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觀察到一顆恆星被超大質量黑洞「迷住了」

2020-11-10 流芳科學

一個2.15億光年遠的恆星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遮蓋,這使它成為迄今為止迄今為止最精確的恆星意粉觀測。義大利麵條化聽起來不是很科學,但是它是對實際發生情況的相當準確的描述。困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軌道上的註定恆星最終會撞到某種引力的最佳位置,從而使所有東西變成狗屎。

  • 藝術家對恆星在超大質量黑洞附近經歷義大利麵條化的印象。圖片:ESO

恆星不再能夠保持其物理完整性,而是在一個稱為快速發展的潮汐破壞事件的過程中開始迅速坍塌。發生這種情況時,恆星碎片會從恆星爆發,形成一長而細的水流,其中一半被吸向黑洞。另一半被炸回太空。細流最終會追上並撞擊自己,釋放能量並形成吸積盤。

破壞產生了明亮的光,天文學家可以在地球上觀察到。每年都會捕獲其中的一些事件,但是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的新研究描述了有史以來最接近的恆星義大利麵條化案例,距離我們有2.15億光年。該事件被命名為AT2019qiz,於去年進行了編年史,它出現在位於Eridanus星座的旋渦星系的核心。不幸的恆星與我們的太陽大小大致相同,並且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撕裂,其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100萬倍。

該事件最初是由茲維基瞬態設施捕獲的,隨後的跟蹤觀測是由歐洲南部天文臺的超大型望遠鏡,ESO新技術望遠鏡以及哈佛和史密森尼的MMT天文臺以及其他設施進行的。天文學家追蹤了這片褪色的火光長達六個月。這項新論文由伯明罕大學研究員馬特·尼古爾(Matt Nicholl)領導。

散亂的恆星往往很難研究,因為它們經常被大量的灰塵和碎屑所籠罩。幸運的是,AT2019qiz並非如此。研究人員發現,「當黑洞吞噬一顆恆星時,它可以向外發射出強大的物質爆炸,這會阻礙我們的視線,」伯明罕大學的天文學家薩曼莎·奧茨解釋說。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恆星被撕開後不久就發現了AT2019qiz,從而清楚地看到了這一現象。

由於我們提早發現了它,因此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塵埃和碎屑的幕布正在被黑洞啟動,從而以高達10,000 km / s [6,200英裡/秒]的速度強大地流出了物質。作者和西北大學天文學家凱特•亞歷山大(Kate Alexander)說到。「這是一次獨特的'幕後探視',這提供了第一個機會來查明隱蔽物質的起源,並實時跟蹤其吞噬黑洞的方式。

這使科學家們能夠檢測出氣體的流出情況,因為恆星被撕成碎片,並且恆星的物質射向黑洞。該事件已在光學,X射線,紫外線和無線電光譜中捕獲,現在將為物質在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行為方式提供出色的案例研究。

這裡是,歡迎關注轉發收藏,每日看科學知識!

相關焦點

  • 與相對論契合:科學家首次觀察到一顆圍繞超大質量黑洞「跳舞」恆星
    天文學家使用超大望遠鏡,首次觀測到一顆圍繞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跳舞」的恆星。這個發現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契合。歐洲學術期刊《天文與天體物理學》雜誌4月16日發表了這份科學報告。據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通過電子郵件的文告說,這項觀測是通過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望遠鏡(VLT)重力儀器進行的。參加這個項目的科學家主要來自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巴黎天文臺,巴黎文理研究大學,格勒諾布-阿爾卑斯大學。
  • 科學家第一次觀察到一顆恆星在超大質量黑洞中被撕裂
    科學家捕獲了由超大質量黑洞撕裂而來自恆星的脈衝,使他們能夠更好地了解這些極端空間區域的物理特性。恆星黑洞 - 就像一顆巨大的恆星中心坍塌時形成的那樣,形成一顆超新星。由此產生的黑洞具有如此強大的引力,即使光線也無法逃脫 - 這意味著科學家無法觀察到它們。這使得理解它們的物理特性極具挑戰性。然而,黑洞的邊界 - 事件視界,這是不歸路的點 - 提供了一些學習的機會。科學家第一次觀察到一顆恆星在超大質量黑洞的事件視界中被撕裂 - 並且已經使用這些數據來估計黑洞旋轉的速度。
  • 一顆恆星被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撕裂併吞噬
    宇宙中一個黑洞享用了一頓豐盛的義大利麵條。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2日消息,天文學家通過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望遠鏡觀測到,在2.15億... 宇宙中一個黑洞享用了一頓豐盛的「義大利麵條」。
  • 天文學家發現有史以來繞銀河系超大質量黑洞運行的最快恆星
    Sgr A *是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圖中以X表示),周圍是一群以極快速度運動的恆星 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心是一個巨大的黑洞,名為人馬座A *(Sgr A *),大約是太陽質量的四百萬倍。由於它如此巨大,造成的引力效應是極端的,藉由觀察它附近的恆星就能探測到。圍繞Sgr A*旋轉的是一些恆星(以及一些神秘的物體),它們以令人眩暈的速度移動。 天文學家剛剛發現了移動最快的恆星,一顆新發現的名為S4714的恆星繞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 *旋轉。
  • 超大質量黑洞怎麼形成的?日本天文學家稱其來自於超大質量恆星
    而超大質量黑洞(又稱巨型黑洞)是宇宙中質量和體積最大的單一天體類型,比如在我們銀河系中心位置,就有一個相當於太陽的431萬倍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而在銀河系的鄰居仙女座星系的中心,有一顆大約1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去年公布的首張黑洞照片的m87中心黑洞,質量更是達到了太陽的56億倍,不過它還並不是最大質量的黑洞,已知質量最大的黑洞為Ton618,相當於太陽質量的660億倍。
  • 超大質量黑洞怎麼形成的?日本天文學家稱其來自於超大質量恆星
    而超大質量黑洞(又稱巨型黑洞)是宇宙中質量和體積最大的單一天體類型,比如在我們銀河系中心位置,就有一個相當於太陽的431萬倍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而在銀河系的鄰居仙女座星系的中心,有一顆大約1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去年公布的首張黑洞照片的m87中心黑洞,質量更是達到了太陽的56億倍,不過它還並不是最大質量的黑洞,已知質量最大的黑洞為Ton618,相當於太陽質量的660億倍。
  • 近日,首次觀測到一顆恆星環繞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運行。
    外媒的《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望遠鏡(一款位於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全能望遠鏡)首次觀測到一顆恆星環繞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運行,運行軌跡猶如舞動的「玫瑰花結」,而這也正好符合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測結果。
  • 超大質量恆星被黑洞吞噬,撕裂成了細長的麵條
    一個黑洞享用了一頓義大利麵條晚餐,天文學家能夠在2.35億光年遠的Eridanus星座的螺旋星系中見證這一事件。天文學家在智利歐洲南方天文臺用望遠鏡觀測到一顆恆星發出的光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吞噬並撕裂。儘管聽起來似乎遙不可及,但該事件是迄今為止天文學家所見過的最接近的爆發性死亡。
  • 超大質量黑洞與周圍恆星上演「玫瑰舞」
    來源:經濟日報據美國太空網16日報導,歐洲科學家歷經近30年研究,首次發現圍繞銀河系中央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旋轉恆星的行進軌跡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測精準吻合,再次驗證了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科學家首次在水星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上觀察到這一效應——這也是首個支持廣義相對論的證據。」根澤爾補充說:「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首次在繞著人馬座A*旋轉的恆星上看到同樣的效應,這項觀察性突破也進一步強化了人馬座A*是太陽質量400萬倍超大質量黑洞的證據。」
  • 天文學家發現:超大質量微型黑洞
    作者|Brid-Aine Parnell天文學家在3.4億光年外的一個矮星系內發現了一個微乎其微但具有超大質量的黑洞。這個微型黑洞是已知處在一星系中心的最小黑洞,而質量卻是太陽的50,000倍。黑洞按形成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恆星質量黑洞,由大型恆星死亡並坍塌而形成;還有一種就是超大質量黑洞,與其寄主星系共同演化(黑洞處於該寄主星系中心)。後一種黑洞的質量往往是太陽的100,000倍以上。但這是人們首次在矮星系中發現這樣一個微型「熔爐」,而且其質量只有以上數字的一半。
  • 恆星在繞著超大質量黑洞「畫花瓣」
    4 月 16 日,國外媒體曝出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望遠鏡(VLT)觀測到一顆恆星在銀河系中心,環繞著超大質量的黑洞運轉著。這一發現驗證了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中所預測的結果。這一期待已久的結果是在天文學家近 30 年的追蹤觀測之下,依靠近年來發展得越來越精確的科學觀測手段才最終得以實現。
  • 超大質量黑洞如何吞噬恆星?你將看到整個過程
    來源:環球科學微信公眾號得益於新的大視場巡天項目,天文學家現在可以完整地見證黑洞「進食」恆星的整個過程。當一顆不幸的恆星出現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附近時,強烈的潮汐力會將恆星撕成碎片。它們是一些極端事件,通常都相當遙遠且相對罕見,其生命周期只構成了超大質量黑洞一生的一小部分。因此,它們提供的視角很有限,天文學家無法由此獲知我們星系的超大質量黑洞平常是如何「進食」和生長的。雖然研究人員還可觀測圍繞超大質量黑洞快速轉動的恆星,通過計算恆星的速度來研究它們,但這種方法只適用於非常近的天體——比如位於銀河系和臨近星系中的天體,只有在這個範圍內,當前的望遠鏡才可以分辨出單個恆星。
  • 發現一顆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
    天文學家認為,在大多數的星系中都隱藏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例如,我們所棲息的銀河系就是這樣,在其中心的黑洞質量約為太陽的400萬倍。關於黑洞,一直有著種種困擾我們的未知謎題,其中一個便是:這些超大質量黑洞究竟是如何形成、以及需要多長的時間才能達到如此巨大的質量的?現在,天文學家在早期宇宙中,發現了一個迄今為止已知的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它的出現使我們更加的困惑。
  • 一顆恆星被黑洞撕成「義大利麵條」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3日電 (實習記者張佳欣)宇宙中一個黑洞享用了一頓豐盛的「義大利麵條」。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2日消息,天文學家通過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望遠鏡觀測到,在2.15億光年外的波江座螺旋星系中,一顆恆星被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撕裂併吞噬。
  • 天文學家發現早期宇宙直接形成超大質量黑洞的證據
    一些黑洞據信在大質量恆星塌陷後形成。不過,這種爆炸也會形成超新星,將恆星的某些部分噴射到太空。
  • 天文學家已經探測到了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它距離地球超過130億...
    天文學家已經探測到了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它距離地球超過130億光年。 它的發現時間和其大小帶來了當前的理論,即超大質量黑洞從坍塌的星團形成受到質疑,天文學家建議它們可能由坍塌的原始冷氫氣體形成。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以光速8%飛行的神秘恆星
    超大質量黑洞身旁發現了一顆神秘的恆星。Kornmesser我們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質量大約相當於400萬個太陽的超大質量黑洞。我們之所以知道它的質量,就是因為它周圍存在著許多圍繞它飛行的恆星。這些恆星的軌道大多距離黑洞比較遠。基於恆星的軌道參數,我們能夠通過計算獲得黑洞的質量。但是近年來由於觀測精度的提高,一些距離黑洞非常近的恆星被發現。
  • 27億光年外觀測到超大質量黑洞吞噬紅巨星
    根據天文學家的觀測發現,一個距地球27億光年的星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吞噬了一顆恆星閃光的出現說明星系中央的黑洞吞噬了一顆恆星  北京時間5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觀測到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吞噬一顆紅巨星。這個超大質量黑洞潛伏在一個距地球27億光年的星系中央。由於距離黑洞過近,不幸的紅巨星被黑洞的巨大引力撕裂,最後走向死亡。這是科學家第一次觀測到紅巨星被黑洞吞噬。  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幾百萬倍,甚至幾十億倍,潛伏在絕大多數星系中央。
  • 宇宙學家探測到一個黑洞在慢慢吞噬一顆可憐的恆星
    2014年11月14日,望遠鏡在5.7億光年遠的星系中發現了一束光,它被認為是超新星,一種引人注目的明亮爆炸,標誌著恆星的死亡。本周,天文學家透露,這次爆炸畢竟不是超新星,而是一個黑洞在進食晚餐,因為這個黑洞慢慢吞噬了卡在其軌道上的一顆恆星。
  • 迄今最詳盡觀察:超大黑洞撕裂恆星
    這是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北京時間4月10日晚9時許,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多地天文學家同步公布首張黑洞真容。(新華社發/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組供圖)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一個國際團隊在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觀測到極為罕見的「潮汐撕裂事件」——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暴力」撕裂了一顆恆星,這是科學家對這類事件迄今最完整、最詳盡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