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一顆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

2021-01-20 中科院物理所

天文學家認為,在大多數的星系中都隱藏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例如,我們所棲息的銀河系就是這樣,在其中心的黑洞質量約為太陽的400萬倍。


關於黑洞,一直有著種種困擾我們的未知謎題,其中一個便是:這些超大質量黑洞究竟是如何形成、以及需要多長的時間才能達到如此巨大的質量的?現在,天文學家在早期宇宙中,發現了一個迄今為止已知的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它的出現使我們更加的困惑。


 新發現的類星體的藝術想像圖,其中心為超大質量黑洞,被吸積盤圍繞著,並伴隨著噴流的出現。( 圖片來源:Robin Dienel )


我們之所以會發現這個黑洞是因為它位於一個超級明亮的類星體 J1342 + 0928的中心。類星體是一類離地球最遠、能量最高的活動星系核,它之所以能夠釋放出如此巨大的光芒,是因為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通過吸積周圍的物質,將引力能轉化為電磁波釋放出來。計算表明,由於黑洞附近的引力如此之強,被吸積物質的靜止能量(E=mc²)的10%以上可被轉化為電磁波輻射出來,遠大於氫聚變成氦的所釋放出的能量(△E=0.007mc²)。


因此,通過觀察遙遠類星體J1342 + 0928的亮度,我們可以計算出它所包含的黑洞的質量,得出的結果為8億倍的太陽質量!這簡直就是黑洞中的哥利亞。不僅如此,天文學家觀測到該類星體的紅移為7.54,意味著我們探測到的光線是來自宇宙大爆炸後的6.9億年(僅為目前宇宙年齡的5%)。這是宇宙歷史中非常關鍵的一個時期。它的發現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揭開第一批恆星的形成之謎。


新發現的超大質量黑洞 J1342+0928 (黃色星星),要比先前觀測到的(黃色點點)更加遙遠。( 圖片來源:Jinyi Yang/Reidar Hahn/M.Newhouse )


在大爆炸後,宇宙充滿了熾熱的高能粒子。隨著宇宙快速的膨脹,這些粒子逐漸的冷卻並凝聚成中性氫氣,那個時期被稱為黑暗時期。最終,在引力的作用下,物質凝聚形成第一批恆星和星系,產生了組成光的粒子——光子。由于越來越多的恆星在宇宙中被點亮,它們輻射出的光子與中性氫反應,將氣體離子化,使宇宙迎來了再電離時期


天文學家推斷,這個新發現的類星體便存在於這個重大的轉變時期。他們利用一個叫做FIRE的分光儀進行分析後發現,有一大部分圍繞在該類星體周圍的氫氣均為中性。因此他們推斷,該類星體被發現的時期,宇宙正好處於一半中性和一半電離。基於這個結論,他們推斷第一批恆星應該是在這個時期誕生的。


新發現的類星體被中性氫氣圍繞,表明它來自宇宙的再電離時期——即第一批恆星被點亮的時期。( 圖片來源:Jinyi Yang/Reidar Hahn/M.Newhouse )


然而,我們依舊無法回答——為什麼在宇宙如此年輕的時候,就能快速形成如此巨大的黑洞——這一問題。或許你會認為也許它正好處於宇宙中非常緻密的區域,在它的周圍有很多可以使它更迅速成長的物質。但這個假設還不足以解決這個謎團,因為黑洞吸積物質的速度越快,物質釋放出的光芒就越多,從而光壓和熱壓就會把物質推離黑洞。這就是所謂的愛丁頓極限,它給黑洞增長的速度設置了一個上限。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形成質量為8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它所吸積的物質與這個極限將十分接近。因此,肯定存在著某些其它的機制來解釋它的形成,只是我們還不得而知。


另外,我們也不知道,像這樣的黑洞在早期的宇宙是否是典型普遍的,還是它本身就是非同尋常的。答案,只有在早期宇宙中找到更多這樣的類星體才能揭曉。如果我們能找到,也將幫助我們理解超大質量黑洞和它們的宿主星系是如何形成的。


參考來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5180

來源:原理

編輯:zkai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美哭了!原來諾貝爾的獲獎證書,每張都是一幅畫!

2. 45組超炫數學動圖!讓你看的目不轉睛!目不暇接!

3. 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葬在月亮的人

4. 換頭手術真的成功了嗎?

5. 9個讓你夜不能寐的思想實驗

6. 十大不可思議的自然奇觀,絕大多數人恐怕一個都沒見過!

7. 大吉大利,今晚吃……好暈!這雞有毒!

8. 別去賭場了,你永遠贏不了「凱利公式」

9. 這是一件佔據你三分之一人生的大事,然而大多數人卻對其背後的故事一無所知

10. 作死小能手再開腦洞:如果一個硬幣大小的黑洞在你面前,會發生什麼現象?

點此查看以往全部熱門文章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遙遠超大質量黑洞
    2017年12月7日消息,美國卡耐基科學研究所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該黑洞質量是太陽質量的8億倍。這與現今宇宙中發現的黑洞有著很大不同,此前發現的黑洞質量很少能超過幾十倍的太陽質量。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教授Robert Simcoe表示: 「這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但是宇宙是如此的年輕,以至於這個東西不應該存在,宇宙還不足以製造一個如此巨大的黑洞,這是非常令人費解的。」NASA表示,科學家們正在猜測,一定有特殊的條件允許黑洞快速增大,但究竟是什麼仍然是一個謎。
  • 天文學家發現已知最遙遠超大質量黑洞
    新華社洛杉磯12月6日電(記者郭爽)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等機構的研究人員6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報告說,觀測到了迄今已知最遙遠的超大黑洞,其質量約是太陽的8億倍。  這個國際研究小組利用美國航天局的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WISE),以及位於智利的麥哲倫望遠鏡,在遙遠的宇宙深處發現了一個類星體,其中心存在一個巨大黑洞,這個黑洞正在吞噬周圍的物質。  類星體是天文學家對一類遙遠天體的稱呼,它們通常包括一個中央黑洞和周圍的星雲,由於黑洞吞噬周圍物質時所釋放的大量能量,它們在宇宙中顯得非常明亮。
  • 美國華裔科學家發現迄今為止最古老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和類星體
    天文學家在一個遙遠的發光類星體的中心發現了一個特大質量的黑洞,或許有助於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了解古老的黑洞是如何形成的。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顆距地球130.3億光年的類星體。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距離地球最遠的類星體,形成於宇宙大爆炸後的6.7億年後。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遙遠「隱形」超大質量黑洞
    根據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獲取的數據,天文學家發現迄今為止最遙遠「隱形」超大質量黑洞的證據。這個黑洞出現時,宇宙的年齡只有當前的6%。這是科學家發現的第一個證據,證明宇宙幼年時期存在被氣體遮蔽的黑洞。
  • 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最古老、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和類星體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非常非常遙遠的星系裡…… 天文學家周二宣布,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古老、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和類星體。 黑洞和類星體的年齡超過130億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黑洞和類星體,這讓天文學家對早期宇宙中巨大星系的形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16億倍太陽質量,距離130億光年,科學家發現最遙遠超大質量黑洞
    同時,它也是人類觀測到的最遙遠的天體。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的一項研究報告稱,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科學團隊發現了迄今為止距離最遙遠的類星體,距離地球130億光年,大約誕生於宇宙大爆炸後的6.7億年,被命名為「J0313-1806」。而它的發現,可能會對人類對黑洞和星系形成的理論提出挑戰,或許也會改變人類早期宇宙的認識。
  • 16億倍太陽質量,距離130億光年,科學家發現最遙遠超大質量黑洞!
    大多數星系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質量從百萬至數十億倍太陽質量不等。但也有少數星系的核心光度異常高,以至於科學家通過望遠鏡的各種波段都能觀測到,故被稱為活躍星系核(ANG)。而其中能量最強大、極度明亮的活躍星系核又被稱為「類星體(quasar)」。
  • 發現最遙遠的類星體與最古老超大質量黑洞,形成於大爆炸後6.7億年
    宇宙從誕生到發出第一束光歷經了數百萬年時間,接著恆星開始形成、聚集成星系,然後星系氣體與塵埃圍繞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旋轉,形成整個宇宙中最明亮的物體:類星體。最近,天文學家再觀測到當今距離最遙遠的類星體與最古老的黑洞,形成於大爆炸後僅6.7億年,打破了3年前的最遠類星體記錄。
  • 發現最小超大質量黑洞,還不到太陽質量的100萬倍!
    如果後者是正確的,那麼超大質量黑洞一開始會相對較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100倍,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吸食在它們周圍的恆星和氣體雲,超大質量黑洞開始變得更大。天文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努力尋找質量最低的超大質量黑洞,這是破譯這個問題所需的缺失環節。
  • 天文學家已經探測到了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它距離地球超過130億...
    天文學家已經探測到了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它距離地球超過130億光年。 它的發現時間和其大小帶來了當前的理論,即超大質量黑洞從坍塌的星團形成受到質疑,天文學家建議它們可能由坍塌的原始冷氫氣體形成。
  • 一顆適合居住的行星能繞著超大質量的黑洞運轉嗎?
    眾所周知,黑洞人類提供了大量的能源,可能給生命一個立足點。但是美國宇航局的一位科學家已經確定,儘管你在電影中看到了什麼,但附近的適宜居住條件是不太可能的。星際為科幻迷提供了一個特別的地方。幸運的是,天文學家們在土星附近發現了一個蟲洞,作為穿越時空的隧道,通往一個叫做巨型黑洞的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各種。行星圍繞著巨大的軌道運行。關於這部電影的科學準確性,它對黑洞的描述等等,已經寫了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讚美的。物理學家稻夫說,這是未來科幻電影評判的黃金標準。但是有一個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一顆適合居住的行星有可能繞著超大質量的黑洞運行嗎?
  • 美國宇航局發現:遙遠星系當中的超大質量黑洞失蹤了
    美國宇航局發現:遙遠星系當中的超大質量黑洞失蹤了
  • 美國宇航局發現遙遠星系當中的超大質量黑洞失蹤了
    天文學家認為,阿貝爾2261和宇宙中大多數大星系一樣,其中心應該有一個巨大的黑洞。預計黑洞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30億到1000億倍之間,但現在已經無法找到這個黑洞。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說,宇宙中幾乎每一個大星系的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而中心黑洞的質量通常與星系的質量同步。科學家預計阿貝爾2261包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與已知宇宙中一些最大的黑洞相媲美。科學家利用錢德拉在1999年和2004年獲得的數據,對星系團的中心進行了搜索,以尋找落向黑洞並產生x射線時過熱的物質。但是,沒有檢測到任何來源。
  • 科學家第一次觀察到一顆恆星在超大質量黑洞中被撕裂
    科學家捕獲了由超大質量黑洞撕裂而來自恆星的脈衝,使他們能夠更好地了解這些極端空間區域的物理特性。恆星黑洞 - 就像一顆巨大的恆星中心坍塌時形成的那樣,形成一顆超新星。由此產生的黑洞具有如此強大的引力,即使光線也無法逃脫 - 這意味著科學家無法觀察到它們。這使得理解它們的物理特性極具挑戰性。然而,黑洞的邊界 - 事件視界,這是不歸路的點 - 提供了一些學習的機會。科學家第一次觀察到一顆恆星在超大質量黑洞的事件視界中被撕裂 - 並且已經使用這些數據來估計黑洞旋轉的速度。
  • 天文學家觀察到一顆恆星被超大質量黑洞「迷住了」
    一個2.15億光年遠的恆星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遮蓋,這使它成為迄今為止迄今為止最精確的恆星意粉觀測。義大利麵條化聽起來不是很科學,但是它是對實際發生情況的相當準確的描述。困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軌道上的註定恆星最終會撞到某種引力的最佳位置,從而使所有東西變成狗屎。
  • 一顆恆星被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撕裂併吞噬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2日消息,天文學家通過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望遠鏡觀測到,在2.15億光年外的波江座螺旋星系中,一顆恆星被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撕裂併吞噬。這是迄今為止天文學家看到的距離最近的恆星「臨終」燃燒過程。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12日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 超大質量黑洞怎麼形成的?日本天文學家稱其來自於超大質量恆星
    而超大質量黑洞(又稱巨型黑洞)是宇宙中質量和體積最大的單一天體類型,比如在我們銀河系中心位置,就有一個相當於太陽的431萬倍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而在銀河系的鄰居仙女座星系的中心,有一顆大約1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去年公布的首張黑洞照片的m87中心黑洞,質量更是達到了太陽的56億倍,不過它還並不是最大質量的黑洞,已知質量最大的黑洞為Ton618,相當於太陽質量的660億倍。
  • 超大質量黑洞怎麼形成的?日本天文學家稱其來自於超大質量恆星
    而超大質量黑洞(又稱巨型黑洞)是宇宙中質量和體積最大的單一天體類型,比如在我們銀河系中心位置,就有一個相當於太陽的431萬倍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而在銀河系的鄰居仙女座星系的中心,有一顆大約1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去年公布的首張黑洞照片的m87中心黑洞,質量更是達到了太陽的56億倍,不過它還並不是最大質量的黑洞,已知質量最大的黑洞為Ton618,相當於太陽質量的660億倍。
  • 最巨大的5個超大質量黑洞!你知道嗎?
    跟最重量級的黑洞相比較的話,就連太陽都會像是一顆輕飄飄的網球一樣,你準備好要見識看看這些黑洞了嗎?歡迎來到濤濤隨記,我即將會實現各位的願望,那麼我們就開始吧。黑洞的種類。你有聽過黑洞的無毛定理嗎?也就是說要來說明黑洞的組成的話,只要知道它的質量、角動量以及電荷的資料就足夠了。而黑洞的大小是由其質量所決定的,因此人們也對黑洞的質量特別感興趣。
  • 科學家發現超大質量黑洞:約為太陽120億倍
    一個由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研組在一個遙遠類星體的中心發現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藝術家的構想圖顯示)。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它比太陽大120億倍,光度是太陽光度的430萬億倍,是「遙遠宇宙最亮燈塔」的動力來源。這個非凡天體位於一個類星體的中心。它是一個擁有強大能量的銀河輻射源,其能量輸出是太陽的1000萬億倍。從1963年發現以來,類星體的性質就一直是個謎團。根據科學家的理論,物質被拖進遙遠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時升溫,繼而產生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