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認為太陽系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存在,不僅僅因為這個恆星系內存在八大行星,還因為這八大行星中存在地球這樣的星球。然而前段時間國外研究指出,銀河系內或許遍布宜居行星,這意味著地球不再那麼獨特了。為此國外許多研究人員都開始研究系外宜居行星,那麼他們有什麼發現呢?
根據報導,前段時間國外科學家對宜居行星提出了最新的定義,並且在新框架下發現了24顆系外行星。看到這應該有很多讀者朋友好奇,科學家新定義的宜居行星需要符合什麼條件,這24顆系外行星真的完全符合人類的要求嗎?
在了解系外宜居行星新定義之前,我們需要對宜居帶的概念有所了解。宜居帶這個概念和宜居行星一樣是人為定義的,都是科學家根據現在太陽系內的情況來進行判斷。在太陽系中,宜居帶指的是金星、火星和地球所在的區域,其他地方都不算是宜居帶。這樣看來,宜居帶需要與主恆星保持一定的距離,同時又不能太遠離主恆星。
參與此次研究的科學家有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德克·馬庫奇教授和德國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科學家,他們在這項研究之前就已經有過研究合作,目的是尋找太陽系外的宜居行星。但隨著探索的不斷深入,他們發現在舊的框架下尋找系外宜居行星並不適合,因此他們認為要重新定義系外宜居行星。
在他們的定義中,一顆真正的宜居行星至少需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行星的體積、質量要和地球相仿,行星與地球的差異要保持在10%的範圍內。第二個條件是行星需要擁有穩定的大氣層,且大氣中氧氣含量高於20%。第三個條件是行星表面的平均氣溫要與地球相仿,否則很難孕育生命。
那麼科學家們利用最新的定義發現了哪些宜居行星呢?據了解,這個聯合團隊起初發現了24顆候選星球,但是篩選到最後面就只剩下一顆行星符合要求,它就是KOI 5715.01。其他不符合要求的星球中,有的只在體積上和地球相似,有的只在質量上和地球相似,有的只在平均氣溫上和地球相似,而兼顧所有條件的行星就只有KOI 5715.01。
該研究發布之後,有不少天文學家表示之前都未探測到KOI 5715.01,這是為何呢?原因在於這顆系外行星與太陽系的距離超過了100光年,而100光年之外的宇宙空間存在不計其數的行星,科學家無法對它們進行一一確定。
從這次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地球雖然是目前宇宙中唯一一顆存在生命的星球,但它無法成為宜居行星的模板。毋庸置疑的是,人類在未來還會繼續太空探索,隨著探索的範圍越來越廣闊,發現條件更好的行星的機率就越大。以上所提到的24顆行星也可能在未來某一天成為人類研究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