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發現一顆新行星,打破常識,讓他們迷惑不解

2020-09-20 科海拾貝

按照目前人類對生命的理解,智慧生命需要生活在行星之上,所以科學家非常關注地外行星的探索。

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成千上萬的系外行星,認為對什麼位置會存在行星有了一定的心得。

然而廣闊無垠的宇宙總是讓人驚訝,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者發現了一顆在80光年外的系外行星,它的存在打破了行星位置的常識。

這顆行星並不是圍繞正常的恆星在旋轉,它圍繞的是一顆死去的恆星-白矮星在旋轉。為什麼這個簡單的事實會讓科學家們迷惑不解呢?

我們是如何發現系外行星的

我們知道,恆星的體積通常要比行星大數千數萬倍,而且恆星能夠發光,行星不能發光。

即使這樣,在望遠鏡中,恆星通常也只是一個點,那比它小那麼多又不發光的行星又是如何發現的呢。

行星很難直接觀測,現在都是通過長時間觀察一顆恆星。如果這個恆星有行星,每當這個行星穿過恆星和望遠鏡之間時,恆星的亮度就會下降。科學家們通過分析恆星亮度下降的規律來判斷行星的大小和軌道。

為什麼這次發現的行星打破了常識

這次發現的行星所圍繞的恆星被稱作WD1856。大約60億年前,當它的核燃料大體用盡之後,WD1856爆炸損失了大部分質量,只剩下了一個超緻密的核心,稱之為白矮星。

在恆星轉變成白矮星的過程中,WD1856先會變成紅巨星。直到現在,科學家們相信,在恆星變成紅巨星的過程之中,會吞沒其附近的任何行星。而現在這顆行星的軌道離它所環繞的白矮星非常接近,按照經典理論的計算,這麼近的距離一定會被紅巨星吞沒。

而現實是這顆行星好好地在哪裡。

關於這顆行星的暢想

對於這顆行星,科學家們認為,要使它倖免於這顆恆星的紅巨星過程,它的軌道直徑至少要是現在的2.5倍,在恆星紅巨星過程結束後,有一個過程神秘的減小了這顆行星的軌道。

科學家們會提出各種科學合理的解釋,但在這裡讓我們做一個瘋狂的猜測,或許在這顆行星存在著很發達又不是足夠發達的文明,他們知道他們的恆星將要變成紅巨星。就像流浪地球一樣,他們首先提升了他們行星的軌道,在紅巨星過程結束塌縮成白矮星後,他們又縮小了他們行星的軌道,讓這顆行星處於新白矮星的宜居帶中,白矮星壽命很長,他們的壽命又能延續很久。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下次再見。

相關焦點

  • 每秒1700公裡,一顆「活」恆星正流浪銀河系,科學家迷惑不解
    「行星」呢?其實單從字面上理解,「恆」代表著恆定不變,而「行」則代表著行進不斷,可以說一個字就點明了他們根本的區別。而事實也正是如此,古人對天體命名時就是考慮到了這點,所以才將那些相對穩定的天體命名為恆星,圍繞著恆星轉到的天體命名為行星。
  • 科學家們發現,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正在不受約束地穿過銀河系
    科學家們懷疑銀河系中可能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遊蕩行星,但迄今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約4000個行星中,只有少數候選行星出現。這些潛在的遊蕩行星中的大多數看起來都是巨大的,其質量是木星的2到40倍(一個木星相當於大約300個地球)。但是現在,天文學家們相信他們發現了一個遊蕩的,自由漂浮的行星,大約相當於地球的質量,在銀河系的內部遊蕩。
  • 美國科學家在太陽系發現一顆新的矮行星
    2006年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國際天文聯合會上,冥王星被「開除」出九大行星序列。轉過身來,它又成了新的天體分類「矮行星」的一員大將,加上穀神星、鬩神星、鳥神星及妊神星,當前獲得「官方認證」的太陽系矮行星已有5顆。
  • ...科學家發現一顆可能環繞兩顆恆星運轉的新行星,但與《星球大戰...
    藝術概念圖,展現了現實版「塔圖因」星球克卜勒-16b  北京時間1月12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2011年秋季,科學家發現一顆可能環繞兩顆恆星運轉的新行星但根據新的電腦模擬,克卜勒-16b可能擁有一顆適於生命居住的類地衛星。  克卜勒-16b是由美國宇航局的克卜勒望遠鏡發現的。這架望遠鏡通過觀測行星在母星前方穿過時導致的母星亮度變化確定這顆行星的存在。進行此項新研究過程中,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阿靈頓分校的博士生比利-誇爾斯和同事假設克卜勒-16b擁有一顆質量與地球類似的衛星,而後進行幾次模擬,模擬這顆衛星可能的構造。
  • 新黑洞的發現打破規律,科學家稱它不該存在,這是怎麼回事?
    新黑洞的發現打破規律,科學家稱它不該存在,這是怎麼回事?2019年科學家公布了第1張黑洞的照片,讓我們首次看清了黑洞的真實面目,一則關於黑洞的研究報告出現,顛覆了我們對於黑洞的認知,科學家更是表示這樣的黑洞在宇宙中根本不可能存在。
  • 科學家發現一顆「特殊又熟悉的」類地行星
    據外媒CNET報導,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 René Heller領導的一項研究對恆星Kepler-160周圍的行星進行了調查,這顆行星距離地球約3000光年。數據顯示, 可能有一顆稱為 KOI-456.04的系外行星繞著這顆恆星運行,這顆行星可能是一顆類地行星。 該團隊周四在 《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 雜誌上發表了這項研究報告。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將KOI-456.04描述為「不僅僅是另一個潛在的宜居世界」,並稱其恆星發出的光線 「很像我們在母星上看到的日光」。這顆系外行星的軌道周期也與地球相似。
  • 國外科學家提出新定義,只有一顆行星符合
    然而前段時間國外研究指出,銀河系內或許遍布宜居行星,這意味著地球不再那麼獨特了。為此國外許多研究人員都開始研究系外宜居行星,那麼他們有什麼發現呢?根據報導,前段時間國外科學家對宜居行星提出了最新的定義,並且在新框架下發現了24顆系外行星。
  • 139個全新小行星被發現,科學家們或發現第九號行星的證據!
    在整個太陽系之中,對於小行星的發現可能我們多數都是建立在是否與地球存在關係的上面,而根據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增刊」系列中,天文學家又最新公布了在我們太陽系的邊緣地區的一個新發現,那就是發現了100多個小行星,這可以說,可能為我們尋找「第9號行星」尊定了一個基礎。
  • 科學家發現一顆奇怪的行星,運行軌道怪異,連天文學家也沒見過
    而到了近現代以來,伴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天文學家對於宇宙的了解也越來越多,各種神秘的星體不斷被發現,無論是行星還是恆星,都是千奇百怪的,正應了那句話,「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不過,前段時間天文學家們卻發現了一顆令他們驚掉下巴的行星
  • 美科學家稱發現太陽系第九行星
    《科學》稱,儘管研究人員目前尚未觀測到X行星的本尊,但他們在近距離觀測太陽時發現六個星體的排位很奇特,因此他們確信一定存在X行星。科學家稱,這樣奇特的排位若是純屬巧合,其機率僅為0.007%,因此他們堅信這一定是因為有第九顆行星存在的緣故。美聯社稱,科學家們相信五年內他們一定能用望遠鏡觀測到這個行星。So where did this possible planet come from?
  • 科學家發現了一顆極端的行星,該星球下的雨是巖石雨
    我們太陽系邊緣以外發現的最極端的行星中,有熔巖行星:熾熱的世界如此之近環繞其主恆星,以至於某些地區可能是熔融熔巖海洋。根據麥吉爾大學、約克大學和印度科學教育學院的科學家的說法,至少一顆這樣的系外行星的大氣和天氣周期非常特殊,該行星特徵具有這樣的特徵:巖石被蒸發並形成巖石雨、時速超過5000公裡的超音速風和100公裡深的巖漿海洋。
  • 科學家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數據中發現,又一顆系外類地行星
    克卜勒、TESS和其他項目發現的大多數系外行星都比地球大得多。用我們目前的技術,更大的行星更容易被發現,但科學家們懷疑,也有很多類似地球的行星。天文學家分析了來自克卜勒任務的數據,發現了這樣一顆幾乎從裂縫中墜落的行星,它可能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類似地球的行星。
  • 科學家發現一顆新地球!據我們僅14光年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2月16日報導,多年來,人類一直在尋找「第二個地球」,以期未來毀滅性災難發生時可以移居新家園。日前,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新的備選項——一顆距離地球僅14光年的潛在宜居行星。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這個「超級地球」名為「沃爾夫1061c」,它的質量是地球的4.2倍,處於一顆名為「沃爾夫1061」的紅矮星的宜居帶,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距離地球最近的太陽系外潛在宜居行星。
  • 科學家發現比鄰星不只一顆行星,還有一顆6倍地球質量的潛在行星
    那裡有行星存在嗎?行星上面有生命存在嗎?其實天文觀測中已經發現比鄰星系中有行星存在,2016年8月時歐洲南方天文臺宣布在比鄰星附近發現一顆行星!它就是比鄰星b,和地球差不多大小,距離比鄰星只有700萬公裡,比水星到太陽的距離還近得多,然而由於比鄰星是一顆紅矮星,質量只有太陽的1/8,所散發出的光和熱也比較弱,表面溫度只有2800k左右,所以其宜居帶比太陽系更靠近星體,因此比鄰星b這顆行星位於比鄰星的宜居帶中。
  • 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行星
    天文學家們發現,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正繞著一顆白矮星運行。這一前所未有的發現表明,行星有可能可以在它們的母恆星劇烈的死亡爆發中倖存下來。想像一下,一顆大約和地球大小相當的、昏暗的晚期恆星,每34小時就有一顆巨大的木星大小的行星圍繞它運行,這絕對是一個奇怪的景象。較小但密度更大的天體,似乎控制著視覺上根本不匹配的天體形態。
  • 筆尖上的行星,兩位天文學家,僅僅憑藉「算數」發現了新行星
    剛開始,科學家們還在考慮誤差、計算錯誤等等情況。時間長了,他們覺得問題不在於此,一定有什麼未知的機制導致了這個情況。可是,牛頓力學已經多次在其他行星上證明了它的牢固地位,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筆尖上發現的行星在所有人都大惑不解的時候,有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會不會是在天王星以外還有一顆行星,通過強大的引力幹擾了天王星的運行呢?
  • 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
    一顆體積較小、脫離任何恆星束縛的行星,穿過星際空間會發生什麼?當一顆行星 「四處漂流」會發生什麼?目前,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此前從未觀測到該現象。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 4000 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 2-40 倍(一顆木星相當於 300 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新證據:太陽系可能隱藏著一顆鬼魅行星
    天文學家發現驚人的新證據,表明太陽系可能存在第九顆行星——不,他們不是指冥王星。在上周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科學家宣布,他們識別出了一顆小型巖石天體。它位於海王星以外,它的奇特運動軌跡顯示:它可能受到一顆較大行星的引力影響。
  • 大發現!科學家發現一顆巨大的行星在死星的屍體附近運行
    我們現在可能有直接的證據表明,行星能夠安然無恙地生存下來,而這正是導致它們的主星死亡的原因。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顆完整的巨型行星圍繞著一顆被稱為白矮星的超高密度恆星屍體旋轉的跡象。這顆被稱為wd1856的白矮星是距離地球約80光年的三星系統的一部分。
  • 科學家發現最大巖石行星,比地球大39倍,可憐的是大氣層全被奪走
    審核-小文科學家們在系外探索行星時通常更關注巖石星球,因為這類星球相比起氣態行星來說更有存在或者出現生命的可能,如果未來人類要移民到太陽系之外,巖石行星也是人類首要考慮的對象。但並非所有巖石星球的形成都和地球一樣,從一開始就走上了「巖石星球」的道路,例如最近新發現的這顆系外巖石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