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一顆恆星撞上另一顆恆星時,會發生什麼?
那麼當一顆恆星撞上另一顆恆星時,會發生什麼呢? 當一顆恆星撞上另一顆恆星時,如果在碰撞期間釋放的動能超過了它們自身的引力結合能,這兩顆恆星就會解體,
-
「超大質量」白矮星的發現表明由兩顆恆星合併成一顆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白矮星,它曾是兩顆恆星,這兩顆恆星約在13億年前合併成了一顆,最終形成的恆星名叫WDJ0551+4135,距地球約150光年距離。 白矮星是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在演化末期的狀態。一旦它們消耗自身的核燃料,便開始拋出外層物質。
-
盾牌座UY不再是已知的最大恆星,另一顆恆星將會取代它
作為之前已觀測到的體積最大的恆星,盾牌座UY當然也在蓋亞衛星的觀測名單之中,蓋亞衛星在升空以後就陸續給人們提供了很多有關盾牌座UY的觀測數據,隨著數據的累積以及研究的深入,天文學家漸漸地發現,盾牌座UY的視差應該比之前測量的數值要小很多。
-
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一顆恆星——差點遭受黑洞吞噬而僥倖存活
簡介:文章介紹了科學家們對一顆有規律地噴出X射線耀斑的黑洞進行研究發現,一顆死恆星與黑洞擦肩而過,被困在圍繞它的9小時橢圓軌道上。每過近距離,或近星體,黑洞就會發出更多恆星的物質。儘管如此,它仍然是活躍的,一個吸積物質的熱圓盤包圍著它,並向它輸送物質能量使其生長。
-
如何將一顆恆星變成超強磁體
首先需要的是兩顆巨型恆星做近距離互相環繞運動,以便一顆恆星從另一顆恆星那裡「偷來」氣體,引起「行竊恆星」的自轉速度加快,致使所產生的磁場比地球磁場要強出100萬億倍。對於這種星系中最小但最為奇特的恆星是如何形成的,該研究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認識。資料圖片 磁星是一類奇特的脈衝星,而脈衝星是快速旋轉的中子星,中子星則是巨型恆星作為超新星爆炸後形成的。
-
偶然的觀察發現因為一顆太暗而看不見恆星
這是蓋亞探測到的第二次微引力透鏡事件,但它確實讓研究人員感到困惑,因為它看起來完全不像之前的事件。如果一顆恆星移動到另一顆更遙遠的恆星的前面(相對於地球上的觀測者而言),來自遙遠恆星的光會被更近恆星的引力所彎曲,而更遙遠的恆星則會被放大。這種效應被稱為引力透鏡效應,類似於將酒杯腳放在圖片前所產生的效應(見下面的視頻)。透鏡不是由玻璃或塑料製成的,但它是由較近恆星的重力場提供的。當較近的恆星移動到遙遠恆星的前面時,遙遠恆星的放大圖像會變得更亮,達到頂點,然後以平滑的方式變得更暗。
-
天文學家新發現了一顆特殊的單側脈衝恆星
宇宙帶來了另一個驚喜,而這一次,它就在我們眼皮底下。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僅1500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跳動的恆星,但只有一側脈衝。儘管早在十幾年前,人們就預測過這樣的天體,但這仍然是我們第一次真正地看到它。
-
一顆恆星的一生經過幾個過程?
恆星是什麼?首先是我們最常見的,太陽就是一顆恆星,目前的年齡大致為45.7億年,正值中壯年時期,處於最穩定的主序星階段,那麼還有哪些是恆星?比鄰星是除太陽外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距離約4.3光年,還有天狼星α是天空中除太陽外最亮的恆星,質量最大的恆星是R136a1沃爾夫-拉葉星。一顆恆星的誕生恆星並不是宇宙大爆炸一下子就炸出來的,而是慢慢的宇宙變化形成的。
-
科學家發現宇宙中第一顆同時環繞三個恆星運行的行星
宇宙中最稀有的行星被發現了!據最新消息稱,科學家發現了可能是宇宙中第一顆同時環繞三個太陽運行的行星因此被稱為最稀有的行星,而該行星可能潛伏在獵戶座的鼻子裡!該行星這個系統被稱為GW Orionis(或GW Ori),距離地球約1300光年,是一個罕見的三星太陽系的例子,兩個太陽在中心圍繞另一個太陽運行,第三顆恆星從數億英裡外繞著它的兄弟姐妹旋轉。
-
一顆星星的誕生,卻是另一顆恆星的滅亡
呀呀呀呀不的了,我是 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快樂天使小編黃頭髮的張老二,在閒暇的時候,點擊我的內容你會,我會讓你 開心的懷疑人生,原來人間是 這麼的 美好,每天安排的任務就是給大家送來不一樣體驗的娛樂小新聞,所以呢現在是到了給大家送消息的時間了,大家可以通過小編的這一篇文章盡情去享受閱讀的快樂哦,喜歡小編的小可愛,所以不要閒暇你 的雙手
-
科學家發現一顆恆星在圍繞黑洞運行而不被撕碎
科學家已知黑洞是宇宙中一切天體的終結者,由於其極其強大的引力能吞噬包括光在內的一切物質,在宇宙中之所以能觀測到這種神秘的天體,是因為在黑洞周圍通常會聚集一圈發光的物質環,這些物質環就是由無數被撕裂的天體碎片組成的,然而最近的觀測中科學家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情況,在距離地球2.5億光年的地方有一顆紅巨星在一個黑洞周圍反覆遊蕩卻沒有被吞噬,這還是人類首次觀測到在黑洞引力下沒被撕碎的恆星。
-
國外民間科學家發現了第一顆新型脈動恆星
墨菲博士與國際合作者分享了這一成果,發現其他人已經開始研究這顆被稱為HD74423的恆星,它的質量約為太陽的1.7倍。他們共同在3月9日的《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 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的唐·庫爾茨教授是該研究報告的合著者,他說:「從理論上講,我們從20世紀80年代起就知道這種恆星應該存在。」
-
有一顆奇怪的恆星被踢出了銀河系
因為引力彈弓效應,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顆黑洞附近的恆星被踢出銀河系的圓盤平面。但現在,至少有一顆被踢飛的恆星並非來自那片區域。http://wx4.sinaimg.cn/large/a1262f29ly1g170zp3gi6g20go0a0b2a.gifumich.edu/Gfycat它是一顆快速移動的恆星,或者也被稱為超高速恆星。
-
平均每10萬年,就有一顆恆星闖入太陽系,擾亂太陽系天體
在半人馬座α星C之前,還有其他恆星曾經距離我們非常近,甚至可以說已經闖入太陽系。2013年,天文學家就發現了這樣的恆星——WISE J072003.20-084651.2。這顆恆星名字比較長,不過看名字可以推測出來,科學家是利用NASA的廣域紅外線巡天望遠鏡發現了這顆恆星。因為它是由德國科學家迪特爾·肖爾茨發現,所以又被稱作肖爾茨星。
-
一顆恆星怎麼比宇宙的年齡還大?
太空之謎:如果宇宙有138億年的歷史,那麼一顆恆星如何超過140億年的歷史呢?天文學家一直在天秤座中觀測一顆離地球約190光年的奇異恆星。它以每小時130萬公裡的速度快速穿越天空。但更有趣的是,HD 140283(也就是眾所周知的瑪土撒拉)也是宇宙中最古老的恆星之一。
-
一顆垂死恆星的灰燼,揭示太陽系是如何誕生的!
由亞利桑那大學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粒在一顆逝去已久恆星垂死掙扎時形成的塵埃。這一發現對現有一些理論提出了挑戰,這些理論認為,瀕死的恆星是如何為宇宙播下形成行星的原材料,並最終形成生命的前體分子。在南極洲收集到的一顆球粒隕石中,這個微小斑點代表了真正的星塵,很可能是在我們的太陽存在之前,一顆爆炸恆星拋入太空的。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被「反物質」徹底摧毀的恆星
Gemini Observatory/NSF/AURA/ illustration by Joy Pollard將近三年前,科學家通過蓋亞探測器在距離地球幾十億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超新星,亦即一顆爆炸的恆星。三年的研究結果顯示,這顆超新星不簡單。
-
能結束一顆恆星的生命
一項天體物理學研究指出,有些恆星會以一場爆炸的形式結束生命,而氖元素也許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天文學家很喜歡研究恆星的生命周期,包括不同恆星的死亡方式。像太陽這樣質量較小的恆星會不斷膨脹,最終拋卻外層物質、轉變為矮星;大型恆星則會以超新星爆發的形式發生劇烈爆炸,內核會變成黑洞或中子星。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會吃行星的恆星 已經60億歲
為了要協助這項研究,天文學家一直在研究類太陽恆星(solar twins),看起來像太陽的恆星。在這些研究當中,一個國際團隊的科學家發現一個可怕的例子:一顆吞噬行星的恆星。這顆名為HIP 68468的天體,有兩顆行星圍繞,而且已經60億歲,比太陽系年齡大20%。
-
科學家發現一顆恆星坍縮後,行星竟然能正常生存
前段時間英國《自然》期刊上出現了一篇天文研究論文,一支來自美國的天文團隊在觀測宇宙的過程中發現了一顆特別的白矮星根據研究人員的介紹,他們在進行系外行星數據篩選的時候注意到了WD 1586b,他們發現它的體積和質量和木星較為相似,但奇怪的是它的不遠處存在一顆白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