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恆星的一生經過幾個過程?

2021-01-15 星趣天文

恆星是什麼?

首先是我們最常見的,太陽就是一顆恆星,目前的年齡大致為45.7億年,正值中壯年時期,處於最穩定的主序星階段,那麼還有哪些是恆星?

比鄰星是除太陽外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距離約4.3光年,還有天狼星α是天空中除太陽外最亮的恆星,質量最大的恆星是R136a1沃爾夫-拉葉星。

一顆恆星的誕生

恆星並不是宇宙大爆炸一下子就炸出來的,而是慢慢的宇宙變化形成的。恆星的起點要從星際雲說起……

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微細物質,像是質子和電子,它們在太空中漫無目的地漂流,漂流的過程中總會發生與其他物質的相遇,因為奇妙的緣分與其他的細微物質發生碰撞與吸引就慢慢聚集在了一起,越聚越多就出現了星際雲。

這個時候的星際雲是冷的,是稀疏的,但是因為萬有引力原理,質量越大的物體吸引力也就越大,所以星際雲就慢慢吸收身邊的物質。所以自身就開始慢慢壯大,體內聚集的物質越來越多。「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星際雲內部也一樣,眾多的物質聚集使得中心的溫度升高,「氛圍」緊張,當到達一定程度之後就會在內部發生核反應。

這個時候恆星就正式出道了,它聚集了足夠多的能量,便開始依靠核反應消耗內部來產生光和熱。一個從小收集正能量的小夥子長大之後會成為一個暖男,太陽就是一個正直青壯年的暖男,燃燒了自己,向我們散發著光和熱。恆星穩定的生命周期期間,就是主序星。

一顆恆星的歸路

但是聚集再多的能量也總有消耗殆盡的一天,積聚的能量組成了恆星的質量,每個核反應消耗的也都是恆星的質量,所以在減少了大量質量之後,恆星自身便無法維持自己的穩定狀況,身體就開始走樣了,所以恆星慢慢變大,變成了紅巨星。這個時候核反應減弱,甚至有些核反應都已經停止了,慢慢膨脹的身體漸漸失去了核心引力的控制,在不斷反覆的膨脹與收縮中,外層開始慢慢脫離身體,最後只剩下一顆內核。

像太陽這樣大小的恆星因為本身的質量不夠足大,剩下的內核就是白矮星,最後白矮星再慢慢消耗著身體的能量往紅矮星變化,等到身體能量完全消失殆盡的時候就成為了一顆黑矮星。但是就目前人類的觀測,現在的時間還不足以形成一顆黑矮星。

但是不是所有的恆星都是太陽這麼大的,如果有8-15倍的太陽這麼大的話,紅巨星會變得更大成為紅超巨星,當紅超巨星抖落掉外層後剩下的核還是很大,這時就可能會在內部產生爆炸變成超新星,超新星爆炸產生的碎片就為二代恆星的形成播下了種子。

但是如果這顆恆星還要大呢?那麼黑洞就是它最後的出路了……

*圖片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可刪除

相關焦點

  • 細說恆星的一生——從赫羅圖上尋跡恆星的身世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五說科技,世界好大奇妙的事情每一天都有,就讓我們一起去發現,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赫羅圖,小五覺得單記名詞不重要,最重要的還是要告訴大家它背後的理論到底是什麼,想要弄清楚赫羅圖,就要理順這幾個概念。
  • 恆星的一生是怎樣的 恆星具有哪些特性
    恆星是由非固態、液態、氣態的第四態等離子體組成的,是能自己發光的球狀或類球狀天體。由於恆星離我們太遠,不藉助於特殊工具和方法,很難發現它們在天上的位置變化,因此古代人把它們認為是固定不動的星體,我們所處的太陽系的主星太陽就是一顆恆星。
  • 恆星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
    恆星之初是一團冰冷的氣體,對應於光譜光度圖的右側(冷側)。在自身的引力下,這些氣體開始收縮。收縮過程中會逐漸聚合,於是密度和壓強就會增大,溫度也會升高;達到了臨界溫度,就會發生氫核聚變,一顆原恆星從此誕生。一顆年輕的恆星表面溫度很低。
  • 恆星的「一生」:有怎樣變化的發展過程?「青年時代」是指什麼?
    2021-01-09 12:38:56 來源: 旅人與麋鹿呦 舉報   恆星是由熾熱氣體組成的
  • 連載| 恆星的一生(二):主序階段
    原標題:連載 | 恆星的一生(二):主序階段 連載 | 恆星的一生(一):恆星誕生記 正文共:2150 字 5 圖 預計閱讀時間: 6 分鐘 天文學家的研究表明,每一顆恆星都要經歷主序階段;由於主序階段在恆星一生中所佔的時間最長,因此我們一眼望去,大部分恆星都處在主序階段。 主序階段主要是指恆星內部發生熱核反應燃燒氫元素生成氦元素,並保持穩定的階段。上期結尾提到,這個階段中,輻射壓力與引力相平衡,熱核反應產生的能量與恆星向外輻射的能量相平衡。
  • 一口氣搞懂各種恆星的一生,演化過程顛覆認知
    而研究恆星的演化,實際上也要對它們進行質量的分類才能研究。7%~50%太陽質量的恆星如果恆星的質量介於太陽質量的7%~50%之間,那這就是一顆紅矮星。紅矮星由於自身的質量很小,因此引力都比較小。(相比較其他類型的恆星)而恆星的核聚變反應的劇烈程度是和恆星自身質量有關的。
  • 赫羅圖:恆星的一生
    HR圖不僅可以告訴我們恆星的相關信息,還揭示了恆星的演化規律;隨著恆星的演變,其光度與溫度發生變化,在HR圖上的位置也隨之改變。最初形成恆星的分子雲,冷寂而黯淡,位於圖像的極右區。隨著分子雲的坍縮,其體積減小,溫度上升,成為原恆星;直至原恆星的內部溫度達到熱核聚變發生的條件,有了足以維繫生命的能量來源——一顆恆星就這樣誕生了。
  • 恆星的一生是怎樣的?
    一顆原始的恆星誕生了。在反抗引力的持久鬥爭中,恆星的主要武器是核能。它的核心就是一顆大核彈,在那裡不斷地爆炸。正是因為這種核動力能自我調節得幾乎精確地與引力平衡,恆星才能在長達數十億年的時間裡保持穩定。熱核反應發生在極高溫度的原子核之間,因而涉及物質的基本結構。在太陽這樣的恆星中心,溫度達到一千五百萬開氏度,壓強則為地球大氣壓的三千億倍。
  • 長圖 恆星的一生
    每當夜幕降臨,仰望星空,我們來到璀璨的恆星世界。幾千年前,人們就開始了對恆星的研究,而如今恆星的整體框架已經形成。今天就讓我們隨著這篇漫畫長圖去領略恆星所經歷的一生。
  • 偶然的觀察發現因為一顆太暗而看不見恆星
    過了幾個星期,它又忽明忽暗。這個被稱為蓋亞16aye的事件非常特別。這種變暗現象在一天之內就發生了,這是與其他超新星或恆星與眾不同的。如果一顆恆星移動到另一顆更遙遠的恆星的前面(相對於地球上的觀測者而言),來自遙遠恆星的光會被更近恆星的引力所彎曲,而更遙遠的恆星則會被放大。這種效應被稱為引力透鏡效應,類似於將酒杯腳放在圖片前所產生的效應(見下面的視頻)。透鏡不是由玻璃或塑料製成的,但它是由較近恆星的重力場提供的。當較近的恆星移動到遙遠恆星的前面時,遙遠恆星的放大圖像會變得更亮,達到頂點,然後以平滑的方式變得更暗。
  • 超新星爆發:銀河系千億顆恆星的總亮度,竟然趕不上它這一顆?
    前文提到過太陽在其一生的終點會從一顆白矮星變成鑽石星球,其實恆星的宿命有好幾種。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從紅巨星演變成白矮星。但是極少數的超大質量恆星會從超紅巨星演變成中子星或者黑洞!而變成中子星和黑洞則需要經歷超新星爆發時期。首先什麼是超新星爆發?
  • 研究發現:一顆恆星的外層,可以完全包圍另一顆恆星!
    大多數大質量恆星都是以雙星形式誕生(有時也有三星、四星等等)。隨著恆星年齡的增長,它們會通過100倍甚至1000倍的膨脹變得更大。當雙星中的恆星膨脹時,其中一部分會接近雙星中的另一顆恆星,然後這顆恆星的引力可以拉離正在膨脹恆星的外部,其結果是從一顆恆星到另一顆恆星的質量轉移。
  • 距地7500光年神秘現象,一顆恆星突然消失,在宇宙中憑空消失
    在宇宙中,最重要的天體之一,莫過於恆星了。恆星從誕生到消亡,一生都在為宇宙中提供無限的可能。比方說在恆星誕生初期,通過內部燃燒,釋放出大量的元素能量,讓宇宙變得豐富。此後,恆星的周圍又會出現行星,於是一個恆星系統就出現了,如果足夠幸運,那麼,就像太陽系一般,生命也會在恆星系統中誕生。
  • 【E.N.科普專欄】赫羅圖——濃縮恆星的一生
    宇宙恆星千千萬每一顆都有著不同的顏色,不同的表面溫度;不同的絕對星等。如何將他們放到一起進行比較呢?恆星一生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會在主星序內移動。在圖的右上角是那些表面溫度特別低,但特別大而亮的星——紅巨星。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被「反物質」徹底摧毀的恆星
    Gemini Observatory/NSF/AURA/ illustration by Joy Pollard將近三年前,科學家通過蓋亞探測器在距離地球幾十億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超新星,亦即一顆爆炸的恆星。三年的研究結果顯示,這顆超新星不簡單。
  • 太陽系曾經可能是雙行星系統,為何現在只有一顆恆星,另一個呢?
    在整個太陽系當中,太陽就是它的中心,所有的星體和物質都圍繞著太陽進行旋轉,卻有一些科學家表示,在整個太陽系當中很有可能會存在兩顆太陽這樣的恆星,太陽系其實是一個雙恆星系統,這也就意味著在太陽消亡之後很有可能我們會找到它的替代品,那麼另外一顆太陽到底在哪裡呢?
  • 天文學家在獵戶座內發現一顆新恆星誕生
    科學家認為年輕的恆星是非常強大的X射線發射源,我們經常可以探測到X射線在年輕恆星周圍的氣體團和塵埃結構中透射出來。
  • 在恆星演變的過程中,對變星的研究揭示了哪些關鍵信息?
    通過變星可研究恆星的物理特性變星反映了一個重要事實,即宇宙總處在不斷地變化之中,宇宙很大、恆星和星系距離很遠,而它們在時間尺度上發生的變化,又遠遠超過我們所能看到的。在人的一生中,天空中的大多數物體似乎根本沒有變化,包括恆星、星雲和星系。
  • 恆星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恆星晴朗的夜晚仰望蒼穹,滿天繁星,那一顆顆星星都是恆星。大多數天文學家觀察分析認為,恆星是由瀰漫物質形成的。恆星由形成、發展到衰亡,一般要經過下面幾個階段。當升到幾百度時就開始向外發出紅外線輻射成為經外星,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恆星。
  • 恆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很遠,其中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是太陽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是關於宇宙中的恆星,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了解下吧。我們知道,在宇宙中,有一部分物質,經過了很長很長時期的演變以後,逐漸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象太陽、地球、月球這樣的各種各樣、大小不一的星體。天體就是宇宙中所有星體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