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所以能夠孕育生命,除了因為它內部獨特的自然環境之外,與外部的太空環境也密切相關。地球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中,這條宜居帶距離太陽既不遙遠,也不近,因此得到太陽能量恰到好處。但並非所有位於宜居帶的行星都是宜居星球,比如金星。金星當時是個特例,但是科學家們認為太陽系在銀河系中可能不是特例。
根據報導,前段時間德國的天文學家與美國天文學家展開合作研究,最終還共同發出了一份研究報告。在報告中,天文學家重新對宜居行星進行定義,並且根據最新定義在系外發現了24顆大致符合要求的宜居行星。這樣的發現在之前的研究中都是史無前例的,那麼德、美科學家提出了怎樣的新定義,他們又發現了哪些新的宜居行星呢?
在了解宜居行星的新定義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關於宜居帶的定義。宜居帶是人為劃定的一條環狀區域,這個區域距離主恆星並不近,也不遠,因此既不會被主恆星強烈的輻射所侵害,也不會因為缺乏陽光而變得寒冷。在宜居帶中的行星往往有一個穩定的大氣層,地球和金星就是例子。
據了解,這次共同合作的是美國的華盛頓州立大學的天文研究團隊和德國馬克思·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他們起初的研究目的是尋找太陽系外的宜居行星,後來發現宜居行星這個概念是人類定義,而且這個概念已經提出很久了,它需要根據時代的變化和探測的情況進行變化,於是他們提出了新的宜居行星定義。
那麼什麼樣的行星算是宜居行星呢?第一,該行星所處的恆星系統中有一顆與太陽相似的主序星。這顆主序星的歷史、溫度、質量和體積都需要和太陽相仿,否則其他條件會因為這一條件的改變而改變。第二,宜居行星在體積上至少要和地球相仿,最理想的情況是比地球大10%左右。而且宜居行星的歷史同樣要和地球一樣,平均氣溫也是如此。
第三,該星球必須擁有大氣層,而且大氣層中氧氣含量需要穩定在25%~30%這個範圍內。綜合以上三個條件,能夠達到要求的星球在自然環境方面自然不會太差。那麼根據新定義的條件,研究人員發現了哪些系外宜居行星呢?根據馬庫奇教授的介紹,他們在距離太陽系100光年內發現了24顆大致符合條件的行星。
其中有16顆行星的歷史稍微比地球悠久一些,還有5顆行星的平均氣溫符合要求。但如果要尋找符合各方麵條件的行星,就只有唯一的KOI 5715.01。也有其他未參與研究的科學家表示,在之前的探測中並未發現這顆星球,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是因為這顆行星是所有候選星球中距離地球最遠的,其次是因為它的主恆星並不耀眼,因此一直被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