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在銀河系外發現氧氣意味著什麼

2020-12-05 央廣網

 

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類星體「馬卡良231」。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在距地球5.6億光年的類星體「馬卡良231」內,中外科學家聯手首次發現了氧氣。這是人類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外發現氧氣的蹤跡,也是迄今為止在太陽系外探測到最多的氧氣。近日,這項研究發表於國際期刊《天體物理學》上。

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王均智表示,氧氣是對宇宙星際空間中物質演化十分重要的一種分子,這次銀河系外氧氣的發現,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加深對宇宙物質組成的認識,對於星際介質中氧氣的形成和消耗的相關理論提出了挑戰,也很可能為天文學家研究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對宿主星系的反饋等提供新的工具。但發現氧氣並不代表發現適宜生命體產生的環境。

 人類在銀河系外首次捕捉到氧氣射線

在宇宙中,氧這一元素普遍存在,它是在氫和氦之後宇宙中第三大最常見的元素。對於宇宙中氧的探測,有助於天文學家加深對宇宙中各類物質演化的認識,揭示更多奧秘。

王均智介紹,觀測銀河系內外遙遠之處是否有氧氣,目前的手段是依靠射電望遠鏡。氧氣在宇宙中會發射出特定頻率的光譜,地球上的射電望遠鏡可以捕捉到這些微弱的信號,由此辨認氧分子的存在,「這就猶如通過指紋辨認人的身份」。

此前,天文學家曾認為氧氣在恆星間的空間內普遍存在,但僅在銀河系內兩顆恆星形成雲團——獵戶座星雲和蛇夫座星雲內觀測到氧氣。此次,研究小組利用位於西班牙和法國的射電望遠鏡,將研究目光投向大熊星座內離地球最近的類星體「馬卡良231」。在這個星系內,氣體圍繞著一顆超大質量黑洞高速旋轉發熱,發出明亮的光。最終,研究組捕捉到了2.52毫米波長的射線,這是氧氣存在的標誌。

為了證明這些射線源於氧氣,研究人員對比了許多能發出與檢測到波長相似的分子,發現除氧氣外,其他任何一種分子都未曾在太空中出現過。「因此,我們基本可以說,這是人類首次在銀河系外發現氧氣。」

 或可成為研究宇宙超大質量黑洞等天體的新工具

此前,天文學家僅僅在獵戶座星雲和蛇夫座星雲內兩次探測到氧氣,經過計算,其氧氣數量遠遠低於本次在大熊星座的發現。

為何在星體和星體之間的星際空間中,氧氣如此難以發現?天文學家普遍認為,在星際空間中氧原子被水分子以水冰的形式「凍結」在塵埃顆粒上。但在一些星雲裡,明亮的新生恆星發出的衝擊波會將水冰從塵埃上剝離,將氧原子「解救」出來形成氧氣。因此,王均智認為,觀測到氧氣,也可以成為側面研究該星雲內部恆星、黑洞等天體變化的一個工具,特別是研究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對宿主星系的反饋。

研究團隊成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天文學家保羅·戈德史密斯指出,在獵戶座星雲內,氧氣的數量很少,僅為氫氣數量的百萬分之一。而這次在「馬卡良231」內,氧氣的比重是獵戶座星雲內的100倍。由此推測,「馬卡良231」內經歷了比獵戶座星雲更強大的氧氣形成過程。此前研究表明,「馬卡良231」是一個高產的恆星工廠,產生新恆星的速度是銀河系的100倍,每年噴出氣體的總質量為700個太陽質量,對水冰的衝擊波更為活躍。此次氧氣數量的發現,也印證了這一結論。

此外,研究團隊通過對這個星系中心附近富含分子氣體區域的氧氣射線觀測,得到了到目前為止銀河系外最好的氧氣所佔比重的上限,與此前天文學家在銀河系內探測到的結果基本一致。

 彰顯射電望遠鏡的進步,離探測宇宙生命體還遠

搜尋星際空間中的分子,是目前射電天文學的探索前沿。王均智表示,本次發現有賴於人類射電望遠鏡技術的不斷進步。「氧氣信號十分微弱,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有許多研究團隊進行嘗試,最終都空手而回。近20年來,隨著天文探測等技術的進步以及新望遠鏡設備的建成,我們終於可以探測到比20世紀弱10倍以上的信號,同時,我們還通過分析選擇了星系『馬卡良231』,結果成功探測到氧氣。」

王均智強調,近年來我國天文望遠鏡建設不斷進步,大型射電望遠鏡設備「天眼」FAST、上海天文臺65米天馬望遠鏡以及國際平方公裡陣(SKA)項目將為搜尋宇宙中新的複雜分子特別是與生命相關的有機分子,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然而,銀河系外發現氧氣是否意味著找到了可能適合生命體存在的新環境?對此,王均智表示,有氧氣不代表一定有生命,在探測到氧氣的星際空間,由於溫度、密度等非常低,也難以有生命體存在。所以這次發現的價值主要在天文學意義上,離探測銀河系外生命體還太遠。「大量探測表明,氧氣在銀河系內的佔比相對還很低,它的形成和消耗機制還沒有完全弄清楚,需要天體化學模型相關研究的繼續跟進。」 (本報記者 楊 舒)

相關焦點

  • 銀河系外首次發現氧氣意義何在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外的「馬卡良231」星系內發現氧氣。氧在宇宙中的豐度僅次於氫和氦,天文學家曾認為氧氣在恆星間的空間內普遍存在,但迄今一直未有人在銀河系外發現氧氣。現在,中美科學家攜手,首次在銀河系外發現了氧氣。這些氧氣位於距地球5.6億光年的類星體「馬卡良231」(Markarian 231)內,也是科學家迄今在太陽系外探測到數量最多的氧氣。
  • 天文學家第一次在銀河系外發現了分子氧
    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氧分子 - 一種我們每天都在呼吸的氣體 -根據新的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的文章,在一個外星系發現了分子氧。遙遠的河外星系的氧氣氧是在氫和氦之後,宇宙中第三大最常見的元素,天文學家曾經認為分子氧(O2)極少出現在星際空間。儘管進行了無休止的搜索,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在我們的銀河系之外看到過分子氧。
  • 氧氣現身河外星系 外星生命離我們還有多遠
    據悉,這是人類首次在銀河系外發現氧氣,也是迄今為止在太陽系外探測到氧氣最多的一次。日前,此研究成果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這一驚人的發現引發了大量關注。「馬卡良231」星系是什麼?天文學家是如何在「馬卡良231」中發現氧氣的?此次發現是否代表著在銀河系外找到了適宜生命產生的環境?
  • 科學家在銀河系外首次發現星系熱核 距地球約16萬光年
    科學家在銀河系外首次發現星系熱核 距地球約16萬光年時間:2016-09-07 15:46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在銀河系外首次發現星系熱核 距地球約16萬光年 科技日報東京9月6日電 由日本東北大學、東京大學、國立天文臺和筑波大學組成的研究小組近日首次發現,銀河系外的星系中剛剛誕生的星球被熱核包圍
  • 地外生命就一定需要氧氣和水嗎?怕不是你們有什麼誤解吧
    於是一場全人類探索地外生命的旅程開始了,從飛機到火箭再到現在的宇宙飛船,我們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但可惜的是直到現在也並沒有什麼實質的進展。不過有意思的是俄羅斯科學家利用其國內的「大耳朵」電波望遠鏡,曾經發現了一個5萬年前的信號,後來科學家經過翻譯之後,發現這竟然是一個求救信號,它大致的內容就是說:「位於12銀河系,需要我們指引它們前往第四宇宙,因為它們所在的區域即將發生爆炸。」但這個信號是真是假,有多少可信度就不得而知了。
  •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2020-11-09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銀河系外的行星,可能首次被人類找到了
    Heritage 在2800萬光年之外,我們首次找到了銀河系在2800光年外的處女座中,射電天文學家亞歷山大·沃爾茲森(Aleksander Wolszczan)和戴爾·弗萊爾(Dale Frail)發現脈衝星PSR 1257+12周圍有兩顆行星在繞行,這也是第一次在太陽系之外找到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了銀河系外系外行星存在的證據
    M51渦狀星系  自1992年首次發現第一顆所以,銀河系外的行星就這麼成功躲過了天文學家的搜尋。這就意味著,這顆在十億公裡外公轉的土星大小行星,如果正好運行到與地球呈一直線的位置,並直接位於X射線源前方的話,它就可以完全遮擋X射線源。  這個特殊的現象恰好發生於2012年9月20日這一天。幸運的是,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當時也正好觀測到了這一現象。X射線源漸漸消失為零,然後又逐漸恢復,整個凌星過程約3小時。
  • 太陽系外是銀河系,銀河系外是宇宙,那麼宇宙以外的空間是什麼?
    太陽系外是銀河系,銀河系外是宇宙,那麼宇宙以外的空間是什麼?好奇心驅使人類在不停的發展,而我們也在不斷探索未解之謎,對宇宙的探索也是如此,我們人類很久以前就開始探索宇宙。我們通過了探測器並通過了天文望遠鏡觀測了宇宙,發現人類甚至地球和太陽系都太渺小了,所以人類還會一直這樣探索下去!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人類居住的行星,地球在人類眼中是非常巨大的,儘管如今人類的人口數量非常的龐大,但仍有許多土地無人居住,這也足以表明地球的面積非常大。然而,地球在我們的太陽系中,還有許多大於地球的行星,這也是人類不斷探索宇宙的動力所在。
  • 金星光譜中首次發現磷化氫,意味著什麼?
    央廣網北京9月19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導,一支由天文學家組成的團隊在金星光譜中首次發現了磷化氫的存在。這是否意味著我們離找到地外生命又近了一步?外星生命會以哪種形式存在呢?
  • 科學家稱: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一顆體積較小、脫離任何恆星束縛的行星,穿過星際空間會發生什麼?當一顆行星「四處漂流」會發生什麼?目前,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此前從未觀測到該現象。  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科學家稱: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一顆體積較小、脫離任何恆星束縛的行星,穿過星際空間會發生什麼?當一顆行星 「四處漂流」會發生什麼?目前,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此前從未觀測到該現象。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 4000 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 2-40 倍(一顆木星相當於 300 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金星大氣層首次發現磷化氫,意味著什麼?
    什麼是磷化氫?金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體?外星生命可能會是什麼形態?交匯點記者採訪到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的天文學者,他們揭示,神秘金星或存在生命跡象,還需進一步探索驗證。論文中提到的射電望遠鏡就是運用這樣的原理,在1.123毫米的波長處發現吸收,通過比對確定是磷化氫的分子。 磷化氫為何成了關鍵證據?為什麼在金星大氣中探測到磷化氫成分是一項重要的發現?楊明告訴記者,在地球上,磷化氫與生命息息相關。而這是人類首次在地球以外的巖質行星上探測到該成分。 磷化氫何以成為生命的證據?
  • 科學家在大氣層中發現生命物質,這意味著什麼?
    檢測到磷化氫意味著什麼?在地球上,磷化氫總是與生物聯繫在一起,它們是生活在沼澤等缺氧環境中的生物新陳代謝的產物。除了厭氧生物外,無法以其他的方式產生,因此它被看作是一種純粹的 &34;。它還包含一些既相對豐富又具有光譜活性的氣體(主要是氧氣、臭氧、甲烷和一氧化二氮)。在巖石系外行星上檢測到磷化氫是一個生命肯定信號。磷化氫是地球外生命的一種生物特徵,可能表明缺氧系外行星上有生命。
  • 科學家大氣層中重大發現,這意味著什麼?
    檢測到磷化氫意味著什麼?在地球上,磷化氫總是與生物聯繫在一起,它們是生活在沼澤等缺氧環境中的生物新陳代謝的產物。除了厭氧生物外,無法以其他的方式產生,因此它被看作是一種純粹的 "生物特徵氣體"。
  • 人類終於發現銀河系外的行星了?!微引力透鏡效應立功
    近日,俄克拉荷馬大學(簡稱 OU)的天體物理研究小組利用微引力透鏡效應首次發現了銀河系以外的行星群。這一發現是由 OU 霍默·道奇 (Homer L.目前該方法是唯一一種能在離地球很遠的地方發現行星的已知方法,這種方法能夠找到最小的系外行星。圖 | 引力透鏡 RX J1131-1231 星系(中心)與透鏡星系(四個背景類星體)。在這個圖像的中央橢圓星系中估計有數萬億顆行星,這些行星的質量範圍大概在月球到木星質量之間。
  • 人類首次「看見」引力波意味著什麼?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 題:人類首次「看見」引力波意味著什麼?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國際天文界再次被引力波刷屏。多國科學家16日宣布,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雙中子星合併產生的引力波及其伴隨的電磁信號。中子星引力波怎麼探測?引力波解答了哪些疑問?還有哪些未解之謎?
  • ...建議將新冠病毒改名為HCoV-19;銀河系外首次發現分子氧 | 全球...
    對於此次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此前科學家已經發現,其刺突蛋白可以與細胞的ACE2受體結合,而ACE2同時也是SARS病毒用於感染細胞的受體。最近,中國西湖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冷凍電鏡技術,首次成功解析出ACE2的全長結構。
  • 引力波是什麼?引力波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於2001年首次投入運行,2015年升級重啟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就是專門為探測引力波而建設的。從2015年9月開始,關於它已經觀測到引力波的傳言不斷,而就在前不久,又有物理學家在網上流出小道消息,終於引爆了大量媒體的報導。那麼,引力波是什麼?為什麼探測引力波如此困難?用當前探測引力波的途徑和方法取得了哪些成果?發現引力波意味著什麼?
  • 時隔百年後,銀河系外的行星,可能首次被人類找到了
    在2800萬光年之外,我們首次找到了銀河系外行星?一項最新研究有可能讓我們找到搜尋行星的新思路。在2800光年外的處女座中,射電天文學家亞歷山大·沃爾茲森(Aleksander Wolszczan)和戴爾·弗萊爾(Dale Frail)發現脈衝星PSR 1257+12周圍有兩顆行星在繞行,這也是第一次在太陽系之外找到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