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核爆炸威力有多大?能結束一顆恆星的生命

2020-12-05 快科技

一項天體物理學研究指出,有些恆星會以一場爆炸的形式結束生命,而氖元素也許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天文學家很喜歡研究恆星的生命周期,包括不同恆星的死亡方式。像太陽這樣質量較小的恆星會不斷膨脹,最終拋卻外層物質、轉變為矮星;大型恆星則會以超新星爆發的形式發生劇烈爆炸,內核會變成黑洞或中子星。

但對於質量介於太陽7到11倍之間的中等質量恆星,仍有許多疑問沒有解決。它們是會拋離外層、還是會爆炸呢?如果它們最終會發生超新星爆發,那麼最終產物又是什麼?要想弄清這些問題,一定程度上將取決於我們對氖的理解程度有多深。

在死亡過程中,中等質量的恆星會逐漸耗盡氫和氦。計算機模擬顯示,它們會形成由氧、氖和鎂幾種元素構成的內核。這些恆星可能會失去部分氫外層,變成黯淡的白矮星;但如果內核變得足夠大的話,也可能會坍縮成為中子星。

但這些恆星內核非常古怪,因為向內擠壓的引力產生的壓力可以與支配電子行為的量子力學規則相抵消。兩個電子的量子性質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限制了它們之間能達到的最小距離,從而對內核施加一種「簡併壓力」( degeneracy pressure)。而氖原子捕獲電子的速率對該進程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過程會釋放出能量,「點燃」恆星中的氧,導致爆炸。但能量釋放的時間、以及後續爆炸發生的時間不同,恆星的命運也會有所不同。

由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的奧利弗·科爾斯伯姆(Oliver Kirsebom)近期主導編寫的一篇論文研究了氖捕獲電子的逆向過程,即氟原子失去一個電子、變成氖的過程。為此,他們在芬蘭的JYFL加速器實驗室中,用一束氟原子束轟擊了一張碳膜。通過分析氟衰變成氖的概率,研究人員反向推算出了在由氧、氖和鎂元素構成的內核中、氖原子捕獲一個電子的頻率。而他們的計算結果比此前的觀測結果高得多,因此能夠點燃氧氣時所需的內核密度更低,最終會導致一場熱核爆炸,使恆星變為一顆白矮星、而非中子星。

「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核躍遷,經常被人忽視。」科爾斯伯姆指出,「在特定條件下,它會對恆星的演變產生重大影響。」

北加州大學物理系的卡拉·弗羅裡希評論道,該團隊的測算結果是「精密核天體物理領域的一座裡程碑」。她指出,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想對這種「禁戒躍遷」進行測量。禁戒躍遷現象在地球上非常罕見,但在恆星內核的極端環境中也許要常見得多。

在由斯德哥爾摩大學博士後研究員Shuai Zha帶領、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的另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建立了一顆質量為太陽8.4倍的恆星的死亡過程模型。電子捕獲過程釋放的能量點燃了氧氣,進而燒盡了內核中的其它金屬、並產生了一道爆炸波。該論文發現,恆星的最終命運取決於電子的數量和臨界密度。密度一旦超過該臨界值,恆星內核就會坍縮成中子星;而如果在臨界值以下,內核則會發生熱核爆炸、分崩離析。

據研究人員推測,該恆星內核的密度高於臨界值,因此他們認為,是氖元素促成了內核坍縮為中子星。不過該團隊的研究要早於科爾斯伯姆。他們計劃在即將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對兩支團隊的研究結果進行比較。

科爾斯伯姆解釋道,關於這些恆星,仍有許多疑點尚待討論,比如恆星內核中的對流、以及物質傳輸熱量的方式等等。在這些過程中,其它複雜艱深的核變化過程也許也發揮了一定作用。

「關於這些恆星的最終命運,目前的確有很多互相矛盾的觀點。對恆星中的對流等問題……我們也的確需要展開進一步了解。」科爾斯伯姆指出。他希望,更先進的加速器實驗室可以幫助科學家研究更不穩定的罕見粒子和同位素。此外,天文學研究也許會發現含有更多重元素的白矮星,它們可能是由氧、氖、鎂構成的內核爆炸後的殘餘物。

- THE END -

#核能

原文連結:新浪科技 責任編輯:雪花

相關焦點

  • 熱核爆炸的威力有多大?
    一項天體物理學研究指出,有些恆星會以爆炸的形式結束生命,而氖元素可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天文學家喜歡研究恆星的生命周期,包括不同恆星的死亡模式。 像太陽這樣較小的恆星將繼續膨脹,最終扔掉外層物質,變成矮星。
  • 有些恆星會以爆炸形式結束生命:氖元素髮揮重要作用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天體物理學研究指出,有些恆星會以一場爆炸的形式結束生命,而氖元素也許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天文學家很喜歡研究恆星的生命周期,包括不同恆星的死亡方式。
  • 一顆恆星有多大?
    原標題:一顆恆星有多大? 一顆恆星有多大?我們的地球已經夠大了,木星的體積是地球的1300多倍;矮恆星有時和行星一樣小,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的直徑只有2萬千米;太陽的直徑是比鄰星的7倍;距離我們最近的紅巨星北河三,直徑超過太陽8倍;參宿七,獵戶座最明亮的藍超巨星,直徑是北河三的十倍;紅超巨星參宿四更大,它正在成為超新星的邊緣;紅色特超巨星大犬座VY直徑20億千米,是太陽直徑的1400多倍。
  • 恆星最大能有多大?科學家發現的這顆恆星顛覆了人們的認知
    宇宙浩瀚廣闊,自138億年前大爆炸以來一直都在加速膨脹,無人知道現在的宇宙到底有多大。浩瀚的宇宙中,最基本的天體就是恆星,每一顆恆星都是一個火爐,能夠發出光和熱,給黑暗冰冷的宇宙帶來了些許陽光和溫暖。而恆星還是宇宙的秩序管理者,每一個恆星都依靠自己強大的引力吸引著周圍的行星,小行星等天體圍繞它運行,不讓它們亂跑亂竄。才有了現在穩定的宇宙,穩定的宇宙環境才能夠誕生地球這樣的生命星球,誕生人類。太陽照射地球,帶來了光和熱,也帶來了生命的氣息。
  • 一顆氫彈威力為什麼遠大於原子彈?
    氫彈,是以核聚變為原理,製造出的威力遠超原子彈的超級大殺器,上世紀二戰結束後 原子彈的使用讓各國恐慌不已,但早期的原子彈,無論是質能轉化率還是威力,都不足以滿足當時的美國和蘇聯
  • 熱核爆炸使恆星撞擊整個銀河系
    最終,爆研究人員發現,有證據表明一顆恆星正在「部分超新星」中與另一顆恆星爆炸而離開軌道,該恆星現在正在銀河系中飛行。大約佔我們太陽質量40%的恆星以559,234 mph的速度行進。英國華威大學的科學家指出,這顆恆星是一顆白色矮星,命名為SDSS J1240 + 6710,其組成不尋常。白矮星是非常密集的小恆星,已經耗盡了核燃料。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能有多大?讓科學家告訴你答案,看完就明白了
    地球跟太陽恆星相比,那更是渺小的存在,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109倍,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在人類的眼裡,太陽好大啊,它佔據著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是真正的老大。但是太陽只是宇宙中一顆普通的恆星,在恆星家族中,它只能算是矮個子,不算大,比它大的恆星太多了。那麼宇宙中最大的恆星到底有多大呢?
  • 科普:恆星的威力有多大?尋找宇宙中那個最強大的恆星
    衡量宇宙中最厲害的恆星,從我們的太陽到更大、更厲害的恆星,其中有些擁有超強磁場,有些則會產生有史以來最明亮的爆炸。請找個好位子坐好,在小笨熊的興趣課堂裡來尋找宇宙中那個最強大的恆星。為了解恆星究竟有多強大,我們要去尋找宇宙中最大、最可怕、最令人敬畏的恆星。但想讓我們了解一個概念,那就是恆星究竟是什麼?
  • 科普:恆星的威力有多大?尋找宇宙中那個最強大的恆星
    想找最強最亮的恆星,只有一個合乎邏輯的起點,為我們所知生命體提供能量的恆星發電機——太陽。太陽散發出極大的能量,若請地球上所有人類每秒引爆世界上最強大的核子武器一次,結果產生的能量比不上太陽。太陽的溫度還高於我們經歷過的任何溫度,太陽內部的溫度甚至超過百萬度。那麼這些能量來自哪裡?答案是源頭在太陽的中心,即太陽核。
  • 一顆只有一粒米大小的原子彈爆炸後威力能有多大?你怎麼看?
    一顆只有米粒大小的原子彈爆炸之後威力能有多大呢?問題其實在於,人類能製造出如此小的原子彈嗎?如果不能的話,為什麼不能呢?這是因為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仍然不夠高明嗎?還不能發明出更微小且破壞力巨大的武器嗎?原子彈之所以不能建造得那麼小,其實和原子彈的構造原理密切相關。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到底有多大?科學家:看完就明白了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到底有多大?科學家:能塞滿50億太陽宇宙浩瀚無邊,像地球這樣的星球多得真的是數不勝數,大約在1億顆左右,不僅如此,整個宇宙中空間大約有700萬億億顆的恆星,身處在地球之上,永遠無法感受到地球有多大,而人類走出外太空才知道,地球在宇宙中是極小的一個行星,那麼宇宙中最大的恆星到底有多大嗎?
  • 一個質量點可以摧毀一顆恆星?當物體以光速運動,威力有多大?
    那麼如果假設一個有質量的物體達到了光速,那又會怎麼樣呢?那麼這個物體將會具有無與倫比的威力。在《三體》之中,一個小小的質量點之所以能夠摧毀一整個恆星系,奧秘就在於這個質量點是以光速運動的。為什麼有質量的物體在以光速運動的時候會產生如此巨大的威力呢?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明白為什麼在現實世界中,有質量的物體無法達到光速。
  • 一個質量點可以摧毀一顆恆星?當物體以光速運動,威力有多大?
    任何有質量的物體無法達到光速,而如光子一般沒有質量的物體則只能以光速運行。那麼如果假設一個有質量的物體達到了光速,那又會怎麼樣呢?那麼這個物體將會具有無以倫比的威力。在《三體》之中,一個小小的質量點之所以能夠摧毀一整個恆星系,奧秘就在於這個質量點是以光速運動的。
  • 710光年外兩顆恆星在廝殺,奇特雙星系統,其中一顆邊吞噬邊變身
    710光年外兩顆恆星在廝殺,奇特雙星系統,其中一顆邊吞噬邊變身雙星系統是由兩顆恆星組成的天體系統。與其他恆星相比,它看起來非常接近。聯星是一個恆星系統,是指其中兩顆恆星圍繞一個共同的質量中心運行。罕見的恆星打架!710光年外兩顆恆星廝殺,科學家們直接拍到了,太震撼。很久以前發現的肉眼變星寶瓶座R,實際上是一個相互幹涉的雙星系統,由兩個似乎有著密切共生關係的恆星組成。這個雙星系統的可見光主要來自紅巨星,它是芻藁型的長周期變星。然而,低溫紅巨星厚包層中的物質在重力作用下落到較小的緻密白矮星表面,最終引發熱核爆炸,並將爆炸物拋入太空。
  • 原子彈能造成只有一粒米大小嗎?有多大的威力?
    所以一個一粒米大小的核彈威力目前來說還真無法解答。當然,可以換種方式,一粒米大小的核原料做成的「髒彈」,威力有多大?以二戰時「小男孩」為例計算,4噸重,2萬噸當量,相當於每克5公斤當量,以0.02克計算就是0.1千克TNT當量。實際上核彈體積越小,能力重量比就越小,再此忽略核裂變的臨界質量。
  • 太陽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在恆星中算中等,最大的恆星有多大?
    太陽的巨大我們已經無法想像了,就是這樣的太陽,放在恆星這個群體中也不過是中等大小,銀河系中比它大的恆星不計其數。天狼星就是一顆,它的體積是太陽的2倍多,亮度也比太陽高。恆星的體積就是這麼大,這是天生的,沒辦法更改。那迄今為止,我們觀測到最大的恆星有多大呢?
  • 宇宙中能觀察的最大質量天體是中子星,它的質量有多大?無法想像
    宇宙中能觀察的最大質量天體是中子星,它的質量有多大?無法想像現在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類已經把探索的目光放在了宇宙當中,科學家們經過長時間對於宇宙的探索研究,發現人類所生存的地球其實是位於太陽系當中,而地球在太陽系當中僅僅是一顆普通的行星,行星在太陽系當中都是圍繞著太陽系的中心太陽來旋轉的,太陽就是太陽系中的恆星,而且也是唯一的一顆恆星,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而圍繞著行星運轉的就是衛星,月球就是地球的衛星。
  • 美尋找生命星球的衛星觀測到兩顆行星,一顆比地球大一顆或有生命
    我們的地球只是太空中一顆普通的星球,但是它又是最為特殊的一顆星球,就因為迄今為止我們還只知道只有我們所在的地球上有生命,不過科學家們也一直在探索其他的生命星球,太陽系中的主要星球狀況已經大概摸清,除了地球之外,沒有其他星球的表面存在可見生命體,因此科學家們將目光放到了太陽系之外。
  • 人馬座天區內發生異常明亮的熱核爆炸
    (圖源:戈達德宇宙飛行中心/克裡斯·史密斯(Chris Smith)(USRA))數百萬甚至數十億年前,在人馬座天區內有一顆巨大的恆星J1808,它燃燒殆盡,最後承受不了自身重力而坍塌爆炸。這樣的爆炸在宇宙間是習以為常的。科學家們知道這是恆星轉變成衰竭的中子星的必然歷程中的一步。
  • 地球上所有氫元素造一個氫彈,它的威力有多大,能毀滅太陽系嗎?
    太陽上的是氕和氘,因為太陽內核溫度已經完全能滿足氕和氘的結合。用地球上所有的氫製造一枚氫彈,威力有多大?準確的說,假如用所有的氫來製造一枚氫彈的話,這枚氫彈的結構無論怎麼優化設計,它都不會爆炸,因為最容易聚變的同位素氘只佔了0.02%,所以在比例如此低的情況下,無法通過結構優化來實現氫彈的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