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特雲帶真的有一顆紅矮星存在,太陽是個雙星系統嗎?

2020-12-04 時空通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網絡上不少人固執的認為,我們太陽系也是一個雙星系統,除了太陽還有一顆恆星存在,只不過這顆恆星比較小,是一顆紅矮星,躲在奧爾特雲帶彗星群裡。

這個猜想是真的嗎?我們運用基本的天文常識來討論一下就明白了了。

因為如果奧爾特雲帶有一顆恆星,我們必定能夠看到。

問題是有人看到了嗎?如果沒有憑什麼說太陽系是雙星系統呢?難道宇宙中有看不見的恆星?

如果說在太陽系遙遠的邊際,有一顆黑洞還有點譜,因為黑洞是看不見的。

不過黑洞巨大的引力場會攪亂太陽系所有天體的運行,我們就沒這麼安逸了,或許早就完蛋了,還在這裡優哉遊哉的說三道四?

如果有一顆紅矮星躲在奧爾特星雲裡,我們是能夠看得見的,因為奧爾特星雲的邊界距離我們約1光年,1光年有一顆恆星,哪怕再小也能夠看得見。

即便肉眼看不見,現在的望遠鏡還看不見?

現在認為距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恆星是比鄰星。

這顆紅矮星距離我們4.22光年,肉眼看不到,但望遠鏡可以看到。上圖就是哈勃望遠鏡拍攝的比鄰星。

可能有的人認為奧爾特雲彗星密集,會把紅矮星給遮擋了。

這是對基本天文常識認知不清的表現。

奧爾特雲是科學界給出的一個猜想,認為在太陽系遙遠的邊際,也就是太陽引力影響範圍,聚集著太陽系形成早期,被太陽風吹遠的一些輕物質,包括水汽和塵埃。

這些輕物質在寒冷黑暗的深空,碰撞聚集成了彗星,這些彗星有1000億顆甚至萬億顆之多。

因為彗星是水汽和塵埃凝結滾在一起的,所以並不是潔白的,而是黑乎乎的,因此又叫「髒雪球」。

「髒雪球」雖多,但分布在一個非常大的面積和範圍,實際上還是很稀疏的。

那裡的彗星平均距離比地月之間還要寬廣,否則人類觀察太陽系外怎麼會毫無阻隔呢?

因此如果在奧爾特雲帶真的有一顆比鄰星大小的紅矮星存在的話,我們毫無疑問是能夠看到的。

我們可以計算出它的視星等。

星等換算公式為:m=M-5log(d0/d)

式中,m為目視星等,M為絕對星等,d0為10秒差距(32.6光年),d為天體實際距離。

已知比鄰星絕對星等為15.49等,現在的視星等為11等左右。

如果比鄰星距離我們1光年,根據上述公式,計算得出其視星等為-7.33。

星等是數值越小越亮,還有負值,負得越多越亮。

太陽視星等為26.74,月亮視星等為-12.7,晚上天上最亮的行星是金星,最亮時視星等為-4.6,最亮的恆星是天狼星,視星等為-1.45。

現在知道了吧,如果真有一顆恆星在距離我們約1光年的地方,晚上就會出現耀眼的光芒,其亮度僅次於月亮,是天上最亮的星星。

而現在所有的太空巡天望遠鏡都沒有拍攝到這樣的星星,派出去的幾十艘探測器也沒有拍攝到一點蹤跡,怎麼可能存在這樣一顆恆星呢?

即便真的有看不見的恆星,一顆相當比鄰星的天體在太陽系,所有天體的運行軌跡早就不是這個樣子了,科學家們早就通過引力攝動知道了它的存在了。

所以,奉勸有這種想法的朋友還是多學點基礎常識,別動輒胡思亂想了。

感謝閱讀,歡迎討論。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

相關焦點

  • 有人說太陽系是雙星系統,在奧爾特雲帶有一顆紅矮星,你怎麼看?
    網絡上不少人固執的認為,我們太陽系也是一個雙星系統,除了太陽還有一顆恆星存在,只不過這顆恆星比較小,是一顆紅矮星,躲在奧爾特雲帶彗星群裡
  • 太陽系有沒有可能是一個雙星系統?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
    就目前來看,太陽系是一個雙星系統的可能性並不大。雖然多恆星系統在宇宙中並不少見,例如,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就是一個多恆星系統,其中包含三顆恆星;天狼星是一個雙星系統;北極星是一個三合星系統。然而,並不存在有力的證據能夠表明太陽也有一顆伴星。
  • 太陽曾有個雙胞胎?哈佛:失散恆星可解釋第九行星和奧爾特雲!
    在整個銀河系裡,約有85%的恆星都是雙胞胎、三胞胎甚至四胞胎;即便質量如太陽相似的恆星(類太陽恆星)也有一半以上是雙星系統。而像太陽這樣的孤獨的恆星,可以說是極為古怪的。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一篇研究報告稱,在太陽系的早期,太陽曾經有一個「雙胞胎(伴星)」,使它像銀河系的其他恆星一樣,也是一個雙星系統。如果假說正確,那關於太陽系的一些更令人困惑的問題便能解決,如奧爾特雲的形成、第九行星等。這是哈佛大學的科學家提出的一個有趣的假說,但事實上,很多天文學家都認為太陽曾經有一個伴星。
  • 太陽存在「伴星」?為揭開第九行星的身份,科學家提出新猜想
    原因很簡單,因為通過研究,太陽的引力範圍應該是在2光年左右,這就意味著,在柯伊伯帶之外,很可能還有天體存在。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都認為太陽系邊緣還存在著奧爾特星雲,不過卻從未觀測到。有一種觀點認為,太陽系不僅有8大行星,在奧爾特星雲之中,很可能也存在著其它的行星,這顆神秘的行星也被稱作X行星。
  • 哈佛大學研究稱,太陽系有可能曾是雙星系統,另外一顆去哪兒了?
    哈佛大學研究稱,太陽系有可能曾是雙星系統,另外一顆去哪兒了?在宇宙當中,太陽系是極為特殊的一個星系,因為只有太陽這一顆會發光發熱的恆星,我們所知道的木星,金星,土星等等它們都屬於行星,所以在銀河系當中。太陽系是只有一個恆星運轉的行星系統。
  • 新研究稱太陽系曾是個雙星系統,那麼太陽的「雙胞胎兄弟」哪去了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只有太陽這一顆會發光發熱的恆星,地球、金星、火星、木星等都是行星,所以太陽系是個單一恆星的行星系統。但是天文學家們發現在銀河系等星系中,像太陽系這樣的單一恆星系統並不是特別多,大多數行星系統都是有多顆恆星的。
  • 新研究稱太陽系曾是個雙星系統,那麼太陽的「雙胞胎兄弟」哪去了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只有太陽這一顆會發光發熱的恆星,地球、金星、火星、木星等都是行星,所以太陽系是個單一恆星的行星系統。但是天文學家們發現在銀河系等星系中,像太陽系這樣的單一恆星系統並不是特別多,大多數行星系統都是有多顆恆星的。
  • 早期太陽系有兩個恆星?奧爾特雲竟是另一個恆星留下的產物
    關於太陽系的形成,科學家始終都難以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因為太陽系的結構很複雜,不僅存在多顆行星,還存在小行星帶,以及外圍的奧爾特雲。如果說研究行星以及小行星,還能依靠發射探測器獲取重要數據,研究奧爾特雲,難度就不是一個數量級了。奧爾特雲的分布範圍極廣,最遠可達距離太陽一光年遠的地方。這麼遠的地方存在眾多隕石碎片,其形成機制難以用單一恆星的觀點來說明。
  • 包圍著太陽系的奧爾特雲是什麼?它是科學家的假設還是真的存在
    所以奧特爾進一步完善了這個觀點,提出該雲團所受的太陽輻射較弱,非常穩定,存在數百萬顆以上的彗星核,可以不停產生新彗星,去取代被摧毀的。這個雲團在5000到100000個天文單位之間。所以這個雲團後來便以奧爾特雲的名字命名,叫「奧爾特雲」或者叫或「奧爾特一歐匹克雲」。
  • 復仇女神星真的存在?科學家認為太陽也有伴星,曾經導致生物滅絕
    有人把原因歸結到了宇宙天體上,在看到宇宙中的雙星系統後,提出觀點認為:我們的太陽還有一顆伴星,公轉周期約為2600萬年。每次運行到這個位置的時候,它的引力就會擾動太陽系,導致小行星撞擊地球、滅絕生物。他們還給這顆恆星起了個神秘的名字——復仇女神。的確,經過大量的天文觀測,天文學家們發現宇宙中的雙星系統確實非常普遍。
  • 太陽系曾經有兩個太陽,那麼另一顆太陽哪裡去了?
    我國古代傳說,天空中曾經同時出現10個太陽,它們發出的熱量幾乎把地面烤乾。後來后羿用弓箭射下了9個太陽,只剩一個太陽目前還在空中閃耀著。我們已經習慣了只有一個太陽的生活,但是科學家懷疑太陽系原本是有兩個太陽的,因為銀河系中的大多數系統是由雙星對組成的。
  • 太陽系曾經有兩個太陽,那麼另一顆太陽哪裡去了?
    我國古代傳說,天空中曾經同時出現10個太陽,它們發出的熱量幾乎把地面烤乾​。後來后羿用弓箭射下了9個太陽,只剩一個太陽目前還在​空中閃耀著。我們已經習慣了只有一個太陽的生活,但是科學家懷疑太陽系原本是有兩個太陽的,因為銀河系中的大多數系統是由雙星對組成的。
  • 太陽曾經或存在一顆姊妹恆星
    長期以來,天文學家已經知道我們銀河系中的大多數系統是由雙星而不是單個恆星組成的,這導致科學家一直努力在我們的星系中尋找G型恆星(黃矮星),這可能是太陽早已消失的「姊妹恆星」。,太陽可能曾經有一個非常相似的姊妹恆星,但它早已被趕出了我們的太陽系。
  • 太陽曾經或有一個「孿生兄弟」:質量相似,至今仍潛伏在銀河系某處
    科學家們注意到,恆星誕生於塵埃雲和氣體雲,通常與雙星伴生。而誕生星團中經過的恆星可能通過它們的引力作用移走了第二個太陽——它可能潛伏在銀河系的任何地方。近日,哈佛大學的科學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的一項新理論表明,太陽可能曾經有過一個質量相似的雙星伴星。
  • 雲南天文臺發現首例穩定的紅矮星相接雙星
    該工作發現首例穩定的紅矮星相接雙星,並發現該雙星存在近距離的紅矮星第三天體,是一個由三顆紅矮星組成的三星系統。同時,這些作者也指出這顆雙星的軌道在快速收縮,是一顆動力學不穩定的雙星系統,並將合併成一顆快速自轉的單星。
  • 太陽系是雙恆星系統?---涅墨西斯星的猜測
    但奇怪的是,這5次生物大滅絕發生的時間卻是有規律可循:它們的時間間隔都是2600萬年左右。有科學家認為,這一規律與一顆看不到的太陽伴星有關,這顆伴星是在太陽系以外的遙遠軌道上繞太陽運行。是科學家們猜測的一顆可能存在的太陽的伴星。
  • 科學家發現太陽或曾有個孿生兄弟但現已經消失
    據外媒報導,當你仰望白天的天空時你會看到我們的太陽。我們生活在一星系統中,但天文學家很早就知道,兩顆恆星在中心相互繞轉的雙星系統並不少見。這些系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改變,它們會變成單星系統,但我們的太陽也是這樣發展過來的嗎?
  • 太陽不是一顆單星?還有一顆名叫「復仇女神」的伴星已經離去?
    太陽不是一顆單星?還有一顆名叫「復仇女神」的伴星已經離去?太陽系中,我們的地球是四個巖質行星之一,另外四個是氣態行星,恆星只有太陽一個,我們太陽系是一個單星系統。不過,有科學家曾提出觀點認為,太陽有一個伴星,可能是一顆距離較為遙遠且亮度非常低的紅矮星,科學家們將這個可能存在的星球命名為「復仇女神星」。不過科學家們並沒有看到過這顆星球,甚至後來這顆星球的存在都被否定了。科學家在研究地球生物的時候,發現地球的物種滅絕非常有規律,大約2700萬年左右就會有一次滅絕,會減少物種的百分之十左右。
  • 140萬年後,太陽系可能會迎來第二顆「太陽」,地球有危險嗎?
    這是以奧爾特云為邊界的劃分標準。而整個銀河系直徑在15萬光年以上,存在的恆星大約有數千億個,它們都共同圍繞銀河運動。除了極少數的流浪恆星之外,其它的恆星基本都有自己穩定的恆星系。有很多的星系是雙星系統或者三星系統,也就是一個星系內有二顆恆星或三顆恆星,而像太陽系這樣的單星系統,在宇宙中反而是比較少見的。太陽系的鄰居比鄰星系就是一個三星系統,有著三顆恆星共同管理著星系。
  • 太陽系的邊緣--是「奧爾特雲」嗎?
    1950 年, 荷蘭天文學家奧爾特在對幾百顆長周期彗星的軌道進行分析之後, 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 他認為在距太陽幾萬至十幾萬天文單位處存在大量的小天體, 它們是長周期彗星的源泉, 它們若碰巧進入內太陽系,就會成為長周期彗星。而這個長周期彗星的源泉--奧爾特雲就像是一個裝滿彗星的 「大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