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已確認24顆宜居星球,這些行星適合人類生存嗎?

2020-10-08 痴狂科學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WSU)的一個研究團隊確定了24顆宜居行星,這是NASA制定的克卜勒任務中最終得出結果,克卜勒任務於2009年開始實施,將通過太空望遠鏡從十萬顆恆星系統中找到宜居帶上的類地行星,研究團隊指出這些同樣處於宜居帶的行星擁有與地球非常接近的環境,其中一些類地行星的大氣數據和環境溫度與地球基本無異,對於人類來說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未來完全有可能移居到這些行星上。

在整個克卜勒任務中一共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其中處於宜居帶上又屬於巖石行星的並不多,科學家認為在宇宙中適應地球生命的宜居行星並不罕見,但目前尋找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凌日法」來判定的,當行星從觀測面經過時會導致恆星光線降低來分析行星的數據,這個方法雖然簡單有效但效果卻並不讓人滿意,只能發現運行到觀測面的行星,而且也很難觀測到那些遠離恆星運行的行星,事實上發現的這些宜居行星質量都比地球要大,這意味著重力也是超過地球的。

在克卜勒任務中篩選出的24顆宜居行星其實也不一定適合人類生存,通常宜居行星是指存在擁有穩定大氣層和液態水環境的巖石星球,然而大多數宜居行星的質量是遠超過地球的,比如號稱「地球2.0」的克卜勒-452b就擁有接近地球兩倍的重力環境,雖然克卜勒-452b其它方面的數據基本符合地球生命,但人類的身體構造是無法承受這樣的重力環境的,科學家認為克卜勒-452b上面如果存在智慧生命的話,較大的重力會限制上面的智慧生命無法進入太空,其文明發展的程度依然處於較為低等的狀態。

不過研究人員認為如果行星的體積只比地球大10%,那麼這顆行星對於人類來說是非常合適的,通常體積較大的宜居行星會有更厚的大氣層來抵禦宇宙射線,而且更大的地核產生的磁場也能有效地抵抗恆星粒子風的襲擊,而符合這個條件的克卜勒-186f就成為了人類的首選,科學家模擬出在克卜勒-186f行星上看恆星的效果圖,可以看出幾乎與地球相同了,但這顆行星所處的位置相當於太陽系的水星,由於十分靠近恆星其公轉周期也只有130天,但行星表面的晝夜溫差卻比地球要大得多,這是因為其圍繞的克卜勒-186恆星是一顆質量非常小的黃矮星,克卜勒-186f在科學家眼中猶如一顆有大氣層的水星。

研究人員認為在這24顆篩選出來的宜居行星中,能讓人類直接生存的行星可能並不存在,因為人類是完全在地球這樣的行星環境下繁衍出來的,在近一百年來現代化工業讓地球的平均溫度僅僅上升了1℃左右就已經讓人覺得變熱了許多,而發現的宜居行星都是處於更靠近恆星的位置上,只比地球高出幾度的環境可能就足以讓人類無法適應,不過科學家指出更長的恆星光照才是人類難以適應的主要原因,質量與地球最接近的克卜勒-1649c就是這樣的環境。

克卜勒-1649c是一顆質量約為地球1.06倍的巖石行星,同時還發現這顆行星雖然十分靠近恆星,但受到的光照卻只有地球上的75%,科學家甚至認為這顆類地行星上是有生命存在的,不過僅僅19.5天的公轉周期導致行星會處於潮汐鎖定的運行狀態,這種環境下有一面長期處於恆星光照,而另一面則長期處於黑夜狀態,雖然行星表面是存在液態水的環境,但人類並不適應在這種極晝和極夜環境下生存,曾經讓科學家一度很興奮的克卜勒-1649c實際是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宜居帶行星。

科學家認為宇宙中絕大多數的恆星都存在宜居帶,雖然判斷宜居行星的基本條件主要是看有沒有液態水存在,至少擁有液態水的行星才能稱為宜居星球,然而研究人員很快發現適應人類的行星條件其實非常苛刻,不同環境下的適應的生命也大不相同,許多宜居行星雖然看起來與地球十分相似,卻並不代表是人類能直接生存的星球,相比較而言人類可能更容易適應火星上的環境,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家提出要在火星上建立基地的原因。​

不管未來的人類是否能到達系外宜居行星上生存,都必須擁有能適應更多環境的生理構造,從目前太空中生活過的太空人的情況來看,我們甚至都不能在失重的環境下生存太長時間,可以說不管是較低的還是更高的重力環境都是難以克服的條件,其實這24顆篩選出來的類地行星也只是相對的宜居而已。

不過科學家也指出目前尋找的系外行星範圍還非常有限,更先進的觀測設備會幫助搜尋宜居星球的效率大大提升,找到一顆與地球環境完全相同的行星也並非不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這裡將帶給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世界!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行星,比地球更適合人類生存
    大家都在想,地球的「生命」是有限的,因此人類需要找一顆備用的星球,它的溫度體積質量等如果能供應人類生存是再好不過的。然而因為難度過大,一直以來都沒找到合適的星球。而美國和德國科研人員一直不懈地堅持,終於有所發現。難道地球不再唯一了?這些科學家發現了24顆宜居星球,似乎比地球更適合人類生存,這是怎麼回事呢?
  • 人類希望?科學家在4500顆行星中確定了24顆宜居行星
    在人類的太空探索道路上,尋找宜居行星一直是主要目標之一。然而在太陽系,帶給人們更多的是失望。為什麼人類要急於尋找更多的宜居行星呢?宜居行星有什麼標準呢?雖然還沒有發現此類生命的直接證據,但像克卜勒這樣的系外行星搜尋任務改變了我們對行星系如何形成的許多看法,並為科學家提供了思考太陽系以外生命的手段,而不必過於依賴猜想和猜測。其實我們心裡都明白,為了邁出更遠的科研腳步,我們致力於發現這些可能有希望維持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存在,這些就是宜居行星。
  • 比地球還完美的星球?科學家已經發現24顆行星,更適合人類居住
    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我們的環境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有科學家認為再過10億年的時間,地球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所以科學家一直都在宇宙中尋找一個更加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終於經過科學家們的多方研製,終於找到了24個行星,而且它們具有更加適合人類居住的生存環境。
  • 比地球更宜居!科學家找到24顆「超宜居星球」,上面會有生命嗎?
    人類搜尋地外宜居星球已經長達70年的時間,之所以要花如此長的時間去尋找宜居星球,是因為人類始終相信茫茫宇宙中應該還存在著和地球擁有類似自然環境的星球,科學家們將這類行星稱為「類地行星」。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超過一千顆行星,那麼這些行星有哪些是適合居住的呢?
  • 比地球還完美的星球?科學家已經發現24顆行星,更適合人類居住
    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我們的環境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有科學家認為再過10億年的時間,地球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所以科學家一直都在宇宙中尋找一個更加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終於經過科學家們的多方研製,終於找到了24個行星,而且它們具有更加適合人類居住的生存環境
  • 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星球,或比地球更適合人類!
    在宇宙中存在著數不勝數的星體,按理說在這些星體中,不應該只出現人類這一種高等生命。科學家為了尋找其他的宜居星球,從進入現代社會以來就一直在進行不斷的探索。科學家也根據這張照片推算出了宇宙中的星系總量,大約有2000億個,在這麼多的星系中,總會有一顆星球是適合生命出現的,因此科學家也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尋找系外行星,希望可以發現生命存在的地方,為人類實現太空移居早做準備。
  • 比地球更宜居!科學家找到24顆「超宜居星球」,上面會有生命?
    人類搜尋地外宜居星球已經長達70年的時間,之所以要花如此長的時間去尋找宜居星球,是因為人類始終相信茫茫宇宙中應該還存在著和地球擁有類似自然環境的星球,科學家們將這類行星稱為「類地行星」。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超過一千顆行星,那麼這些行星有哪些是適合居住的呢?
  • 24顆比地球更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探測器傳回信息,卻讓人失望!
    24顆比地球更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探測器傳回信息,卻讓人失望!金星火星地球被稱為太陽系中的三兄弟,因為三者都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地帶當中。如果宇宙中一定要尋找一顆和地球一樣的星球,那麼它一定是在太陽系之外,根據最新的科學報告指出,美德兩國的研究人員在太陽系之外根據系外行星超宜居的標準,發現了24顆系外行星,這些星球,雖然沒有完全符合標準,但是這裡的環境比地球更加符合人類生存,在這裡生存會更舒適一些,那麼在未來人類有沒有可能會登上這24顆星球,過上更為舒適的生活呢?
  • 美科學家找到24顆超宜居行星,比地球還適合居住,或有地外文明
    地球是人類和其他生命物種的家園,迄今為止,人類仍然沒有在茫茫宇宙中發現任意一個地外生命體,更沒有發現哪個星球上有地外生命存在。那麼在茫茫宇宙中,真的就沒有像我們的地球這樣宜居的星球可供地外生命生存嗎?不存在可讓我們人類等地球生命移民的星球嗎?
  • 美歐科學家找到24顆超宜居行星,比地球還適合居住,或有地外文明
    地球是人類和其他生命物種的家園,迄今為止,人類仍然沒有在茫茫宇宙中發現任意一個地外生命體,更沒有發現哪個星球上有地外生命存在。那麼在茫茫宇宙中,真的就沒有像我們的地球這樣宜居的星球可供地外生命生存嗎?不存在可讓我們人類等地球生命移民的星球嗎?
  • 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星球,人類可以準備「搬球」了嗎
    地球目前是人類唯一的生存家園,隨著地球環境逐漸惡化,全球變暖的加劇,以及地球自身的演化等,地球將趨于越來越不宜居的狀態演化。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生前曾表示,地球遲早會滅亡,人類為了延續生命,應該到外太空尋找可移居的星球。
  • 比地球更適合居住,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星球,地球已不再完美?
    近日,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關於什麼是「宜居星球」,科學家並沒有想去找地球的克隆版,而是確定了「超宜居」標準,以符合潛在的超級宜居性,例如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
  • 地球不一定最適合人類居住,科學家發現多顆「超宜居」行星
    不久前美國和德國的研究人員根據研究成果認為,地球不一定是人類最宜居的星球,在太陽系外,科學家發現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生存,行星的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是否有大氣層、與恆星距離等構成了生命宜居的條件,他們在眾多的行星中挑選出了24顆「超宜居」行星,意味著人類在這些行星上面生活比地球更加舒適。
  • 比地球更適合居住,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星球,地球已不再完美?
    近日,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關於什麼是「宜居星球」,科學家並沒有想去找地球的克隆版,而是確定了「超宜居」標準,以符合潛在的超級宜居性,例如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
  • 24顆「超宜居」行星被發現,地球不是生命「最宜居」的行星?
    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行星,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這是最近很多媒體報導的消息,初看消息時我有些震驚,這是真的嗎?於是我點開一看。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科學家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24顆「超宜居」行星,近期在美國《天體生物學》雜誌發表文章,詳細介紹這些距離地球超過100光年的「超宜居」星球。
  • 24顆行星被圈定,或成為人類「超宜居」星球
    我們通過對遙遠太空的觀測已經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其中一些已經被標記為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會有人住在那裡,但的確有這種可能。在宇宙中勢必存在所謂的「超宜居」行星。而發表在《天體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的研究分析報告指出,科學家已經探測到了24個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
  • 科學家發現24顆比地球更宜居的星球
    人類探索宇宙以來一直在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那麼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還有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呢?近日,研究人員給出了答案他們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
  • 比地球更適合生存?科學家發現24個超宜居星球
    」的K2-18b行星美國最新研究指出,地球是目前已知唯一擁有生命的行星,但若與太陽系外的24個潛在「超宜居」行星(superhabitable planet)相比,地球可能不是最適合生命生存的地方。馬庫奇及同事指出,距離地球100光年的24個系外行星及其候選行星,可能是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的超宜居行星,並將超宜居星球定義為「任何比當前地球擁有更多生物量和生物多樣性的行星」,本質上必須比地球更老、更大、更溫暖且更溼潤。
  • 科學家發現24顆比地球更宜居星球
    這是美國航天局提供的新確認的行星運轉概念圖。新華社/美聯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記者王鑫方)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他們最終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24顆「超宜居」行星。不過,沒有一顆行星能滿足所有「超宜居」條件,但一般能滿足4個條件,意味著生命體可能在那裡生活得比在地球更舒適。研究團隊近期在美國《天體生物學》雜誌發表文章,詳細介紹這些距離地球超過100光年的「超宜居」星球。其中一些星球比地球更古老、稍微大一些、略溫暖些、可能更溼潤。
  • 比地球更宜居!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星球
    這是美國航天局提供的新確認的行星運轉概念圖。新華社/美聯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記者王鑫方)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他們最終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24顆「超宜居」行星。不過,沒有一顆行星能滿足所有「超宜居」條件,但一般能滿足4個條件,意味著生命體可能在那裡生活得比在地球更舒適。研究團隊近期在美國《天體生物學》雜誌發表文章,詳細介紹這些距離地球超過100光年的「超宜居」星球。其中一些星球比地球更古老、稍微大一些、略溫暖些、可能更溼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