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光年外的雙星系統,其中一顆太過膨脹,物質卻全被另一顆吸收

2020-12-05 檸檬酸姑娘

650光年外的雙星系統,其中一顆太過膨脹,物質卻全被另一顆吸收

我們的地球在太陽系中屬於很安定的一個星球,沒有過多的外星天體幹擾,就連太陽系在宇宙中也算是非常平穩的一個星系。但是,在宇宙中不都是這麼平穩安定的樣子,許多星系都有各自危險存在,除了黑洞還有天體之間的碰撞,都是非常危險的情況。天文學家們也在時時觀測著各自可能會對地球或太陽系都有威脅的存在,讓我們能夠提前發現危險,能夠想辦法提前應對。

在天文學家們觀測宇宙的時候,在650光年之外的地方看到了一個即將走向毀滅的星系。這個星系位於寶瓶座,天文學家將其命名為寶瓶座R,是一個雙星系統,由一顆紅巨星和一顆白矮星組成。白矮星就是紅巨星的下一步演化狀態,當紅巨星將大量的物質拋如宇宙中之後就會留下白矮星內核。我們太陽系的太陽將在50億年後演化成一顆紅巨星,將會膨脹到吞噬地球的地步。

寶瓶座R的兩顆恆星本來是兩顆非常穩定的星球,兩個恆星在安全距離之外互相圍繞著運行。但是,隨著紅巨星的不斷膨脹,這個安全距離的平衡被打破了,兩顆恆星的引力平衡被打破,開始互相影響糾纏在一起。紅巨星膨脹的同時,對表層物質的引力作用也變得更小,這些物質受到白矮星的牽引而被其所吞噬,而當這種吞噬吸收達到了一個臨界點的時候,就會發生超新星爆炸最終變成一顆中子星。

歐南臺的甚大望遠鏡拍下了這兩顆恆星目前的狀態,這次的新照片甚至比哈勃望遠鏡拍攝得更加清晰,因為哈勃此前拍攝的僅能看到模糊的一團。現在這兩顆恆星還能辨別出來,能看到紅巨星正在拋射物質,一步步的走向末路,很快就會發生爆炸,紅巨星則是在大爆炸中被炸得面目全非。

有網友表示,所以說不管是人還是星球,都不能太過膨脹,不然最後都只能自己吞下膨脹的惡果,就算你身邊沒有人和太陽一樣是個孤家寡人,膨脹到最後還是會爆炸。還有人表示,白矮星作為過來星,對這顆作死的紅巨星表示讚賞。大家對於這件事情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你們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們的觀點和小編一起參與討論吧!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710光年外兩顆恆星在廝殺,奇特雙星系統,其中一顆邊吞噬邊變身
    710光年外兩顆恆星在廝殺,奇特雙星系統,其中一顆邊吞噬邊變身雙星系統是由兩顆恆星組成的天體系統。與其他恆星相比,它看起來非常接近。聯星是一個恆星系統,是指其中兩顆恆星圍繞一個共同的質量中心運行。雙星可以被視為聯星的同義詞,但一般來說,雙星可以是聯星,也可以是沒有物理聯繫但從地球上看是在一起的光學雙星。雙星體系是天體物理學中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對研究不同天體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意義。距離我們大約710光年,變星由圍繞一個共同質量中心運動的低溫紅巨星和高溫緻密白矮星組成。罕見的恆星打架!710光年外兩顆恆星廝殺,科學家們直接拍到了,太震撼。
  • 300光年外,一顆「奇怪」行星顛覆了科學家太多的認知!
    這不,一顆離地球300光年的「奇怪行星」就顛覆了科學界太多的認知。這顆行星名叫Hd106906b,是天文學家們在2013年利用智利一臺先進的紅外攝像望遠鏡發現的,它是一顆太陽系外行星,位於全天88個星座中最小的南十字座。Hd106906b是一顆「奇怪的」行星,它有許多地方讓科學家們困惑不解。
  • 7800光年外,一個雙星系統變亮,兩顆恆星或在本世紀內發生碰撞
    據科學報告的資料顯示,在距離我們大約7800光年的一個雙星系統中,兩顆恆星在未來可能會發生碰撞。如果這些恆星發生碰撞,在那一瞬間確實是會很震撼,可以發出超乎想像的能量,有可能成為夜空中最明亮的存在。雖然,我們沒法想像這些大星球碰撞的場景,但是通過間接的對比,其實可以知道這些撞擊事件非常猛烈。
  • 60光年外,有一顆超級地球燃燒著,地球的未來有可能也會如此
    當人類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那一刻,科學家就開始了兩個方向的探索研究,一個是尋找探索地外生命和外星文明,另一個就是尋找和地球非常相似的類地行星,甚至是尋找到跟地球完全一樣的行星。可是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探索,科學家仍然沒有找到任何的地外生命和外星文明。
  • 當一顆恆星撞上另一顆恆星時,會發生什麼?
    宇宙中的其他星系的恆星密度也與銀河系相似,因此可以說在宇宙中恆星發生碰撞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但宇宙中的恆星並不是均勻的分布,科學家推測,在恆星非常密集的區域或者雙星系統,就會存在恆星撞恆星的現象,對於整個銀河系而言,這樣的事件大概每10年才會發生1次。
  • NASA在100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可能適宜生命生存的行星
    我們都知道,銀河系具有2000億顆恆星,直徑達到了十萬光年。其中不乏很多位於生命生存的宜居帶。這不就在今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有了新的發現。就在2020年1月7日,美國天文學會在火奴魯魯召開了第235次會議,宣布經過其名為「苔絲(TESS)」行星搜索任務,發現了第一顆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系外行星——TOI 700d。
  • 極其罕見的「伽馬射線雙星」被發現,而且其中一顆還是脈衝星!
    Hess J0632+057的伽馬射線雙星。研究發現,這個系統中的一個緻密物體最有可能是一個脈衝星,脈衝星是一個高度磁化,旋轉的中子星,發出電磁輻射束,這一發現發表在《arXiv》上。伽馬射線雙星由軌道上一顆巨大的OB型恆星和一顆脈衝星組成。在這些系統中,兩個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發射光譜能量分布(SED)峰值高於1.0 MeV。
  • 有人說太陽系是雙星系統,在奧爾特雲帶有一顆紅矮星,你怎麼看?
    網絡上不少人固執的認為,我們太陽系也是一個雙星系統,除了太陽還有一顆恆星存在,只不過這顆恆星比較小,是一顆紅矮星,躲在奧爾特雲帶彗星群裡
  • 天文學家稱雙星系統V Sagittae將在2100年左右爆發成一顆超新星
    Schaefer,Juhan Frank和Manos Chatzopoulos得出的結論是,雙星系統V Sagittae(V Sge)位於1100光年外的天箭座(Sagitta)中,因其伴星可能被主星白矮星吞噬,其最終可能變成一顆超新星。
  • 奧爾特雲帶真的有一顆紅矮星存在,太陽是個雙星系統嗎?
    網絡上不少人固執的認為,我們太陽系也是一個雙星系統,除了太陽還有一顆恆星存在,只不過這顆恆星比較小,是一顆紅矮星,躲在奧爾特雲帶彗星群裡。這個猜想是真的嗎?我們運用基本的天文常識來討論一下就明白了了。因為如果奧爾特雲帶有一顆恆星,我們必定能夠看到。
  • 研究發現:一顆恆星的外層,可以完全包圍另一顆恆星!
    大多數大質量恆星都是以雙星形式誕生(有時也有三星、四星等等)。隨著恆星年齡的增長,它們會通過100倍甚至1000倍的膨脹變得更大。當雙星中的恆星膨脹時,其中一部分會接近雙星中的另一顆恆星,然後這顆恆星的引力可以拉離正在膨脹恆星的外部,其結果是從一顆恆星到另一顆恆星的質量轉移。
  • 哈佛大學研究稱,太陽系有可能曾是雙星系統,另外一顆去哪兒了?
    哈佛大學研究稱,太陽系有可能曾是雙星系統,另外一顆去哪兒了?在宇宙當中,太陽系是極為特殊的一個星系,因為只有太陽這一顆會發光發熱的恆星,我們所知道的木星,金星,土星等等它們都屬於行星,所以在銀河系當中。太陽系是只有一個恆星運轉的行星系統。
  • 15億光年外的太空信號不知真假,16億光年的行星倒真有一顆!
    在全宇宙引起軒然大波的「15億光年外的太空信號」,就是下面這貨捕獲的 位於加拿大的射電望遠鏡(這造型,完全顛覆了求索君對於望遠鏡的認知) 在美國加州,也有一個專門接收外星信號的望遠鏡陣列——艾倫望遠鏡陣列,外星智能探索中心的主管說
  • 2.15億光年外,一顆黑洞偷吃了一顆恆星,被人類抓拍到
    該事件的目錄條目為AT2019qiz,是有史以來最接近此類耀斑的事件,距離僅有2.15億光年。在這種情況下,恆星被撕裂了,其質量的一半左右被餵養或者說是吸積進入了一個質量為太陽100萬倍的黑洞,而另一半則被向外噴射,這猛烈的一幕就是天文學家所說的
  • 雙星系統的共舞——迄今運行最快白矮星雙星系統「現形」
    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繞行速度最快的「食雙星系統」,這意味著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其中一顆白矮星會不斷地從另一顆白矮星前面穿過。通過分析觀測到的數據,天文學家可以計算出它們的大小、質量和軌道周期。這兩顆新發現的白矮星都和地球差不多大,其中一顆略小於另一顆,小的那顆也比另一顆更亮一些,它們加在一起的質量與太陽相當。這兩個天體的軌道非常接近,只有地月球距離的1/5。我們甚至可以將這兩顆繞軌道運行的恆星「塞進」土星內。
  • 雙星系統的分類與演化
    雙星系統的分類雙星系統是兩顆恆星各自在軌道上環繞著共同質量中心的恆星系統,較亮的一顆稱為主星,而另一顆稱為伴星或是第二星。雙星系統的兩顆恆星以尾碼A和B來表示在系統內的名稱,A是主星,B是伴星。尾碼AB可被用來表示這一對(例如:半人馬αAB包括半人馬αA和半人馬αB)。
  • 科學家發現神奇的異類雙星系統
    內容簡介:文章關注了一個由一顆脈衝星和一顆白矮星組成的雙星系統。解釋了該系統形成的過程,脈衝星的脈衝周期和系統的運行周期。經過數十年的觀察,科學家們發現了系統軌道方向的變化,並將之與廣義相對論聯繫起來。
  • 唯一一顆肉眼可見的黑洞,由中國科學家發現,還是雙星系統
    因為黑洞密度極大,它會吞噬一切物質,就連光線也無法擺脫,因此人類很難發現黑洞的存在,但是人類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肉眼可見的黑洞,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發現,我們觀看璀璨的銀河,就可以看見這個黑洞,但是比較遺憾的是,這個黑洞屬於南半球,因此只有在南半球的夜晚才可以看見它。
  • 2300萬光年之外,銀河系之外的第一顆系外行星被發現
    「M51- ULS」位於一個新生星團的邊緣,洋紅色的圓圈標誌著其中X射線的位置。太陽系外存在很多行星,目前科學家們發現的系外行星數已達到上千顆。但迄今為止,所有已發現的系外行星都在銀河系內,換句話說,銀河系之外「真正的」系外行星還未曾出現。
  • 1500光年外,一顆恆星被嚴重扭曲變形!產生奇怪現象
    為了維持平衡,恆星外層通常會以一定規律膨脹與收縮,就像呼吸一般。這種波動會引起恆星光度發生相應變化。恆星脈動是種普遍現象,會發生在年輕恆星中,也會發生在古老恆星中,而且周期有長有短,幅度有強有弱。實際上,我們的太陽也在按照自己的節奏默默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