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

2020-12-04 山川異域合作共贏

科學家發現氦逃逸了巨型行星的大氣,哈勃望遠鏡的觀測表明,一顆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在距地球200光年的系統中失去了大氣。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圍繞行星的氣體包層延伸到了太空。結果出現在5月3日的Nature中。

由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傑西卡·斯帕克(Jessica Spake)領導的天文學家使用哈勃太空望遠鏡觀察了一顆名為WASP-107b的行星穿過其母恆星的表面。他們測量了穿過行星大氣層的近紅外恆星光的數量,這是一種稱為透射光譜的技術,並在與氦有關的光譜中發現了吸收特徵。信號很強,大約是錯誤信號可能產生的信號的五倍。

儘管氦氣在恆星和巨型行星中應該很常見,但到目前為止,很難在遙遠的行星中發現氦氣。先前的研究一直在尋找在紫外線波長下的氦吸收,但是吸收模式複雜且難以在嘈雜的紫外線光譜中分辨出來。但是氦處於長壽命激發態(稱為亞穩態),可以強烈吸收紅外輻射。這種氦氣形式在行星大氣中高高形成。

Spake說:「我真的很興奮。」 「我們可以使用這種技術來回答有關行星的基本問題。」

「氦氣甚至可以代表更重的元素,」未參加本研究的新過境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的共同研究員Drake Deming(馬裡蘭大學)說。他解釋說,因為研究人員看到了氦氣,所以他們可以假設大氣中還有其他成分。

根據哈勃的觀測,天文學家估計WASP-107b的大氣層正在盤繞,因此在未來十億年中,該行星將損失其大氣層的0.1%至4%。那不多;但是,擴散的大氣層延伸了超過其表面數萬英裡。僅在其他三個系外行星(如Gliese 436b)附近觀察到了這種擴展的大氣,這是通過氫譜線發現的。

WASP-107b的大小與木星差不多,但質量只有木星的12%,使其成為已知的密度最低的行星之一。它離它的母恆星如此之近,以至於它每5.7天就會鞭打一次。然而,它的大氣層只有500°C(932°F(華氏度)),考慮到它的近距離軌道,這令人驚訝地涼爽。

下一步將是在較小的行星(例如超級地球甚至地球大小的行星)中尋找相同的氦氣特徵,而高功率望遠鏡不久將投入使用,這將為這些行星提供更多的紅外細節。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計劃於2020年發射)可以觀察包括氦在內的大氣元素。歐洲超大型望遠鏡(E-ELT)的主鏡長39米(128英尺),比JWST收集的光線更多,因此視野更加精緻。預計E-ELT將於2024年左右首次亮相。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膨脹的紅巨星吞噬行星
    目前太陽作為一顆G型主序星,其能量來自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將氫據變成氦並釋放出巨大能量,但這個過程並非可以無限時進行下去,當太陽把所有的氫都消耗完時,體積將會出現膨脹,表面溫度下降而變成紅巨星,但有科學家認為這個進程正在加快。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巨大行星 一年僅有18小時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巨大行星 一年僅有18小時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一個熱而類似木星的系外行星,其公轉軌道周期極短,在這個巨大的氣體世界中,一年僅意味著18個小時。英國華威大學的物理學家詹姆斯·麥考馬克說:「我們很高興地宣布NGTS-10b的發現,這是一種軌道周期極短的行星,大小類似於木星,所繞著公轉的恆星與我們的太陽相差無幾。」要注意的是,從理論上講,這樣的行星最容易被發現,因為它們會穿過自己繞轉天體的圓面。這名科學家說:「但事實證明它們極其罕見。
  • 不該存的行星被發現,極熱海王星,科學家第一次見到這類天體
    在此之前,科學家發現的如此靠近宿主恆星的系外行星,一部分是像木星這樣巨大的天體,我們稱之為熱木星;還有一部分是像地球這樣的巖石行星,被稱為極短周期行星。而介於二者之間的這種和海王星差不多大的,還是第一次見,所以天文學家不得不創造一個新的分類來把它放進去,那就是極熱海王星。
  • 730光年外,第一次發現裸露的行星核心,或許這就是木星的樣子!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氣態巨星倖存的核心,圍繞著一顆遙遠的恆星運行,這讓天文學家得以史無前例地一瞥行星的內部。這顆氣態巨星核心與我們太陽系中的海王星大小相同,據信是一個氣體巨星,它要麼被剝離了氣態大氣層,要麼在早期生命中未能形成氣態大氣層。來自華威大學的科學家在《自然》期刊上報導了這一發現,並被認為是第一次觀察到行星裸露的核心。
  • 730光年外,第一次發現裸露的行星核心,或許這就是木星的樣子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氣態巨星倖存的核心,圍繞著一顆遙遠的恆星運行,這讓天文學家得以史無前例地一瞥行星的內部。這顆氣態巨星核心與我們太陽系中的海王星大小相同,據信是一個氣體巨星,它要麼被剝離了氣態大氣層,要麼在早期生命中未能形成氣態大氣層。來自華威大學的科學家在《自然》期刊上報導了這一發現,並被認為是第一次觀察到行星裸露的核心。
  • 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行星
    天文學家們發現,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正繞著一顆白矮星運行。這一前所未有的發現表明,行星有可能可以在它們的母恆星劇烈的死亡爆發中倖存下來。想像一下,一顆大約和地球大小相當的、昏暗的晚期恆星,每34小時就有一顆巨大的木星大小的行星圍繞它運行,這絕對是一個奇怪的景象。較小但密度更大的天體,似乎控制著視覺上根本不匹配的天體形態。
  • 天文學家第一次看到了木衛一火山噴出的縷縷二氧化硫
    天文學家第一次看到了從伊奧火山噴出的有毒火山氣體羽狀物的明確證據。
  • 克卜勒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約翰尼斯·克卜勒(Johanns Ke-pler,1571—1630),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分別是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和周期定律,這三大定律可分別描述為:所有行星分別是在大小不同的橢圓軌道上運行;在同樣的時間裡行星向徑在軌道平面上所掃過的面積相等;行星公轉周期的平方與它同太陽距離的立方成正比。
  • 天文學家發現最大行星 體積相當地球20倍
    天文學家發現最大行星 體積相當地球20倍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9日 09:19 來源: 它的直徑估計是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的1.7倍,體積接近於木星的2倍,表面溫度高達1327攝氏度,是一顆主要由氫氣組成的巨大球體。    美國亞利桑那州羅威爾天文臺的科學家喬治?曼德舍夫參與了這次行星的觀測並領導撰寫了研究報告。他表示:「TrES-4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太陽系外行星。」事實上,它的體積已經大到很難用現有的超高溫巨行星的科學模型來解釋。
  • 筆尖上的行星,兩位天文學家,僅僅憑藉「算數」發現了新行星
    可是,牛頓力學已經多次在其他行星上證明了它的牢固地位,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筆尖上發現的行星在所有人都大惑不解的時候,有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會不會是在天王星以外還有一顆行星,通過強大的引力幹擾了天王星的運行呢?天王星的發現已經證明了太陽系可能存在著肉眼看不見的行星,有一就有二,我們不能排除太陽系還有其他行星的可能。
  •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已經籠罩金星35年的巨大雲
    兩顆行星的大小,質量和密度可能相似,但金星的強度更高。儘管它是離太陽第二近的行星,但金星實際上是我們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金星的大氣層主要由二氧化碳組成,其表面非常乾燥。科學家最近發現了這個地獄世界的另一個特徵,在過去的35年中,巨大的雲層一直潛伏在地球上,而這完全未被發現。
  • 天文學家發現第一個已知的行星繞白矮星運行
    想像一下一個昏暗的,後期階段的恆星,它大約與地球大小一樣,每34小時繞其運行一個巨大的木星大小的行星。這將是一個奇異的景象,較小但較密的物體似乎控制著視覺上不匹配的天體。白矮星可能適合木星的「大紅色斑點」,讓您感覺到這顆恆星系統看起來多麼奇怪。
  • 木星也許是行星之王?天文學家已經發現20顆環繞土星的新衛星
    木星也許是行星之王,但至少現在,土星是衛星之王。天文學家宣布發現了繞環行行星繞行的20顆新衛星,使土星的總數為82顆,而木星的總數為79顆。衛星直徑約5公裡。木星(英語:Jupiter,拉丁語:Iovi,符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距離太陽第五遠的行星。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由於木星與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為氣體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稱類木行星(木星和土星合稱氣態巨行星)。
  • 天文學家推算出「HD 106906 b」行星運行軌道
    2005年起,天文學者利用位於智利阿他加馬沙漠中拉斯坎帕納斯天文臺的麥哲倫望遠鏡對恆星「HD 106906」進行了長達8年的跟蹤觀測,並於2013年12月4日正式提出了「HD 106906 b」行星的相關天文細節。隨後研究團隊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相關觀測數據證實了這一發現。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和地球相似的「流浪行星」
    「流浪行星」中最神秘的成員被發現。行星會不會也和人一樣呢?宇宙中有數不清的行星。有一些循規蹈矩地圍繞恆星運轉,而有一些卻在空曠寒冷的太空中獨自流浪。和《流浪地球》中因太陽行將就木而被迫在人類操控下流浪的地球不同,這些流浪行星大多是在年幼時,因為和同一個行星系統中的其他行星發生引力糾葛而被甩出來的。理論上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流浪行星。但是由於這些行星遠離恆星,基本上都很難發現。
  • 天文學家在一系外行星上發現水蒸氣
    原標題:天文學家在一系外行星上發現水蒸氣   科技日報訊 美國馬裡蘭大學的天文學家在一個太陽系外的行星大氣中發現水蒸氣和氫氣,該行星比地球大4倍,位於天鵝座,離地球約124光年、幾乎729萬億英裡。對於了解太陽系外行星而言,這一發現標誌著科學家已經能夠確定最小行星大氣中的一些化學成分。該研究成果刊登在9月25日的《自然》雜誌上。
  • 天文學家第一次確認,一顆地球大小的流氓行星在銀河系內飛馳
    當行星失去母恆星的引力吸引時會發生什麼?科學家懷疑,銀河系中可能存在數十億個自由漂浮的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我們太陽系以外發現的約4000個世界中,只有少數幾個這樣的候選者出現。但是現在,天文學家認為他們發現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流氓世界:一個微小的、自由漂浮的星球,大約是地球的質量,在銀河系內飛馳。該發現於10月29日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發表,它可能標誌著有史以來探測到的最小的流氓行星,並且可以幫助證明由來已久的宇宙論。
  • 天文學家首次在另一個星系發現一顆候選行星
    自 1992 年以來,天文學家已經在銀河系內發現了數千顆行星。在其它星系裡,行星肯定也很普遍。但由於距離遙遠,要發現其它星系中的行星非常困難。現在,Harvard-Smithsonian 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家首次在另一個星系發現了一顆候選行星。
  • 宇宙的錯配:天文學家發現圍繞小恆星運行的巨大系外行星
    >一個看似不太可能的,由巨大氣體系外行星和小型紅矮星構成的組合讓科學家們重新考慮他們所了解的行星結構—-是否存在許多未被發現的大行星正圍繞小恆星運轉。 加泰隆尼亞空間研究所(IEEC)的一組天文學家罕見地發現了一顆圍繞主恆星運轉的大型類木行星,其主恆星的體積看起來比其他恆星要小。這就是距離地球約30光年的紅矮星GJ3512,它的體積略大於太陽體積的十分之一。另一方面,它的系外行星質量幾乎是木星質量的一半,且每204天繞這顆紅矮星公轉一周。
  • 天文學家第一次通過天文望遠鏡對行星進行成像
    隨著人類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對系外行星的研究不斷深化,也因此有了更多、更重要的發現。在天文望遠鏡的幫助下,我們科學家又多發現了2000顆的系外運動行星。因為近幾年科學技術進步得很快,科學家不斷加深對外太空的了解,我們的系外行星群體也越來越多,不斷地壯大系外行星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