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認為,在大多數的星系中都隱藏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例如,我們所棲息的銀河系就是這樣,在其中心的黑洞質量約為太陽的400萬倍。
關於黑洞,一直有著種種困擾我們的未知謎題,其中一個便是:這些超大質量黑洞究竟是如何形成、以及需要多長的時間才能達到如此巨大的質量的?現在,天文學家在早期宇宙中,發現了一個迄今為止已知的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它的出現使我們更加的困惑。
新發現的類星體的藝術想像圖,其中心為超大質量黑洞,被吸積盤圍繞著,並伴隨著噴流的出現。( 圖片來源:Robin Dienel )
我們之所以會發現這個黑洞是因為它位於一個超級明亮的類星體 J1342 + 0928的中心。類星體是一類離地球最遠、能量最高的活動星系核,它之所以能夠釋放出如此巨大的光芒,是因為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通過吸積周圍的物質,將引力能轉化為電磁波釋放出來。計算表明,由於黑洞附近的引力如此之強,被吸積物質的靜止能量(E=mc²)的10%以上可被轉化為電磁波輻射出來,遠大於氫聚變成氦的所釋放出的能量(△E=0.007mc²)。
因此,通過觀察遙遠類星體J1342 + 0928的亮度,我們可以計算出它所包含的黑洞的質量,得出的結果為8億倍的太陽質量!這簡直就是黑洞中的哥利亞。不僅如此,天文學家觀測到該類星體的紅移為7.54,意味著我們探測到的光線是來自宇宙大爆炸後的6.9億年(僅為目前宇宙年齡的5%)。這是宇宙歷史中非常關鍵的一個時期。它的發現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揭開第一批恆星的形成之謎。
新發現的超大質量黑洞 J1342+0928 (黃色星星),要比先前觀測到的(黃色點點)更加遙遠。( 圖片來源:Jinyi Yang/Reidar Hahn/M.Newhouse )
在大爆炸後,宇宙充滿了熾熱的高能粒子。隨著宇宙快速的膨脹,這些粒子逐漸的冷卻並凝聚成中性氫氣,那個時期被稱為黑暗時期。最終,在引力的作用下,物質凝聚形成第一批恆星和星系,產生了組成光的粒子——光子。由于越來越多的恆星在宇宙中被點亮,它們輻射出的光子與中性氫反應,將氣體離子化,使宇宙迎來了再電離時期。
天文學家推斷,這個新發現的類星體便存在於這個重大的轉變時期。他們利用一個叫做FIRE的分光儀進行分析後發現,有一大部分圍繞在該類星體周圍的氫氣均為中性。因此他們推斷,該類星體被發現的時期,宇宙正好處於一半中性和一半電離。基於這個結論,他們推斷第一批恆星應該是在這個時期誕生的。
新發現的類星體被中性氫氣圍繞,表明它來自宇宙的再電離時期——即第一批恆星被點亮的時期。( 圖片來源:Jinyi Yang/Reidar Hahn/M.Newhouse )
然而,我們依舊無法回答——為什麼在宇宙如此年輕的時候,就能快速形成如此巨大的黑洞——這一問題。或許你會認為也許它正好處於宇宙中非常緻密的區域,在它的周圍有很多可以使它更迅速成長的物質。但這個假設還不足以解決這個謎團,因為黑洞吸積物質的速度越快,物質釋放出的光芒就越多,從而光壓和熱壓就會把物質推離黑洞。這就是所謂的愛丁頓極限,它給黑洞增長的速度設置了一個上限。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形成質量為8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它所吸積的物質與這個極限將十分接近。因此,肯定存在著某些其它的機制來解釋它的形成,只是我們還不得而知。
另外,我們也不知道,像這樣的黑洞在早期的宇宙是否是典型普遍的,還是它本身就是非同尋常的。答案,只有在早期宇宙中找到更多這樣的類星體才能揭曉。如果我們能找到,也將幫助我們理解超大質量黑洞和它們的宿主星系是如何形成的。
參考來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5180
來源:原理
編輯:zkai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美哭了!原來諾貝爾的獲獎證書,每張都是一幅畫!
2. 45組超炫數學動圖!讓你看的目不轉睛!目不暇接!
3. 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葬在月亮的人
4. 換頭手術真的成功了嗎?
5. 9個讓你夜不能寐的思想實驗
6. 十大不可思議的自然奇觀,絕大多數人恐怕一個都沒見過!
7. 大吉大利,今晚吃……好暈!這雞有毒!
8. 別去賭場了,你永遠贏不了「凱利公式」
9. 這是一件佔據你三分之一人生的大事,然而大多數人卻對其背後的故事一無所知
10. 作死小能手再開腦洞:如果一個硬幣大小的黑洞在你面前,會發生什麼現象?
點此查看以往全部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