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圖 恆星的一生

2020-11-22 騰訊網

每當夜幕降臨,仰望星空,我們來到璀璨的恆星世界。幾千年前,人們就開始了對恆星的研究,而如今恆星的整體框架已經形成。今天就讓我們隨著這篇漫畫長圖去領略恆星所經歷的一生。

恆星誕生於分子雲中。分子雲是一大團又冷又黑的氣體和塵埃,是恆星孕育的搖籃。即使在相同環境下出生的恆星,質量也大不相同。恆星的質量大小決定了它的一生。概括來說,小質量恆星經過是十億到百億年演化為白矮星;中等質量恆星經過千萬年演化為碳氧白矮星;大質量恆星經過百萬年演化為中子星或黑洞,歷經的時間雖然最短,卻也是最壯觀絢麗的。恆星以壯麗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把物質拋回分子雲,產生的激波又將催生新恆星的誕生,這就構成了恆星的命運輪迴。

主編:石碩

輪值主編:鄧李才

科學文本:陳孝鈿

科學審核:李菂、商朝暉、李海寧

監製統籌:萬昊宜、戰釗

策劃文案:宋雅娟、武玥彤

設計繪製:李玢玢

編輯:趙宇豪、柒柒

相關焦點

  • 赫羅圖:恆星的一生
    HR圖不僅可以告訴我們恆星的相關信息,還揭示了恆星的演化規律;隨著恆星的演變,其光度與溫度發生變化,在HR圖上的位置也隨之改變。最初形成恆星的分子雲,冷寂而黯淡,位於圖像的極右區。隨著分子雲的坍縮,其體積減小,溫度上升,成為原恆星;直至原恆星的內部溫度達到熱核聚變發生的條件,有了足以維繫生命的能量來源——一顆恆星就這樣誕生了。
  • 連載| 恆星的一生(二):主序階段
    原標題:連載 | 恆星的一生(二):主序階段 連載 | 恆星的一生(一):恆星誕生記 正文共:2150 字 5 圖 預計閱讀時間: 6 分鐘 而恆星質量大小對恆星的影響還遠不止這些,它從一開始就決定了恆星的壽命,設計好了恆星生命的幾乎一切劇情。 上面提到,恆星的顏色(本質上是光譜能量分布特徵)與恆星表面的有效溫度有關。這樣一來,通過研究恆星光譜特徵,我們就可以了解恆星的溫度信息。
  • 細說恆星的一生——從赫羅圖上尋跡恆星的身世
    首先主星序表明大多數恆星都服從溫度越高,光度越強的規律,其實這也是斯特藩-玻爾茲曼定律顯示的必然結果。我們說太陽它就是一顆非常標準的主序星,當然我們也知道太陽在光度上,它實際是屬於矮星這個範疇,主序星是恆星一生當中最穩定的階段,停留時間最長,所以說我們的太陽要在主序上停留的時間就非常長,大概是100億年,它目前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主序階段,繞著主序星運行的系外行星才被一些天文學認為是真正意義上的系外行星。這是不是說主序階段意味著它是恆星生命的主體呢?
  • 【E.N.科普專欄】赫羅圖——濃縮恆星的一生
    用一張圖囊括了恆星們的各種數據:橫軸代表光譜型或表面溫度,縱軸代表絕對星等,也就是它們真實的亮度。而這張圖也以二人名字組合命名,叫做「赫羅圖」。當人們把恆星們按照各自的數據放到這張圖上的時候,奇蹟出現了——大部分恆星居然落在了從左上到右下的一條帶裡,我們稱之為主星序,在這其中的恆星都較為穩定
  • 一起來看看恆星的一生
    一起來看看恆星的一生 2020-07-03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揭示恆星一生經歷的秘密——赫羅圖
    字觀物體就是像太陽、恆星、行星這樣的天體,它們的最大特徵是其表面萬有引力起支配作用。宇宙觀測及其意義:人們常說天文學是數據貧乏的科學,宇宙論尤其如此。觀測者對於遙遠對象的觀測必然要付出昂貴的代價。對宇宙的觀測包括以下七個方面:1、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2、膨脹 3、均勻性和各向同性 4、宇宙的年齡 5、輕元素豐度 6、物質密度,宇宙中的暗物質和暗能量 7、宇宙的大尺度結構赫羅圖:把恆星的光度與溫度作出比較是很有意思的。由於恆星的光度依賴於它的溫度和大小,故把它們的光度和溫度作圖比較就能把恆星按體積大小區分開來。
  • 恆星的一生是怎樣的 恆星具有哪些特性
    恆星是由非固態、液態、氣態的第四態等離子體組成的,是能自己發光的球狀或類球狀天體。由於恆星離我們太遠,不藉助於特殊工具和方法,很難發現它們在天上的位置變化,因此古代人把它們認為是固定不動的星體,我們所處的太陽系的主星太陽就是一顆恆星。
  • 2019初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恆星的一生
    1.恆星的演化 恆星的一生: 太陽—→紅巨星—→白矮星 —→暗矮星 中子星 大恆星—→超紅巨星—→超新星—→ 黑洞 2.太陽的光和熱是靠太陽內部的氫發生熱核反應而產生的。
  • 恆星的一生是如何演變的?
    恆星的生命分為形成期,穩定期和晚期。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恆星。它們以不同的方式形成和發展。所有恆星都是氣體巨星,球形發光等離子體。僅銀河系就有大約3000億顆恆星。我們的太陽就是其中之一。星星是如何形成的?宇宙誕生後,它發展到一定階段。這時宇宙充滿了氣雲。
  • 窮極一生光熱,存於宇宙之間:恆星死亡前是否留有遺憾?
    但此圖所示非行星狀星雲,而是在形成星雲前的一個短暫的特殊階段:行星狀星雲前(或原行星狀)星雲。(氫氣)層,此過程會使恆星溫度升高,因為氫氣仍然在與恆星的氦殼融合。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太陽。在地球的夜晚,許多其它的恆星也是肉眼可見的,因為它們距離地球非常遠,所以只作為大量固定的亮點出現在夜空中。歷史上,最有名的一些恆星被分成一組組星座與星群,每組中最亮的恆星被賦予正規名稱。天文學家們把恆星一覽表匯總到一起,通過這些信息識別出已知的恆星,並提供標準化星體設計。
  • 窮極一生光熱,存於宇宙之間:恆星死亡前是否留有遺憾?
    圖片來源:歐洲航天局(E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哈勃望遠鏡資料庫(HLA),由朱迪·施密特創作這種命中注定,與其它所有質量為太陽質量40%-800%的類日恆星一樣。但此圖所示非行星狀星雲,而是在形成星雲前的一個短暫的特殊階段:行星狀星雲前(或原行星狀)星雲。
  • 是什麼決定了恆星的命運?不同階段的恆星消耗燃料的速度是多少?
    在一個年輕的星團中,如上圖中的NGC265,其中有各種不同類型的恆星,從質量最大、溫度最高的o級和b 簡單的答案是「恆星不同的質量」,這個因素是唯一決定恆星一生命運的因素。
  • 恆星的「一生」:有怎樣變化的發展過程?「青年時代」是指什麼?
    2021-01-09 12:38:56 來源: 旅人與麋鹿呦 舉報   恆星是由熾熱氣體組成的
  • 恆星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恆星晴朗的夜晚仰望蒼穹,滿天繁星,那一顆顆星星都是恆星。大多數天文學家觀察分析認為,恆星是由瀰漫物質形成的。恆星由形成、發展到衰亡,一般要經過下面幾個階段。當升到幾百度時就開始向外發出紅外線輻射成為經外星,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恆星。
  • 恆星的一生是怎樣的?
    一顆原始的恆星誕生了。在反抗引力的持久鬥爭中,恆星的主要武器是核能。它的核心就是一顆大核彈,在那裡不斷地爆炸。正是因為這種核動力能自我調節得幾乎精確地與引力平衡,恆星才能在長達數十億年的時間裡保持穩定。熱核反應發生在極高溫度的原子核之間,因而涉及物質的基本結構。在太陽這樣的恆星中心,溫度達到一千五百萬開氏度,壓強則為地球大氣壓的三千億倍。
  • 恆星這一輩子
    圖中最大的是大犬座VY,直徑是太陽的1400倍,比太陽大10億倍恆星在體積上相差巨大,但大部分的恆星差距都是比較小的。黑洞90%以上的恆星質量比太陽小,理論上它們的壽命自然比太陽長的多。浩瀚星空恆星的一生就是不斷的聚攏壓縮。
  • 恆星演化史!為什麼恆星會悄無聲息地消失?
    恆星究竟是如何演化的?我們現在看到的恆星是處於它們生命的哪個階段?我們最經常聽到的恆星、中子星、白矮星、黑洞這些不同的天體之間它們存在著什麼關係嗎?這些天體會死亡嗎?它們死亡之後又變成了什麼物質呢?讓我們來一起看一看恆星的演化吧!
  • 細說恆星的一生,俯仰之間了解那曼妙的星際,為恆星的發展沉淪
    有的恆星因為離地球較遠而不被看到,但並不代表它們是不存在的,相反那些恆星卻有更為大的星體。矮行星是離地球最近的星體,人們大多觀察到的都是矮行星。那麼恆星究竟是如何被人們發現並命名的呢?這就不得引出赫羅圖了,赫羅圖是瑞典天文學家發現並取名的,在恆星的發展中此圖起了至關重要的一面。赫羅圖以恆星的顏色以及恆星的亮度劃分,在圖中可以直觀的看到恆星的分布。
  • 恆星的光芒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到達地球,那我們如何知道它是否存在
    我們是不知道發出光芒的恆星現在是否還存在。北極星或者任一顆恆星可能早在幾年前就被彗星摧毀也未可知。你看到的星星其實是恆星發出的光而非其本身。恆星距離我們是如此的遙遠,它的光需要花以年為單位的時間才能到達地球。因此,你所看到的星星實際上是它許多年前的模樣。你今晚看到的星星完全有可能在此刻已經不復存在了。
  • 恆星是什麼?
    在我們的銀河系裡,平均每年誕生7顆新的恆星,目前誕生的新恆星大部分都比太陽要小。二、恆星的外觀和類型冬季大三角上圖是冬季大三角,由大犬座的天狼星、小犬座的南河三以及獵戶座的參宿四所組成的三角形。可以明顯看出恆星的不同顏色。離我們最近的恆星便是太陽,耀眼,不能直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