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種方法可讓光速慢下來,但並不否定光速最快光速恆定的性質

2020-12-05 時空通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光速最快光速恆定是現代物理學基本槓槓,自從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定下了這個槓槓,歷經100年檢驗越來越牢不可破。

但不少人有這樣一個疑問,有沒有辦法讓光速慢下來呢?

當然有,如果不設定條件,起碼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太容易了,不同的介質就能夠得到不同的光速。

光速常量的精確值為299792458m/s,就是每秒約30萬公裡。但這種速度是指在真空中,在不同的介質中 ,光速有不同的速度,但都是會慢一些。

因此,要讓光速慢下來,在不同的介質中就可以實現。

光的傳輸速度在玻璃中每秒約20萬公裡,在酒精中每秒約22萬公裡,在水中每秒約22.5萬公裡,在冰中每秒約23萬公裡。

空氣對光的折射率為1.0008,因此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299792458/1.0008=299552816m/s。

因此光在空氣中的速度衰減一般忽略不計,和真空中一樣,一般都採用每秒約30萬公裡。

那麼這個世界有沒有一種環境可以讓光速在真空中慢下來或者停滯呢?

有人提出了絕對零度可以把光凍住。

絕對零度就是熱力學溫度0K,又叫零開爾文,相對攝氏度為-273.15℃。

絕對零度可以把光凍住嗎?當然可以。

我們知道現代物理學有兩塊天花板,一塊就是光速極限,這個世界上沒有物質能夠達到和超越光速,一個最小的粒子也不行;還有一塊就是絕對零度,使我們世界理論上的最低溫度,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也就是不可能達到。

這兩塊天花板在目前理論框架下是無法突破的。

既然不可能達到,因此即便有人認為絕對零度能夠把光凍住,也無法實現。

事實上,理論上認為,絕對零度絕不是把光凍住那麼簡單,而是象徵著死寂。

死寂不是某一個生物或者事物的死亡,是一切都化為烏有。

達到了絕對零度,不是光子會凍住,而是沒有了光子,密度為零,空間為零,運動停止,整個世界都沒有了,更沒有了我們這些觀測者,所有現有的理論和規律都失效了,主導世界的四種基本力也沒有了,誰去觀測了解光子是凍住了還是沒有凍住?理論上就是烏有了,還怎麼凍住?

因此這種「凍住」的辦法不在三種辦法裡面算帳。

那麼就是說光在真空中是沒辦法減速的了?顯然不是這樣,我們有科學家早就做過實驗了,製造一個特殊環境,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就可以慢下來。

其實,並不一定要到絕對零度,當物質物質非常接近絕對零度時,就會發生奇異的變化。

比如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這是將光減速的第二種辦法。

所謂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是1924年玻色和愛因斯坦從理論上預言存在的一種物質狀態,他們認為但溫度足夠低,原子運動速度足夠慢時,它們會集聚到能量最低的同一量子態,所有原子就像一個原子一樣,物理性質會完全相同。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專指玻色子原子在冷到接近絕對零度時,所呈現出的狀態。

這個溫度有多低?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約2.7K,也就是約-270.45℃,科學家們認為在宇宙最冷的回力棒星雲,溫度只有1K。

但目前人類在國際空間站上已經製造出-273.149999999999℃的溫度,就是距離絕對零度只差0.000000000001℃,也是差萬億分之一卡爾文就到了絕對零度。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就是在這種超低溫狀態下(根據被冷凍的玻色子不同,溫度也不同)獲得的。

在極低溫度下,玻色子性質發生根本變化,呈現出氣態或超流物質狀態(物態),被認為是物質除了固態、液態、氣態、等離子態後的第五態。

這個世界上已經發現了幾百種粒子,通過長期研究認識,被科學家們分為兩大類,即玻色子和費米子。

玻色子不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費米子則相反。玻色子自旋量子數為整數0、1......,費米子自旋量子數為半整數1/2、3/2......。

玻色子有兩種:基本玻色子主要有傳遞基本相互作用的膠子、光子、z、引力子,和給其他粒子提供能量的希格斯粒子,俗稱「上帝粒子」;複合玻色子由偶數個費米子組成,有介子、氘核、氦-4等。

費米子有輕子、核子和超子,包括中子、質子都屬於費米子,具有在低溫下發生費米子凝聚態的性質,被認為是物質的第六態。

但光子屬於玻色子,我們今天是講光速怎麼變慢,所以就主要講玻色子凝聚態,不講費米子凝聚態了。

科學家們在1995年就製造出了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從而實現了這二位科學家的預言。

那麼光子在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狀態下會呈現一種什麼樣的性質呢?

這種性質符合量子力學的基本原則~不確定性原理。這個理論認為,粒子的動量(或速度)越精確,其位置就越無法精確,反之亦然。極低溫度下玻色子原子由於動量極小,因此位置就非常不確定,佔據的體積大大增加,原子波函數疊加在一起,重疊合併成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具有許多有趣的特性,比如它們導致了非常高的光學密度差,這樣使用雷射可以改變其原子狀態,使它們對一定的頻率和折射率驟增,光速就會在其中驟降,達到每秒幾米甚至凍結。

1999年,丹麥物理學家萊娜·韋斯特高·豪領導的一個團隊,就成功利用超流體減緩了一束光的速度,達到每秒17米,到了2001年,她已經能夠讓一束光完全凍結。

這種對光減速並凍結的技術,實際上是在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狀態下,光穿過超冷氣體,並以這些氣體粒子發生作用導致的現象,這項研究揭示了光和物質相互作用轉化的一些機制,對量子加密和量子計算技術開發有著重要意義。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是一個很複雜甚至難以理解的過程,作為科普,我們只要知道在這種狀態下光速能夠減慢就行了。

當然,這種光速減慢並非光本身基本性質有什麼變化,只是發現了光子在某種特定條件下具有某些新的特性。這項研究為人類打開了另一扇門,將會帶給我們一片新的天地。

光的第三種減速方法,是提高人類捕捉光的速度,從而讓光在我們眼中變成蝸牛。

所謂「眼光」本身當然沒有什麼光,這個問題我在過去有過多次闡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看過去時空通訊發表的文章。

這裡說的提高人類捕捉光的速度,是藉助人類智慧發明的儀器設備。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光速太快了,唰的一下,一秒鐘就可以圍繞著地球轉幾圈,怎麼來捕捉到光速呢?現代飛秒攝像技術,從另一個角度為我們放慢了光速。

1秒看起來很短,但現代理論卻把秒分成很長的一串數字。

1秒等於1000毫秒,1毫秒等於1000微秒,1微秒等於1000納秒,1納秒等於1000皮秒,1皮秒等於1000飛秒,1飛秒等於1000阿秒,1阿秒等於1000仄秒,1仄秒等於1000么秒。

這就是時間的微觀單位。

飛秒攝像的寓意就是攝像速度快到每飛秒1幀,飛秒是多少?是1千萬億分之一秒。

實際上,現在的所謂飛秒技術並沒有達到那麼高。據報導,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發明了一個高科技設備叫CalTech,是迄今世界上最快的相機,每秒鐘可以拍攝10萬億幀。

這比飛秒慢了100倍,但比皮秒要快10倍,所以介於皮秒和飛秒之間,號稱飛秒攝像機也不為過。

光速每秒約3億米,這臺相機每秒可以拍攝10萬億幀,也就是每幀照片上光速只移動了10萬分之一米,1米為1000毫米,就是光速每移動1毫米就被拍攝了100次,這樣光走的再快也被捕捉現了原形。

這裡說的是光速本身沒有慢,但由於人的眼睛藉助自己的發明變快了,相對來說,在這樣的火眼金睛下,光速就變成了慢動作。

現在,科學家們還嫌這個速度慢了,希望有朝一日真正達到飛秒級,就是每秒1000萬億幀的拍攝速度,讓光速在人類面前變得比蝸牛爬還要慢。

光速雖快,但在不斷求索的人類面前,有的是辦法讓他慢下來。

但這種慢並沒有推翻人類對光速性質的認識。

感謝閱讀,歡迎討論。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

相關焦點

  • 光速恆定理論
    愛因斯坦在他1905年發表的狹義相對論提出:相對任何以恆定速度運動的觀察者來說,不管這個速度是多少,物理原理及光速都是一樣的。如果在一枚火箭裡,與一道雷射脈衝一同衝入宇宙空間。地球上的觀察者會看到這一脈衝以光速遠去。但無論火箭相對於地球運動的速度為多少,譬如光速的99%,光線仍以光速超越火箭。
  • 光速並非恆定 而是越來越慢?
    他們認為,光速並非恆定不變:在早期宇宙,光速比現在要快。自提出之日起,光速可變理論一直存在爭議。而根據發表在《物理學評論D》的一篇論文,在不久的將來,這一理論將有望得到檢驗。如果實驗結果支持光速可變理論,那就意味著自然界的法則並非如我們今天所理解的那樣永恆不變,我們也需要重新審視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
  • 如時間和距離都非恆定,光速為何恆定?光速可變理論有沒有前途?
    撇開物理學那些深奧的理論不談,僅從人類現在對宇宙的認知來看,這個宇宙中能有什麼東西是永恆不變的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又憑什麼認定這些常數會永恆不變呢?因此,有少數幾位物理學家向狹義相對論的這條基本假設發起了挑戰,他們認為,光速並非恆定不變,此即光速可變理論。從物理學的常識來說,對光速的測量是在某個單位制下測量的,即每秒多少千米。
  • 顛覆你的認知,光速不是宇宙最快速度,在它面前光速慢得像蝸牛!
    時空穿越愛因斯坦把時間與速度的關係總結為:速度越快,時間就越慢;速度達到光速,時間就停止;速度超過光速,時間就倒流;這個理論的提出讓人們感到異常興奮,就連愛因斯坦都認為時間可以倒流,那麼還用質疑嗎!但是,愛因斯坦在肯定時間可以倒流的時候,卻又用另一個理論否定了它,這個理論就是質能方程式E=MC2(E是能量,M是質量;C是速度),愛因斯坦就是用這個方程式否定了光速不可達到和超越,同時也否定了時間可以靜止或者倒流,如何理解呢?
  • 檢驗光速恆定假設真實性研究項目建議書
    但前人也有部分實驗和天文觀測結果證明光速與介質的運動狀態存在關聯性,如:斐索流水實驗及光行差常數。因此,迫切需要對光速到底是否恆定進行驗證與判定,為正本清源提供最基礎的素材與力證。二、項目基本原理1、目前測量光速方法存在的問題目前所使用的齒輪法、幹涉儀法和空腔法等測量光速的方法主要存在測量環境多為地表大氣層內、測量對象均為被環境介質或觀測裝置改造後的次生光(反射、折射或透射光),而非不同運動狀態光源產生的原生入射光。
  • 在所有參考系中,光速都恆定嗎?
    在透明介質(例如空氣,水和玻璃)中,光會變慢。 它減慢的比率稱為介質的折射率,通常大於1。這是傅科在1850年發現這一點的。當人們討論「光速」時,是指真空中的光速,通常還表示在慣性坐標系中測得的速度。 該真空慣性速度表示為c。在真空慣性系中光速是恆定的嗎?
  • 醒醒吧,還認為宇宙中光速是最快速度?還有三種速度遠超光速
    光速是科學家們目前發現自然界物體最快速度,它被用來表示許多距離人類萬分遙遠的事物的最快能核實抵達,例如測量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就需要行走384401公裡,而用光速行走,只需要2.5秒,可見,在浩瀚無際的宇宙之中,倘若人們掌握擁有光速的飛行器,前往任意星球、自由探索宇宙奧秘將不再是夢想。但你知道嗎?其實光速在某種程度上並不是最快的速度,還有其他三種速度要遠遠超過它的均速。
  • 醒醒吧,還認為宇宙中光速是最快速度?還有三種速度遠超光速!
    光速是科學家們目前發現自然界物體最快速度,它被用來表示許多距離人類萬分遙遠的事物的最快能核實抵達,例如測量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就需要行走384401公裡,而用光速行走,只需要2.5秒,可見,在浩瀚無際的宇宙之中,倘若人們掌握擁有光速的飛行器,前往任意星球、自由探索宇宙奧秘將不再是夢想。但你知道嗎?其實光速在某種程度上並不是最快的速度,還有其他三種速度要遠遠超過它的均速。
  • 醒醒吧,還認為宇宙中光速是最快速度?還有三種速度遠超光速!
    光速是科學家們目前發現自然界物體最快速度,它被用來表示許多距離人類萬分遙遠的事物的最快能核實抵達,例如測量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就需要行走384401公裡,而用光速行走,只需要2.5秒,可見,在浩瀚無際的宇宙之中,倘若人們掌握擁有光速的飛行器,前往任意星球、自由探索宇宙奧秘將不再是夢想。
  • 光速不變原理:既然光速恆定,為何在不同介質中,速度存在差異?
    光速不變原理:既然光速恆定,為何在不同介質中,速度存在差異?我們知道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一個重要理論基礎,那就是「光速不變原理」,所謂光速不變原理,也就是說對於宇宙當中的任何一個參考系,光速都是恆定不變的299792458米每秒。
  • 怎麼理解光速是恆定的
    光的速度相對於任何參照系都是恆定且相同的,這是狹義相對論的兩大理論基礎之一,它又稱為光速不變原理。
  • 決定光速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光速計算方法簡析
    基於此,通常情況下,決定光速的主要因素有三:真空中光相對光源的速度C0、介質中的每個分子與原子從被極化到產生次生光的延遲時△t以及觀測者相對光源(含相對次生光源介質)的運動速度U。本文就此作些探討與分析,供有興趣者參考。
  • 為什麼光速被認為是宇宙最快速度?一旦超光速,世界有什麼變化?
    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星際旅行,所謂星際旅行就是從一個星系飛到另一個星系旅行,比如從銀河系飛到仙女座星系,這就是星際旅行,而銀河繫到仙女座星系的距離高達220萬光年,即使以光速飛行飛完這段距離需要整整220萬年,幾乎相當於讓人類在地球上進化所需要的時間,如果要想實現遨遊宇宙,更不可能,整個可觀測的宇宙直徑為930億光年,以光速穿越整個可觀測宇宙需要930億年,而人類掌握的最快的速度(時速72萬公裡)還不及光速的
  • 為什麼光速是宇宙最快速度?超光速會有什麼後果?
    光速非常快,以至於人類曾經認為光速快到無限。但通過木衛一星蝕的天文現象,人類首次確認光速是有限的。此後,隨著實驗精度的不斷提高,人類測出的光速也變得越來越精確,大小將近每秒30萬公裡。最終,人類乾脆把光速定義為299792458米/秒。
  • 光速的本質是什麼,光速為什麼不變?
    介電常數隨分子偶極矩和可極化性的增大而增大。在化學中,介電常數是溶劑的一個重要性質,它表徵溶劑對溶質分子溶劑化以及隔開離子的能力。介電常數大的溶劑,有較大隔開離子的能力,同時也具有較強的溶劑化能力。介電常數是指物質保持電荷的能力,損耗因數是指由於物質的分散程度使能量損失的大小。理想的物質的兩項參數值較小。
  • 如果光速會變,並不絕對,物理學會倒退多少年?
    如果現在有有利的證據證明光速並非是恆定不變的,光速是相對的,那麼科學會倒退回三四百年前,回到牛頓,甚至是伽利略之前。光速是人類對時間、空間、信息、能量理解的一把鑰匙,這把鑰匙的特殊性就是光速絕對的。問:光速是相對於誰的?你會發現光速沒有以上那些參照條件,只有電與磁在空間中的性質,真空光速299792458m/s。科學家一看這是新題型呀,不會做怎麼辦?科學的方法先假設(猜),然後實驗論證,實際上能猜的方向並不多,靠譜的只有兩個。最容易想到的是光源,比如手電筒一按按鈕,光相對於手電筒以光速飛出。
  • 光速不可超越,為什麼宇宙膨脹和量子糾纏都比光速快?矛盾嗎?
    宇宙膨脹理論上,隨著物體的速度不斷接近於光速,它的質量將會趨近於無窮大,而要繼續加速,所需要的能量也是無窮大,而根本不可能有無窮大的能量將物體推進到光速,所以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無法達到光速。有質量的物體無法達到光速,而靜止質量為零的物體同樣不能超越光速。
  • 光速恆定?或許還有比光速更快的速度,人類無法想像
    因為在認知之中,有速度的東西是能夠肉眼見到其在移動的。隨著後面我們的長大,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之後也就知道了光其實是有速度的。並且光的速度還是這個世界上最快的,或者說是宇宙之中最快的。人類無法製造出和光速一樣快的裝載機器。人類科學家們對光速世間知識的獲取多了之後,就發現光速似乎是無法超越的,以及光速在真空之中是恆定的。
  • 如果光速並非恆定不變,並非絕對的,物理學將一夜回到400年前
    如果現在有有利的證據證明光速並非是恆定不變的,光速是相對的,那麼科學會倒退回三四百年前,回到牛頓,甚至是伽利略之前。光速是人類對時間、空間、信息、能量理解的一把鑰匙,這把鑰匙的特殊性就是光速絕對的。電磁波的一切,方程皆可解,一解不要緊,竟然出現了一個大瓜:電磁波的波速竟然是個常數,只與兩個常數(介電常數和磁常數)有關,就是下面這樣。為何這是個大瓜?你可以仔細回憶一下,一般情況我們求速度,要麼會有時間、路程,要麼會有速度A、速度B、加速度,一頓加減乘除,然後得到另一個速度。
  • 為何光速恆定為30萬千米每秒?
    光速為定值,如果哪天測出了其他數值,代表著什麼呢?這道題的本質不是光速為何是30萬公裡每秒,而是光速不變原理,如果測出其他值,那就是代表光速不變原理錯了,最直接影響的就是相對論。光速為何是某個定值(30萬,只是我們人類自己規定的,但本質上光仍然有個恆定的速度),這個我們無法解釋,這是宇宙的法則吧。要知道光速不變原理,規定了光速在任意慣性系中保持相同的數值,其實更準確的來說,應該叫做光速不疊加原理。很好理解,如果我在一列高鐵上,沿著運動的方向,射出一束雷射,那麼請問在地面的觀察者,測出的光速是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