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動人心的發現:天文學家首次發現河外行星的存在

2020-10-03 萬象經驗

9月20日,天文學家發表了一篇論文,在距離地球2300萬光年的M51星系中發現了第一顆河外行星。1992年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顆系外行星,自那以後的28年間,人類已經發現了4277顆系外行星,還有5000多顆等待確認。它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還處於銀河系內。



天文學家相信,宇宙中行星的存在是普遍的,銀河系內有行星存在,別的星系肯定也存在著行星。但是一直以來,天文學家很難找到河外行星存在的證據。這並不是科學家的理論出了問題,而是目前用來搜尋系外行星的方法,對於其它星系來說基本沒用,因為它們太遙遠了。

搜尋系外行星有多種方法,但最主要的還是凌日法。當系外行星從地球和它的母恆星之間經過時,它會遮擋住部分光線,使它的母恆星的亮度稍微變暗,差不多變暗了百分之一到萬分之一。但是這種亮度的細微變化人類肉眼是察覺不到的,需要使用精密的儀器進行測量。

事實上,凌日法的原理就和發生日食一樣。當日食發生時,我們能明顯感覺到光線的變化,並且知道月亮就在其中。只不過,系外行星亮度變化的觀測靠的是儀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使用的就是凌日法,它從2009年升空後就開始搜尋系外行星,並且已經找到了3000多顆,被形象地稱為「行星獵手」。



但是,對於遙遠的星系來說,這種方法並不適用。對於一般的望遠鏡來說,它沒有足夠的分辨能力,把河外星系的每顆恆星分辨得清清楚楚。而那些有能力看清別的星系中恆星的大望遠鏡,也沒有能力察覺到光線細微的變化。因此,凌日法對於現有望遠鏡來說,簡直是強人所難。

雖然凌日法無法搜尋河外行星,但聰明的天文學家開發了一種與它類似的方法,這方法搜尋的不是可見光而是X射線。

這顆河外行星環繞著一個雙星系統運行。這個雙星系統由一顆恆星和一顆中子星組成,並且中子星吸收恆星的物質形成了一個吸積盤。我們知道,吸積盤中的物質相互摩擦會發出強烈的X射線。重點是,這個吸積盤的尺寸非常小,也就幾十到上百公裡,遠比行星的直徑要小。如果行星剛好運行到吸積盤和地球之間,那麼吸積盤可以被完全遮擋,這時我們就會在X波段看到它完全暗了下來。



天文學家這次觀測到的就是這個現象,在長達20-30分鐘的時間內,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觀測到完全的黑暗。天文學家推測,這是一顆土星大小的行星。有一些人質疑,這顆天體難道不能是另一顆恆星嗎?答案是不行的,因為這個雙星系統太年輕,還無法演化出另一顆恆星。還有一些人質疑,這是吸積盤的周期性亮度變化,但是天文學家觀測到所有光譜全部變暗,可以排除這種可能性。

這一發現令人著迷,因為這是首次探測到其它星系中的行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河外行星的探測會有更大的突破。

相關焦點

  • 首顆「河外行星」被發現,遠在銀河系外2300萬光年,咋發現的
    300年,其中海王星(1846年被發現)被發現的時間還不過200年,至於非太陽系行星就更難被發現了。不過天文學家們利用各種先進的望遠鏡,仍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上千顆系外行星,有的甚至遠在數千光年外。M51-ULS-1b,它位於距離我們約2,300萬光年的M51星系,這是一個渦狀星系,和我們的銀河系很相似,本來在如此遙遠的距離上,依靠人類現有的技術,不可能發現位於那裡的行星,但是由於那裡有一個明亮的X射線源,所以天文學家們才幸運地發現了它。
  • 人類首次在銀河系以外發現行星的蹤跡
    首顆「河外行星」?NASA / ESA距離地球2300萬光年,位於大熊座的「渦狀星系(Whirlpool Galaxy)」M51,可能會成為人類發現的首顆「河外行星」的所在地。雖然自1992年以來人們在銀河系內發現了數千顆行星,且估計銀河系內存在的行星總數超過400億,但是要在銀河系以外的星系中發現行星難度非常大。原因很簡單,因為河外星系距離我們十分遙遠,很難把其中的恆星區分開,更不要說在它們身旁尋找行星。
  •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2020-11-09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文學家首次在另一個星系發現一顆候選行星
    自 1992 年以來,天文學家已經在銀河系內發現了數千顆行星。在其它星系裡,行星肯定也很普遍。但由於距離遙遠,要發現其它星系中的行星非常困難。現在,Harvard-Smithsonian 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家首次在另一個星系發現了一顆候選行星。
  • 第九大行星真存在? 天文學家在太陽系邊緣發現證據(圖)
    【環球網綜合報導】歸功於科技的發展,天文學家在太陽系邊緣發現許多「極端物體」(extreme objects),它們群集的情況讓科學家猜測,它們有可能是在一個像木星一樣的大型行星的軌道上迴轉,天文學家因此猜測這個行星可能就是「第九大行星」。
  • 科學家首次發現圍繞白矮星運轉的候選行星
    它可能是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圍繞著比它小得多的主恆星——一顆暗淡的白矮星——運行。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18日消息,一顆恆星的死亡並不一定意味著圍繞其運轉的行星也會迎來末日。現在,科學家可能已經找到了直接的證據,證明行星可以在其母恆星死亡時不受到劇烈影響而存活下來。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巨大行星正圍繞一顆白矮星運轉的跡象。
  • 科學家首次發現圍繞白矮星運轉的候選行星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巨大行星正圍繞一顆白矮星運轉的跡象。白矮星具有極高的密度,被認為是中、低質量恆星演化階段的終點。換言之,它們是恆星死亡後留下的殘骸。  這顆被稱為WD 1856的白矮星是距離地球80光年的一個三星系統的一部分。
  • 驚奇,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行星誕生於一個旋渦?
    驚奇,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行星誕生於一個旋渦?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太陽系有八大行星。行星誕生於吸積盤上,遵守「提丟斯-波德法則」。關於行星誕生的機理,主要有「核心吸積」理論、「引力不穩定性」理論和「旋渦」學說。核心吸積理論認為:在萬有引力作用下,星際的氫氣和氦氣雲互相撞擊,直到其核心的密度和溫度足夠燃燒起來,就誕生了恆星;其餘殘留物圍繞在恆星赤道面上形成一個薄的吸積盤。吸積盤內重元素的固體顆粒聚集到一起形成「星子」。「星子」吸引周圍的氫氣、氦氣和重元素,迅速聚積為氣體行星和固體行星。
  • 人類發現首顆銀河系外的行星
    迄今為止,人類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數千顆行星,並估計整個銀河系內的行星數量超過400億顆,而現在,人類第一次在銀河系之外,找到了行星的蹤跡。「河外行星」天文編號為M51-ULS-1b,位於大熊座的渦星系M51之中,距離地球達2300萬光年,比土星略小,圍繞一對雙星運動,距離軌道中心大約10個天文單位。
  • 人類第一次在銀河系之外發現了一顆行星
    迄今為止,人類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數千顆行星,並估計整個銀河系內的行星數量超過400億顆,而現在,人類第一次在銀河系之外,找到了行星的蹤跡。銀河系的直徑達到甚至超過了10萬光年,而其他星系至少也在數十位萬光年之外,分辨其中的恆星都不容易,更別說本身不發光的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行星
    天文學家們發現,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正繞著一顆白矮星運行。這一前所未有的發現表明,行星有可能可以在它們的母恆星劇烈的死亡爆發中倖存下來。想像一下,一顆大約和地球大小相當的、昏暗的晚期恆星,每34小時就有一顆巨大的木星大小的行星圍繞它運行,這絕對是一個奇怪的景象。較小但密度更大的天體,似乎控制著視覺上根本不匹配的天體形態。
  • 天文學家在地球「隔壁」發現了一顆可能存在生命體的行星!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人類已經發現了超過4000個系外行星。科學家們甚至發現了一些圍繞著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運行的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首顆無家可歸的流浪行星!
    天文學家發現首顆無家可歸的流浪行星!這顆名為CFBDSIR2149的流浪行星,被加拿大蒙特婁大學(University of Montreal)的天體物理學家描述為一顆「無家可歸」的行星,天體物理學家之所以發現它獨自流浪,是因為它沒有圍繞著一顆恆星打轉。研究人員表示,先前就已經觀測到一些可能是流浪星體的存在,不過一直沒有足夠的資料可以將這些星體確切分類。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和地球相似的「流浪行星」
    「流浪行星」中最神秘的成員被發現。行星會不會也和人一樣呢?宇宙中有數不清的行星。有一些循規蹈矩地圍繞恆星運轉,而有一些卻在空曠寒冷的太空中獨自流浪。和《流浪地球》中因太陽行將就木而被迫在人類操控下流浪的地球不同,這些流浪行星大多是在年幼時,因為和同一個行星系統中的其他行星發生引力糾葛而被甩出來的。理論上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流浪行星。但是由於這些行星遠離恆星,基本上都很難發現。
  • 罕見發現:稀有的怪胎行星 天文學家:它本不該存在的
    LTT 9779b,這是一個月前才剛被發現的系外行星,一顆距地約260光年、體積略比太陽系海王星大一點的行星。一系列幾乎不合乎行星邏輯的事情,一些本不該出現的奇異現象,它真就這樣活生生展現在人們眼前!為何如此感慨?因為,有關這顆行星,天文學家們所觀測到兩件奇異事件,讓他們百思不得其解。第一、這顆行星,距離它所在的恆星非常近,幾乎每19個小時,就能完成一次「繞日」式公轉。
  •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中等質量黑洞存在的證據
    天文學家2日在《物理學評論通訊》和《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發表研究報告稱,發現的一段引力波信號可證明中等質量黑洞確實存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消息,天文學家當日表示,他們發現的這個中等質量黑洞大約是太陽質量的142倍。
  • 科學家首次發現系外行星存在熔化金屬雲層
    如圖所示,這是系外行星PSO J318.5-22,它距離地球75光年,最新觀測顯示,這顆系外行星大氣層中存在著熔化金屬雲。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最新觀測顯示,一顆遙遠孤獨行星大氣層中存在熔化金屬。這顆系外行星被命名為PSO J318.5-22,它在太空中自由漂浮著,並不環繞恆星運行。
  • 首次發現的7顆「戀母」行星有3個宜居,或有生命存在
    在北京時間23日凌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NASA又宣布了一個令人吃驚又興奮的新發現:科學家們通過斯皮策紅外太空望遠鏡,在距離地球39光年的地方,首次發現了7個地球大小的行星圍繞一顆恆星運行的行星系統,更重要的是,其中3顆恆星位於母恆星TRAPPIST-1的宜居帶內。
  • 天文學家首次在「類地球」系外行星上發現大氣層
    天文學家首次在「類地球」系外行星上發現大氣層 6日說,他們首次在一顆大小與質量類似於地球的太陽系外行星上發現了大氣層,這是在通往發現外星生命的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
    科學家發現氦逃逸了巨型行星的大氣,哈勃望遠鏡的觀測表明,一顆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在距地球200光年的系統中失去了大氣。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圍繞行星的氣體包層延伸到了太空。結果出現在5月3日的Nature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