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質量黑洞:宇宙的締造者?

2020-09-05 大甜貓

很久很久以前,一團巨大的低溫氣體漂浮在空蕩的宇宙之中,而其中有一片黑色的區域甚至比宇宙背景還要深邃。突然之間,一條纖細的物質噴流以超高速噴湧了出來。它直衝雲端,壓縮其中的物質,觸發了恆星形成風暴。曾經沉睡的氣體雲現在則成為了一個星系。

難道這就是一個星系的誕生?許多天體物理學家深信這一點。星系的存在會影響宇宙的演化,這就把超大質量黑洞置於了整個過程的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驅動著類星體,它們會產生以極高的速度運動的物質噴流,正是這些噴流觸發了星系的形成。

如果這個想法是正確的,它就將會顛覆已有的星系形成理論。它也會驚人地對改變我們自己的起源。如果沒有超大質量黑洞產生的噴流催生出銀河系,也許人類就不會出現在這個宇宙中。

不過天文學家們並不打算就此重寫宇宙的歷史。他們關注的是超大質量黑洞和星系之間的聯繫,這也是縈繞在星系形成上的一個關鍵問題。20世紀60年代中,當類星體首次被發現時,這個問題第一次浮出了水面。類星體都是非常明亮、緻密的天體,可以釋放出超過銀河系100倍的輻射。如此驚人的能量輸出卻來自一個非常小的區域,這只能用位於星系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來解釋。在黑洞的引力作用下,周圍的氣體和塵埃會作螺旋運動並且形成一個盤,同時它們還會被加熱釋放出巨量的輻射。

超大質量黑洞射出的噴流導致星系形成的概念圖

當時,許多天文學家認為,只有類星體中才存在超大質量黑洞,而類星體在宇宙中又十分罕見,因此它們只不過是無關緊要的宇宙「異類」而已。然而,隨著在絕大多數的星系中央都發現了超大質量黑洞,這一觀點也發生了改變。在大多數星系(也包括我們的銀河系)中,這些「中央引擎」由於缺少燃料一直處於休眠狀態,因此都隱藏得很深。

不過,真正令天文學家們好奇的是,這些超大質量黑洞究竟能在何種程度上影響它們所處的星系。雖然名字唬人,但超大質量黑洞其實是非常「小」的天體。以銀河係為例,由恆星和氣體組成的銀盤直徑約15萬光年,而居於其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卻還沒有水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大。所以,你也許會認為它們不會對宿主星系造成大的影響。

超大質量黑洞的概念圖

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被一個吸積盤(黃色)所圍繞,外部則是塵埃環面(藍色),兩道噴流則從中心區域向外噴射而出。

裸類星體

然而,距離較近的星系似乎都遵循著一個優雅但卻原因不明的關係:星系中央核球裡恆星的總質量是超大質量黑洞的約700倍。這一星系和超大質量黑洞間的關係表明,其中一個的生長影響著另一個。兩者間相關連的進一步證據則是,恆星形成和類星體活動在80~100億年前同時達到了高峰。

那麼,這麼小的天體為何能影響整個星系呢?其關鍵就是超大質量黑洞射出的兩道反向物質噴流。在最初的幾個光年裡,噴流中的物質會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運動,這使得它們可以衝破四周星系物質的包圍運動到數百萬光年遠的星系際空間中去。

類星體HE0450-2958為此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範例。HE0450-2958距離地球50億光年,是唯一已知的「裸類星體」——一個周圍沒有星系的超大質量黑洞。

一些天文學家懷疑,HE0450-2958附近其實有一個星系,但是被大量的灰塵遮擋住了。塵埃會在紅外波段上發光,於是天文學家就使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上的紅外設備對其進行了觀測,結果有了驚人的發現。

他們發現這個類星體的噴流就像一把雷射劍,扎入了距離其23,000光年遠的一個星系中。這個星系富含明亮的年輕恆星,其中的恆星形成速率相當於每年350個太陽,這個數字高出了預期100多倍。天文學家猜想,如此瘋狂的恆星形成率絕非偶然,這表明類星體的噴流實際上催生出了這個星系。

這直接顛覆了標準星系形成理論,傳統上都認為星系先形成,然後是超大質量黑洞。但HE0450-2958告訴我們的卻正好相反,超大質量黑洞觸發了星系的形成。

對於HE0450-2958,它始於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後者會從星系際空間吸來氣體,成為一個類星體。由此它一直在長大,直到大約2億年前噴流出現。其中的一道噴流擊中了23,000光年遠的一團氣體雲,由此引發的激波傳遍了整個星雲。這也導致了恆星形成過程,產生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星系。

近距類星體HE0450-2958的顏色合成圖像,它是唯一一個沒有探測到宿主星系跡象的類星體。

這一想法肯定會招來爭議。因此在公布之前,天文學家必須要確保類星體及其噴流所指星系間的相關性不存在其他解釋。起先,他們認為HE0450-2958是被從這個星系中拋射出來的。因為數值模擬顯示,當兩個星系合併時,它們的中央黑洞會相互作用,並把其中一個甩入星系際空間。

然而,當真如此的話,HE0450-2958被甩出來的方向卻正好和它的一道噴流的方向重合,這實在是一個奇怪的巧合。更重要的是,要從一個質量和銀河系相當的星系中逃逸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要求你的速度必須達到大約每秒500千米以上。對這一系統的觀測並沒有發現在過去數億年中存在星系併合的證據,而HE0450-2958的速度也只有大約每秒200千米,根本不足以擺脫這個星系。

事實上,這個類星體的低速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慢慢地掉入這個由它締造的星系。與超大質量黑洞在成形後的星系中心形成、生長不同,在這個系統中,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從外部創造了一個星系,然後再跑到星系的中心。

這無疑是具有轟動性的。不過,目前只找到了一個這樣的例子。大質量星系的形成和類星體活動都出現在宇宙的早期,因此如果能在早期宇宙中看到其他類似HE0450-2958這樣的系統那將會是非常有意義和說服力的。

這也正是天文學家們目前正在進行中的。這個理論的優點就在於它並不依賴於尋找更多類似HE0450-2958這樣的裸類星體。超大質量黑洞的噴流有足夠的能量來把氣體雲轉變成星系,無論它們是裸類星體還是深藏於某個星系的中心。

有宿主星系的類星體HE1239-2426(右)和無宿主星系的類星體HE0450-2958(左)


甚至有可能一個類星體可以引發多個星系的形成。當某些類星體中有兩個尚未完全併合的超大質量黑洞時,它們的噴流會像燈塔一樣掃過不同的方向。噴流所到之處就會喚醒那裡的氣體。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正常星系往往都聚集在類星體的周圍。

不過有的天文學家的觀點正好相反,他們認為這一成團現象正好說明了是星系產下了類星體並把它拋射了出去。

一種更有趣的可能性是,星系形成甚至可能都不需要有「沉睡」的氣體雲的存在。這是因為噴流每年可以噴射出多達1億個太陽質量的物質,而這一狀態又可以維持大約幾億年。這意味著,在它們一生中,有可能會噴射出足夠建造一個大型星系所需的原材料。

尋找星雲

那麼如何才能證明是類星體誘發了星系的形成呢?其關鍵是尋找一個比HE0450-2958處於更早演化階段的類星體及其附近的星系,尤其是與低溫分子氣體雲相鄰的類星體,因為恆星正是從分子雲中形成的。

事實上,已經觀測到了一些這樣的系統。天文學家一直在為發現了和一氧化碳雲相鄰的類星體而困惑。但在這個理論下,它不但沒有任何問題,還具有重要的意義。

進一步地,天文觀測還證明超大質量黑洞在宇宙的早期就已達到它的最大質量。這表明,在星系形成前超大質量黑洞就已長成並統治著宇宙——正好和目前流行的觀點的相反。

當然,如果超大質量黑洞先形成,然後催生出了星系,那麼超大質量黑洞又是從何而來的?這是目前缺少的一環。

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拍攝的銀河系中心區及其中央黑洞


雖然沒有人確切知道,但還是有了一些想法。對類星體的觀測顯示,質量為太陽1千億倍的超大質量黑洞可以在宇宙大爆炸之後10億年內形成。多年來,天文學家都對此不知所措,不清楚這些龐然大物是怎樣如此神速地成長的。

一種觀點是,它們形成於小得多的、由恆星演化到末期坍縮而成的黑洞。在一個密度極高的星團中,幾個這樣的恆星質量黑洞可以併合成一個大黑洞,並且通過吸積物質繼續生長。但對這一觀點的批評指出,恆星質量黑洞根本就無法在宇宙大爆炸後的10億年內併合形成超大質量黑洞。

另一個方法則是形成一顆超大質量的恆星。如果這樣的一顆恆星一旦形成,它就會由於其核心的核聚變根本不足以產生足夠多的熱量來支撐其龐大的身軀而立即坍縮成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根據計算,超大質量黑洞的種子會形成於超大質量恆星的內部,然後再以高速成長。最終,恆星的外層會爆炸暴露出隱藏在其中的黑洞。為了驗證這一想法,需要使用下一代的望遠鏡。

著名英國天文學家霍伊爾曾經證明,我們都來自星塵。但也許要不了多久就要補上一句,我們也都來自黑洞。

相關焦點

  • 超大質量黑洞:星系的締造者?
    星系的存在會影響宇宙的演化,這就把超大質量黑洞置於了整個過程的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驅動著類星體,它們會產生以極高的速度運動的物質噴流,正是這些噴流觸發了星系的形成。如果這個想法是正確的,它就將會顛覆已有的星系形成理論。它也會驚人地對改變我們自己的起源。如果沒有超大質量黑洞產生的噴流催生出銀河系,也許人類就不會出現在這個宇宙中。
  • 解讀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它不僅僅是毀滅者更是締造者!
    黑洞吞噬氣體雲的宇宙事件比較常見,在吞噬過程中,靠近黑洞的氣體雲密度溫度開始急劇上升,最終能夠噴發出超高的能量,這就是所謂的「類星體」。但是黑洞吞噬恆星的宇宙事件也時有發生,主要是因為恆星運動軌道的變化讓它們的速度下降,從而開始逐漸落向黑洞,被黑洞吞噬。我們都知道銀河系中心附近的天體密度非常高,彼此之間的引力稍有變動就可能影響到恆星的速度,從而改變恆星軌道。
  • 人類發現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宇宙終結者還是締造者?
    原標題:人類發現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宇宙終結者還是締造者?  中等質量黑洞介於恆星級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之間,質量為太陽的100到1000倍。此次探測到的中等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142倍。
  • 超大質量黑洞在宇宙中並不罕見
    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一般為太陽的100億倍左右。到目前為止,我們發現的最大的超大質量黑洞都位於大型星系的中心,並且這些星系的附近還有許多其它大型星系。目前的記錄保持者位於后髮星系團中,於2011年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團隊發現,質量為太陽的210億倍,已經載入了金氏世界紀錄。
  • 天文學家發現超大質量黑洞陷入宇宙
    這個結構大約是銀河系大小的300倍,包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它將附近的六個星系困在一個宇宙氣體的 "蜘蛛網"中。這為早期宇宙如何能如此迅速地成長提供了新的啟示。 在周四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一個由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合作組織詳細介紹了類星體 "SDSS J1030+0524"(簡稱J1030)周圍的環境。
  • 宇宙大爆炸後不久的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產生的?
    來源:新浪科技根據經典理論,超大質量黑洞並沒有足夠時間在年輕的宇宙中發展。然而,觀測結果表明它們在大爆炸後8億年時就已經存在。SISSA的一項新研究對這個有趣的問題提出了新的解釋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超大質量黑洞的規模是太陽的數十億倍,而最近的一項研究指出,超大質量黑洞在宇宙「僅僅」8億年時就已經存在,而宇宙的年齡已經140億年,這怎麼可能呢?在天體物理學家看來,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形成這些宇宙「怪物」確實是傷腦筋的難題。毫無疑問,我們當前對這些天體的了解還十分有限。
  • 預測並尋找宇宙中的第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在整個宇宙歷史上,大多數星系的形成和成長都是由超大質量黑洞和宿主星系一起成長所推動,這些黑洞收集物質以達到數百萬太陽質量。追蹤這些極端天體的早期階段是未來強大望遠鏡的任務之一。由埃斯帕科天體物理學研究所(IA)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提出了一項新的全面估計。
  • 天文學家發現超大質量黑洞陷入宇宙 "蛛網"中
    這個結構大約是銀河系大小的300倍,包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它將附近的六個星系困在一個宇宙氣體的 "蜘蛛網"中。這為早期宇宙如何能如此迅速地成長提供了新的啟示。這個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是我們太陽的10億倍,它非常巨大--這很不尋常,因為它還非常年輕。
  • 宇宙幽靈——被困在超大質量黑洞的宇宙氣體蜘蛛網中的星系
    在天文學家的幫助下ESO氏超大型望遠鏡天文學家發現了六個星系圍繞著一個超大質量的星系,ESO的VLT的新觀測揭示了圍繞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幾個星系,所有這些星系都躺在一個宇宙的「蜘蛛網」中,氣體的體積是銀河系的300多倍。
  • 宇宙中的黑洞真的如此可怕嗎?超大質量黑洞在宇宙中扮演什麼角色
    宇宙中的黑洞真的如此可怕嗎?超大質量黑洞在宇宙中扮演什麼角色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天空,為了展現科技的魅力,以後的每一天我都將為大家放送最幹的貨,希望你們會喜歡。在上期的文章中我們講到了如何去探索黑洞這樣可怕的怪物,還談到了銀河系的中心點,今天我們來繼續講一講銀河系的中心點,看看是什麼東西維持著巨大銀河系的運作。
  • 天文學家發現早期宇宙直接形成超大質量黑洞的證據
    現在,加拿大安大略西部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某些黑洞並非起源於恆星殘餘的證據。這一發現能夠解釋宇宙最早期階段出現的極端大質量黑洞。西部大學的物理學與天文學教授沙塔努·巴蘇表示:「這是一個間接觀測證據,證明某些黑洞由恆星塌陷直接形成,而不是恆星殘餘。」對於超大質量黑洞,科學家一直很難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解釋。這些引力怪獸據信潛伏在每個大星系的中央,例如我們的銀河系。
  • 潛伏在宇宙中的新型黑洞是怎樣的,它與超大質量黑洞有什麼區別?
    那麼,這種潛伏在宇宙中的新型黑洞到底是怎樣的,它與形成鮮明對比的超大質量黑洞存在哪些區別?質量較低的黑洞繞著10000光年外的恆星運行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對宇宙中的黑洞類型存有疑惑,比如,這個浩瀚的空間裡是否還存在著質量更低的黑洞,只不過由於本身質量的原因,而無法像其他黑洞一樣產生X射線信號。
  • 超大質量黑洞是怎麼形成的?
    銀河系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是怎麼形成的?這個問題可以擴展為"包括銀河系在內的星系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是怎麼形成的?"。
  • 在時間之初,宇宙間可能充滿了超大質量的黑洞
    簡介:貝拉迪塔和她的合著者通過發現blazars證實了宇宙生命的前10億年裡,存在著大量發射強大相對論噴流的超大質量黑洞。宇宙大爆炸9億年後,它出現了。天文學家在地球捕獲到了該古老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發射的一束相當明亮的噴流,這噴流看起來像為黑洞穿上了一件閃亮的外衣。(圖片:NRAO)大爆炸後9億年,在宇宙最早的星系時代,已經有一個相當於10億倍太陽大小的黑洞。
  • 宇宙第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誕生於暗物質,而不是大質量恆星坍塌?
    宇宙中第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誕生故事正在被重新思考形成一個大質量黑洞需要在一個物質高度聚集的罕見區域。研究人員在分析了超級計算機對早期宇宙演化的模擬後得出了這個結論。這些模擬揭示了10個只包含氣體雲的暗物質暈,儘管它們的質量如此之大,本應成為恆星的搖籃。研究人員隨後對其中兩個光暈進行了額外的模擬,每個光環大約有2400光年寬,以便更詳細地了解宇宙誕生後2.7億年可能發生了什麼。
  • 人類發現首個中等質量黑洞宇宙終結者還是締造者?
    黑洞的吸積盤和噴流不斷向宇宙空間輻射各類電磁波。捕捉宇宙電磁波,間接描繪黑洞輪廓。恆星衰老,向奇點無限坍塌形成黑洞。中等質量黑洞照片。日前,美國和歐洲的天文學家宣布,他們首次探測到了一個中等質量的黑洞。
  • 要了解超大質量黑洞如何誕生?先找到最小的超大質量黑洞研究吧
    我們對超大質量黑洞似乎耳熟能詳,但它們的形成機制至今仍是宇宙學一大謎團。天文學家最近鎖定一個距離地球約 1,100 萬光年的模糊星系,其中心超大質量黑洞與同類一比相對青澀,或許有機會幫助天文學家解開超大質量黑洞的原貌。
  • 宇宙黑洞數增加 星際沙漠驚現超大質量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天文學家在地球200光年遠處超級稀疏的區域發現了一個新黑洞,質量是太陽的170億倍,它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的黑洞之一。這意味著我們本地宇宙存在的超大質量黑洞可能比之前預想的更加常見。
  • 超大質量黑洞怎麼形成的?日本天文學家稱其來自於超大質量恆星
    黑洞已經被認為是宇宙中一種普遍存在的天體。而超大質量黑洞(又稱巨型黑洞)是宇宙中質量和體積最大的單一天體類型,比如在我們銀河系中心位置,就有一個相當於太陽的431萬倍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而在銀河系的鄰居仙女座星系的中心,有一顆大約1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去年公布的首張黑洞照片的m87中心黑洞,質量更是達到了太陽的56億倍,不過它還並不是最大質量的黑洞,已知質量最大的黑洞為Ton618,相當於太陽質量的660億倍。
  • 超大質量黑洞怎麼形成的?日本天文學家稱其來自於超大質量恆星
    而超大質量黑洞(又稱巨型黑洞)是宇宙中質量和體積最大的單一天體類型,比如在我們銀河系中心位置,就有一個相當於太陽的431萬倍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而在銀河系的鄰居仙女座星系的中心,有一顆大約1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去年公布的首張黑洞照片的m87中心黑洞,質量更是達到了太陽的56億倍,不過它還並不是最大質量的黑洞,已知質量最大的黑洞為Ton618,相當於太陽質量的660億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