航天局(ESA)的國際伽馬射線天體物理實驗室衛星(Integral)探測到了來自銀河系中心方向的一束強烈X射線。不同質量恆星的演化過程雖然雙星系統在宇宙中並不少見,但像這項研究所發現的中子星和紅巨星所形成的「共生X射線雙星」極其罕見。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在整個宇宙中發現這種系統的數量還不超過10個。
  • 零下272攝氏度 天文學家捕捉到宇宙中最冷的角落
    /亞毫米波射電望遠鏡陣(ALMA)觀測數據獲得的。   回力棒星雲內部充滿著灰塵和電離氣體,目前最新一項研究表明,回力棒星雲或許是宇宙中最寒冷的地方,溫度僅有零下272攝氏度,這是天文學家通過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波射電望遠鏡陣(ALMA)觀測數據獲得的。
  • 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行星
    天文學家們發現,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正繞著一顆白矮星運行。這一前所未有的發現表明,行星有可能可以在它們的母恆星劇烈的死亡爆發中倖存下來。想像一下,一顆大約和地球大小相當的、昏暗的晚期恆星,每34小時就有一顆巨大的木星大小的行星圍繞它運行,這絕對是一個奇怪的景象。較小但密度更大的天體,似乎控制著視覺上根本不匹配的天體形態。
  • 27億光年外觀測到超大質量黑洞吞噬紅巨星
    閃光的出現說明星系中央的黑洞吞噬了一顆恆星  北京時間5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觀測到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吞噬一顆紅巨星。這個超大質量黑洞潛伏在一個距地球27億光年的星系中央。由於距離黑洞過近,不幸的紅巨星被黑洞的巨大引力撕裂,最後走向死亡。這是科學家第一次觀測到紅巨星被黑洞吞噬。  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幾百萬倍,甚至幾十億倍,潛伏在絕大多數星系中央。
  • 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恆星神秘死亡行為」
    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恆星神秘死亡行為」!巨型恆星忽然消失,究竟是直接變成了黑洞,還是說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錯覺?你知道嗎? 後來,根據他們的觀察和模型,天文學家對該恆星的消失和缺乏超新星爆發的過程提出了以下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是,早在十幾年前人類觀測到這顆恆星時
  • 科學家捕捉到了一顆瀕臨死亡恆星的最後一口氣息
    ESO的超大望遠鏡捕抓到了這個發光電離氣體的外殼 - 垂死的恆星的最後一口氣圖片,在這下面這張照片的核心可以看到一個殘留物。隨著這個行星狀星雲的氣態殼體膨脹並變得越來越暗,它將逐漸從視線中消失。行星狀星雲ESO577-24發出微弱而短暫的光輝,這短暫的時間對於我們人類來說也非常的漫長,大約有一萬年。
  • 恆星死亡時圍繞它的倒黴蛋們,賦予了行星狀星雲美麗的外表
    美麗如斯,它們卻是誕生於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死亡時的痛苦中。是什麼造就了它們那與眾不同的姿色?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答案:那些不幸在恆星垂死之時圍繞其運行的天體當像太陽這樣的恆星走向它生命的盡頭時,它們會膨脹、變紅,從而被天文學家稱為AGB
  • 大個子的紅巨星的介紹
    通常這些巨星支或超巨星支的恆星大部分是體積和光度均很大的K型星和M型星,因而是光色發紅的低溫恆星,故稱為紅巨星;另一部分則為0型和B型的藍巨星或藍白巨星;還有一些為亞巨星支的G、F、A型黃巨星或黃白巨星、白巨星,這類天體的一部分靠近主序的是剛剛從主序移出不久的主序後恆星,另一些則是演化過程中的處於某一階段的形式。在這一星族中,存在很多型的變星,如造父變星、天琴座RR型變星等。
  • 天文學家觀測到迄今最明亮伽馬射線暴
    近日,天文學家就通過地球上的望遠鏡觀測到了這一震撼性事件。一個名為GRB 090323的爆發源產生的伽馬射線暴不僅照亮了自己所在的主星系,還讓附近的其他星系也明亮了起來。圖中,兩個在宇宙早期階段的星系在伽馬射線暴的光線下顯得非常明亮。其中左側的亮點就是此次觀測到的伽馬射線暴。它的光線在抵達地球之前穿過了這兩個星系。
  • 科學家們觀測到,一顆白矮星正在「瘋狂」的,吸收紅巨星的能量!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小宙斯帶你看宇宙,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科學家們觀測到,一顆白矮星正在「瘋狂」的,吸收紅巨星的能量。相信對於一些比較喜歡天文的朋友來說,觀測天上的星星大家應該都是非常喜歡的,在近期小編了解到有科學家們發現,距離地球有2萬光年的一個鄰近星系小麥哲倫星雲當中,有一顆恆星爆發了明亮的x射線。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和探索,得出結果這種輻射的來源是一顆白矮星,然而這顆白矮星的增長速度可以說是非常的快,超越了很多普通的白矮星的成長速度。那麼什麼是白矮星呢?
  • 天文學家又一次捕捉到恆星死亡的瞬間!壯闊!
    一些垂死的老年恆星最終會爆炸消亡,這種爆炸被認為是整個宇宙中最亮的事件之一。美國宇航局(NASA)研究人員最近獲得了一個難得的機會,用高功率天文望遠鏡捕獲令人難以置信的能量釋放過程。
  • 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巨大恆星神秘消失,亮度曾是太陽的250萬倍
    據最新一期《皇家天文學協會月刊》刊發的論文,歐洲南部天文臺(ESO)的天文學家驚訝地發現,距離地球7500萬光年的一顆巨大的恆星突然「消失」了。天文學家們認為,這顆處於演化末期的恆星沒有膨脹成超新星,而是突然坍縮為黑洞。這是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類似天文奇觀。
  • 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成員捕捉到有史以來第一張恆星風清晰影像
    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成員捕捉到有史以來第一張恆星風清晰影像(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香港大學: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的天文學家,包括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LSR)的成員Albert Zijlstra,捕捉到有史以來第一張的恆星風清晰影像
  • 垂死恆星釋放出的碳,為地球生命的誕生,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一些垂死恆星通過壯麗的行星星雲將氣體外殼和塵埃拋向宇宙,這些灰燼通過恆星風傳播,富含許多不同的化學元素,包括碳。在發表在《自然天文》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這些恆星揭示了碳在銀河系和其它星系的起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副研究科學家傑弗裡·卡明斯說:這些發現對恆星如何以及何時產生碳提出了新的嚴格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