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恆星怎麼比宇宙的年齡還大?

2021-01-15 旅行到930億光年之外

太空之謎:如果宇宙有138億年的歷史,那麼一顆恆星如何超過140億年的歷史呢?

天文學家一直在天秤座中觀測一顆離地球約190光年的奇異恆星。它以每小時130萬公裡的速度快速穿越天空。但更有趣的是,HD 140283(也就是眾所周知的瑪土撒拉)也是宇宙中最古老的恆星之一。

2000年,科學家試圖通過歐洲航天局(ESA)的Hipparcos衛星的觀測來對這顆恆星進行約會,該衛星的年齡估計為160億年。這樣的數字令人震驚,也令人困惑。正如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霍華德·邦德指出的那樣,根據對宇宙微波背景的觀測確定的宇宙年齡是138億年。他說:「這是一個嚴重的差異。」

從表面上看,這顆恆星的預計年齡提出了一個重大問題。一顆恆星怎麼會比宇宙年齡大?或者,相反,宇宙如何變得更年輕?顯然,瑪土撒拉是古老的,因為貧金屬的恆星主要是由氫和氦構成,幾乎不含鐵。它的成分意味著恆星必須在鐵變得司空見慣之前就已誕生。

但是比其環境還要早二十億年?當然,那是不可能的。

仔細研究瑪土撒拉的時代

邦德和他的同事們致力於確定最初的160億年的數字是否準確。他們仔細研究了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精細制導傳感器在2003年至2011年之間記錄的11組觀測結果,記錄了恆星的位置,距離和能量輸出。在獲取視差,光譜學和光度學測量時,可以確定更好的年齡感。

邦德告訴《太空》雜誌說:「 HD 140283年代的不確定性之一是恆星的精確距離。」 「做對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我們可以更好地確定它的光度,並從它的年齡出發-固有光度越亮,恆星就越年輕。我們正在尋找視差效應,這意味著我們要在六個月內觀察恆星。分開尋找由於地球的軌道運動而引起的位置偏移,這告訴了我們距離。」

他說,恆星的理論模型還存在不確定性,例如核心中核反應的確切速率以及外層向下擴散元素的重要性。他們的想法是,剩餘的氦會更深地擴散到核中,從而減少通過核聚變燃燒的氫。隨著燃油使用速度的加快,使用壽命降低了。

邦德說:「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恆星中的氧氣含量。」 HD 140283的氧鐵比率高於預期,並且由於氧在宇宙中存在了數百萬年並不豐富,因此再次表明恆星的年齡更低。

邦德及其合作者估計,HD 140283的年齡為144.6億年,與之前聲稱的160億相比大大減少了。然而,那仍然比宇宙本身的年齡還要大,但是科學家們提出了8億年的剩餘不確定性,邦德說這使恆星的年齡與宇宙的年齡兼容,即使它並不完全完美。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英國伯明罕阿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家羅伯特·馬修斯說:「就像所有測得的估計一樣,它受隨機和系統誤差的影響。」 馬修斯說:「誤差條上的重疊部分在某種程度上表明了與宇宙學年齡確定相衝突的可能性。」 「換句話說,恆星的最佳受支持年齡與宇宙的衍生年齡(由宇宙微波背景確定)相衝突,並且只能通過將誤差線推到極限以解決該衝突。 」

進一步完善後,HD 140283的使用壽命進一步下降。2014年的一項後續研究將這顆恆星的年齡更新為142.7億年。「得出的結論是,年齡大約為140億年,而且,如果包括觀測測量和理論模型在內的所有不確定性來源,則誤差約為700或8億年,因此不存在衝突。因為138億年位於恆星的誤差範圍內。」

仔細觀察宇宙的時代

對於邦德來說,宇宙年齡與附近那顆舊恆星之間的相似性(這兩者都是通過不同的分析方法確定的)是「一項了不起的科學成就,為宇宙大爆炸的圖像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證據。」。他說,最古老恆星的年齡問題遠沒有1990年代的嚴重,1990年代的恆星年齡接近180億年,甚至有200億年。邦德說:「由於確定的不確定性,現在的年齡是一致的。」

但是馬修斯認為問題尚未解決。在2019年7月於加利福尼亞州聖塔芭芭拉的卡夫利理論物理研究所舉行的一次頂級宇宙學家國際會議上,天文學家對暗示宇宙年齡不同的研究感到困惑。他們正在研究相對較近的星系的測量結果,這表明與宇宙微波背景確定的年齡相比,宇宙還年輕了數億年。

實際上,根據歐洲普朗克太空望遠鏡在2013年對宇宙輻射的詳細測量結果估計,宇宙還沒有到138億年的歷史,它的年齡可能只有114億年。這項研究的幕後人物之一是馬裡蘭州巴爾的摩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亞當·裡斯。

這些結論基於1929年埃德溫·哈勃(Edwin Hubble)提出的擴大宇宙的思想。這是「大爆炸」的基礎-理解曾經有一種熱密狀態爆炸並擴展了空間。這表明應該測量一個起點,但是新的發現表明,擴張率實際上比普朗克提出的擴張率高約10%。

普朗克研究小組確定膨脹速度為每秒67.4 km / megaparsec,但是最近對宇宙膨脹率進行的測量表明值為73或74。這意味著測量速度的快慢之間存在差異賴斯說,今天的宇宙正在膨脹,並根據早期宇宙的物理學預測了它應膨脹的速度。這導致人們重新評估了公認的理論,同時也表明,關於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知識還有很多,這被認為是造成這一難題的原因。

哈勃常數的值越高,表示宇宙的年齡越短。每秒67.74 km / s的常數將導致138億年的年齡,而73個年齡中的一個,甚至是某些研究顯示的77歲,則表明宇宙年齡不超過127億年。這種不匹配再次表明HD 140283比宇宙更舊。此後,它也被2019年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所取代,該研究提出哈勃常數為82.4,這表明宇宙的年齡只有114億年。

馬修斯(Matthews)認為,答案在於提高宇宙學的精確度。他說:「我懷疑觀測宇宙學家錯過了造成這種悖論的東西,而不是恆星天體物理學家。」他指出,對恆星的測量也許更準確。「那不是因為宇宙學家們無論如何都太笨拙,而是因為宇宙的年齡確定比恆星的觀測和理論不確定性更大,而且可以說是棘手的。」

那麼,科學家將如何解決呢?

但是,是什麼讓宇宙看起來比這顆恆星年輕呢?

馬修斯說:「有兩種選擇,科學史表明,在這種情況下,現實是兩者的結合。」 「在這種情況下,這可能是尚未完全理解的觀測誤差的來源,再加上宇宙動力學理論中的一些空白,例如暗能量的強度,這是宇宙膨脹的主要驅動力已有數十億年的歷史。」

他認為,當前的「年齡悖論」可能反映出暗能量的時間變化,從而改變了加速度的變化率。理論家發現這種可能性可能與關於引力的基本性質的觀念相吻合,例如所謂的因果集理論。馬修斯說,對引力波的新研究可能有助於解決這一悖論。

為此,科學家們將研究由成對死星造成的時空結構中的漣漪,而不是依靠宇宙微波背景或對諸如造父變星和超新星等附近物體的監視來測量哈勃常數-前者的速度為每秒每兆帕67公裡,後者的速度為73英裡/秒。

麻煩的是,測量引力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在2015年才首次直接檢測到它們。但是,根據紐約Flatiron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Stephen Feeney的說法,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取得突破。下個十年。這個想法是利用這些事件發出的可見光,從成對的中子星之間的碰撞中收集數據,以確定它們相對於地球移動的速度。它還需要分析得出的引力波以求出距離,這兩者可以結合起來以給出哈勃常數的測量值,該測量值應該是最準確的。

HD 140283時代的奧秘正在導致更大,更科學的事物,從而改變了人們對宇宙運作方式的理解。

馬修斯說:「最可能解釋這一悖論的原因是一些被忽視的觀察效應和/或我們對宇宙膨脹動力學的理解中缺少的東西。」 確切地說,「某物」是什麼,一定會使天文學家面臨挑戰一段時間。

相關焦點

  • 它是一顆古老恆星,年齡可能在140億年左右,比宇宙的年齡還要大
    所以早期宇宙的物質就是能量大爆炸瞬間產生的超強能量轉化而來,其中99%以上是氫和氦。有了氫和氦,後來才會有恆星的誕生,因為恆星主要組成物質就是氫和氦。由此可見,理論上來說,宇宙中是不可能存在比宇宙年齡還大的天體,這一點相信朋友們都能夠明白。可如果科學家在宇宙中發現了一顆比宇宙年齡還大的天體呢?可能有人會說了,這怎麼可能?
  • 139億歲的瑪土撒拉星,為什麼這顆恆星比宇宙的年齡還大?
    比宇宙還古老的恆星 距離地球190光年的天秤座,存在一顆十分奇怪的恆星:「HD 140283」,它也被稱為瑪土撒拉星,是目前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恆星之一,這顆恆星的年齡在139億年左右,而宇宙的年齡僅為138億年,為什麼這顆恆星比宇宙的年齡還大?
  • 年齡最大的恆星比宇宙還大?科學家:或是上一個宇宙留下的恆星
    但自從奇點大爆炸之後,宇宙中似乎有了空間區域劃分的概念;時間從那個時候開始了它的流逝,宇宙中一顆接一顆的星體逐漸形成。當然相對於其他星體來首,恆星的形成與衰亡似乎所需要的時間就會更長一些,或許需要幾十億年甚至幾百億年。而一顆恆星額形成,所需要的原材料則是宇宙中無處不在的原子。
  • 平行宇宙的證據找到了?科學家發現一顆恆星,比宇宙還大22億歲
    不過,前段時間,來自歐洲的天文學家在多年的研究後,發現了一顆非常奇怪的恆星。我們知道,此前科學家們經過測算,最終判定宇宙的年齡大約在138億年左右。此外,宇宙大爆炸發生之前,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所以,如今宇宙中的一切天體,它們的年齡都不應該比宇宙年齡還要大。
  • 科學家發現比宇宙年齡還要大的恆星!這顆恆星是怎麼誕生的?
    在我們的認知裡,宇宙是一切的起源,這本來是沒有錯的,但是科學家們在銀河系發現的一顆恆星卻引起了巨大的爭端!原來,這顆名叫瑪士撒拉星的恆星已經存在了160億年左右,而我們根據科學家們的推算,我們的宇宙從誕生到現在也才只有138億年,怎麼會有恆星比宇宙的年齡還要大呢?
  • 宇宙中年齡最大的恆星是哪顆?它的歲數或比宇宙還大
    但你又知道整個宇宙的歲數是多少嗎?答案是138億歲,科學家認為,在宇宙形成之前,宇宙只是一個奇點,不存在時間和空間的概念。而自這個奇點發生了大爆炸以來,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時間開始流轉,萬物開始誕生,而在此之後,還衍生出了地球這樣一顆蔚藍的星球。
  • 先有宇宙,還是先有恆星呢?科學家發現一顆恆星比宇宙還古老
    我們常常聽說「宇宙大爆炸論起源」,但根據「宇宙大爆炸」的理論推算,宇宙的年齡是大約138億年,但是科學家,竟然發現了一顆『恆星』,
  • 天文學家發現古老的恆星 或比宇宙年齡大
    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最古老恆星HD 140283的年齡為144.6億歲,比最新測定的宇宙年齡還要大,如果最終確認,意味著宇宙比它看起來還要老。據悉,恆星HD 140283距離地球190光年,位於天秤座方向,其視星等7.223,幾乎完全……  【科技訊】11月19日消息,據媒體報導,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最古老恆星HD 140283的年齡為144.6億歲,比最新測定的宇宙年齡還要大,如果最終確認,意味著宇宙比它看起來還要老。
  • 科學家發現一顆140多億歲的恆星,宇宙年齡未必是138億年
    大爆炸美國天文學家哈勃(就是哈勃望遠鏡哪個哈勃)還根據宇宙大爆炸的理論,推測出我們的宇宙還在不斷地膨脹,溫度也在不斷下降哈勃個人提出的哈勃定律(星系的紅移量與星系間的距離成正比)很好地佐證了宇宙大爆炸理論的觀點。但是就在最近,來自英國的幾位天文學家,卻發現了一顆「不太正常」的恆星,測量到的數據顯示這顆恆星的年齡約為144億年,比宇宙的誕生還早,難道它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 科學目前都無法解釋的現象,一顆比宇宙年齡還大20億年的恆心
    在很久以前世界還是一片虛無,突然之間萬物出現了,因為一個大爆炸宇宙誕生了,恆星和行星也接著出現了,很快便形成了星系和相關的系統。但有沒有可能因為某種事物的出現,而使我們已知的一切化為泡影,令偉大天文學家的努力化為徒勞呢,比如說一顆比宇宙還要老的恆星。
  • 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為什麼會存在一顆140億年的恆星?
    大家都知道宇宙約在138億年前誕生,但是宇宙中卻是存在著一顆140年齡的恆星。這就讓一眾科學家感覺到非常的疑惑了,明明恆星都是在宇宙出現後才出現的,怎麼這顆恆星的年齡比宇宙還要大呢?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我們怎麼測量宇宙的年齡和大小?
    他們通過兩種方式來估測宇宙的年齡:(a)尋找最古老的恆星;(b)測量宇宙的膨脹率來推斷宇宙大爆炸時間。最古老的恆星天文學家通過研究球狀星團來計算宇宙中一些古老恆星的年齡。球狀星團是由近百萬顆幾乎在同一時間形成的恆星組成的密集星團,球狀星團中心附近的恆星密度是很大的,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球狀星團的中心,將會有幾十萬顆恆星比半人馬座阿爾法(目前最接近我們的恆星)更接近我們。
  • 恆星是宇宙活力的象徵,太陽是怎麼形成的?
    恆星是宇宙中最為穩定的能量來源,擁有一顆穩定的恆星,是生命誕生的重要條件。幸運的是,地球擁有一顆非常穩定的恆星——太陽。有一顆合適的恆星,地球在合適的位置,讓生命奇蹟般地出現在這裡。創造這些奇蹟的恆星,究竟是怎麼誕生的呢?巨物始於小? 宇宙現在如此之大,但其只是從一個「奇點」爆炸而成。
  • 一顆139億歲的恆星,比宇宙還古老1億年,它是從哪裡來的?
    比宇宙還古老的恆星距離地球190光年的天秤座,存在一顆十分奇怪的恆星:「HD 140283」,它也被稱為瑪土撒拉星,是目前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恆星之一,這顆恆星的年齡在139億年左右,而宇宙的年齡僅為138億年,為什麼這顆恆星比宇宙的年齡還大?
  • 一顆「比宇宙還老」的恆星指出「宇宙大爆炸」的缺陷
    一顆「比宇宙還要古老」的恆星讓科學家們感到困惑,這表明大爆炸理論可能存在根本性的問題。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對宇宙膨脹率的詳細測量表明,大爆炸發生在138億年前。然而,最近使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對一顆名為「瑪士撒拉星」的恆星進行的分析表明,它有145億年的歷史,比宇宙還要古老7億年。瑪士撒拉星的代號為HD 140283,於1912年首次被編入目錄,距離地球只有190光年。對這顆恆星的分析顯示,它所含的鐵非常少,這表明它是在這種元素在宇宙中變得普遍之前形成的。
  • 科學家發現,這顆恆星比宇宙還古老!真的有平行宇宙嗎?
    自從我們人類的能力達到能夠探索太空的時候,我們對這如此浩大的宇宙充滿了好奇,也有一初步的了解。但是宇宙太過於神秘,其中有很多無法解釋的現象一直困擾著我們。我們知道,宇宙誕生了138億年,也就是說,在宇宙中的任何東西的年齡都不可能超過138億年。但是,科學家們卻發現了150億歲的恆星,宇宙如何包含比它自己還更古老的恆星呢?這對我們的宇宙學,物理學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衝擊。
  • 太陽的年齡大約為45億歲,宇宙中是否存在和宇宙年齡相仿的恆星?
    太陽從宇宙大爆炸開始,宇宙就不斷的膨脹,從而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認識的宇宙,包含眾多恆星、行星、矮行星、小行星、星雲、衛星、彗星、黑洞等等天體,所以,我們可以認為目前宇宙的年齡大約為138.2億歲。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也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恆星,太陽的主要組成成分是氫,約佔太陽總質量的75%,太陽內部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發生著氫核聚變反應,源源不斷地向外以電磁波的形式釋放能量,到目前為止,太陽已經這樣「熊熊燃燒」了差不多45.7億年。
  • 太陽的年齡大約為45億歲,宇宙中是否存在和宇宙年齡相仿的恆星?
    太陽從宇宙大爆炸開始,宇宙就不斷的膨脹,從而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認識的宇宙,包含眾多恆星、行星、矮行星、小行星、星雲、衛星、彗星、黑洞等等天體,所以,我們可以認為目前宇宙的年齡大約為138.2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也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恆星,太陽的主要組成成分是氫,約佔太陽總質量的75%,太陽內部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發生著氫核聚變反應,源源不斷的向外以電磁波的形式釋放能量,到目前為止,太陽已經這樣「熊熊燃燒」了差不多45.7億年。
  • 宇宙的年齡是怎麼來的?靠譜嗎
    宇宙大爆炸看到這裡,有人就會好奇,科學家是怎麼計算出宇宙年齡的呢?結果靠譜嗎?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得先知道科學家測量宇宙的方法,事實上,科學家測量宇宙年齡的方法也不多,也就兩種,第一種就是探尋宇宙中最古老的星球,宇宙的年齡應該和最古老星球差不多的。那麼,怎麼探尋宇宙中最古老的星球呢?我們知道,物質都是從簡單到複雜方向發展的,也就是說,整個元素周期表的元素都是從氫元素開始發展的,而宇宙中含氫元素最多的就是恆星。
  • 太陽已經有46億歲了,科學家是怎麼知道恆星年齡的?
    而且科學家還告訴我們,目前太陽已經有46億歲了,準確點說,太陽的年齡已經有45.7億歲了。很是了得,現在科學家已經把太陽的年齡精確到了千萬年了。問題來了,科學家是怎麼知道恆星年齡的呢?太陽是熾熱的大火球要知道太陽的年齡相對於宇宙中那些遙遠的恆星來說還比較容易一些。只要我們知道地球的年齡,太陽的大概年齡就知道了。因為天文學家根據現代行星形成的理論可以知道,行星形成的時間和它的母星形成的時間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