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在「死亡」螺旋星系中發現了兩個超大質量黑洞

2020-12-01 太平洋電腦網

美國一個天文學家團隊使用從哈勃太空望遠鏡獲得的圖像,在距離地球25億光年的碰撞過程中發現了兩個超大質量黑洞。 兩個黑洞將繼續彼此靠近,在時空中發出巨大的漣漪——可以在地球上探測到的引力波。這些黑洞的發現將幫助天文學家更好地了解這些巨大的漣漪。

該研究於7月10日發表在期刊《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描述稱這兩個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8億倍。包含黑洞的星系SDSS J1010 + 1413引起了天文學家的注意,因為它非常明亮。當天文學家使用哈勃望遠鏡的寬視場相機3太空望遠鏡上最先進的儀器)時,他們發現了這兩個超大質量黑洞。

超大質量黑洞通常出現在星系的中心,包括我們自己的星系,在星系合併期間,它們最終開始了一場「死亡之舞」,在近乎無盡的「華爾茲舞」中相互旋轉,直到最後融合。然而,研究人員目前尚不清楚黑洞合併所需的時間。

普林斯頓大學天文物理學教授、該研究的共同作者Jenny Greene說道: 「天文學的一個主要尷尬點是我們不知道超大質量黑洞是否會合併。對於研究黑洞物理學中的每個人來說,觀察這個是我們需要解決的長期難題。」

這個謎題被稱為「最終秒差距問題」。一些天文學家認為,一旦兩個超大質量黑洞足夠接近,將它們的距離減少到1秒差距(3.2光年),它們就可以永恆地「跳舞」。在引力波物理學家的幫助下,距離25億光年遠的「怪物」黑洞有助於完善對像這樣的超大質量黑洞對的估計。

論文共同作者、來自普林斯頓大學天體物理科學系的Michael Strauss在新聞稿中說道:「這是我們發現的一對如此巨大的黑洞的第一個例子,但可能還有其他二元黑洞。」

物理學家樂觀地認為,100多個附近的超大質量黑洞將發射引力波,使天文學家能夠在未來五年內探測到引力波背景。「如果未檢測到引力波背景,這可能表明超大質量黑洞僅在非常長的時間尺度上合併,利用哈勃觀測多次後可能仍然是非常靠近的分離二元黑洞,即所謂的『最終秒差距問題',」研究人員寫道。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絮狀螺旋星系,超大質量黑洞,二者有何關係?
    你可以每天都觀察不同的星系,不過你永遠不可能看盡宇宙中所有星系,哪怕是非常小的一部分。NGC 4237是一個距離地球6000萬光年的星系,位於后髮座,是由著名的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發現的。 NGC 4237是一個螺旋星系,雖然乍一看很難分辨。它實際上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螺旋星系,被稱為絮狀螺旋星系。你不慶幸你查了那個詞嗎?「絮狀」大概是形容它蓬鬆。
  • 超大質量黑洞:星系的締造者?
    如果沒有超大質量黑洞產生的噴流催生出銀河系,也許人類就不會出現在這個宇宙中。不過天文學家們並不打算就此重寫宇宙的歷史。他們關注的是超大質量黑洞和星系之間的聯繫,這也是縈繞在星系形成上的一個關鍵問題。20世紀60年代中,當類星體首次被發現時,這個問題第一次浮出了水面。類星體都是非常明亮、緻密的天體,可以釋放出超過銀河系100倍的輻射。
  • 天文學家發現:超大質量微型黑洞
    作者|Brid-Aine Parnell天文學家在3.4億光年外的一個矮星系內發現了一個微乎其微但具有超大質量的黑洞。這個微型黑洞是已知處在一星系中心的最小黑洞,而質量卻是太陽的50,000倍。黑洞按形成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恆星質量黑洞,由大型恆星死亡並坍塌而形成;還有一種就是超大質量黑洞,與其寄主星系共同演化(黑洞處於該寄主星系中心)。後一種黑洞的質量往往是太陽的100,000倍以上。但這是人們首次在矮星系中發現這樣一個微型「熔爐」,而且其質量只有以上數字的一半。
  •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超大質量黑洞同時捕獲多個星系
    實際上,已有的觀測數據顯示,宇宙在誕生後的 9 億年時就已經存在這種帶有超大質量黑洞的網狀結構了,這些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通常約為 10 億個太陽質量,但無論是在空間中延伸如此之廣的巨大網絡,還是網中存在的超大質量黑洞,科學家一直以來都沒弄清楚,即如此巨型且蘊含大量物質的結構究竟是如何在宇宙誕生初期就形成並擴張的。
  •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超大質量黑洞同時捕獲多個星系
    圖 | 數個星系同時被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捕獲的藝術想像圖,這是天文學家們首次觀測到這種景象,來源:ESO/L. Calada根據論文,此次 VLT 所觀測到的這些被黑洞所捕獲的星系,都存在於宇宙中的巨大網狀結構中,其空間上的延伸可達銀河系長度的 300 倍以上。
  • 天文學家發現超大質量黑洞陷入宇宙 "蛛網"中
    周四,天文學家宣布發現了一個巨大的、令人感興趣的結構,來自宇宙只有9億年的時候。這個結構大約是銀河系大小的300倍,包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它將附近的六個星系困在一個宇宙氣體的 "蜘蛛網"中。
  • 天文學家發現超大質量黑洞陷入宇宙
    這個結構大約是銀河系大小的300倍,包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它將附近的六個星系困在一個宇宙氣體的 "蜘蛛網"中。這為早期宇宙如何能如此迅速地成長提供了新的啟示。 在周四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一個由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合作組織詳細介紹了類星體 "SDSS J1030+0524"(簡稱J1030)周圍的環境。
  • 天文學家在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發現神秘巨環 直徑達40光年
    天文學家在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發現神秘巨環 直徑達40光年 來源:騰訊科技 • 2019-03-05 11:45:36
  • 一個星系「懷抱」兩個超大質量黑洞,到底是種怎樣的體驗?
    然而,最近的一項研究卻發現星系中心可能存在兩個超大質量黑洞。近期,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了11個活躍星系的周期性伽馬射線暴發,其中2個為已知源,9個為新源。研究者認為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有多種,其中一種便是這些星系的中心存在兩個超大質量黑洞。
  • 25億光年外,兩個8億多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即將碰撞!
    每個黑洞質量都是太陽質量的8億多倍,隨著這兩個超大質量黑洞在死亡螺旋中逐漸靠近,它們將開始在時空中發出漣漪般的引力波。這些宇宙波紋將加入到其他超大質量黑洞引力波的背景噪聲中。即使在命中注定的碰撞發生之前,這對超大質量黑洞發出的引力波也會使之前由小得多的黑洞和中子星合併,所探測到的引力波相形見絀。
  • 伽馬射線模式暗示星系可能擁有兩個超大質量黑洞
    據外媒報導,研究伽馬射線發射的天文學家發現,某些活躍的星系似乎在以有規律的模式發出爆炸。 研究小組指出,這可能是星系中心有兩個超大質量黑洞的跡象。 傳統觀點認為,潛伏在大多數星系中心的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 宇宙幽靈——被困在超大質量黑洞的宇宙氣體蜘蛛網中的星系
    在天文學家的幫助下ESO氏超大型望遠鏡天文學家發現了六個星系圍繞著一個超大質量的星系,ESO的VLT的新觀測揭示了圍繞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幾個星系,所有這些星系都躺在一個宇宙的「蜘蛛網」中,氣體的體積是銀河系的300多倍。
  • 在地球三億光年外,這個星系中心竟有三個超大質量黑洞!
    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該星系是由兩個星系碰撞而成,因為星系中心有兩個黑洞。目前,這些星系正以每秒幾百公裡的速度彼此靠近,仍在碰撞融合。但據外媒報導,一項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的新研究表明,科學家在NGC 6240星系中心發現了第三個超大質量黑洞。該發現表明NGC 6240可能是由三個星系碰撞而成。
  • 超大質量黑洞:宇宙的締造者?
    不過天文學家們並不打算就此重寫宇宙的歷史。他們關注的是超大質量黑洞和星系之間的聯繫,這也是縈繞在星系形成上的一個關鍵問題。20世紀60年代中,當類星體首次被發現時,這個問題第一次浮出了水面。類星體都是非常明亮、緻密的天體,可以釋放出超過銀河系100倍的輻射。
  • 美國宇航局發現遙遠星系當中的超大質量黑洞失蹤了
    天文學家認為,阿貝爾2261和宇宙中大多數大星系一樣,其中心應該有一個巨大的黑洞。預計黑洞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30億到1000億倍之間,但現在已經無法找到這個黑洞。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說,宇宙中幾乎每一個大星系的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而中心黑洞的質量通常與星系的質量同步。科學家預計阿貝爾2261包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與已知宇宙中一些最大的黑洞相媲美。科學家利用錢德拉在1999年和2004年獲得的數據,對星系團的中心進行了搜索,以尋找落向黑洞並產生x射線時過熱的物質。但是,沒有檢測到任何來源。
  • 螺旋星系鼻祖在120億光年外被發現:中心隆起暗示已被黑洞佔領
    編者按:SPT0418-47星系是目前發現最古老的螺旋星系之一,形成時間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後3.8億至4億年之間,堪稱螺旋星系的鼻祖,與我們的距離超過120億光年。深入觀測SPT0418-47星系存在中心隆起,暗示其中心已經被黑洞佔領。
  • 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最古老、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和類星體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非常非常遙遠的星系裡…… 天文學家周二宣布,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古老、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和類星體。 黑洞和類星體的年齡超過130億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黑洞和類星體,這讓天文學家對早期宇宙中巨大星系的形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自然·通訊》:河外星系中發現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
    當今主流的星系等級成團理論預言宇宙中應存在大量的超大質量雙黑洞系統。然而,即便是經過了30多年的研究,天文學家僅在少數幾個活動的星系中找到了超大質量雙黑洞。目前已知的黑洞大致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大質量恆星死亡後遺留的產物,質量在幾倍到幾十倍太陽質量之間,稱作恆星級黑洞;另一類質量為太陽的百萬倍以上,稱為超大質量黑洞,一般位於星系的核心。
  • ESO望遠鏡發現了被困在超大質量黑洞網中的星系
    藉助ESO的超大型望遠鏡(VLT),天文學家們在宇宙誕生不到10億年的時候,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發現了6個星系。這是第一次在大爆炸後這麼短的時間內觀測到如此緊密的星系組合,這一發現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超大質量黑洞(其中一個存在於銀河系中心)是如何如此迅速地形成並發展成它們巨大的尺寸的。
  • 黑洞衝擊!NASA捕捉到超大質量的「死亡之舞」在宇宙中飛馳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顆衛星捕捉到了時空的兩個區域「死亡之舞」的瞬間,這兩個區域在穿越宇宙時合併成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黑洞是空間和時間的一個區域,它的引力加速度非常大,任何東西都無法逃脫,甚至光也無法逃脫。這些宇宙現象據說是在大質量恆星在其生命周期結束時坍縮時形成的,這些大質量恆星墜入自身併吞噬其他黑洞,形成了我們所知的超大質量黑洞。觀測證據表明,幾乎所有大型星系的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