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是宇宙中最特殊又最普遍的天體,它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擁有無法被測量的引力,能將所有出現在事件視界中的物質都吞噬掉。它的普遍之處在於整個宇宙中到處都有黑洞,只是人類無法通過肉眼觀測到它們而已。在宇宙空間中,無論是黑暗的地方還是明亮的地方,都有可能存在黑洞,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就是典型的例子。
根據報導,近期《皇家天文學會月刊》刊登了一篇與黑洞吞噬恆星相關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來自多個國家的天文學家在智利歐洲南方天文臺中觀測到了不可思議的一幕。距離太陽系大約2.15億光年的空間裡存在一個名為「波江座」的螺旋星系,而研究人員觀測到該星系中一顆恆星被黑洞吞噬的過程。
根據研究人員的描述,這次黑洞吞噬恆星的場面與以往的觀測結果不同,黑洞將恆星撕碎成條狀,就像是在享用自己的「義大利麵條」一樣。參與該項研究的智利科學家託馬斯·韋弗斯表示,這是人類天文史上十分罕見的場面。那麼研究人員是如何發現該場景的?被吞噬的恆星又遭遇了什麼?
研究人員怎樣發現該天文現象?
一般情況下,黑洞吞噬恆星的場景是很難被捕捉到的,因為黑洞在吞噬的過程中會釋放出「煙霧彈」,這個「煙霧彈」就是大量的塵埃和碎片。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黑洞吞噬恆星的過程中會對外釋放出大量塵埃和恆星的碎片,這些看似瑣碎的物質在黑洞的能量組織下逐漸形成了一層「簾幕」,遮擋住了人類觀測該現象的視線。
而在這次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了多種手段對該現象進行觀測,例如X射線、紫外線和無線電波,因為不同種類的射線可以與恆星內部的物質產生聯繫,研究人員通過探測這些聯繫的存在來確定恆星的情況。最終他們發現該黑洞對外噴射物質的速度達到了每秒鐘1萬公裡,幸運的是他們在後期觀察中發現那層「煙霧」已經逐漸消散了,所以才能看得更清楚。
恆星是如何被撕碎的?
託馬斯·韋弗斯表示,任何一顆足夠靠近黑洞的恆星都不會有好結果,無論該黑洞是恆星級黑洞還是超大質量黑洞,因為黑洞的超強引力會導致恆星的球面受力不均勻,從而導致恆星被吞噬的時候無法以完整的形態被吞進去,而會被弄得變形。這個研究團隊在去年就發現了宇宙中一道特殊的爆炸光線,該光線促使天文學家進行了長達6個月的研究。
在這次的觀測中,研究人員就發現該恆星遭遇了一顆超大質量恆星,因此它被撕成更多細小的碎片。這些細小的碎片在太空中匯聚成類似流體,因此被稱為「物質流」,還有研究人員將物質流比喻成義大利麵條。類似恆星被黑洞撕成物質流的事件在天文史上很少出現,因此天文學家對該事件更加關注。
這次發現說明了什麼?
如果被撕成「麵條」的恆星周圍存在類似地球的宜居星球,而且該星球上已經存在生命,這些外星生命估計也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失去了光源和熱源,它們甚至不知道在恆星被吞噬掉後就輪到自己的星球了。雖然這只是筆者所假設的場景,如果有一天有一顆黑洞出現在太陽附近,那麼太陽恐怕也會遭遇類似的情況。
因此該發現告訴我們,宇宙中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地球雖然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中,但並非永遠都是安全的。人類作為地球上的高等智慧生物,我們應該居安思危,多去探索宇宙中未知的奧秘。早一點了解宇宙中的奇特天文現象,或許能夠早一點幫助地球規避外部風險,目前也只有人類能夠做到這一點。
資料來源
澎湃網 10月14日 《迄今最近距離圍觀一顆恆星被黑洞撕成「義大利麵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