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每秒繞地球7.5圈,中子星一秒可轉700圈,它超光速了?

2020-12-04 奇點使者

引言:在第一個科學家提出了光速是無法超越的速度之後,很多科學家都試圖在地球和太空中找到一種能夠打破該理論的速度。然而科學家們探索了幾十年,至今仍然未發現一種速度能夠超光速。中子星每秒鐘可轉700圈,它會超光速嗎?

愛因斯坦曾經在他的相對論中對光速進行了闡述,並且認為它是宇宙中最快的一種速度。後來經過科學家的測量,我們得知它的大概數值在每秒鐘30萬公裡左右。如果是以地球赤道為地球的周長,那麼以這樣的速度圍繞地球轉每秒鐘可以繞7.5圈,由此可見光在地球上的傳播速度極快,在不同地方幾乎是同時接收到陽光的。光速似乎是無法超越的,但科學家們在宇宙中發現了一種特殊的天體,它的旋轉速度超出了人類的想像。

這種天體就是中子星,據了解一顆中子星的自轉速度達到了每秒鐘700圈左右。根據科學家們對宇宙天體的研究,這種天體實際上是恆星末期經過超新星爆炸之後產生的。恆星到了末期之後會有多種演變的可能性,其中一種就是發生超新星爆炸。該現象發生之後恆星外層物質瞬時被炸飛,只剩下一顆堅實的內核,這個內核經過一系列變化後又形成了中子星。

當恆星內核受到外界足夠的壓力時,原子核外的電子就會被強行擠入原子核中,然後中和變成中子,這就是中子星的由來。中子星幾乎是密度僅次於黑洞的天體了,這讓它產生了強大的引力。不僅如此,天文學家在觀測的過程中發現這種天體的自轉速度非同尋常,幾乎是宇宙中最快的。那麼中子星的旋轉速度會比光速快嗎?

決定中子星自轉速度的因素有多種,例如中子星的直徑。一般情況下,中子星的自轉速度大約為每秒鐘700圈,但對於不同直徑的中子星來說是不一樣的。例如直徑為10公裡和30公裡的中子星,同樣是每秒鐘轉700圈,後者的自轉速度要快得多。中子星的質量也對自轉速度產生了影響,而且研究發現中子星的質量越大直徑就越小,這和人們所認為的常理是相反的,由此可見中子星的密度是多麼大。

一般情況下,中子星的直徑在20公裡左右,如果按照這樣的參數計算的話,那麼中子星的周長不超過100公裡。我們姑且以周長最大值的100公裡來計算,如果一秒鐘能夠轉100圈,那麼中子星的線速度還不足每秒鐘7萬公裡。這樣的數值還無法和光速相比,因此中子星的自轉速度超過光速的說法是不科學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再次明確一點,光速確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了。

雖然如此,但中子星還有很多值得人類探索的地方,例如通過研究中子星的形成來發現關於原子的規律。不僅僅是中子星,整個宇宙中還有許多人類要探索的東西。儘管對於人類來說要完全了解宇宙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每當人類發現一點宇宙的奧秘,對於人類文明的發展來說多多少少都存在促進作用。未來人類是否能夠在太空方面有所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焦點

  • 每秒能轉幾百上千圈的中子星,其表面線速度不會超過光速嗎?
    恆星死亡後的產物無外乎三種:白矮星、中子星、黑洞,這些天體相比於普通恆星或者是我們所在地球來講,最為特殊的一點就是它們的密度都非常大,其中黑洞的奇點以密度無限大著稱,而中子星則稍微正常些,因為它還保持著一個實實在在的球形本體,不過它們的半徑通常都在10到20公裡之間。
  • 光速一秒能繞地球7圈,為何還有人認為它太「慢」?答案太奇妙了
    光速一秒能繞地球7圈,為何還有人認為它太「慢」?答案太奇妙了大家都知道,光速是人類已知的極限速度,在科幻電影中只要非常達到了光速,不僅能夠遨遊宇宙,而且還能夠任意的玩弄時空,雖說在現實生活中光速沒有那麼神奇,但它也是每秒30萬公裡,1秒鐘能夠繞地球轉7圈的恐怖存在,在我們普通人看來,這簡直是想都不敢想的速度。
  • 中子星每秒轉速達到上千轉,速度超過光速了嗎?
    說中子星轉速超過光速的人是把中子星看得太大了。中子星其實是一顆很小的恆星屍骸,其轉速再快,也超不過光速。中子星一般半徑約10公裡,也就是20公裡左右的直徑,周長也就是60幾公裡,每秒鐘轉1000圈也就6萬多公裡,怎麼會超過光速呢?
  • 宇宙最大星球,用光速繞它一圈,需要多少年?
    也許我們生長在地球上,覺得地球真的是太大了,可是當我們知道宇宙中的大星球的時候,我們真的是井底之蛙了,宇宙最大星球,用光速繞它一圈,需要多少年?真的太震撼了。預測大犬座VY CMa 的直徑大約是1800-2100倍太陽半徑。
  • 世界自轉最快的星體,一秒轉近700圈,是地球的6000萬倍
    從古至今我們人類為了研究這些外星和宇宙都做了很大的努力在科研方面,可探測方面都一直持續的努力探索著。也是在經過這些探索之後,我們知道了幾大行星,也明白了日夜交替,我們知道了星球的遠轉規律。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世界上一顆自轉速度最快的星球,它叫做脈衝星。
  • 光速到底有多快?從地球到火星要3分2秒
    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會接觸到「光速」。光速到底有多快?據資料顯示,光速的定義是指所有無質量粒子以及所對應的場波動在真空中的運行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其速度約每秒鐘 30 萬公裡(29萬9792 公裡),即時速10億8千萬公裡。科學家為了衡量光行速度,還劃分了光秒、光分、光時、光年。
  • 光速1秒可以繞地球赤道7圈半,科學家:光速在宇宙中還是太慢了
    眾所周知,光速是自然界中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每秒299792458米(約每秒30萬公裡)。此時,你是不是覺得光速很快,擁有光速,就可以在太陽系內隨心所欲地開啟你的太空之旅了。地球的赤道長度約是4萬公裡,光速1秒可以繞地球赤道7圈半。
  • 光速是人類發現的最快速度!可在宇宙中它的速度卻如同龜速
    ,屋子裡面會瞬間被燈光照亮,這個速度雖然極快但也是可以被計算的,大概就是1/500000的速度光的速度每秒可以飛行30萬公裡,也就是說每秒就可以繞地球七圈半,而月亮距離我們地球大概是2000光年外的地方,你用望遠鏡去看地球的話,也是地球2000年前的樣子,如果你依舊很幸運的話,有可能會看到秦始皇登基的那一刻所以超越光速只是可以看到以前,卻不能進入當時的空間,更不可能穿越時空,就比如現在我們看到天上的星星,有的距離我們幾百光年,有的距離我們幾千甚至上萬光年,但我們看到的永遠都只是它以前的樣子,它距離我們多少光年,我們看到的就是它多少年前的樣子,也就是說現在有一顆距離我們
  • 地球自轉一圈24小時,此星體比地球快1億倍,但和黑洞還沒法比
    在恆星級別的單一天體中,我們都知道轉速最快的是中子星,有些自轉極快的中子星甚至能達到秒速幾百圈,想一想,這可是一個直徑10-30公裡的龐然大物,一秒鐘就能自轉幾百上千圈,站在這樣的星體面前,就相當於北京四環以內的城市規模以立體的形式在你面前旋轉,一秒鐘就轉了幾百上千圈,想一想這該是多麼震撼的場景。
  • 宇宙中自轉最快的星球:1秒鐘自轉1968圈,速度竟接近光速
    但其實在我們的宇宙中還存在著許多不可思議的天體的,在這其中就有著這樣的一顆星球,它的自轉速度非常之快,甚至接近光速。——如果對天文學知識有些了解的的朋友,應該知道中子星是內核質量介於1.44~3.2倍太陽的恆星坍縮形成的天體,中子星的密度非常大(一小勺中子星物質就可以重達10億噸),如果中子星進一步坍縮,就會成為黑洞。
  • 中子星讓物體加速至光速嗎?其重力約是地球7000億倍
    引言:從上往下運動,事物運動位移越大,其運動速度也越大,若位移無限大、時間無限長,事物能超光速運動嗎?在地球上不可能,黑洞中可以一試。生活中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一個現象:當物體從高處往下掉落時,它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 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嗎?
    在日常生活中也體會到過光的速度,天氣陰了雷鳴電閃下雨了,首先我們會看見電閃,隔幾秒鐘才會聽到雷鳴,這就是因為光速很快而聲速在標準狀況下340米每秒,相比較之下聲速就要慢的很,現在我們知道真空中光速是30萬公裡每秒,是宇宙中最快的的速度,但實際上在人類的發展史上一直都認為光傳播是不需要時間的。
  • 30萬公裡每秒的光速令科學家「失望」,原因竟然是它太「慢」了
    這樣的地球周長4萬公裡,是遙不可及的大,但是光卻可以一秒鐘繞地球七圈半了,這樣的速度更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愛因斯坦的理論對於光速有了新的詮釋,在此前科學界普遍認為光速和其它物體速度性質一致,可以滿足伽利略的速度疊加原理的。愛因斯坦卻認為光速不變,並且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更加準確的描述應該是有靜止質量物體運動速度的極限值。
  • 30萬公裡每秒的光速令科學家「失望」,原因竟然是它太「慢」了
    這差不多就是一個多世紀以前發生的場景,但是經過科技的發展交通工具速度不斷的提升,今天,人類把我們生活的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真正的實現了地球之上無不可去之地,並且花費的時間都很短。地球作為我們唯一的生存家園,它是一個很大很大的世界,佔居地球表面積百分之三十的陸地,就足以承載數百萬個物種以及38億年的生命史了。
  • 執著的希望之光,光速與現代科學有什麼聯繫,為什麼無法超越光速
    通過越來越精確的數據,科學家們對光的力學以及它在物理學、天文學和宇宙學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光有一個必須了解的概念就是它的速度,光速是宇宙中移動最快的東西。它的速度被認為是一個恆定且牢不可破的極限值,目前來說,沒有任何物質能以任何形式超過光速,那麼光速到底有多快呢?多年來,一部分朋友對真空光速數值有誤解,誤認為真空中的光速就是30萬千米每秒,認為宇宙處處是巧合。
  • 假如光速變為每秒1米,人類的生活將會大變樣
    現代科學把光速認定是宇宙中的最大速,但不是極限速度,受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其它大部分的物理理論都是以光速為前提的。如果光速改變了,大幅增長或大大幅下降都會對現代科學體系及人們的生活帶來重大影響。那麼假如把光速變為每秒1米後,我們這個世界會發生什麼變化,人類的生活又會有什麼影響呢?
  • 都是光速為啥還不一樣
    雖然中子星合併引力波與之前的雙黑洞繞轉產生的引力波信號非常類似,但它的持續時間更長。據說"探測器中GW170817信號持續時間超過1分鐘,而之前的雙黑洞併合引力波信號只有1秒左右。"但讓人感到奇怪的是,LIGO與Virgo的三臺探測器在探測到引力波信號GW170817之後的1.7秒,正在太空中巡邏觀察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費米衛星探測到了一個伽馬射線暴GRB170817A,這個伽馬射線暴和這次引力波都是發源於這次的兩個中子星合併事件,但是在時間上的差別又說明伽馬射線暴比引力波的到達晚了1.7秒鐘,愛因斯坦曾預言引力波的速度是光速,實際觀測它也確實和光速一致
  • 為何光速恆定為30萬千米每秒?
    光速為定值,如果哪天測出了其他數值,代表著什麼呢?這道題的本質不是光速為何是30萬公裡每秒,而是光速不變原理,如果測出其他值,那就是代表光速不變原理錯了,最直接影響的就是相對論。光速為何是某個定值(30萬,只是我們人類自己規定的,但本質上光仍然有個恆定的速度),這個我們無法解釋,這是宇宙的法則吧。要知道光速不變原理,規定了光速在任意慣性系中保持相同的數值,其實更準確的來說,應該叫做光速不疊加原理。很好理解,如果我在一列高鐵上,沿著運動的方向,射出一束雷射,那麼請問在地面的觀察者,測出的光速是多少呢?
  • 有三種方法可讓光速慢下來,但並不否定光速最快光速恆定的性質
    第一種方法太容易了,不同的介質就能夠得到不同的光速。光速常量的精確值為299792458m/s,就是每秒約30萬公裡。但這種速度是指在真空中,在不同的介質中 ,光速有不同的速度,但都是會慢一些。因此,要讓光速慢下來,在不同的介質中就可以實現。
  • 宇宙中移動速度最快的星球,速度媲美光速,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但在地球之外的宇宙中,其實也有移動速度很快的存在,它們雖然不是生命體,但是比生命體還要強大,它們就是各大星球,別看我們在地球上好像感覺不到地球在運轉,但其實它每時每刻都在圍繞著太陽運行,而太陽又帶著整個太陽系圍繞著銀河系運行,也就是說,其實整個宇宙都是在運行的,所以論起來,每顆星球的移動速度都要比獵豹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