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當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走出地球之後,才真正明白了浩瀚和渺小所代表的意義,站在地球之外,我們才真正知道了什麼是浩瀚,什麼才是渺小。宇宙在人類的眼裡是浩瀚無邊的,大到無法想像,而在宇宙面前,地球渺小的可能連塵埃也算不上。
雖然地球在宇宙的面前小如塵埃,但是渺小的地球卻誕生了智慧生命人類,人類經過不斷的發展有了現在的科技文明,開始了對世界萬物,對宇宙的無盡探索和揭密。
當人類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那一刻,科學家就開始了兩個方向的探索研究,一個是尋找探索地外生命和外星文明,另一個就是尋找和地球非常相似的類地行星,甚至是尋找到跟地球完全一樣的行星。
可是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探索,科學家仍然沒有找到任何的地外生命和外星文明。不過,在尋找類地行星的道路上卻有了不錯的成績,雖然我們沒有能力派出探測器前往其它星系探索,但是我們有強大的天文望遠鏡,可以觀測到非常遙遠的星空。
通過天文望鏡的探測,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不少的類地行星,其中有一些跟地球的相似度還比較高。TESS衛星探測器是人類最新科技的代表作,它的綽號為「行星獵手」,它的目標是在兩年內,觀測超過20萬顆恆星,這是一項偉大艱巨的任務。
TESS衛星探測器主要是探測方圓百光年範圍內的類地行星,因為這個範圍是天文望遠鏡最好探測發現類地行星的區域,而且一旦發現了類地行星,還能夠看得更清楚一些,能夠得到更多有關行星的數據。如果是距離地球太遠遙遠,即使能夠發現類地行星,可是卻很難得到更多的數據,最多只是能夠確定那裡有一個行星。
TESS探測器發射後不久就為人類帶回了一個好消息,它發現了第一顆熱木星,這個熱木星距地球約60光年,是一顆非常明亮的氣態巨行星,明亮的光芒告訴我們,它離主恆星是非常近的。所以科學家很快就發現了它圍繞公轉的主恆星,這是一顆黃矮星。
同時在主恆星的附近也發現了一顆類地行星,質量是地球的4.82倍,稱得上是一顆超級地球。由於熱木星離主恆星非常近,所以它外圍的物質在不斷蒸發。超級地球自然也是如此,它離恆星的距離只有0.07個天文單位,這個距離是水星軌道的50分之一。如此近的距離,我們可以想像得到它表面的溼度有多高了。
超高的溼度它讓成為一顆真正的煉獄星球,而且它和那個熱木星一樣,也是處於不斷蒸發狀態,可能用不了多少年,它的大氣層不斷被剝離,然後其它的物質也被剝離,最後留下一個緻密的金屬內核,也有可能最後連這個內核也會被蒸發掉。
科學家還是首次發現如此特別的一個星系,正常情況之下,離恆星比較近的範圍之內是不大可能形成行星的,尤其是巨行星,原因很簡單,因為恆星形成的時候,附近的物質都被它吸收了。科學家觀測發現了不少的系外行星,它們距主恆星都是比較遠的。
像太陽系,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它表面的溫度能夠達到500攝氏度左右,而且水星是八大行星中最小的一個,說明太陽周圍的物質很少,不支持特別巨大行星的形成。可是科學家觀測到的60光年外的這個星系卻打破了常規,由此可見,人類對天體形成的認知還是非常小的,任何不可能的事情在宇宙中都有可能變為可能。
如果行星離恆星太近,那是非常不妙的,超極的溫度會不斷蒸發行星物質,最後消失於宇宙之中。如果運氣好的話,最後可能還會留下一個緻密的內核。科學家看到這個超級地球的慘狀,也想到了地球的未來,正常情況之下,數十億年後的地球也會跟這顆超級地球一樣的命運。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太陽依靠核心處的核聚變反應來燃燒,而核聚變燃燒所用的燃料就是氫,雖然太陽內部有大量的氫,但是氫的總量是有限的,用一點少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內部的氫也會不斷減少,當氫消耗完之後,太陽就會發生氦閃,開始快速向外膨脹。
膨脹的太陽會不斷吞噬水星和地球的軌道,那個時候地球離太陽的距離也會非常近,超高的溫度也會不斷燃燒地球大氣,各種物質也會不斷蒸發,最後只留下一個緻密的鐵內核。
這是正常情況之下,數十億年地球的命運。可是地球不是一個平凡的行星,它是一顆文明星球,有不斷發展強大的人類文明。科技的力量是無窮的,只要足夠強大,就會有無限的可能。這個世界有萬物組成,而科學的力量就是破解萬物的奧秘,如果我們知道了萬物的奧秘,那是否表示著:人類就有了創造萬物的能力?
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甚至有人認為,傳說中的創世有可能是真的,如果宇宙中的超級文明已經將科技發展到極高的階段,那麼創造萬物,創造生命完全是有可能的。就算是創造宇宙這樣的神話傳說,科學的終點都有可能做到。
因此,只要人類的科技實力足夠強大,地球的命運就會改變。而數十億年的漫長時間,足夠人類科技實現一次次飛躍,那個時候,即使太陽膨脹威脅到地球,我們也可以利用科技的力量將地球移到更遠的地方,甚至直接對地球進行改造,讓它成為一個飛船,移到其它的星系。
所以,我們完全不用擔心數十億年後地球的命運,可能有人會說了,人類文明是否能夠延續到數十億年後也是一個未知數。沒錯,文明的發展道路上充滿著太多未知的意外,人類文明的未來會如何,誰也不知道。我們只要沿著現在的科技道路一路前行就行,數十億年的歲月對於我們來說,還是太過遙遠了。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