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宇航局發現:遙遠星系當中的超大質量黑洞失蹤了
美國宇航局發現:遙遠星系當中的超大質量黑洞失蹤了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國航天局已經用阿貝爾2261星系團對錢德拉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遙遠「隱形」超大質量黑洞
根據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獲取的數據,天文學家發現迄今為止最遙遠「隱形」超大質量黑洞的證據。這個黑洞出現時,宇宙的年齡只有當前的6%。這是科學家發現的第一個證據,證明宇宙幼年時期存在被氣體遮蔽的黑洞。
-
美國華裔科學家發現迄今為止最古老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和類星體
天文學家在一個遙遠的發光類星體的中心發現了一個特大質量的黑洞,或許有助於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了解古老的黑洞是如何形成的。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顆距地球130.3億光年的類星體。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距離地球最遠的類星體,形成於宇宙大爆炸後的6.7億年後。
-
發現一顆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
例如,我們所棲息的銀河系就是這樣,在其中心的黑洞質量約為太陽的400萬倍。關於黑洞,一直有著種種困擾我們的未知謎題,其中一個便是:這些超大質量黑洞究竟是如何形成、以及需要多長的時間才能達到如此巨大的質量的?現在,天文學家在早期宇宙中,發現了一個迄今為止已知的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它的出現使我們更加的困惑。
-
天文學家已經探測到了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它距離地球超過130億...
天文學家已經探測到了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它距離地球超過130億光年。 當星系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強大引力吸引周圍物質,形成圍繞黑洞的過熱物質的軌道盤時,類星體就發生了——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相當於16億太陽的質量,比我們整個銀河系的1000多倍的明亮——在大爆炸之後,它增長相對較快。
-
天體物理學家表示,蟲洞存在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並且,我們不知道蟲洞的其它性質,也沒有發現它存在的間接證據。因此,蟲洞目前只是在理論上成立,在現實宇宙中,沒有人能肯定它的存在。不過,科學的發展還是令人驚訝的,一組科學家表示,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存在蟲洞,而且是可穿越的蟲洞。
-
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最古老、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和類星體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非常非常遙遠的星系裡…… 天文學家周二宣布,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古老、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和類星體。 黑洞和類星體的年齡超過130億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黑洞和類星體,這讓天文學家對早期宇宙中巨大星系的形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16億倍太陽質量,距離130億光年,科學家發現最遙遠超大質量黑洞
簡單來說,類星體比星系要小,感覺像恆星,但它釋放的能量卻是星系的千倍以上。同時,它也是人類觀測到的最遙遠的天體。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的一項研究報告稱,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科學團隊發現了迄今為止距離最遙遠的類星體,距離地球130億光年,大約誕生於宇宙大爆炸後的6.7億年,被命名為「J0313-1806」。
-
16億倍太陽質量,距離130億光年,科學家發現最遙遠超大質量黑洞!
簡單來說,類星體比星系要小,感覺像恆星,但它釋放的能量卻是星系的千倍以上。同時,它也是人類觀測到的最遙遠的天體。 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的一項研究報告稱,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科學團隊發現了迄今為止距離最遙遠的類星體,距離地球130億光年,大約誕生於宇宙大爆炸後的6.7億年
-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超大質量黑洞同時捕獲多個星系
實際上,已有的觀測數據顯示,宇宙在誕生後的 9 億年時就已經存在這種帶有超大質量黑洞的網狀結構了,這些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通常約為 10 億個太陽質量,但無論是在空間中延伸如此之廣的巨大網絡,還是網中存在的超大質量黑洞,科學家一直以來都沒弄清楚,即如此巨型且蘊含大量物質的結構究竟是如何在宇宙誕生初期就形成並擴張的。
-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超大質量黑洞同時捕獲多個星系
圖 | 數個星系同時被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捕獲的藝術想像圖,這是天文學家們首次觀測到這種景象,來源:ESO/L. Calada根據論文,此次 VLT 所觀測到的這些被黑洞所捕獲的星系,都存在於宇宙中的巨大網狀結構中,其空間上的延伸可達銀河系長度的 300 倍以上。
-
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遙遠超大質量黑洞
2017年12月7日消息,美國卡耐基科學研究所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該黑洞質量是太陽質量的8億倍。這與現今宇宙中發現的黑洞有著很大不同,此前發現的黑洞質量很少能超過幾十倍的太陽質量。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教授Robert Simcoe表示: 「這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但是宇宙是如此的年輕,以至於這個東西不應該存在,宇宙還不足以製造一個如此巨大的黑洞,這是非常令人費解的。」NASA表示,科學家們正在猜測,一定有特殊的條件允許黑洞快速增大,但究竟是什麼仍然是一個謎。
-
天文學家發現:超大質量微型黑洞
作者|Brid-Aine Parnell天文學家在3.4億光年外的一個矮星系內發現了一個微乎其微但具有超大質量的黑洞。這個微型黑洞是已知處在一星系中心的最小黑洞,而質量卻是太陽的50,000倍。黑洞按形成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恆星質量黑洞,由大型恆星死亡並坍塌而形成;還有一種就是超大質量黑洞,與其寄主星系共同演化(黑洞處於該寄主星系中心)。後一種黑洞的質量往往是太陽的100,000倍以上。但這是人們首次在矮星系中發現這樣一個微型「熔爐」,而且其質量只有以上數字的一半。
-
天文學家發現已知最遙遠超大質量黑洞
新華社洛杉磯12月6日電(記者郭爽)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等機構的研究人員6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報告說,觀測到了迄今已知最遙遠的超大黑洞,其質量約是太陽的8億倍。 這個國際研究小組利用美國航天局的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WISE),以及位於智利的麥哲倫望遠鏡,在遙遠的宇宙深處發現了一個類星體,其中心存在一個巨大黑洞,這個黑洞正在吞噬周圍的物質。 類星體是天文學家對一類遙遠天體的稱呼,它們通常包括一個中央黑洞和周圍的星雲,由於黑洞吞噬周圍物質時所釋放的大量能量,它們在宇宙中顯得非常明亮。
-
碰撞恆星摧毀了遙遠星系中超大質量黑洞的日冕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觀察到活躍星系核1es1927+654中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X射線日冕突然被摧毀。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觀測結果可以解釋為黑洞周圍的吸積流與潮汐擾動恆星碎片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左邊的畫面中,黑洞上方的白光球就是黑洞日冕,它是一組超熱氣體粒子的集合,當氣體從圓盤落入黑洞時形成。落向圓盤的碎片條紋就是被黑洞引力撕裂的恆星的殘骸。右圖顯示的是恆星碎片分散了圓盤中的一些氣體,導致日冕消失後的黑洞。 2018年3月,一次意外的爆炸照亮了全天空超新星自動測量(ASASN)的視野,該系統測量整個夜空中的超新星活動。
-
超大質量黑洞:星系的締造者?
如果沒有超大質量黑洞產生的噴流催生出銀河系,也許人類就不會出現在這個宇宙中。不過天文學家們並不打算就此重寫宇宙的歷史。他們關注的是超大質量黑洞和星系之間的聯繫,這也是縈繞在星系形成上的一個關鍵問題。20世紀60年代中,當類星體首次被發現時,這個問題第一次浮出了水面。類星體都是非常明亮、緻密的天體,可以釋放出超過銀河系100倍的輻射。
-
超大質量黑洞會導致星系自轉嗎?
回答:儘管黑洞附近的空間與時間都遭到嚴重扭曲,但好消息是它們對遙遠地方的物體還算手下留情。但對於黑洞而言,多遠才算「遙遠」?我們用施瓦茨柴爾德半徑,或是光無法逃逸的引力範圍半徑來描述黑洞的大小。圖解:位於M87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推估質量達太陽的數十億倍。這是人類史上第一張直接對黑洞觀測的天文影像,由事件視界望遠鏡所拍攝,發表於2019年4月10日。這裡有一個比較方便記憶的規則:對質量為太陽M倍的黑洞,其大小約為3×M千米。
-
天文學家在「死亡」螺旋星系中發現了兩個超大質量黑洞
美國一個天文學家團隊使用從哈勃太空望遠鏡獲得的圖像,在距離地球25億光年的碰撞過程中發現了兩個超大質量黑洞。 兩個黑洞將繼續彼此靠近,在時空中發出巨大的漣漪——可以在地球上探測到的引力波。這些黑洞的發現將幫助天文學家更好地了解這些巨大的漣漪。
-
超大黑洞突然消失於星系,很可能在宇宙中遊蕩,這是吃飽了撐的?
宇宙中幾乎每個大星系的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百萬倍或數十億倍。例如我們銀河系中心的就是一質量為4.100±0.034百萬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銀河系由於中心黑洞的質量通常與星系本身的質量密切相關,因此天文學家估計,距我們的星球約27億光年遠的Abell 2261星系的中心,一定含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其質量應與宇宙中某些最大的已知黑洞的質量相媲美。利用在1999年和2004年Chandra X射線天文臺的數據,天文學家已經在Abell 2261大型中央星系的中心搜索到了超大質量黑洞的跡象。
-
《自然·通訊》:河外星系中發現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
《自然·通訊》:河外星系中發現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安徽師範大學:近日,安徽師範大學物電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