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中子星的奧秘,它是宇宙密度最大的物質,完全超越你的想像

2020-12-03 奇點使者

俗話告訴我們,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但是事實上,眼睛真的不會欺騙你嗎?其實不然。在這個世界上,所有我們能夠看到,或者看不到的東西都是由物質組成的。當我們手裡拿著一塊玻璃,一件金屬製品,我們會認為它們是實心的。因為它們拿在手裡的感覺質量非常得重,符合我們對它密度得認知。就好像富有經驗的金匠只需要用手輕輕地掂量一下,他就能知道手中的金屬是否為純金。我們目前所能接觸的金屬中,金的確是密度最大的一種。但是在世界上,有沒有密度更大的東西呢?

如果我們把金塊放到電子顯微鏡下面,我們就會發現它的內部並沒有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那麼緊密。如果我們更進一步,觀察金原子內部的情況,就會明白金為什麼不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物質了。我們都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構成的。事實上,我們在所有課本上看到的原子內部結構示意圖都不是真實的。因為在真實的原子內部,原子核非常地小。如果將原子比喻成一個足球場,那麼原子核只是中間的一個桌球。而核外電子就是排在足球場邊線的芝麻。沒有課本能按比例示意出來。

所以,我們只需要將金原子的內部結構進行壓縮,那麼它的密度就會增加了。但是根據元素的定義,構成元素的最小單位是原子,所以此時的金原子已經不再叫金原子了。目前人類還沒有技術能夠實現這一目的,但是在無盡的宇宙中,恆星內部的高溫高壓條件卻能製造出奇蹟。在恆星的一生中,當其內部的核聚變反應燃料殆盡後,它的核心就會發生坍縮。當恆星的質量超過一定的數值,那麼它就會坍縮成一顆中子星。一顆太陽般大的恆星發生坍縮後,它的體積可以縮小到半徑為十千米的中子星。

中子星的質量不會減小,但是它的體積卻減少了上億倍,所以中子星的密度也是大得驚人。由於目前黑洞不屬於觀察世界之內的物質,所以中子星被認為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物質。那麼它的密度到底有多大呢?四億噸每立方釐米!可能很多人對這個數值沒有什麼具體的概念。一頭成年大象的質量約等於四噸。一平方釐米就跟一個骰子大小相當。所以中子星的密度就相當於把四億頭的大象進行壓縮,最終壓縮成一顆骰子。

中子星因為它的密度,帶來了一些人們意想不到的性質。比如說,在中子星上,重力大概是地球上的一千億倍。如果我們站在中子星上,我們的身體將完全無法承受自身的體重。除此之外,由於自身體積地縮小,所以中子星的自轉速度也會得到極大的提升。就像花樣滑冰的運動員把身子縮起來之後也會轉得更快一個道理。原來需要幾周得時間才能轉一圈,現在一秒就能轉好多圈了。

相關焦點

  • 神奇的量子物理:白矮星與中子星的奧秘
    一條一條的太陽斑斕光譜譜線,留下量子能級躍遷的印記;波動與粒子交替表現的二象性世界,一圈一圈的中子幹涉條紋,留下水波一樣的漣漪;捉摸不定的模糊科學哲學領域,一來一往的波包,它一會兒像粒子,一會兒像波動。
  • 多管齊下揭示奧秘,中子星物理學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張承民說:「中子星是宇宙中最緻密的天體之一,其密度之大超乎想像。地球直徑約為12756公裡,如果把地球壓縮為一顆中子星,那麼其直徑僅為44米,由此可見其密度之大。」一些研究人員認為,中子星內核中心位置由中子霸佔,但其他人則表示,巨大的壓力會將內核物質擠壓成更奇特的顆粒(膠子和夸克)。
  • 宇宙中能觀察的最大質量天體是中子星,它的質量有多大?無法想像
    宇宙中能觀察的最大質量天體是中子星,它的質量有多大?而且恆星也因為其質量非常的大,所以它的引力也非常大,吸引著行星在其周邊運轉。不過科學家對太陽系研究發現,恆星其實並不是宇宙當中質量和密度最大的天體,在宇宙當中比恆星質量密度大的天體還有很多。
  • 暗物質之謎漸漸揭開:中子衰變而成?
    中子壽命究竟有多長,目前正處於爭論之中。現在,研究人員認為,如果中子存在可能衰變為暗物質的粒子,這一奧秘就能得到解決。暗物質是一種無形的物質,普遍認為它佔了宇宙所有物質的五分之四以上。現在,一系列的研究正在把這一假說付諸實踐。中子與質子和電子一起,構成了可見宇宙的大部分。
  • 中子星物質離開中子星後會怎樣?經歷兩次爆炸才能形成常態物質
    如果從中子星上取下一塊物質,並把它放到太空,它會變成什麼呢?可能有的朋友會想到變成黃金,其實有多種可能,主要是形成氫和氦以及重金屬元素等,黃金只是其中的一種罷了。當然,如果我們想從中子星上取下一塊物質,恐怕一萬年中都是做不到的。
  • 中子星極為緻密,若把地球壓成一顆中子星,它的體積有多大?
    白矮星的密度並不一致,這是因為質量越大的白矮星,它的引力作用就越大,密度自然也就越大,不過最小的白矮星,它的密度也能夠達到每立方釐米100公斤,而最大的白矮星的密度甚至可以達到每立方釐米10噸,如此緻密的物質,在地球上是無法找到的。雖然在地球上找不到如白矮星一般緻密的物質,但是在宇宙之中,比白矮星更加緻密的物質卻廣泛存在著,而其中密度最高的就要數中子星了。
  • 中子星極為緻密,若把地球壓成一顆中子星,它的體積有多大?
    白矮星的密度並不一致,這是因為質量越大的白矮星,它的引力作用就越大,密度自然也就越大,不過最小的白矮星,它的密度也能夠達到每立方釐米100公斤,而最大的白矮星的密度甚至可以達到每立方釐米10噸,如此緻密的物質,在地球上是無法找到的。雖然在地球上找不到如白矮星一般緻密的物質,但是在宇宙之中,比白矮星更加緻密的物質卻廣泛存在著,而其中密度最高的就要數中子星了。
  • 光速每秒繞地球7.5圈,中子星一秒可轉700圈,它超光速了?
    引言:在第一個科學家提出了光速是無法超越的速度之後,很多科學家都試圖在地球和太空中找到一種能夠打破該理論的速度。然而科學家們探索了幾十年,至今仍然未發現一種速度能夠超光速。中子星每秒鐘可轉700圈,它會超光速嗎?
  • 科學家發現最奇怪引力波信號:由比黑洞小但比最大中子星大的神秘...
    西北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合著者Vicky Kalogera在一份聲明中說:「黑洞和中子星混合性質的合併已經被預測了幾十年,但是這個在質量差距中的緻密物體完全是一個驚喜。」「儘管我們無法確定該物體的類別,但我們看到的要麼是已知最重的中子星,要麼是已知最輕的黑洞。不管怎樣,它都打破了紀錄。」
  • 宇宙中最緊密的天體,科學家:中子星讓人無法想像
    你眼前所看到的所有人造的物體或者是宇宙之內的物體都是有著一定的界線的。那有界線,那就必然有著密度這一說法,那宇宙之中密度最大的物體是什麼呢?有一些物體,在我們人眼看起來是緊密無縫的,但要是把這個物體放大一百倍,那你就會發現了其實這物體是有著巨大的縫隙。
  • 科學家剛剛發現迄今為止最大的中子星(或最小的黑洞)
    研究人員表示,黑洞和中子星混合性質的合併已經被預測了幾十年,但是這個在質量缺口中的緻密物體完全是一個驚喜。儘管我們無法確定該物體的類別,但我們看到的要麼是已知最重的中子星,要麼是已知最輕的黑洞。不管怎樣,它都打破了記錄。在其他情況下,科學家可能已經能夠確定物體在碰撞前的實際情況,從而產生了可觀察到的「啁啾」聲。
  • 中子星產生的奇異物質,科學家推它將是無敵的
    如果一個物體具有傳染性,能將解觸到的任何東西都轉化為自己的同類,它將是可怕且無敵的。科學家推測,宇宙中就有這樣的物質,它存在於中子星的核心被稱為奇異物質。要想知道奇異物質是什麼?那就要從最基礎的中子星開始說起。
  • 1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重達10億噸,把它放在地球上會發生什麼?
    那麼一個有趣的問題就來了:如果把1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輕輕地放在地球上,會發生什麼呢?中子星的半徑一般在10公裡到20公裡之間,半徑越大密度就越大,理論上來講,中子星的最小密度大約為8000萬噸/立方釐米,而最大密度則可以達到20億噸/立方釐米,為了方便討論,我們不妨取一個容易計算的中間值,即10億噸/立方釐米。
  • 1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重達10億噸,把它放在地球上會發生什麼?
    那麼一個有趣的問題就來了:如果把1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輕輕地放在地球上,會發生什麼呢? 中子星的半徑一般在10公裡到20公裡之間,半徑越大密度就越大,理論上來講,中子星的最小密度大約為8000萬噸/立方釐米,而最大密度則可以達到20億噸/立方釐米,為了方便討論,我們不妨取一個容易計算的中間值,即10億噸/立方釐米。
  • 吃一小勺中子星物質會怎樣?這一勺相當於全世界汽車總重20億噸
    因此,可以說,中子星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體,至於目前的另一種理論說法是,還有一種介於中子星和黑洞之間的星體:夸克星,在夸克星上,中子已經不堪重負,直接破碎,變成夸克,因此它的密度要比中子星更大,但是目前還尚未證實是否存在。所以目前,中子星仍然是人類探測到的僅次於黑洞的最大密度星體。
  • 白矮星中子星物質已經不能用元素解釋,那麼黑洞裡面還有物質嗎?
    白矮星物質密度達到每立方釐米1~10噸,已經不是我們認識的任何一種元素了。這種至密物質的星球引力很強大,一般天體,也就是恆星、行星、星際物質靠近它都會被拉扯撕碎吃掉。因此錢德拉塞卡極限既是白矮星的上限,也是中子星的下限。中子星的壓力已經將原子壓垮壓碎了,電子被壓進了原子核,與質子中和成為中子,加上原來的中子,整個星球都變成了一個大中子核。
  • 科學家發現了是什麼物質將憤怒的中子星給冷靜了下來
    滯留的熱量如何釋放從中子星表面刮下的一茶匙物質將重達數十億噸,超過地球上每個人的總和。這種密度有助於它們很好地捕捉熱量。雖然我們的太陽被認為是一顆黃矮星,它以光的形式釋放出它的大部分熱量,但中子星內部產生的輕粒子很少能到達表面逃逸。
  • 當你吃一勺中子星進肚子,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
    恆星的後續變化是由恆星的質量決定的,太陽這樣的恆星最終會變成一顆「白矮星」,而質量更高的恆星會演化為「中子星」或者是「黑洞」。 「中子星」是除了黑洞之外密度最大的星體,中子星產生的引力可以讓光線扭曲,科學家甚至在中子星的附近找到了時空彎曲的證據。
  • 假如把一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放在人的頭頂會怎麼樣?
    了解天文的人一定知道中子星非常緻密,每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竟然達到了數億噸重之巨,數億噸重這是什麼概念?我們按重型坦克50噸重一輛來算,當然重型坦克一般都超過這個重量,按密度比較小的中子星物質1億噸每立方釐米來算。
  • 直徑只有24公裡,質量卻是地球的33萬倍,最大質量中子星
    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質量的中子星,從理論上講,它幾乎大到無法存在。中子星是宇宙中最小的恆星,通常直徑約9公裡。它們是超新星的殘餘。但密度卻大得令人難以置信。此次探測到的中子星,距離地球4600光年,被稱為J0740 + 6620,它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33,000倍,是太陽質量的2.17倍。但這顆恆星直徑只有大約24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