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上的行星,兩位天文學家,僅僅憑藉「算數」發現了新行星

2021-01-13 姿勢分子knowledge

1781年,英國著名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發現了天王星,掀開了天文學的新篇章。人類對於太陽系範圍的認知大幅增加,同時也不禁驚嘆道:原來太陽系不止這幾顆行星!

隨著天王星的發現,新的問題也出現了。當科學家們按照計算出來的天王星軌道尋找它時,卻發現它並不在計算出來的位置上。剛開始,科學家們還在考慮誤差、計算錯誤等等情況。時間長了,他們覺得問題不在於此,一定有什麼未知的機制導致了這個情況。

可是,牛頓力學已經多次在其他行星上證明了它的牢固地位,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筆尖上發現的行星

在所有人都大惑不解的時候,有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會不會是在天王星以外還有一顆行星,通過強大的引力幹擾了天王星的運行呢?天王星的發現已經證明了太陽系可能存在著肉眼看不見的行星,有一就有二,我們不能排除太陽系還有其他行星的可能。

(圖片說明:勒維耶)

當時,有一個名叫奧本·勒維耶的人通過大量的計算,推測出了一顆行星的位置,並且興致勃勃地去柏林天文臺,請求那裡的科學家按照自己的計算結果尋找新行星。當時的柏林天文臺對他愛答不理,儘管有了赫歇爾發現天王星的榜樣,但誰也不相信僅僅通過算數就能發現新行星。於是,他們讓一個名叫達赫斯特的學生做這項工作。

萬萬沒想到,達赫斯特在僅僅是為了完成最新星圖的繪製,順便幫勒維耶尋找行星的情況下,還真的發現了一顆行星!1846年9月23日晚上,一顆新行星在望遠鏡的視野裡被捕獲,它所在的位置和勒維耶的計算相差不到1°!就這樣,這顆新的行星僅僅通過計算就被發現,因此被稱為「筆尖上的行星」。

這個消息一經公布,迅速引爆了整個天文學界,也讓許多人為此拍著大腿表示遺憾,因為他們真的只是和發現新行星、青史留名擦肩而過。

約翰·亞當斯:在1843年就完成了同樣的計算,並且請求英國皇家天文學家喬治·艾裡幫忙觀測。後者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直到新行星已經被發現,他才回顧亞當斯的計算,發現他們錯過了發現這顆新行星的機會。即便如此,在今天提到這顆行星的發現時,還有很多人把亞當斯與勒維耶並稱;約翰·赫歇爾:天王星發現者威廉·赫歇爾的兒子,子承父業,成為了天文學家。他也計算出了新行星的軌道,並勸說一個名叫詹姆斯·查理士的人尋找。當新行星被發現時,查理士回顧自己的觀測,才發現自己看到過兩次,但都沒有當回事;伽利略:作為首先將望遠鏡對準夜空的人,伽利略曾經兩次描繪過這顆行星,不過當時由於一些天文上的巧合,他把它當成了恆星。不過,新行星發現的時候,他已經去世二百多年了,也沒機會後悔了。

說到這,我想起了一句著名的話:不是因為看見才相信,而是因為相信才看見。正是因為這些人沒有大膽想像的勇氣,他們才錯過了發現新行星的機會。

海王星

相信大家早已經猜到了,我們一直在說的新行星,就是八大行星最遠的海王星。根據觀測,這一顆行星呈現出非常漂亮的蔚藍色,因此天文學家們把它和羅馬神話中的海神聯繫了在一起,也就是尼普頓Neptune,中文翻譯過來就是海王星了。

海王星的蔚藍色,和地球是完全不一樣的,它表面並沒有海洋,而是大氣中的甲烷所表現出的顏色。你可能想到了上一期我們的介紹,天王星也因為甲烷而呈現出類似的顏色。而接下來的觀測表明,海王星和天王星還真的是非常相似。

從直徑上講,海王星是49244公裡,相當於天王星的97%。從質量上講,海王星反而略大於天王星,天王星是它的84.8%,可以說二者十分接近。從大氣成分上講,海王星80%是氫,19%是氦,排名第三的是甲烷,這一點與天王星也非常相似。因此,科學家們也習慣於把天王星和海王星稱為太陽系內的一對雙胞胎。

另外,由於距離太陽非常遙遠,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表面溫度都非常低。天王星大約是-226℃,而海王星則是-218℃。為了區別於木星、土星的分類氣體巨星,這兩顆行星被歸類為冰巨星。而相比之下,海王星比天王星更加遙遠,距離太陽約45億公裡,是地日距離的30倍。海王星要完成一次公轉,需要164.8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從被人類發現開始,直到2011年它才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公轉。

太陽系最詭異的衛星

天王星被發現的6年後,其發現者威廉·赫歇爾才發現了它的兩顆衛星。而在海王星被發現的僅僅17天後,英國天文學家威廉·拉塞爾就發現了它的衛星——海衛一。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的新發現:八顆潛在適居行星
    作者|Alex Knapp天文學家宣布新發現八顆可能處於適合居住溫度帶的行星。」這八顆行星中,可能最類似於地球的兩顆就是克卜勒-438b和克卜勒-442b了,兩者都圍繞紅矮星運轉,它們處在各自恆星適居溫度帶的可能性分別為70%和97%。但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圍繞紅矮星運轉的行星,它們的潛在適居性問問重重,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才能確定。
  • 巴西天文學家:太陽系中第九大行星或再次出現
    巴西天文學家羅德尼·戈梅斯日前在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指出,在海王星以外運行的小型冰塊軌道出現攝動,表明太陽系邊緣存在一顆未知的、體積相當於四個地球大小的行星。這是戈梅斯通過計算得出的,也是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暫時被稱為「X星」。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會決定,由於冥王星過小(比月球還小),「開除」了冥王星在太陽系行星中的「星籍」。
  • 新發現「軌道逆行」行星 或顛覆行星形成理論
    其中左下角為首次觀測到的沿反向軌道公轉的系外行星WASP-17b,右下角行星作為比較之用,其擁有一個「正常」的軌道方向。(歐南天文臺供圖)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4月15日(北京時間)報導,天文學家新發現多個「軌道逆行」的系外行星,即該行星圍繞主恆星旋轉的方向與恆星旋轉方向相反,這項發現幾乎顛覆了主流行星形成理論。
  • 行星「大爆炸」:克卜勒宣布發現715顆新行星!
    天文學家從克卜勒望遠鏡留下的數據中,一次性確認發現了715顆新的外星行星!圖片來源:NASA(文/Phil Plait)在2月26日召開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參與克卜勒項目的天文學家宣布了一系列堪稱重大的新發現: 他們在300顆恆星周圍,確認了715顆新的外星行星。 這些行星中有95%個頭比海王星小。 大約100顆新行星,大小與地球相當! 有4顆新行星,位於各自恆星的宜居帶內。
  • 新行星定義意在彌合傳統行星概念與新發現差距
    新華網北京8月24日電(記者楊駿)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24日投票決定,不再將傳統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視為行星,而將其列入「矮行星」。許多人感到不解,為什麼從兒時起就一直熟知的太陽系「九大行星」概念如今要被重新定義,而冥王星又因何被「降級」?  「行星」這個說法起源於希臘語,原意指太陽系中的「漫遊者」。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一顆飄蕩的「流浪行星」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0月29日報導,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在我們銀河系飄蕩的「流浪行星」,它不受任何恆星約束。報導稱,這個「自由飄蕩」的星球略小於地球,是已經發現的此類行星中最小的。報導還稱,銀河系中可能有很多這樣的流浪行星,科學家表示其數量甚至會多於我們銀河系中的恆星。報導指出,科學家利用名為「微引力透鏡」的天文現象發現了這顆行星。它因為扭曲了更遙遠恆星的光線而暴露了自己。報導還指出,由此產生的效果非常像一個巨型放大鏡,強化了背景中「源」恆星的光,從而暴露出大型物體的存在。
  • 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行星
    天文學家們發現,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正繞著一顆白矮星運行。這一前所未有的發現表明,行星有可能可以在它們的母恆星劇烈的死亡爆發中倖存下來。想像一下,一顆大約和地球大小相當的、昏暗的晚期恆星,每34小時就有一顆巨大的木星大小的行星圍繞它運行,這絕對是一個奇怪的景象。較小但密度更大的天體,似乎控制著視覺上根本不匹配的天體形態。
  • 天文學家:揭示宇宙中最極端的行星之一
    系外行星特性探測衛星(CHEOPS)1995年兩位瑞士天文學家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因首次發現系外行星,去年獲得了諾貝爾獎。今年,天文學家通過該探測衛星揭示了一個名為WASP-189b系外行星的細節,這是已知的最極端的行星之一。WASP-189b,又名HD 133112b,是一顆圍繞其主星WASP-189(或HD 133112)恆星運行的太陽系外行星,軌道周期僅僅為2.7天,WASP-189星系位於距離322光年的天秤座內。
  •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新成員,矮行星又要再添一員?
    據外媒報導,在冥王星軌道外圍,天文學家發現了太陽系的一名新成員。這顆隱藏在太陽系深處的天體很可能成為矮行星行列的一員。
  • 激動人心的發現:天文學家首次發現河外行星的存在
    9月20日,天文學家發表了一篇論文,在距離地球2300萬光年的M51星系中發現了第一顆河外行星。1992年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顆系外行星,自那以後的28年間,人類已經發現了4277顆系外行星,還有5000多顆等待確認。它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還處於銀河系內。
  • 世界上第一個被望遠鏡發現的行星-天王星
    大家都知道太陽系中有八顆行星,但是這八顆行星的發現歷史各不相同。像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土星都是被人用肉眼觀察到並命名的。而第七大行星天王星和第八大行星海王星是後面發明瞭望遠鏡之後才發現的。今天我們就說說第一顆用望遠鏡發現的行星。它就是天王星,太陽系的第七顆行星,同時也是八大行星裡僅此與木星土星,直徑排行第三的大行星。它是被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在一七八一年發現的。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和地球相似的「流浪行星」
    「流浪行星」中最神秘的成員被發現。行星會不會也和人一樣呢?宇宙中有數不清的行星。有一些循規蹈矩地圍繞恆星運轉,而有一些卻在空曠寒冷的太空中獨自流浪。和《流浪地球》中因太陽行將就木而被迫在人類操控下流浪的地球不同,這些流浪行星大多是在年幼時,因為和同一個行星系統中的其他行星發生引力糾葛而被甩出來的。理論上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流浪行星。但是由於這些行星遠離恆星,基本上都很難發現。
  •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
    科學家發現氦逃逸了巨型行星的大氣,哈勃望遠鏡的觀測表明,一顆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在距地球200光年的系統中失去了大氣。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圍繞行星的氣體包層延伸到了太空。結果出現在5月3日的Nature中。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一顆自由飄蕩的「流浪行星」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新媒體專電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0月29日報導,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在我們銀河系飄蕩的「流浪行星」,它不受任何恆星約束。報導稱,這個「自由飄蕩」的星球略小於地球,是已經發現的此類行星中最小的。
  • 天文學家發現首顆無家可歸的流浪行星!
    天文學家發現首顆無家可歸的流浪行星!這顆名為CFBDSIR2149的流浪行星,被加拿大蒙特婁大學(University of Montreal)的天體物理學家描述為一顆「無家可歸」的行星,天體物理學家之所以發現它獨自流浪,是因為它沒有圍繞著一顆恆星打轉。研究人員表示,先前就已經觀測到一些可能是流浪星體的存在,不過一直沒有足夠的資料可以將這些星體確切分類。
  • 天文學家發現最大行星 體積相當地球20倍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一個國際性的天文學觀測組日前發現了迄今宇宙體積最大的一顆行星,它的體積足足有地球的20倍,但密度卻低得驚人,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令科學家十分費解。    體積大得反常    據美國媒體報導,這個新發現的行星被科學家命名為「TrES-4」,在距離地球約1435光年外的太空圍繞一顆恆星轉動。
  • 天文學家有一個發現九號行星的計劃
    一顆非常遙遠的行星九的可能性在天文學家中引起了極大的爭論。如果它真的存在,它的模糊性將使它成為一個難以找到的挑戰。儘管如此,耶魯大學的天文學家已經提出了一種可能會產生結果的方法,並已經開始在最有可能的地方進行搜索。
  • 冥王星取消了行星,為什麼現在又將它劃為十大行星
    2006年冥王星的名字被人們移除了行星的名單。時隔10年之後,也就是2016年1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發現第九大行星可能存在的證據。人們再次針對冥王星到底是不是行星進行了討論,國際天文聯合會在2006年重新定義了行星,冥王星被取消了行星資格將為矮行星,全世界的教科書都為之改寫了。
  • 科學家又發現雙星系統的行星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克卜勒」行星狩獵望遠鏡目前進入了K2任務,由於反作用輪的故障導致該望遠鏡被迫切換了觀測任務。不過「克卜勒」望遠鏡仍然取得了一些發現成果,在第29屆國際天文學大會上,天文學家公布了最新的凌日行星的觀測結果,這是一顆存在於兩顆恆星系統中的行星,科學家稱之為「塔圖因」行星。
  • 「X行星」是否存在?天文學家們給出了肯定的答覆
    為了解釋這個現象,他們提出了一個假想,即海王星外,還有一顆行星,並將其命名為「X行星」(Planet X)。提出這個假想之後,天文學家們就開始致力於尋找「X行星」的下落,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威廉.湯博發現了位於柯伊伯帶的冥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