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光速會變,並不絕對,物理學會倒退多少年?

2020-09-11 365熱點資訊

如果現在有有利的證據證明光速並非是恆定不變的,光速是相對的,那麼科學會倒退回三四百年前,回到牛頓,甚至是伽利略之前。光速是人類對時間、空間、信息、能量理解的一把鑰匙,這把鑰匙的特殊性就是光速絕對的。



麥克斯韋放出大瓜

19世紀,麥克斯韋創造了繼牛頓之後又一神作,統一了電磁學,他用簡單又漂亮的四個方程描述了所有電與磁的現象,何為電磁?變化的電會生磁,變化的磁會生電,然後它們就相互相生到永遠,這個東西就稱為電磁波,可見光屬於電磁波。



電磁波的一切,方程皆可解,一解不要緊,竟然出現了一個大瓜:電磁波的波速竟然是個常數,只與兩個常數(介電常數和磁常數)有關,就是下面這樣。



為何這是個大瓜?你可以仔細回憶一下,一般情況我們求速度,要麼會有時間、路程,要麼會有速度A、速度B、加速度,一頓加減乘除,然後得到另一個速度。在這兩種情況中,路程其實就代表著相對(馬路、空間中的兩點等等)運動,要不就是相對於A人(速度A),或者B車(速度B),總之就是伽利略告訴我們的速度都是相對的,就像我在火星上看地球躺在床的你速度很快,不是你快而是地球公轉速度快,所以你看起來快。而相對於你母親,她會認為你癱在床上一動不動,視角不同,速度就不同。理解了這點,大瓜就出來了。

問:光速是相對於誰的?

你會發現光速沒有以上那些參照條件,只有電與磁在空間中的性質,真空光速299792458m/s。科學家一看這是新題型呀,不會做怎麼辦?科學的方法先假設(猜),然後實驗論證,實際上能猜的方向並不多,靠譜的只有兩個。

最容易想到的是光源,比如手電筒一按按鈕,光相對於手電筒以光速飛出。這個方案很快就被打臉,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宇宙中現成的雙星系統,兩顆恆星互相旋轉(星光)跳躍,我不停歇!



假設兩顆恆星速度為u,那麼A星走到離我們最近的點時速度為(c+u),B星離我們最遠的時候遠去的速度是(c-u)。當雙星系統離我們足夠遠,即使u不是很大,不同星光到達地球會出現滯後,由於太過遙遠雙星系統會呈現模糊的一團光,然而科學家對著天空一頓找,發現所有的雙星系統都不管距離多遠都是清清楚楚的兩顆星。光速相對於光源就被pass了,那麼答案會是另外一個嗎?要是那麼簡單就不是瓜了,也沒愛因斯坦什麼事。



波必須有介質嗎?

一說到波,我們最先能想到的就是水波,科學家也是這麼想的,這就是第二條路子。我們思考兩件事,蜻蜓點水會泛起漣漪,由中心逐漸向外擴散,水面是上下起伏振動,層層把波傳遞出去,就像潮起潮落,並非是太平洋中心的海水,橫跨半個太平洋,就為了跑過來拍在沙灘上。被拍在沙灘上的水,只是沙灘邊上被「擠」出來的水。水對於水波來說只是傳輸的介質,並非傳播的物質,實際上波傳播的是潮汐能,介質只是在上下振動。



再說例子,你在操場對面,衝著我喊一嗓子,我接收到了你的信息,這是聲波通過空氣振動傳播,而非你一嗓子把你那邊的空氣吹到我這邊來,空氣本身並不會因為聲波而移動,它也只是介質。



於是,科學家想當然認為光波傳遞必然有介質。傳播的介質先叫「以太」(源於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這裡不贅述了),以太就是光波的參照物。



我們能看見滿天星光,因此以太應該充斥著整個宇宙。以太密度也應該很低,因為我們根本感覺不到它,也應該很硬,因為光速很快,越硬的介質傳播速度越快,就像聲音水中快,空氣慢。很顯然,這兩者是相矛盾的。

以太會摧毀400年物理學

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如果以太充斥在整個宇宙中,與空間平權,那麼以太不就處於絕對靜止狀態了。換句話說:一切事物只要相對於以太靜止就是絕對靜止。如果是這樣的話,物理學從伽利略開始就崩盤了。



勻速直線運動的船上有個房間沒有窗戶,岸邊也有相同的房間。你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在這樣房間中,即使給你一切工具,只要看不到外界,哪怕是朝各個方向扔小球,你也無法辨別自己到底是處於船上,還是岸邊的房間中。

再比如:如果沒有太陽、月亮、一切星光,你能確信地球在動嗎?

伽利略的相對論意思就是靜止和勻速是一回事,除非你能感受到外界事物,產生相對性。



回到上面,如果相對於以太靜止就是絕對靜止,那麼靜止和勻速運動就不是一回事了。因為你可以在房間內向各處射出幾道燈光,如果光相對於以太運動,船也在相對於以太運動,那麼光與船就會出現相對速度,一旦發現船中各個方向光速不一,那麼就可以證明你在船上,不在岸邊房間中,那麼伽利略的相對論就廢了,後面人類400年的科學發展,從牛頓到楊振寧都廢了,諾貝爾獎就是個笑話。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還在尋找以太的時候,愛因斯坦跳出來了說:為什麼非要給光速找對象,如果光速是絕對的,不需要介質,那麼一切問題迎刃而解,而且更多難以解決的問題,也能解決了。

當然,愛因斯坦是有所依據的,那就是麥可遜莫雷實驗證實了以太不存在,原理和船上開手電筒是一個原理,無論船如何運動,光速始終都是一致的,下面就是實驗原理:



愛因斯坦基於光速不變原理發表了《狹義相對論》,質能方程,《廣義相對論》,還有《光電效應》開啟了量子力學,並且得到了大量實驗的驗證,更加堅定了光速恆定不變。2012年量子力學才真正正面回答了光速為何不變的原因。

光速不變的真正原因

萬物都由比質子、中子更小的粒子構成,例如電子、夸克、膠子等等,物理學稱之為基本粒子。



這些粒子之間會產生相互作用,從而形成原子核、原子、分子、物質。用量子場來描述相互作用:物質的一切質量都源於在不同「場」中獲得的能量。

一開始科學家認為所有基本粒子是沒有質量的,只是因為相互作用才有了組合形態夏的整體質量,後來通過質能方程(E=mc^2)計算發現有些粒子的質量與能量不符,並且不是質量少了,而是質量多了。也就是說多餘的質量並非來自於相互作用,部分粒子本身具有質量。



2012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了質量之源希格斯玻色子,宇宙各處充斥著希格斯場,粒子在場中運動獲得了「自身的質量」,而光子並不與希格斯場發生作用。可以說相互作用束縛了粒子,作用的能量越大,產生的質量就越大,例如原子核中膠子與夸克的強相互作用,使夸克佔據了原子的主要質量,而電子的電磁作用較弱,因此電子的質量相對於原子核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夸克和電子都與希格斯場作用也獲得了部分自身質量。



光子不受場的束縛,因此擁有宇宙空間中真空傳遞能量、信息的最快速度,也是絕對速度,只因它在真空中不受場的賦予它能量(質量)使其減速,也使得光子的靜止質量為零 ,這就是光速恆定不變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如果光速會變,並不絕對,物理學將一夜回到400年前
    如果現在有有利的證據證明光速並非是恆定不變的,光速是相對的,那麼科學會倒退回三四百年前,回到牛頓,甚至是伽利略之前。光速是人類對時間、空間、信息、能量理解的一把鑰匙,這把鑰匙的特殊性就是光速絕對的。而相對於你媽,她會認為你癱在床上一動不動,視角不同,速度就不同。理解了這點,大瓜就出來了。問:光速是相對於誰的?你會發現光速沒有以上那些參照條件,只有電與磁在空間中的性質,真空光速299792458m/s。
  • 光速為什麼是30萬公裡每小時?光速變了會怎樣?
    以太參考系是靜止不動的,也就是牛頓定律所要求的絕對參考系。只可惜,麥可孫-莫雷兩個人尋找以太的實驗以失敗告終,並徹底宣告了以太的死刑。終於有一天,年輕的愛因斯坦頓悟了。他明白為了解釋這個問題,必須放棄絕對時空觀,而認為時間與空間都與速度有關,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性的兩個基本原理是: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性原理。
  • 如果速度超過光速會有什麼後果?
    那麼,如果速度超過光速會發生什麼?為什麼光速是宇宙速度上限?雖然光速理論上不可超越,但在現實中確實有各種「超光速」現象,切倫科夫輻射就是一個例子。切倫科夫輻射光的傳播速度與介質有關,在真空中最快,而在其他介質中會變慢。例如,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會下降25%,為真空光速的75%。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可能出現超光速的情況。
  • 宇宙最大星球,用光速繞它一圈,需要多少年?
    也許我們生長在地球上,覺得地球真的是太大了,可是當我們知道宇宙中的大星球的時候,我們真的是井底之蛙了,宇宙最大星球,用光速繞它一圈,需要多少年?真的太震撼了。如果將大犬座VY放在太陽系中心,它的直徑超過到土星軌道(約10天文單位)。光繞行它一周的時間要8.5小時,而光繞行太陽一周時間為14.5秒。但是隨著觀測的深入,該星的直徑被重新測量,目前估計的大小為1420個太陽直徑。如果用最快的光速,繞大犬座VY一圈,需要多少年?,大家可以想像下,到底有多大,太霸氣了
  • 有三種方法可讓光速慢下來,但並不否定光速最快光速恆定的性質
    光速最快光速恆定是現代物理學基本槓槓,自從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定下了這個槓槓,歷經100年檢驗越來越牢不可破。但不少人有這樣一個疑問,有沒有辦法讓光速慢下來呢?當然有,如果不設定條件,起碼有三種方法。第一種方法太容易了,不同的介質就能夠得到不同的光速。光速常量的精確值為299792458m/s,就是每秒約30萬公裡。但這種速度是指在真空中,在不同的介質中 ,光速有不同的速度,但都是會慢一些。因此,要讓光速慢下來,在不同的介質中就可以實現。
  • 光速下時間會停止,是不是坐在光速飛船裡的人就不會老了?
    如果人以光速飛行就不會老嗎?這是一個關於時間的相對性的問題,所以討論這樣的問題我們要用到產生時間相對性問題的一個科學理論——相對論。讓人誤會的名字在這篇論文提出的劃時代的物理理論裡,愛因斯坦指出時間和空間並不是絕對的,它們是相對的,在不同的慣性參照系下看到的時間和空間是不一樣的
  • 不可超越的自然極限:宇宙時空、光速、絕對零度、普朗克長度
    根據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質能可以互變,其公式就是E=mc2。而且有質量的物體,一旦動起來,質量不但會增加,速率一旦接近光速,物體的質量,也就是能量會急速飆升,當速率挺進到光速時,能量就會變成無窮大。換句話說,要把有質量的物體加速,剛開始還算一般的困難,一旦速率越來越快,加速就會越來越困難,需要補給的能量當然就會越來越不象話。
  • 如果速度達到光速,時間會停止嗎?還是說會倒流?
    如果速度達到光速,時間會停止嗎?還是說會倒流?只能說,在目前我們所在的四維時空下,任何在絕對速度上企圖達到或超越光速的想法都是一廂情願,也是不現實的。狹義相對論告訴我們,速度越快,時間就相對越慢,所以很多這樣想,如果達到光速,時間是不是就停止了?最大的問題是,無論如何你都不能達到光速,只能無限接近!那麼就假設達到光速的99.99%,這時候的時間流逝會是怎樣的呢?
  • 如果你的速度超過光速,會發生什麼?科學家告訴你答案!
    如果你的速度超過光速,會發生什麼?科學家告訴你答案!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驚奇地發現超人能比飛馳的子彈跑得更快。我們甚至可以想像他追逐著一枚從武器中射出的炮彈,伸出右臂,披肩在他身後蕩漾。如果他以子彈一半的速度飛行,子彈離開他的速度將減半。
  • 如果飛船可以達到光速,那在宇宙飛行的過程中,裡面的人會如何?
    也正是因為對宇宙的全面認識,我們增添了不少新知識,比如在衡量距離的時候出現了光年這個說法,之前我們成功趕超了音速,說不定哪天就能追上光速,如果真得能夠實現的話,按照科學家的說法,我們說不定就真的能穿越了。那麼如果我們的飛船能夠追上光速的話,那麼飛船裡的人會有什麼變化呢?
  • 【物理探秘】愛因斯坦為什麼會提出「光速不變原理」
    而愛因斯坦創立狹義相對論也用到了兩條假設:而其中最大的突破其實來自於後面這一條「光速不變原理」,那愛因斯坦為何會提出這條假設呢?牛頓 vs 麥克斯韋其實這件事就要從牛頓開始說起,在牛頓之前,物理學並沒有發展出一整套集大成的理論。而牛頓改變了這一切,他提出了牛頓三大定律,以及萬有引力定律,讓我們知道天上和地上是遵循同一套物理規律的。
  • 如果光速並非恆定不變,並非絕對的,物理學將一夜回到400年前
    如果現在有有利的證據證明光速並非是恆定不變的,光速是相對的,那麼科學會倒退回三四百年前,回到牛頓,甚至是伽利略之前。光速是人類對時間、空間、信息、能量理解的一把鑰匙,這把鑰匙的特殊性就是光速絕對的。而相對於你母親,她會認為你癱在床上一動不動,視角不同,速度就不同。理解了這點,大瓜就出來了。問:光速是相對於誰的?你會發現光速沒有以上那些參照條件,只有電與磁在空間中的性質,真空光速299792458m/s。科學家一看這是新題型呀,不會做怎麼辦?
  • 如果速度達到光速,時間會停止嗎?
    狹義相對論的整個框架是建立在兩個基本假設上的:(1)所有慣性參照系中,物理定律不變;(2)所有慣性參照系中,真空中的光速不變。如果有一個所謂的光速參照系,在這個參照系中,光處於靜止狀態,那麼這就違反了狹義相對論的第二個基本假設,因為在不同的參照系中光速就會不同——即光速在某些參照系中是c,在靜光速參照系中是零。
  • 光速極限,那麼物質如果以光速運動會怎樣?
    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想過,既然光速是極限,有質量的物體是無法被加速到光速運動的,那麼如果物質被加速到無限接近光速會怎麼樣呢?下面我從理論和實驗兩個角度來說明一下我的觀點,我儘量通俗,您慢慢理解。
  • 如果光速真的被超越:時空觀或將徹底改寫(圖)
    李淼(微博)是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員, 曾任中國臺灣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客座教授。他主要研究量子場論、超弦理論以及宇宙學, 最近致力於研究超弦中的黑洞物理、超弦宇宙學以及暗能量。  如果OPERA 實驗的結果得到其他實驗的驗證,相對論,這個已經被檢驗了無數次的物理學基礎之一將被動搖,後果和影響將是巨大的。
  • 如果光速是無限的,我們將失去時間概念!
    導讀:如果光速是無限的,我們將失去時間概念!有人問宇宙為什麼要限制光速,限制光速背後的玄機是什麼?宇宙為什麼要限制光速?「宇宙限制光速」的說法並不嚴謹,宇宙並沒有真的限制光速。根據現代科學理論,如果光速是無限的,任何微觀粒子都不可能形成,世界上將沒有時間概念,宇宙萬物也不能形成,包括恆星,行星,一切的一切都不會存在。
  • 絕對光速宇宙觀的人文含義
    就如同當盲人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就會畏手畏腳,因為他不了解周圍的狀態,也就是不「知止」,於是他只能摸索前進;但是如果他來到了他所熟悉的環境,儘管這個環境可能非常複雜、障礙重重,他會從容應對,甚至連盲杖都不需要。這是因為他「了解界限」,所以才「知止不殆」。比較以往人們曾經擁有過的宇宙觀,絕對時間宇宙觀不僅在空間、時間上是沒有限制的,而且在微觀世界也沒有限制。
  • 假設光速飛出地球一百年,人會死嗎?時間變慢了,身體會變老嗎?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善於打破規則的愛因斯坦並沒有死守著以太不放,而是認為光速不變跟絕對參考系以太沒有關係,再加上狹義相對性原理,提出狹義相對論!曾經在相對論門口的洛倫茲甚至都叩響了大門,但始終未能擺脫牛頓的影響。
  • 絕對零度是最低溫度,如果能變成-274度會發生什麼?
    這種問題的實際有意並不大,與網絡上經常問的「如果超光速會發生什麼?」本質上是一樣的。現代科學已經表明,絕對零度只能無限接近,根本無法達到更不可能製造出低於絕對零度的環境了。
  • 「時鐘變慢效應」讓時間變成了相對的,絕對時間也不存在了
    然而發現這個觀點可以被推廣到整個宇宙,牛頓感到非常難以接受,他認為如果宇宙中沒有一個絕對的靜止狀態,那麼這個宇宙也太沒秩序,太沒意義了。時間變成了相對的,絕對時間也不存在了,這個結論不但會讓牛頓大為惱怒,恐怕現在也還有很多人覺得難以接受,但是這種現象確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