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能觀察的最大質量天體是中子星,它的質量有多大?無法想像

2021-01-12 科學奇譚說

宇宙中能觀察的最大質量天體是中子星,它的質量有多大?無法想像

現在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類已經把探索的目光放在了宇宙當中,科學家們經過長時間對於宇宙的探索研究,發現人類所生存的地球其實是位於太陽系當中,而地球在太陽系當中僅僅是一顆普通的行星,行星在太陽系當中都是圍繞著太陽系的中心太陽來旋轉的,太陽就是太陽系中的恆星,而且也是唯一的一顆恆星,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而圍繞著行星運轉的就是衛星,月球就是地球的衛星。

在太陽系中所有的行星都繞著恆星來旋轉,而恆星與行星之所以會產生區別,並不僅僅是因為行星在圍繞著恆星運轉,而是因為恆星的質量與密度與行星有非常大的差別,相比較而言,恆星的質量和密度都非常的高,因此恆星才會發生氫核聚變的反應,從而產生光產生熱,太陽也因此產生光,產生熱,給地球生命帶來了溫暖和希望。而且恆星也因為其質量非常的大,所以它的引力也非常大,吸引著行星在其周邊運轉。不過科學家對太陽系研究發現,恆星其實並不是宇宙當中質量和密度最大的天體,在宇宙當中比恆星質量密度大的天體還有很多。

科學家介紹道,在宇宙中最為常見的天體就是恆星,行星以及衛星,但是在宇宙當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天體,比如說彗星,黑洞還有中子星,科學家解釋道,在宇宙當中質量和密度最大的天體其實就是黑洞,科學家介紹到黑洞一般來說被認為是死後的恆星,因為黑洞的質量和密度都可以說是無窮大的,甚至於黑洞衍生出了引力,都可以將一切給吞噬掉,光也無法逃脫黑洞的魔爪。也正是因為如此,科學家們在研究黑洞的時候,因為沒有光的反射,所以科學家們也沒有辦法去觀察到黑洞的形態,只能根據黑洞所在區域的宇宙情況來推測黑洞的位置。

科學家介紹道,除了黑洞之外,在宇宙當中可以看到的天體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那就是中子星了,科學家介紹到,中子星的質量和密度,很難用具體的數字來形容,但是科學家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如果僅僅取下一塊中子星的物質,大小為玻璃球一般大,那麼這一顆玻璃球的質量平均來說甚至於都可以達到10億噸,由此也可以想像全部的中子星的質量究竟有多大。

曾經有人提出一種猜測,既然中子星質量如此之大,是否可以被人類所利用,科學家介紹道,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中子星的質量和密度實在太大了,完全不是地球可以承受的。科學家解釋道如果貿然將一塊中子星物質帶到地球上,那麼地球或許就會毀於一旦,因為僅僅是一塊玻璃球大小的中子星物質就有10億之重,而到了地球之上就會發生大爆炸,這種大爆炸的威力是人類難以想像的。科學家介紹道,這一小塊中的性物質所發生的爆炸相當於幾百億顆原子彈的爆炸威力,那時地球肯定不會存在了。

小編認為,雖然目前來說人類的科技想要利用中子星看似是不可能的,但未來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類終究有一日可以將中子星為人類所用, 那時相信人類也已經進入了星際旅行的時代。

不知道大家認為人類有可能利用中子星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與小編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宇宙中質量最大的中子星:半徑僅20公裡,質量為太陽質量的2.14倍
    但是偶爾也有例外,比如,中子星就是一個迄今為止,仍然令科學家感到迷茫和困惑的奇特天體。中子星被認為是宇宙中除黑洞之外,密度最大的天體,其密度之大,超乎想像。形象地比喻一下:地球的直徑約為12756公裡,如果把地球壓縮出為一個中子星,那麼,這個中子星的直徑只有44米!
  • 直徑只有24公裡,質量卻是地球的33萬倍,最大質量中子星
    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質量的中子星,從理論上講,它幾乎大到無法存在。中子星是宇宙中最小的恆星,通常直徑約9公裡。它們是超新星的殘餘。但密度卻大得令人難以置信。此次探測到的中子星,距離地球4600光年,被稱為J0740 + 6620,它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33,000倍,是太陽質量的2.17倍。但這顆恆星直徑只有大約24公裡。
  • 直徑只有24公裡,質量卻是地球的33萬倍,迄今為止最大質量中子星
    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質量的中子星,從理論上講,它幾乎大到無法存在。中子星是宇宙中最小的恆星,通常直徑約9公裡。
  • 宇宙中最緊密的天體,科學家:中子星讓人無法想像
    你眼前所看到的所有人造的物體或者是宇宙之內的物體都是有著一定的界線的。那有界線,那就必然有著密度這一說法,那宇宙之中密度最大的物體是什麼呢?有一些物體,在我們人眼看起來是緊密無縫的,但要是把這個物體放大一百倍,那你就會發現了其實這物體是有著巨大的縫隙。
  • 它是宇宙中質量最大的恆星,是太陽的315倍,能想像有多大嗎?
    早在人類還沒有能力窺探宇宙的時候,人們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同時也是宇宙中最大的天體。在歐洲出現了文藝復興風潮之後,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認為地球是以太陽為中心進行運轉的,但這依然沒有確定太陽是不是宇宙中體積、質量最大的天體。
  • 宇宙中質量最大的天體排名,400億個太陽質量也很小
    你能想像它到底有多大嗎?要知道這根本不是宇宙的實際大小,你無法想像我們的宇宙有多大,但很容易理解它充滿了巨大的天體。你想知道這些天體大小的排序嗎?最後,我們百分之百地確定暗物質和反物質不同,因為我們沒有觀察到,反物質與物質湮滅時產生的獨特伽馬射線。然而,關於暗物質仍然有一些可行的可能性,其中一種理論認為,如果暗物質全部集中在棕矮星或重元素的小塊中,也就是大質量的緻密光暈物質,那麼長期下來,物質仍可能構成暗物質。
  • 宇宙中質量最大的天體排名,暗物質和暗能量佔據宇宙質量的95%
    你能想像它到底有多大嗎?要知道這根本不是宇宙的實際大小,你無法想像我們的宇宙有多大,但很容易理解它充滿了巨大的天體。你想知道這些天體大小的排序嗎?最後,我們百分之百地確定暗物質和反物質不同,因為我們沒有觀察到,反物質與物質湮滅時產生的獨特伽馬射線。然而,關於暗物質仍然有一些可行的可能性,其中一種理論認為,如果暗物質全部集中在棕矮星或重元素的小塊中,也就是大質量的緻密光暈物質,那麼長期下來,物質仍可能構成暗物質。
  • 宇宙中最大的天體能有多大,沒有最大只能更大,超乎我們的想像
    太陽是一顆恆星,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我們從數字上就可以想像地球在太陽的面前,可能就是一粒塵埃,這個時候我們才切身體會到地球的渺小,自我的渺小。可是太陽在宇宙恆星家族中,也只是一個小個子,它只是一顆黃矮星,宇宙中比它大的恆星不計其數。可能有人要問了:宇宙中最大的天體能有多大?
  • 發現有史以來最大質量的中子星!
    西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幫助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質量中子星,這是通過波卡洪塔斯縣綠岸望遠鏡發現的一項突破。這顆名為J0740+6620的中子星是一顆脈衝星,質量是太陽的2.17倍,形成一個直徑僅為20-30公裡(約15英裡)的球體。這種測量接近單個物體在不將自身壓成黑洞的情況下變得這麼巨大和高密度的極限。這顆中子星是在距地球約4600光年的地方被探測到。
  • 天文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大的中子星!質量為太陽的2.14倍!
    當一顆恆星變成超新星時,它的殘骸核心會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坍塌。如果這些殘骸的質量足夠大的話,它可能會形成一個黑洞,一種引力非常強大,甚至光都無法逃逸的天體。如果殘骸的核心質量較小的話,它就會變成一顆中子星,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它的重力強大到可以把質子和電子一起壓碎,形成中子。
  • 中子星極為緻密,若把地球壓成一顆中子星,它的體積有多大?
    太陽作為一顆中等質量的恆星,它的平均密度並不是很大,約為1.408*10∧3kg/立方米,這個數字也就是比水略高。身為黃矮星的太陽,雖然現在的密度並不是很大,但在遙遠的未來,它卻會成為一顆極為緻密的天體。
  • 中子星極為緻密,若把地球壓成一顆中子星,它的體積有多大?
    那麼這顆緻密的白矮星的密度到底有多大呢?白矮星的密度並不一致,這是因為質量越大的白矮星,它的引力作用就越大,密度自然也就越大,不過最小的白矮星,它的密度也能夠達到每立方釐米100公斤,而最大的白矮星的密度甚至可以達到每立方釐米10噸,如此緻密的物質,在地球上是無法找到的。
  • 宇宙中最大質量恆星引力有多大,可以拉住自己發出的光嗎?
    物體質量很小時,這種擾動和彎曲很小,在我們平常生活中很難感受出來。我們在地球上,除了地球引力可以吸引住地表一切,其他所有物體,比如一棟大廈、一座山,我們都感受不到它的引力。當物體質量一個星球級,這種時空擾動和彎曲就無法忽視了,其表現出的引力就會吸引住慢速的東西。當引力足夠大時,快速的東西也會受影響。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到底有多大?體積超出你的想像,質量卻不大
    可是隨著人類走科技時代之後,有了天文望遠鏡等觀測設備,我們已經明白了太陽其實是一顆恆星,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能夠燃燒的天體,它是宇宙的耀眼明燈,給寒冷黑暗的宇宙帶來了些許溫暖和光明,而宇宙生命的誕生也離不開恆星的幫助。
  • 是地球質量33.3萬倍,或是全宇宙最大中子星被發現,距離4600光年
    趣味探索訊 千百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探索浩渺宇宙,尋找那些不可思議的天體,渴望發現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尤其是最近幾十年,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日本,印度等發射了多個太空探測器。近日,美國科學家在一個距離地球4600光年遠星系中又有重大發現,因為發現了一個或是全宇宙「最大」中子星。
  • 中子星能獲得多少質量?中子星的最大質量是一個激烈爭論的話題
    兩面同伴的大質量中子星,中子星能獲得多少質量?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可能利用對高輻射伴星的觀測,從而鑑定出了迄今為止質量最大的中子星。尋找最大值中子星的最大可能質量是一個激烈爭論的話題。知道這一限制可能會對中子星內部結構和組成的模型施加重大限制,而中子星內部結構和組成模型是中子星研究中長期存在的開放性問題。迄今為止,已知的最大中子星是脈衝星PSR J0348 + 0432,其質量為2.01太陽質量。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其他巨大的中子星,以將這一極限推得更高—現在,J0348可能最終被廢th了。
  • 引力波探測在宇宙的「質量鴻溝」中發現神秘天體
    天文學家無法確定這個天體是中子星還是黑洞,抑或是不為人知的新型天體。天文學家是在一次緻密天體併合事件中發現它的。當時它和一個質量為太陽23倍的黑洞融為了一體,產生了「可感」的引力波信號,被LIGO和Virgo的引力波傳感器探測到。這個質量為太陽2.6倍的緻密天體引起了天文學家的興趣。
  • 為啥會有中子星,它有多可怕,指甲蓋大一塊按地球密度有多大?
    常有人對中子星物質密度沒有一個直觀了解,因此抱著質疑的態度。今天我們就來通過剖析一下一塊指甲蓋大的中子星物質,按地球物質密度看看有多大,並根據這條線索,讓各位對中子星的來歷有一個較為清晰的了解。所謂指甲蓋大,就定義為1立方釐米。我們通過密度換算就知道了,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學題。
  • 迄今最大中子星?測算方法新進步,質量數值近上限
    中子星最大質量極限?新現身的脈衝星,或許可以從更精確的測算方法著手 天文學家們已經確認了可能為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中子星。 該發現加深了我們對這些極端天體上限的理解。 中子星起源於8倍至30倍於太陽質量的恆星。當它們死去時,這些恆星通過一系列的熱核爆炸向太空中噴射其外層物質,並將一切殘存可用的物質碎片融合進剩下的內核中。
  • 揭開中子星的奧秘,它是宇宙密度最大的物質,完全超越你的想像
    因為它們拿在手裡的感覺質量非常得重,符合我們對它密度得認知。就好像富有經驗的金匠只需要用手輕輕地掂量一下,他就能知道手中的金屬是否為純金。我們目前所能接觸的金屬中,金的確是密度最大的一種。但是在世界上,有沒有密度更大的東西呢?如果我們把金塊放到電子顯微鏡下面,我們就會發現它的內部並沒有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那麼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