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觀測到,一顆白矮星正在「瘋狂」的,吸收紅巨星的能量!

2021-01-12 科幻宇宙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小宙斯帶你看宇宙,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科學家們觀測到,一顆白矮星正在「瘋狂」的,吸收紅巨星的能量。

相信對於一些比較喜歡天文的朋友來說,觀測天上的星星大家應該都是非常喜歡的,在近期小編了解到有科學家們發現,距離地球有2萬光年的一個鄰近星系小麥哲倫星雲當中,有一顆恆星爆發了明亮的x射線。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和探索,得出結果這種輻射的來源是一顆白矮星,然而這顆白矮星的增長速度可以說是非常的快,超越了很多普通的白矮星的成長速度。

那麼什麼是白矮星呢?這是一種高溫度、高密度、低光度的恆星,這顆恆星的表面和地球相比的話,是地球的幾十萬倍大,因為這顆恆星的顏色呈白色,體積又比較矮小,所以才叫這種恆星叫白矮星。其實各種恆星的來源,是太陽將耗盡大部分核燃料,慢慢的進行濃縮也就變成了一顆與地球差不多大小的恆星,然而這顆恆星的亮度是非常低的所以「白矮星」由此就誕生了。

然而這種白矮星和太陽有著很大的區別,這種環境一般都是結伴存在,從來不會孤立的存在一個地方,那就是說如果旁邊的恆星和白矮星的距離足夠近的話,白矮星的引力會將結伴恆星上的物質給吸走。然而這次科學家們發現了x射線,就是由這顆白矮星上發出,據小編了解到一般的白矮星是很難能發射出這種x射線的,畢竟白矮星的成長速度是非常的慢,按一般狀況來說的話是不會發射出這種x射線的,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其實科學家們觀測到,一顆白矮星正在「瘋狂」的,吸收紅巨星的能量,這個紅巨星就是他的伴星,在白矮星的這種吸收過程當中,所有的能量變為氣體被拉到白矮星周圍的一個大圓盤上,隨後這些氣體也就會圍著白矮星進行旋轉,旋轉過後這種氣體也就會慢慢發熱。隨後將會落到白矮星之上,沿著圓盤由於自己原來的恆星進行相遇,隨之也就產生了x射線,當這個圓盤越轉越快的時候,裡面的能量你就會更快的進行流動,x射線的亮度也就會隨之增大。

如果這顆白矮星的質量越來越大的話,有可能將會達到它的質量極限,或許在宇宙當中將會完成自我爆炸的毀滅狀態,爆炸產生的威力不相當於一顆超新星的爆炸,小編了解到目前這顆白矮星的質量已經非常巨大了,如果它繼續吸收紅巨星能量的話,爆炸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科學家們觀測到,一顆白矮星正在「瘋狂」的,吸收紅巨星的能量。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到這,對於這顆白矮星大家還有別的看法麼?可以在下方進行評論。編輯:王傑/審稿:高亮 /本文章為百家號作者獨家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如有發現必追究其責任,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太陽成為面冷心熱的紅巨星後,核心是怎麼變成一顆白矮星的?
    到那時,氫殼燃燒產生的能量會比太陽目前主序星階段產生的能量更多,但外層離子體的氫會阻礙光子的運動。當光子在氫離子介質中移動困難時,便會形成向外推的輻射壓力。這些額外的輻射壓力,會使恆星的半徑增加到原來的10到100倍。
  • 650光年外的雙星系統,其中一顆太過膨脹,物質卻全被另一顆吸收
    650光年外的雙星系統,其中一顆太過膨脹,物質卻全被另一顆吸收我們的地球在太陽系中屬於很安定的一個星球,沒有過多的外星天體幹擾,就連太陽系在宇宙中也算是非常平穩的一個星系。天文學家們也在時時觀測著各自可能會對地球或太陽系都有威脅的存在,讓我們能夠提前發現危險,能夠想辦法提前應對。在天文學家們觀測宇宙的時候,在650光年之外的地方看到了一個即將走向毀滅的星系。這個星系位於寶瓶座,天文學家將其命名為寶瓶座R,是一個雙星系統,由一顆紅巨星和一顆白矮星組成。
  • 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行星
    一顆白矮星小到可以裝進木星的大紅斑內,這讓你感覺這個恆星系統看起來無比奇怪。根據最近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這樣奇怪的系統確實存在。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的科學家表示,這是「首次明確發現圍繞白矮星運行的行星」。這項新的研究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由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天文學家安德魯·范德伯格領導。
  • 白矮星的生老病死:前世是恆星,結局是爆炸還是黑矮星?
    科學家們發現的最有代表性的白矮星是天狼星的伴星,我們把它稱之為天狼星B。天狼星B具有所有白矮星的特徵:密度大,約為1000萬噸/立方米。體積小,它的半徑和地球差不多,體積接近地球。質量高,它的質量約為1.1個太陽質量,也是目前觀測到的質量最大的白矮星。唯一有區別的是,它是一顆藍色的白矮星,這和其它白矮星不同。通過對天狼星B的簡單敘述,我們大致可以了解到白矮星的一些基本情況。
  • 天文學家觀測到垂死紅巨星最後死亡階段
    由於質量大量流失的紅巨星的軌道運動,構成風的冷分子氣體就像花園噴灑器噴射出的水流一樣從恆星上噴射而出。
  •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膨脹的紅巨星吞噬行星
    目前太陽作為一顆G型主序星,其能量來自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將氫據變成氦並釋放出巨大能量,但這個過程並非可以無限時進行下去,當太陽把所有的氫都消耗完時,體積將會出現膨脹,表面溫度下降而變成紅巨星,但有科學家認為這個進程正在加快。
  • 科學家發現白矮星吞食行星碎片 預示太陽系未來
    現在這個研究是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正在進行中的此類過程。     中新網10月23日電 據外媒報導,美國太空總署(NASA)日前在《自然》科學期刊發布最新天文圖像,顯示在距離地球570光年的處女座星團中,有行星碎片在一顆白矮星約83.7萬公裡的軌道上運行。
  • 距地球7500萬光年,一顆白矮星沒了光芒,它被什麼遮住了?
    距地球7500萬光年,一顆白矮星沒了光芒,它被什麼遮住了?恆星代表著古人對永恆不變的期盼,宇宙中存在數以萬計的恆星,它們所處的位置和運轉方式各不相同。在很多人的認知中,世界上並沒有什麼人或事是永恆不變的,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這是自然界中的規律。
  • 物理學家的『寶藏之地』:不可思議的白矮星
    因此,科學家們正在修建一座用於探測太空引力波的引力波天文臺——LISA(Laser Interferometer Space Antenna,太空雷射幹涉儀天線)。LISA就監測到一對白矮星可能是引力波的主要來源。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繞白矮星運行的系外氣態巨行星正被「蒸發」
    像太陽這樣的黃矮星,通過稱為熱核聚變的過程,將氫原子結合在其核心形成氦原子,從而產生了大量能量。在大約50億年中, 我們的太陽將耗盡其氫的供應,而開始融合氦原子。到那時,太陽將從黃矮星將變成一顆紅巨星,屆時恆星將比現在亮2000倍,並且會體積也會變得得如此之大,以至於可以吞噬水星、金星和地球。
  • 太陽變成一顆白矮星是否成立?其中又會有什麼奧秘呢?
    當太陽變成一顆白矮星時,在太陽系裡的內行星、矮行星、氣體行星和小行星會發生什麼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一位研究人員目前正在思考這個問題,他正在建立一個模型來模擬當我們的太陽失去質量,猛烈的變成一顆電子退化的恆星時,我們的太陽系會如何演化。約翰·德布斯博士(John Debes)的研究發現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暗示。
  • 天狼星的伴星是第一顆被人們發現的白矮星,那你又了解白矮星嗎?
    重力:一顆與地球體積相當的白矮星,他表面重力約等於地球表面的18萬倍。溫度:白矮星的表面溫度很高,平均為104℃。光度:光度即恆星每秒鐘內輻射的總能量,即恆星發光本領的大小。白矮星的光度非常小,且跨度較大,約為太陽光度的千分之一到萬分之一。質量:質量為0.2-1.4太陽質量。密度:白矮星密度高達1,000,000 g/cm3(地球密度為5.5g/cm3)。
  • 為什麼有些白矮星有塵埃雲,有些卻沒有?
    通過研究彗星和小行星在離它們的母恆星太近時是如何分裂和蒸發的,科學家們解決了一個白矮星恆星的難題。當一顆恆星耗盡了它的核燃料,它首先膨脹成巨大的體積,然後坍縮成一個稠密的地球大小的殘餘物時,就會形成白矮星。
  • 如果把太陽換成一顆白矮星,太陽系會怎麼樣?
    我的太陽是一顆在宇宙中不算大也不算小的黃矮星。它在值壯年時期,內部和外部的活動也比較穩定,也這給我們地球帶來了無限生機。但是恆星都是有壽命的,試想一下,如果把現在的太陽換成年老時期的白矮星,忽略掉膨脹為紅巨星的吞沒行星的階段,整個太陽系會怎麼樣呢?
  • 科學家首次發現圍繞白矮星運轉的候選行星
    它可能是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圍繞著比它小得多的主恆星——一顆暗淡的白矮星——運行。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18日消息,一顆恆星的死亡並不一定意味著圍繞其運轉的行星也會迎來末日。現在,科學家可能已經找到了直接的證據,證明行星可以在其母恆星死亡時不受到劇烈影響而存活下來。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巨大行星正圍繞一顆白矮星運轉的跡象。
  • 科學家首次發現圍繞白矮星運轉的候選行星
    它可能是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圍繞著比它小得多的主恆星——一顆暗淡的白矮星運行  一顆恆星的死亡並不一定意味著圍繞其運轉的行星也會迎來末日。現在,科學家可能已經找到了直接的證據,證明行星可以在其母恆星死亡時不受到劇烈影響而存活下來。
  • 科學家們發現一顆新行星,打破常識,讓他們迷惑不解
    然而廣闊無垠的宇宙總是讓人驚訝,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者發現了一顆在80光年外的系外行星,它的存在打破了行星位置的常識。這顆行星並不是圍繞正常的恆星在旋轉,它圍繞的是一顆死去的恆星-白矮星在旋轉。為什麼這個簡單的事實會讓科學家們迷惑不解呢?
  • 大個子的紅巨星的介紹
    這個質量差只是總質量的0.7%,但是這一點質量損失轉化成了巨大的能量。像太陽那樣的恆星有一個巨大的核,在那裡每秒鐘有6億噸氫變成氦。巨大的核能量朝向恆星外部猛烈衝擊就能阻止引力收縮。然而,「恆定」的演化歷程終將結束,當所有的氫都變成了氦時,核心的火就沒有足夠的燃料來維持,恆星在主序階段的平靜日子就到了盡頭,大動蕩的時期來到了。
  • 在距地球8.6光年的天狼星附近,存在著一顆白矮星,它有點危險
    我們通常所說的天狼星實際上應該稱之為天狼星A,而它的附近還有一顆伴星,被稱為天狼星B。天狼星B是無法用肉眼看到的,因為它很小,而且並不是一顆恆星,而是一顆白矮星。 白矮星可以被認為是恆星的殘骸,在恆星生命的末期,氫核聚變會轉變為氦核聚變,而這個轉變會導致氦閃的發生,而在之後,恆星會膨脹為一顆紅巨星,體積大幅增加,最後則會坍縮為一顆白矮星,這也是太陽最終的命運。
  • 科學家發現一顆白矮星以不可思議的速度飛越銀河系
    據外媒BGR報導, 研究人員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顆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移動的恆星。 這顆白矮星被認為已經部分爆炸,使恆星的剩餘物質以難以置信的速度飛行。這顆恆星的速度估計在每小時56萬英裡左右。天文學家認為. 事實上,這顆白矮星似乎經歷了一次 「部分超新星」事件,這導致它被猛烈地拋向我們的銀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