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自相殘殺」!科學家觀測到罕見一幕

2020-05-04 超弦

近日,科學家觀測到一個罕見的現象,兩個互相靠近的黑洞正在被彼此吞噬,這一現象引起了科學界的注意!

據了解,科學家通過美國宇航局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觀測到這一令人震驚的事件:一個超大質量黑洞(SMBH)被另一個經常穿過其吸積盤的黑洞圍繞。這個超大質量黑洞圍繞一個更大質量的黑洞運行,每12年撞擊一次吸積盤。每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就會產生比銀河系所有恆星加起來還要亮的閃光。利用斯皮策的觀測,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終於能夠建立一個模型,精確預測這些閃光的時間和較小黑洞的軌道。除了證明廣義相對論的實際作用,他們的發現也驗證了史蒂芬霍金的「無毛定理」!

黑洞「自相殘殺」!科學家觀測到罕見一幕

該事件發生在一個名為OJ 287的星系,距離地球35億光年,被稱為「布拉扎星系」,是一個具有特別活躍的核和從其中心向外延伸的高能粒子噴流的星系。它的中心是一個SMBH(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大約是太陽的180億倍,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一個,而銀河系中心的黑洞(人馬座A)大約有400萬個太陽質量。

幾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意識到這個黑洞具有雙星性質,並確定它伴星的存在,它的質量是我們太陽的1.5億倍,每12年完成一次公轉。較小的黑洞通過圍繞它較大的同伴的巨大的氣體和塵埃盤。這些碰撞產生了膨脹的熱氣泡,也就是耀斑,這些熱氣泡爆發起來非常明亮。

黑洞「自相殘殺」!科學家觀測到罕見一幕

這些耀斑被稱為埃丁頓耀斑,之所以這樣命名是為了紀念阿瑟·埃丁頓爵士1919年進行的日食觀測一百周年。這場著名的運動證實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他的廣義相對論的預言,他在四年前就把廣義相對論正式化了。

由於較小黑洞的軌道不規則,它每12年的公轉軌道都會移動位置,並且相對於吸積盤傾斜。這意味著它與圓盤碰撞,並在其周期的不同時間產生耀斑。只要天文學家知道這些黑洞的雙星性質,就有人試圖建立一個模型,能夠準確預測這些耀斑的發生。

2010年,科學家首次成功地建立了一個模型,可以將這些耀斑預測到1至3周內,這一模型在他們預測2015年12月出現耀斑至3周內得到證實。到2018年,負責這項最新研究的同一個團隊發布了一個更精確的模型,可以預測4小時內的閃光。

黑洞「自相殘殺」!科學家觀測到罕見一幕

在他們的最新研究中,研究小組展示了斯皮策的數據是如何證實他們模型的正確性,因為它準確地預測了2019年7月31日發生的耀斑。不過,這些觀測是相當偶然的,斯皮策的寬軌道使它與地球的最大距離達到了2.54億公裡,這使得它能夠在7月31日觀測到銀河系,同一天預計會發生耀斑。因此斯皮策能夠一直觀察這個星系,直到9月份,在這個時候,這個星系不再被太陽遮住。

通過斯皮策望遠鏡,科學家預計OJ 287的性質也會產生重力波,地球上的天文學家將能夠利用雷射幹涉儀重力波天文臺(LIGO)等設施探測到重力波。事實上,這個系統產生的波被認為是如此巨大和充滿能量,以至於它們將可測量地改變較小黑洞的軌道(因此,耀斑的時間)。

之前的研究已經對OJ 287進行了解釋,但2018年的模型是迄今為止最詳細的。通過將LIGO自2015年以來獲得的信息納入該模型,該團隊能夠縮小耀斑出現的時間窗口,預計只有1.5天。為了進一步完善他們的預測,他們還包括了關於更大黑洞物理特徵的細節。

黑洞「自相殘殺」!科學家觀測到罕見一幕

具體來說,新模型包含了黑洞的「無毛」定理,這一理論最初是由包括史蒂芬·霍金在內的一組物理學家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這個定理預言了黑洞的「表面」——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它們的外邊界(又名事件視界)沿其旋轉軸完全對稱。這進一步將團隊的預測模型縮小到幾個小時。

通過用這種精度預測較小黑洞的軌道,新模型證明了無毛髮定理。這證實了另一個預測,這一預測是由加州理工大學名譽教授Kip Thorne做出的,他在20世紀70年代描述了一個圍繞SMBH運行的物體如何揭示其表面是對稱的還是「多毛的」的理論。

考慮黑洞是否光滑對稱對於確定較小黑洞軌道的時間非常重要。雖然物體的軌道主要是質量問題,但質量的分布也很重要。因此,如果一個黑洞是「多毛的」,它會對周圍任何物體的軌道產生明顯的影響。

簡而言之,OJ 287系統支持黑洞表面沿其旋轉軸對稱的觀點。因為對黑洞科學家來,證明或反駁無毛定理很重要。沒有它,我們根本不能相信霍金等人設想的黑洞存在。這就是像斯皮策這樣的任務的本質。退休後很長一段時間,他們在服役歷史上取得的成果繼續激勵著他們的發現和突破。再見,斯皮策,感謝所有關於宇宙的紅外數據!

相關焦點

  • 距地球十億光年外,科學家觀測到了罕見的三個黑洞碰撞,十分壯觀
    黑洞被科學家提出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科學家都在積極觀測星空,期望能夠找到這種不可思議的特殊天體。通過大量的觀測,科學家發現像銀河系這樣的大星系中心存在的強大質量非常符合傳說中的黑洞,於是經過一系列的詳細觀測,科學家終於證實了黑洞的存在。
  • 逃離黑洞!物理科學家們用超級粒子加速器,模擬展現罕見神奇一幕
    犀利的引力作用下,哪怕是光也無法逃離,所以任何物體一旦靠近事件視界時,等待它們的命運只有一個結局——被吞噬、撕裂化為粒子,然後消失在黑洞深淵中……但這些年來,一些科學家嘗試打破這個鐵律,試圖從貪婪的黑洞嘴裡奪食。他們希望借鑑於粒子加速的原理,在旋轉的黑洞能量中,讓一些接近光速的等離子體,在對撞的過程中,獲得逃離黑洞的機會,並從黑洞強大的引力場中竊取能量!
  • 美天文學家觀測到極罕見三黑洞碰撞
    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日前發表公報說,美國科學家在距地球10億光年處觀測到極其罕見的三黑洞碰撞過程,每個黑洞分別位於一個星系中央,該系統也是迄今發現的三星系合併產生超大質量黑洞的最有力證據。美國航天局的3臺太空望遠鏡以及多個天文臺均捕捉到這一罕見現象。
  • 科學家觀測到中子星與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2015年,科學家首次發現由兩個黑洞碰撞形成的引力波現象。從那時起,引力波的探測變得越來越陌生,科學家迫切希望揭曉其中謎團,目前一支研究小組宣稱,首次探測到有比已知最大中子星更大、比已知最小黑洞更小的天體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 「看見」黑洞!科學家首次觀測到黑洞天體可見光
    這張圖像展示的是位於7800光年外的黑洞天體「天鵝座V404」所發出的微弱可見光。其亮度足以被一臺中等口徑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任何一位擁有口徑20釐米或更大口徑望遠鏡的觀測者都能夠觀測到來自這個黑洞發出的暗弱可見光。
  • 科學家觀測到持續10年的「超級黑洞心跳」
    近日,中國和英國的科學家所組成的科研團隊在黑洞據了解,這個特殊的黑洞是一個距離地球6億光年,具有200萬個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研究人員通過在2007年和2018年兩個階段對其進行觀測,發現了這個超大質量黑洞的X射線準周期振蕩信號,也就是黑洞的「心跳」。相隔10年之久,它的「心跳」依然存在,其信號甚至比10年前更強。這是目前科學家們觀測到的超大質量黑洞心跳信號的最長持續時間。
  • 黑洞那麼黑,科學家是如何觀測到它們的?
    在相對論中,愛因斯坦表示宇宙中存在一種叫做「黑洞」的神秘天體。不過,因為黑洞從不曾被人類發現,所以這也讓愛因斯坦本人在晚年的時候對「黑洞是否真實存在」產生了質疑。不過幸運的是,人類在去年拍攝到了第一張黑洞照片,這讓愛因斯坦關於黑洞的猜想全都成真。
  • 科學家觀測到稀有黑洞撕裂恆星,或可成最有力中等質量黑洞候選人
    文章提供 : http://88168.ml/1科學家觀測到有史以來最有力的中等質量黑洞候選人吃掉恆星,這是一種非常罕見、比超大質量黑洞還難以捉摸的天體,更是宇宙天體演化中一個尚無法確認的空白環節。宇宙中潛伏著各式各樣黑洞,比如假想類型的原初黑洞(primordial black hole,又稱為太初黑洞),這類黑洞不是由大質量恆星引力坍縮形成,而是誕生自大爆炸暴漲時期物質的超高密度條件,儘管大多數高密度區域很快隨宇宙膨脹而散開,但原初黑洞會保持穩定至今。
  • 科學家終於發現介於較小黑洞和超大黑洞之間的罕見黑洞類型
    據外媒報導,儘管科學家們最近才能捕捉到黑洞的圖像,但他們對黑洞卻了解得不少。這些密度極高的天體會吸收任何靠其很近的天體,它們是大多數星系的中心,至少天文學家是這樣認為的。 另外目前已知的是黑洞有兩種類型:標準版(較小版)的質量被認為是太陽的5到100倍;另一個版本是超大質量版,其質量是太陽的1000倍以上。
  • 科學家終於發現介於較小黑洞和超大黑洞之間的罕見黑洞類型
    據外媒報導,儘管科學家們最近才能捕捉到黑洞的圖像,但他們對黑洞卻了解得不少。
  • 科學家探測到兩個黑洞碰撞產生的閃光信號
    北京時間 6 月 30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通常人們認為黑洞不會產生閃光,正如它們名字:黑洞,此外,即使黑洞互相撞擊,天文學家的傳統儀器也無法進行觀測,但是 2019 年科學家探測到一次黑洞碰撞事件,發現黑洞碰撞時產生奇怪的閃光。
  • 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個沉睡數百萬年黑洞甦醒奇觀
    原標題: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個沉睡數百萬年黑洞甦醒奇觀   據臺灣「中央社」7月9日報導,天文學家拿望遠鏡瞄準星系中一個奇怪光點,結果近距離觀測到了一個黑洞從數百萬年的沉睡中甦醒的奇觀。調查這片天空的科學家,2012年有幸捕捉到這個黑洞甦醒時的光影。報導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卓瑞爾河岸天體物理學中心(Jodrell Bank Centre for Astrophysics)的阿果(Megan Argo)說:「機率微乎其微!」「這是我們第一次實時看到(黑洞甦醒),而且如此地接近我們的銀河系。」
  • NASA衛星捕捉到黑洞撕裂恆星罕見畫面
    據外媒報導,近日,TESS衛星捕捉到了一種被稱為潮汐幹擾的罕見太空現象。潮汐幹擾描述的是黑洞在吞噬恆星時將其撕成碎片的景象。這絕對是一場規模驚人的破壞。天文學家表示,在銀河系大小的星系中,這種宇宙大屠殺每1萬到10萬年才發生一次。
  • 我科學家發現一對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現象
    我科學家發現一對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現象 源 / 新財網 文 / 新財網 2020年12月03日 11時12分
  • 我國科學家發現罕見天文現象「雙黑洞吞噬恆星」
    人民網北京12月2日電 (趙永新、呂騫、王夢曉、楊穆龍)近日,安徽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發現罕見天文現象:在一個河外星系中觀測到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據舒新文教授介紹,黑洞是廣義相對論預言的天體,具有獨特的時空結構,進入其視界面的所有物質包括光線都無法逃脫。當一個恆星運動到太靠近黑洞的位置時會被其強大潮汐引力撕裂瓦解,進而被黑洞吞噬,同時釋放出短暫的劇烈電磁波輻射。這一現象,被稱為黑洞潮汐撕裂恆星事件。
  • 黑洞撕裂恆星罕見畫面曝光,「宇宙恐怖天體」名不虛傳
    據外媒報導,不久前,TESS衛星捕捉到了黑洞撕裂恆星的罕見畫面,引發大眾關注。這種太空現象被科學家們稱為潮汐幹擾。它具體表現為當恆星進入黑洞的引力控制區後,強大的引力將其不斷拉伸,形成一個扁平狀的結構,最終被撕碎吞噬。
  • 科學家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現象
    記者從安徽師範大學獲悉,該校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這是天體物理學家迄今為止在常規星系中發現的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該研究成果於11月18日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通訊》上。
  • 科學家觀測到黑洞噴射物達9.6倍光速,怎麼回事
    根據2020年3月2日發布於《自然天文學》雜誌的一篇文章,一個天文學家團隊觀測到了一個黑洞的噴射物正在以超過光速的速度遠離黑洞,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愛因斯坦錯了?被黑洞吸積的物質並沒有全部進入到黑洞中,一部分會成為噴射流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從黑洞中噴射而出,科學家可以使用射電望遠鏡進行觀測。
  • 0413英語流利閱讀筆記:科學家即在銀河系中首次「觀測」到黑洞
    內容簡介:Scientists close to first sighting of black hole in the Milky Way科學家即將在銀河系中首次「觀測」到黑洞Astronomers attempting
  • 國外科學家親眼目睹,一顆恆星被黑洞撕成碎片,場面十分壯觀奇妙
    黑洞是宇宙中最特殊又最普遍的天體,它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擁有無法被測量的引力,能將所有出現在事件視界中的物質都吞噬掉。它的普遍之處在於整個宇宙中到處都有黑洞,只是人類無法通過肉眼觀測到它們而已。,該論文指出來自多個國家的天文學家在智利歐洲南方天文臺中觀測到了不可思議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