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首次在另一個星系發現一顆候選行星

2020-10-03 大魔王望天



自 1992 年以來,天文學家已經在銀河系內發現了數千顆行星。在其它星系裡,行星肯定也很普遍。但由於距離遙遠,要發現其它星系中的行星非常困難。現在,Harvard-Smithsonian 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家首次在另一個星系發現了一顆候選行星。這顆行星位於 2300 萬光年外的大熊星座附近的 M51 漩渦星系,被命名為 M51-ULS-1b,比土星略小,圍繞一個雙星系統運動,它與母星的距離大約十倍於日地距離。之所以能發現這顆行星是因為雙星系統之一是中子星或黑洞,正在吞噬附近的巨大恆星,在此過程中釋放出了巨大的能量。該恆星系統是整個漩渦星系最明亮的 X 射線源之一。它產生的 X 射線亮度比太陽在所有波長的總輸出還要明亮百萬倍。類似行星凌日現象,當一顆巨大行星恰好位於地球觀測的方向,它是有可能短暫遮住 X 射線源的。這正是 9 月 20 日發生的現象。錢德拉 X 射線天文臺對其進行觀測時注意到一個明亮度的變化。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在另一個星系中找到了第一個候選行星
    自從1992年首次發現第一顆系外行星以來,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成千上萬的其他行星。實際上,他們估計銀河系擁有400億個系外行星。但是當涉及到發現這些行星時,存在一個問題。從地球上看,其他星系距離如此遙遠,恆星擠入了一個很小的空間區域,以至於很難確定單個星系,更不用說周圍任何行星的影響了。因此,星外行星令人遺憾地躲避了天文學家。
  • 激動人心的發現:天文學家首次發現河外行星的存在
    9月20日,天文學家發表了一篇論文,在距離地球2300萬光年的M51星系中發現了第一顆河外行星。1992年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顆系外行星,自那以後的28年間,人類已經發現了4277顆系外行星,還有5000多顆等待確認。它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還處於銀河系內。
  • 科學家首次發現圍繞白矮星運轉的候選行星
    它可能是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圍繞著比它小得多的主恆星——一顆暗淡的白矮星——運行。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18日消息,一顆恆星的死亡並不一定意味著圍繞其運轉的行星也會迎來末日。現在,科學家可能已經找到了直接的證據,證明行星可以在其母恆星死亡時不受到劇烈影響而存活下來。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巨大行星正圍繞一顆白矮星運轉的跡象。
  • 科學家首次發現圍繞白矮星運轉的候選行星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巨大行星正圍繞一顆白矮星運轉的跡象。白矮星具有極高的密度,被認為是中、低質量恆星演化階段的終點。換言之,它們是恆星死亡後留下的殘骸。  這顆被稱為WD 1856的白矮星是距離地球80光年的一個三星系統的一部分。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深處發現了一顆新行星,它可能是另一個地球
    距離光年還有25,000光,天文學家剛剛發現了一個太陽系的觀測點,它仍然非常接近我們的。研究人員發現一顆行星,在銀河系深處似乎有一個類似地球的外觀。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坎特伯雷大學的研究小組在首次發現主恆星後,在《天文學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
  • 天文學家發現了銀河系外系外行星存在的證據
    年首次發現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以來,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成千上萬的其他太陽系外行星。這就很難確定單個星系,更不用說周圍行星的任何影響了。所以,銀河系外的行星就這麼成功躲過了天文學家的搜尋。一個是存在另一顆小恆星,比如白矮星,擋住了X射線源。但是該團隊認為,M51-ULS-1b不可能是白矮星或其他類型的恆星,因為這個雙星系存在時間還不夠長,這一類天體還無法在其附近演化。
  • 驚奇,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行星誕生於一個旋渦?
    驚奇,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行星誕生於一個旋渦?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太陽系有八大行星。行星誕生於吸積盤上,遵守「提丟斯-波德法則」。「引力不穩定性」理論認為:恆星盤裡物質密度極高,物質自己的萬有引力導致物質收縮直接形成行星。如果真是萬有引力能夠吸引物質,太陽系物質應該分布在一個球形範圍內。但實際上星系卻在一個圓盤裡旋轉運動,顯然實際與理論矛盾。
  • 天文學家首次對「另一顆太陽」附近的多顆行星進行了直接成像
    周三 · 太空探索|周四 · 觀測指南周五 · 深空探測 |周六 · 茶餘星話 | 周日 · 視頻天象天文學家首次對「另一顆太陽」附近的多顆行星進行了直接成像原作:Monica Young翻譯:徐鵬暉校譯:牧夫天文校對組編排:王招君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原文連結:https:
  • 天文學家發現了另一個太陽
    天文學家發現了太陽的一個兄弟恆星。其形成於數億年前同一個太陽星雲中。 根據現有的宇宙論,在大約135億年前,僅在宇宙大爆炸發生幾億年後,銀河系開始形成。由一些宇宙中最古老的恆星構成的球狀星團起始,共同形成了一個更大的星系。隨著時間的推移,銀河系吞併了幾個鄰近的較小的星系,形成了如今我們所知道的螺旋星系的樣子。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和地球相似的「流浪行星」
    行星會不會也和人一樣呢?宇宙中有數不清的行星。有一些循規蹈矩地圍繞恆星運轉,而有一些卻在空曠寒冷的太空中獨自流浪。和《流浪地球》中因太陽行將就木而被迫在人類操控下流浪的地球不同,這些流浪行星大多是在年幼時,因為和同一個行星系統中的其他行星發生引力糾葛而被甩出來的。理論上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流浪行星。但是由於這些行星遠離恆星,基本上都很難發現。
  • 銀河系外的行星,可能首次被人類找到了
    important}此次發現的行星候選者,正是位於渦狀星系中。(圖片來源:ASA, ESA, S.在2800光年外的處女座中,射電天文學家亞歷山大·沃爾茲森(Aleksander Wolszczan)和戴爾·弗萊爾(Dale Frail)發現脈衝星PSR 1257+12周圍有兩顆行星在繞行,這也是第一次在太陽系之外找到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外行星證據X射線不光能拍胸片還能找星星
    圖為首次發現銀河系外行星的RX J1131-1231星系的引力透鏡圖像。圖片來源: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官網9月25日,在預印本網站arXiv.org上刊載的一篇論文引發關注,美國哈佛大學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的天文學家羅珊娜·迪斯蒂法諾及其研究團隊利用錢德拉X射線天文望遠鏡獲得的數據,通過X射線掩食法在距離地球2800萬光年外的渦狀星系(Whirlpool Galaxy)中發現了一顆候選行星,這有望成為一顆新發現的銀河系外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行星
    天文學家們發現,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正繞著一顆白矮星運行。這一前所未有的發現表明,行星有可能可以在它們的母恆星劇烈的死亡爆發中倖存下來。想像一下,一顆大約和地球大小相當的、昏暗的晚期恆星,每34小時就有一顆巨大的木星大小的行星圍繞它運行,這絕對是一個奇怪的景象。較小但密度更大的天體,似乎控制著視覺上根本不匹配的天體形態。
  • 23光年外,天文學家發現另一個三體世界!
    具體的,由兩顆恆星組成的恆星系被稱為雙合星系,由三顆恆星組成的恆星系被稱為三合星系......有意思的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半人馬座α星就是一個三合星系,換種接地氣的說法叫三體星系。沒錯,著名科幻小說《三體》中的三體星系正是以此為模板。
  • 人類首次!天文學家拍下了「另一個太陽系」的真實照片
    距地球約300光年之外,有一顆與太陽類似的恆星,名叫TYC 8998-760-1。TYC 8998-760-1和我們的太陽有點像雙胞胎,只不過出生的時間晚一些。今年5月,天文學家發現TYC 8998-760-1並不孤單,有一個巨大的氣體行星陪伴著它。僅兩個??
  • 天文學家有一個發現九號行星的計劃
    一顆非常遙遠的行星九的可能性在天文學家中引起了極大的爭論。如果它真的存在,它的模糊性將使它成為一個難以找到的挑戰。儘管如此,耶魯大學的天文學家已經提出了一種可能會產生結果的方法,並已經開始在最有可能的地方進行搜索。
  • 時隔百年後,銀河系外的行星,可能首次被人類找到了
    Beckwith and the Hubble Heritage Team)此次發現的行星候選者,正是位於渦狀星系中。1846年,法國天文學家奧本·勒維耶(Urbain Le Verrier)通過數學計算確定了一顆行星的準確位置。很快,海王星——已知的最後一顆太陽系內行星——在勒維耶的指導下被觀測到了。
  • 天文學家新發現一個三體世界
    據美國宇航局NASA報導,天文學家最新確認了一個三體世界——存在於三星系統中的一顆行星,名為KOI-5Ab。看來三體人在宇宙中並不孤單,浸泡!浸泡!!早在2009年,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射升空後不久,天文學家就曾注意到KOI-5Ab的蹤跡。
  • 天文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小的一顆「流氓」行星 似乎是系外類地行星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雖然我們發現的幾乎每顆行星都圍繞著某顆恆星運行,但也有一些孤零零的行星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在宇宙中「遊蕩」。現在,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這些 「流氓」行星中最小的一顆,它大約與地球大小相當或比地球更小。
  • 天文學家發現最小的一顆「流氓」行星OGLE-2016-BLG-1928 似乎是系外類地行星
    天文學家發現最小的一顆「流氓」行星OGLE-2016-BLG-1928 似乎是系外類地行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New Atlas報導,雖然我們發現的幾乎每顆行星都圍繞著某顆恆星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