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次在銀河系以外發現行星的蹤跡

2020-09-25 星空天文

首顆「河外行星」?

M51「渦狀星系(Whirpool Galaxy)」。NASA / ESA

距離地球2300萬光年,位於大熊座的「渦狀星系(Whirlpool Galaxy)」M51,可能會成為人類發現的首顆「河外行星」的所在地。

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研究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Rosanne Di Stefano等人最近在論文中稱這顆可能存在的行星為M51-ULS-1b,比土星稍小,圍繞一對雙星運行,距離軌道中心大約10個天文單位(AU)。

雖然自1992年以來人們在銀河系內發現了數千顆行星,且估計銀河系內存在的行星總數超過400億,但是要在銀河系以外的星系中發現行星難度非常大。原因很簡單,因為河外星系距離我們十分遙遠,很難把其中的恆星區分開,更不要說在它們身旁尋找行星。

能夠發現這顆可能存在的「河外行星」也有一點點運氣的成分。它圍繞運行的雙星中有一顆是中子星,甚至有可能是黑洞,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吞噬大質量伴星的物質。墜向中子星或黑洞的星塵在此過程中釋放出了大量能量,把這對雙星變成了M51星系中最明亮的X射線源之一。其X射線的亮度相當於太陽所有波段電磁波產出的100萬倍。

由於產生X射線的源頭,也就是中子星或黑洞很小,因此假如有一顆大小如同土星的行星在距離它數十億公裡的地方,在我們的視線上掠過X射線源的表面,是完全可以把X射線源遮掩住的。而這個可能存在的遮掩過程,於2012年9月20日傳到了地球,剛好被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捕捉到。

整個過程持續了大約3小時,在此過程中X射線源逐漸變暗消失,隨後又慢慢出現。但是在當時,研究人員未對這類短時變化進行搜索,因而沒人注意到。

X射線源的這種變化可能有多種原因。一種原因是有一顆小型的類恆星天體,比如白矮星,擋住了它。但是研究人員認為不可能是白矮星,因為這對雙星相對年輕,還不至於在近旁演化出白矮星這類需要較長演化時間的天體。

第二種可能是X射線源本身的自然變化。例如有物質在墜向中子星或黑洞的過程中遮掩了X射線源。但是研究人員認為,這類遮掩過程導致的X射線源亮度變化帶有一種特殊的非對稱性頻率特徵,而這種特徵並沒有出現在觀測數據中。

研究人員認為這次事件帶有典型的凌星特點,且在凌星過程中起到遮掩作用的天體和被遮掩的X射線源大小是相近的。引發此次事件的最有可能是一顆行星。

這是有史以來人類首次在銀河系以外發現行星的蹤跡。而Di Stefano等人認為,第二例很快就會出現,因為他們目前分析的數據只佔錢德拉X射線觀測資料庫的一小部分。M51-ULS-1b是「河外行星」的首個候選者,但不會是最後一個。

參考來源
Astronomers find evidence of an extragalactic exoplanet
https://astronomy.com/news/2020/09/astronomers-find-evidence-of-an-extragalactic-exoplanet
M51-ULS-1b: The First Candidate for a Planet in an External Galaxy
https://arxiv.org/abs/2009.08987

相關焦點

  • 人類首次觀測到太陽系外行星繞恆星運動蹤跡
    美國哈勃空間望遠鏡網站日前報導,2008年11月13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文學家保爾•卡拉斯(Paul Kalas)研究團組,向全世界發布了恆星「北落師門」有行星環繞運動的照片。這是人類首次實際觀測到太陽系外行星繞恆星運動的蹤跡。
  • 人類發現首顆銀河系外的行星
    迄今為止,人類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數千顆行星,並估計整個銀河系內的行星數量超過400億顆,而現在,人類第一次在銀河系之外,找到了行星的蹤跡。銀河系的直徑達到甚至超過了10萬光年,而其他星系至少也在數十位萬光年之外,分辨其中的恆星都不容易,更別說本身不發光的行星。
  • 人類第一次在銀河系之外發現了一顆行星
    迄今為止,人類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數千顆行星,並估計整個銀河系內的行星數量超過400億顆,而現在,人類第一次在銀河系之外,找到了行星的蹤跡。銀河系的直徑達到甚至超過了10萬光年,而其他星系至少也在數十位萬光年之外,分辨其中的恆星都不容易,更別說本身不發光的行星。
  • 人類終於發現銀河系外的行星了?!微引力透鏡效應立功
    近日,俄克拉荷馬大學(簡稱 OU)的天體物理研究小組利用微引力透鏡效應首次發現了銀河系以外的行星群。這一發現是由 OU 霍默·道奇 (Homer L.目前該方法是唯一一種能在離地球很遠的地方發現行星的已知方法,這種方法能夠找到最小的系外行星。圖 | 引力透鏡 RX J1131-1231 星系(中心)與透鏡星系(四個背景類星體)。在這個圖像的中央橢圓星系中估計有數萬億顆行星,這些行星的質量範圍大概在月球到木星質量之間。
  •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2020-11-09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銀河系外的行星,可能首次被人類找到了
    Heritage 在2800萬光年之外,我們首次找到了銀河系很快,海王星——已知的最後一顆太陽系內行星——在勒維耶的指導下被觀測到了。而人類再次找到一顆新行星,則要等到1992年。這一次,人類的視野衝出了太陽系。在2800光年外的處女座中,射電天文學家亞歷山大·沃爾茲森(Aleksander Wolszczan)和戴爾·弗萊爾(Dale Frail)發現脈衝星PSR 1257+12周圍有兩顆行星在繞行,這也是第一次在太陽系之外找到行星。
  • 科學家稱: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一顆體積較小、脫離任何恆星束縛的行星,穿過星際空間會發生什麼?當一顆行星「四處漂流」會發生什麼?目前,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此前從未觀測到該現象。  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科學家稱: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一顆體積較小、脫離任何恆星束縛的行星,穿過星際空間會發生什麼?當一顆行星 「四處漂流」會發生什麼?目前,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此前從未觀測到該現象。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 4000 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 2-40 倍(一顆木星相當於 300 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時隔百年後,銀河系外的行星,可能首次被人類找到了
    在2800萬光年之外,我們首次找到了銀河系外行星?一項最新研究有可能讓我們找到搜尋行星的新思路。而人類再次找到一顆新行星,則要等到1992年。這一次,人類的視野衝出了太陽系。近日公開於預印本平臺arXiv的一篇論文宣布:利用錢德拉X射線天文望遠鏡的數據,研究人員在2800萬光年外的渦狀星系,發現了一顆略小於土星的行星。
  • 銀河系中存在36個外星文明,為何人類無法發現它們?都是能力問題
    前不久,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一個天文研究小組借用專業方程式計算後,發現銀河系中最少存在36個外星文明。這條新聞一發布就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大家都很好奇,這個研究小組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假如銀河系真的有外星文明,那為什麼人類至今仍未發現?
  • 太陽系外是銀河系,銀河系外是宇宙,那麼宇宙以外的空間是什麼?
    太陽系外是銀河系,銀河系外是宇宙,那麼宇宙以外的空間是什麼?好奇心驅使人類在不停的發展,而我們也在不斷探索未解之謎,對宇宙的探索也是如此,我們人類很久以前就開始探索宇宙。我們通過了探測器並通過了天文望遠鏡觀測了宇宙,發現人類甚至地球和太陽系都太渺小了,所以人類還會一直這樣探索下去!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人類居住的行星,地球在人類眼中是非常巨大的,儘管如今人類的人口數量非常的龐大,但仍有許多土地無人居住,這也足以表明地球的面積非常大。然而,地球在我們的太陽系中,還有許多大於地球的行星,這也是人類不斷探索宇宙的動力所在。
  • 銀河系內快速射電暴被發現,這是人類首次,它的來源很神秘
    那麼你是否曾經思考過,在某顆星星的周圍也有一顆行星,在那顆行星上也誕生了生命和文明,他們在同一時刻也在抬頭仰望著星空,看到的漫天的星辰中可能就有一顆是我們的太陽。尋找地外生命就那麼兩種辦法,一是用探測器進行實地探測,目前這也是人類太空探索的主要形式,未來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進行載人深空探測了,現在人類去到的最遠地方就是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第二種就是搜尋宇宙中的無線電信號了,這也是非常直接的一種形式。
  • 首次在銀河系外發現氧氣意味著什麼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距地球5.6億光年的類星體「馬卡良231」內,中外科學家聯手首次發現了氧氣。這是人類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外發現氧氣的蹤跡,也是迄今為止在太陽系外探測到最多的氧氣。近日,這項研究發表於國際期刊《天體物理學》上。
  • 研究發現銀河系可能遍布類似地球的宜居行星
    一項新的研究結果已經公布,研究人員研究系外行星數據後表明,銀河系中可能存在至少3億顆潛在的宜居行星。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大約一半的類太陽恆星可能是類地球行星的家園。研究人員一直認為,發現地球以外生命的最佳機會是找到與地球相似的行星。
  • 激動人心的發現:天文學家首次發現河外行星的存在
    9月20日,天文學家發表了一篇論文,在距離地球2300萬光年的M51星系中發現了第一顆河外行星。1992年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顆系外行星,自那以後的28年間,人類已經發現了4277顆系外行星,還有5000多顆等待確認。它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還處於銀河系內。
  • 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
    一顆體積較小、脫離任何恆星束縛的行星,穿過星際空間會發生什麼?當一顆行星 「四處漂流」會發生什麼?目前,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此前從未觀測到該現象。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 4000 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 2-40 倍(一顆木星相當於 300 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銀河系中除了人類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智慧生物?
    宇宙學原理是以哥白尼的名字命名的,以紀念400多年前推翻當時佔主導地位的地心說並創立日心說的偉大科學家,他指出地球只是整個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然而,據我們所知,地球在太陽系中確實是獨一無二的。它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星球,只有在它上面才有智能生命。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知道了大約800顆圍繞其他恆星的行星。
  • 我們能看見銀河系以外的恆星嗎?
    若要定義「銀河系以外」,那麼符合該條件的恆星必須在銀河系平面上方至少3000光年的所謂的光暈區域。嚴格來說,這塊區域仍屬於銀河系,但至少不是旋渦狀銀盤的一部分。在銀河系的光暈區域並沒有像參宿四這樣的超巨星,更多的是一些稍亮於太陽的普通恆星,這意味著他們比你肉眼所能看見最暗的恆星還要暗淡。著名的1987A超新星當然是被發現的唯一例外。
  • 科學家:銀河系恆星不停靠近,行星災難
    眾所周知,我們地球所在的太陽系就位於銀河系之中 ,而銀河系卻不過是宇宙中數以億計的星系之一,它們就像是宇宙空間中一座座保持一定距離的大大小小的島嶼。簡單來說,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在宇宙中並不罕見,而地球這樣的類地行星也同樣普遍的存在於各大星系之中,比如,同在太陽系之中的火星便是一顆類地行星。
  • 宜居行星適合人類居住嗎?科學家發現其他行星可能不存在外星文明
    宜居行星適合人類居住嗎?科學家發現其他行星可能不存在外星文明宇宙中有許許多多未知的秘密就像一個人的命運永遠不可能是預測一樣,最近幾年,無論是社會學家還是科學家都有一個統一的認識,那就是地球已經開始不適合人類繼續生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