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發現有史以來最大質量的中子星!

2020-12-05 博科園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

中子星的質量範圍不大,在1.44倍太陽質量以上(白矮星的最大質量極限,稱為錢德拉塞卡極限)、3.2倍太陽質量以下(中子星的最大質量極限,稱為奧本海默極限)。西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幫助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質量中子星,這是通過波卡洪塔斯縣綠岸望遠鏡發現的一項突破。這顆名為J0740+6620的中子星是一顆脈衝星,質量是太陽的2.17倍,形成一個直徑僅為20-30公裡(約15英裡)的球體。這種測量接近單個物體在不將自身壓成黑洞的情況下變得這麼巨大和高密度的極限。

這顆中子星是在距地球約4600光年的地方被探測到。這些發現來自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NANOGrav物理前沿中心,其研究發現發表在《自然天文學》期刊上。這篇論文的作者包括鄧肯·洛裡默,天文學教授和埃伯利藝術與科學學院負責研究的副院長;埃伯利物理學和天文學傑出教授莫拉·麥克勞林;物理和天文學系統管理員內特·加弗-丹尼爾斯;博士後和前學生哈莎·布魯默,保羅·布魯克,皮特·詹蒂爾,梅根·瓊斯和麥可·林。這一發現是許多偶然結果之一,這些結果是在尋找引力波的常規觀測中出現。

綠岸望遠鏡中,研究人員正試圖探測脈衝星的引力波,為了做到這一點,需要觀察大量毫秒脈衝星,它們也是快速旋轉的中子星。這一發現不是一篇引力波探測論文,而是觀察產生的許多重要結果之一。脈衝星質量是通過一種被稱為「夏皮羅延遲」的現象來測量。本質上,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來自白矮星伴星的引力扭曲了它周圍的空間。這使得來自脈衝星的脈衝在穿越白矮星周圍扭曲的時空時,會走得更遠一點。

這個延遲告訴將能告訴科學家們白矮星的質量,這反過來提供了中子星的質量測量。中子星是大質量恆星變成超新星的壓縮殘骸,它們是當巨星在超新星中死亡,核心塌陷時產生的,質子和電子相互融化形成中子。雖然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幾十年來一直在研究這些物體,但許多關於它們內部性質的謎團仍然存在:粉碎的中子會變成「超流體」並自由流動嗎?它們會分解成亞原子夸克或其他奇異粒子的湯嗎?當引力戰勝物質並形成黑洞時,什麼是引爆點?

這些中子星非常奇特,一個真正重要的問題是,能製造出這些中子星最大有多大?對非常奇特的材料有影響,而我們就是不能在地球上的實驗室裡創造這些物質。脈衝星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們從磁極發射出雙束無線電波。這些光束以燈塔般的方式掃過空間,有些每秒旋轉數百次。由於脈衝星以如此驚人的速度和規律性自轉,天文學家可以使用它們作為宇宙中原子鐘的等價物。這種精確的計時有助於天文學家研究時空的本質,測量質量,並提高對廣義相對論的理解。

博科園|研究/來自:西維吉尼亞大學參考期刊《自然天文學》DOI: 10.1038/s41550-019-0880-2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大的中子星!質量為太陽的2.14倍!
    天文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大的中子星!質量為太陽的2.14倍!中子星的質量通常和太陽的質量差不多;該聲明稱,一個立方體大小的中微子星物質就有著約為1億噸的質量,這相當於整個人類人口的質量。因此,中子星也就成為了宇宙中除黑洞之外密度最大的物體。儘管科學家們已經對中子星進行了數十年的研究,但中子星的許多謎團仍未解開。例如,中子星這種難以置信的壓力會不會將中子進一步壓碎成更小的亞原子粒子(夸克)?中子星的重力戰勝物質、形成黑洞的臨界點是什麼?
  • 美國天文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大中子星:幫人類尋找黑洞的臨界點
    據澳大利亞媒體9月17日報導,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中子星,「它幾乎不應該存在」。中子星是宇宙中最小的星體之一,其直徑相當於芝加哥或亞特蘭大等城市的大小。它們是超新星的殘餘。但它們的密度大得令人難以置信,質量比我們的太陽還要大---「所以,想想太陽被壓縮成一個城市大小」。
  • 是地球質量33.3萬倍,或是全宇宙最大中子星被發現,距離4600光年
    趣味探索訊 千百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探索浩渺宇宙,尋找那些不可思議的天體,渴望發現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尤其是最近幾十年,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日本,印度等發射了多個太空探測器。近日,美國科學家在一個距離地球4600光年遠星系中又有重大發現,因為發現了一個或是全宇宙「最大」中子星。
  • 有史以來質量最低的黑洞!中子星碰撞產生了一個微型黑洞
    令人難以置信的引力波事件給了我們碰撞中子星和碰撞中子星的圖片,這是一個天文上的禮物。看起來它給了我們另一項新的研究——有史以來質量最低的黑洞。高質量合併產生的引力波在物體真正碰撞之前就開始了,所以當2017年8月GW170817發出信號時,世界各地所有可用的望遠鏡都轉向觀測1.3億光年之外發生的事情。
  • 在最大中子星和最小黑洞之間存在質量間隙,天文學家發現神秘物體
    當質量最巨大的恆星死亡時,它們會在自身引力下坍塌並最終形成黑洞;當質量稍小的恆星死亡時,它們會以超新星的形式留下一顆緻密的恆星殘餘物,它就是中子星。最近幾十年來,天文學家已經知道,最大的中子星的質量不超過太陽質量的2.5倍,而已知質量最小的黑洞大約是5倍太陽質量。
  • 發現超大質量的中子星!天文學和緻密物理學的大進步!
    根據一項研究,科學家已經發現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中子星。中子星是夜空中最奇怪的星體。他們極度的被擠壓:直徑僅僅只有幾英裡質量卻比太陽還大。測量數據已經顯示有一顆名為MSPJ0740+6620的中子星是第一顆質量至少明確太陽質量兩倍的中子星,這可能是這類星體可以達到的最大質量。
  • 直徑只有24公裡,質量卻是地球的33萬倍,最大質量中子星
    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質量的中子星,從理論上講,它幾乎大到無法存在。中子星是宇宙中最小的恆星,通常直徑約9公裡。它們是超新星的殘餘。但密度卻大得令人難以置信。此次探測到的中子星,距離地球4600光年,被稱為J0740 + 6620,它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33,000倍,是太陽質量的2.17倍。但這顆恆星直徑只有大約24公裡。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大中子星 質量為太陽兩倍密度驚人
    圖畫中後面的中子星發射出的脈衝遇到前面這顆白矮星時速度被降低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0月27日報導,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迄今為止最大的中子星,其質量幾乎是太陽的兩倍。這顆名為PSR J1614-223的中子星的大小與一個小城市差不多,相對而言並不算是一個大的星球,但其密度卻是驚人的高,它上面很少量一點物質的質量就高達5億噸!科學家們相信這顆中子星的發現對於我們理解物理學有很廣泛的意義。
  • 科學家可能剛剛發現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中子星
    我們首先從中發現中微子,然後數小時後,發現爆炸光。它起源於大麥哲倫星雲,人眼短暫可見。這些爆炸總是產生中子星或黑洞,但尚未發現。許多人預料到中央脈衝星的出現:類似於蟹狀星雲。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中子星都在脈衝。有些只是發出高溫輻射。
  • 直徑只有24公裡,質量卻是地球的33萬倍,迄今為止最大質量中子星
    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質量的中子星,從理論上講,它幾乎大到無法存在。中子星是宇宙中最小的恆星,通常直徑約9公裡。
  • 中子星能獲得多少質量?中子星的最大質量是一個激烈爭論的話題
    兩面同伴的大質量中子星,中子星能獲得多少質量?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可能利用對高輻射伴星的觀測,從而鑑定出了迄今為止質量最大的中子星。尋找最大值中子星的最大可能質量是一個激烈爭論的話題。知道這一限制可能會對中子星內部結構和組成的模型施加重大限制,而中子星內部結構和組成模型是中子星研究中長期存在的開放性問題。迄今為止,已知的最大中子星是脈衝星PSR J0348 + 0432,其質量為2.01太陽質量。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其他巨大的中子星,以將這一極限推得更高—現在,J0348可能最終被廢th了。
  • 宇宙中質量最大的中子星:半徑僅20公裡,質量為太陽質量的2.14倍
    中子星是一顆大質量恆星死亡之後的產物,科學家已經知道,當一顆質量為太陽質量1.35到2.1倍恆星死亡後,通常就會形成中子星,如果質量小於太陽質量的1.35倍,就會形成白矮星,而當恆星的質量大於太陽質量2.1倍時,則會形成黑洞。因此,宇宙中質量接近極限的中子星極其罕見,不過,科學家最近發現了一個接近質量極限的中子星:J0740 + 6620 。
  • 迄今最大中子星?測算方法新進步,質量數值近上限
    中子星最大質量極限?新現身的脈衝星,或許可以從更精確的測算方法著手 天文學家們已經確認了可能為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中子星。 我們其實並不知道一個中子星能達到多大。通常被引用的數字是3倍太陽質量,但事實上還沒有探測到過超過2.5倍太陽質量的中子星。
  • 迄今最大中子星密度驚人 質量約為太陽兩倍
    9月4日消息,據媒體報導,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迄今為止最大的中子星,其質量幾乎是太陽的兩倍。  這顆名為PSR J1614-223的中子星的大小與一個小城市差不多,相對而言並不算是一個大的星球,但其密度卻是驚人的高
  • 宇宙中能觀察的最大質量天體是中子星,它的質量有多大?無法想像
    宇宙中能觀察的最大質量天體是中子星,它的質量有多大?不過科學家對太陽系研究發現,恆星其實並不是宇宙當中質量和密度最大的天體,在宇宙當中比恆星質量密度大的天體還有很多。科學家介紹道,在宇宙中最為常見的天體就是恆星,行星以及衛星,但是在宇宙當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天體,比如說彗星,黑洞還有中子星,科學家解釋道,在宇宙當中質量和密度最大的天體其實就是黑洞,科學家介紹到黑洞一般來說被認為是死後的恆星,因為黑洞的質量和密度都可以說是無窮大的,甚至於黑洞衍生出了引力,都可以將一切給吞噬掉,光也無法逃脫黑洞的魔爪。
  • ​倆中子星能撞出100個地球質量的黃金?
    10月16日,全球三大頂級天文臺ESO、LIGO、VIRGO重磅發布中子星合併的新聞,大家關注點都聚焦在引力波上。
  • 白矮星和中子星的質量下限分別是多少?
    【每日科技網】  白矮星和中子星的前身都是恆星,它們的最主要區別在於質量不同。恆星的質量大小決定著最終會演化成什麼天體,白矮星和中子星是兩種可能的結局。在銀河系的一千多億顆恆星中,98%的恆星質量都是小於太陽8倍,這意味著它們最終都會演化為白矮星。
  • 天文學家說,他們發現了有史以來發現的兩個黑洞的最大合併
    天文學家可能已經發現了有史以來發現的兩個黑洞之間最大的碰撞,這是大約 遙遠的表演包括兩個主要參與者:一個黑洞大約是我們太陽質量的66倍,另一個黑洞大約是我們太陽質量的85倍。兩者靠得很近,每秒迅速互相旋轉數次,然後最終以劇烈的能量碰撞而崩潰,這能量向整個宇宙發出衝擊波。他們合併的結果?一個黑洞大約是我們太陽質量的142倍。 對於天文學家來說,這樣的發現可能是一個重大發現。
  • 天文學家說,他們發現了有史以來發現的兩個黑洞的最大合併
    天文學家可能已經發現了有史以來發現的兩個黑洞之間最大的碰撞,這是大約70億年前發生的一次混亂的合併,其跡象才剛剛出現。這場災難性事件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宇宙最難以捉摸的物體之一誕生的前排座位。遙遠的表演包括兩個主要參與者:一個黑洞大約是我們太陽質量的66倍,另一個黑洞大約是我們太陽質量的85倍。兩者靠得很近,每秒迅速互相旋轉數次,然後最終以劇烈的能量碰撞而崩潰,這能量向整個宇宙發出衝擊波。他們合併的結果?一個黑洞大約是我們太陽質量的142倍。對於天文學家來說,這樣的發現可能是一個重大發現。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能夠檢測和間接觀察兩個不同大小範圍的黑洞。
  • 中子有了中子星,夸克卻還發現夸克星
    中子有了中子星,夸克卻還發現夸克星,這是怎麼回事呢?雙中子星合併中子星目前已經在宇宙中觀測到,而至今也沒有在宇宙中找到夸克星的蹤跡,夸克星只是一種理論上存在的天體。理論上,中子星和夸克星都是大質量恆星的演化終點,造成它們組成上存在區別的本質原因是質量的不同,夸克星要比中子星的質量更大。首先,我們簡單來了解一下中子星是怎麼形成的。內部結構恆星通過內部核聚變反應能夠產生很強的輻射壓,這種向外的壓力與自身重力相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