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間之初,宇宙間可能充滿了超大質量的黑洞

2020-12-06 天文在線

簡介:貝拉迪塔和她的合著者通過發現blazars證實了宇宙生命的前10億年裡,存在著大量發射強大相對論噴流的超大質量黑洞。

宇宙大爆炸9億年後,它出現了。

圖像顯示了從離太陽系不遠的天鵝座A星系中心噴射出來的噴流。有論文指出在一個十分遙遠的古代星系,天文學家觀察到了相似的現象。天文學家在地球捕獲到了該古老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發射的一束相當明亮的噴流,這噴流看起來像為黑洞穿上了一件閃亮的外衣。

(圖片:NRAO)

大爆炸後9億年,在宇宙最早的星系時代,已經有一個相當於10億倍太陽大小的黑洞。這個黑洞吸收了大量的電離氣體,形成了一個星系引擎,被稱為「火焰」(blazar),它將一股超熱的明亮物質噴射到太空中。在地球上,我們仍然可以探測到120多億年後那次爆炸產生的光波。

天文學家先前發現的證據表明,在稍微年輕一點的「輻射噪聲活躍星系核」(RL AGNs)中存在著原始的超大質量黑洞。RL agn是具有核心的星系,通過射電望遠鏡可以看到它格外明亮,這被認為是它們包含超大質量黑洞的證據。Blazars是一種獨特的RL AGN,它向相反的方向噴出兩束「相對」(接近光速)物質。這些噴射流發出許多不同波長的窄光束,只有當它們對準地球時,天文學家才能在如此遙遠的距離上探測到它們。布拉扎爾的新發現將最古老的超大質量黑洞的確定日期提前到了宇宙歷史的頭10億年,這表明在那個時代還有其他類似的還沒有被發現的黑洞。

「因為這個發現,我們能夠說,在生命的第一個幾十億年的宇宙中,存在大量的非常巨大的黑洞發出強大的相對的噴流,」米蘭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INAF)的西爾維亞博士在一份聲明中說,他是一篇有關布拉扎的新論文的合著者。

西爾維亞和她的合著者的發現證實了blazars存在於宇宙歷史上一個被稱為「再電離」的時代,那是在大爆炸後漫長的黑暗時代之後的一段時間,那時第一批恆星和星系開始形成。

論文作者寫道,這個發現表明還有許多其他的行星等待發現。如果在宇宙的早期階段只有一顆布拉扎星存在,它的狹窄可見的光束就剛好射向了地球,這也太巧了。更有可能的是,當時有許多這樣的噴流指向各個方向,其中有一個碰巧到達了地球。

論文還寫道,這些噴流是超大質量黑洞的種子,這些超大質量黑洞孕育著今天宇宙中大型星系的核心,包括銀河系中心相對安靜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

「研究噴流是非常重要的。對於每一個觀測到的光波,其實總有和其相似的大量其他光波,但大多數光波都有不同的方向導致其能量太弱而無法直接觀測。」西爾維亞說。

這些信息幫助天體物理學家重建宇宙早期的巨型黑洞。

相對論性噴流

相對論性噴流。在AGN周圍的環境中,相對論性等離子體被準直成噴流,噴流沿著超大質量黑洞的極點逃逸。

相對論性噴流是非常強大的等離子體噴流[2],其速度接近一些活動星系(特別是射電星系和類星體)的中心黑洞、恆星黑洞和中子星發射的光速。它們的長度可以達到數千[3]甚至數十萬光年。如果射流速度接近光速,狹義相對論的影響十分明顯;例如,相對論光束將改變表觀光束亮度(見下面的「單邊」噴流)。在科學界,噴流[5][6]的形成和噴流[7]的組成仍然是一個有很多爭議的問題。關於噴流成分的結論可能不同;一些研究傾向於這樣一種模型,即噴流是由原子核、電子和正電子的電中性混合物組成,而另一些研究則認為其主要由正電子等離子體組成。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的橢圓星系M87發射出相對論性噴流。

巨大星系的中心黑洞擁有最強大的噴流。類似規模小得多的噴流來自中子星和恆星黑洞。這些系統通常被稱為微類星體。一個例子是SS433,其觀測到的噴射速度為0.23c,儘管其他微類星體的噴射速度似乎要高得多(但測量數據並不是很準確)。甚至更弱、更少的相對論性噴流可能與許多雙星系統有關;這些噴射流的加速機制可能類似於在地球磁層和太陽風中觀察到的磁重聯過程。

天體物理學家的認同的普遍假設是,相對論性噴流的形成是解釋伽馬暴產生的關鍵。這些噴流的洛倫茲係數約為100或更高(即速度約為0.99995c),是目前已知速度最快的太空物質之一。

作者:Rafi Letzter - Staff Writer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超大質量黑洞:宇宙的締造者?
    ,只有類星體中才存在超大質量黑洞,而類星體在宇宙中又十分罕見,因此它們只不過是無關緊要的宇宙「異類」而已。裸類星體然而,距離較近的星系似乎都遵循著一個優雅但卻原因不明的關係:星系中央核球裡恆星的總質量是超大質量黑洞的約700倍。這一星系和超大質量黑洞間的關係表明,其中一個的生長影響著另一個。
  • 宇宙中的黑洞真的如此可怕嗎?超大質量黑洞在宇宙中扮演什麼角色
    觀察這些情況就可以證明有個比太陽的質量大400萬倍的黑洞,就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央,這是一項重大的發現,我們星系裡的一切,包括我們的太陽系,都繞著超大質量黑洞運行。但是銀河系並不是唯一一個有黑洞在中央的星系,宇宙中大多數的星系中央都有超大質量黑洞。仙女座星系是我們最近的鄰居,它環繞著一個比太陽還重一億四千倍的超大質量黑洞運行。
  • 數百萬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是怎麼形成的?
    而銀心最中心就有一顆超大質量黑洞,以及無數的恆星在其周圍,這顆超大質量黑洞有400萬個太陽質量,是維繫銀河系運轉的中心。大家都知道,黑洞是大質量恆星晚年時的產物,但是恆星質量再大,也不會達到60億倍太陽質量,目前發現的無數顆恆星中,質量最大的是R136a1,質量為261倍太陽質量,它產生的黑洞質量最高也不超過這個值了,那麼這種超大質量黑洞是怎麼來的呢?經過科學研究分析,超大質量黑洞來源有幾種,最普遍的原因是宇宙之初形成的。
  • 超大質量黑洞在宇宙中並不罕見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天文學家們最近在臨近宇宙中的一片較為稀疏的區域中發現了一個破紀錄級的超大質量黑洞,質量相當於太陽的170億倍,說明這些怪獸一樣的天體可能比我們之前想像得更常見
  • 宇宙幽靈——被困在超大質量黑洞的宇宙氣體蜘蛛網中的星系
    在天文學家的幫助下ESO氏超大型望遠鏡天文學家發現了六個星系圍繞著一個超大質量的星系,ESO的VLT的新觀測揭示了圍繞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幾個星系,所有這些星系都躺在一個宇宙的「蜘蛛網」中,氣體的體積是銀河系的300多倍。
  • 天文學家發現超大質量黑洞陷入宇宙
    宇宙的前十億年就像周二的第一場總統辯論一樣混亂。星系在形成,氣體在流動……雖然我們不想經常回顧周二的情況,但我們喜歡回顧過。從宇宙的意義上來說地球的位置很好。由於光在宇宙中穿行所需的時間很長,我們的望遠鏡可以接收到宇宙早期生命的微弱信號。
  • 超大質量黑洞:星系的締造者?
    星系的存在會影響宇宙的演化,這就把超大質量黑洞置於了整個過程的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驅動著類星體,它們會產生以極高的速度運動的物質噴流,正是這些噴流觸發了星系的形成。如果這個想法是正確的,它就將會顛覆已有的星系形成理論。它也會驚人地對改變我們自己的起源。如果沒有超大質量黑洞產生的噴流催生出銀河系,也許人類就不會出現在這個宇宙中。
  • 宇宙大爆炸後不久的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產生的?
    來源:新浪科技根據經典理論,超大質量黑洞並沒有足夠時間在年輕的宇宙中發展。然而,觀測結果表明它們在大爆炸後8億年時就已經存在。SISSA的一項新研究對這個有趣的問題提出了新的解釋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超大質量黑洞的規模是太陽的數十億倍,而最近的一項研究指出,超大質量黑洞在宇宙「僅僅」8億年時就已經存在,而宇宙的年齡已經140億年,這怎麼可能呢?在天體物理學家看來,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形成這些宇宙「怪物」確實是傷腦筋的難題。毫無疑問,我們當前對這些天體的了解還十分有限。
  • 黑洞衝擊!NASA捕捉到超大質量的「死亡之舞」在宇宙中飛馳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顆衛星捕捉到了時空的兩個區域「死亡之舞」的瞬間,這兩個區域在穿越宇宙時合併成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黑洞是空間和時間的一個區域,它的引力加速度非常大,任何東西都無法逃脫,甚至光也無法逃脫。這些宇宙現象據說是在大質量恆星在其生命周期結束時坍縮時形成的,這些大質量恆星墜入自身併吞噬其他黑洞,形成了我們所知的超大質量黑洞。觀測證據表明,幾乎所有大型星系的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 宇宙才8億歲的時候,就已經存在超大質量黑洞,這怎麼可能?
    文章來自:(www.bokeyuan.net)黑洞的質量可以比太陽大幾十億倍,但正如觀察發現的那樣,超大質量黑洞,怎麼可能在現在138.2億歲宇宙「剛剛」8億歲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對於天體物理學家來說,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形成這些宇宙怪獸黑洞,確實是一個令人頭疼的科學問題,這對目前對黑洞這些天體演化的認識提出了重要問題。
  • 超大質量黑洞增長速度的剋星:吸積盤
    研究人員稱,宇宙形成之初,黑洞的增長速度令人難以置信。這或許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在宇宙早期就出現了超大質量黑洞。
  • 預測並尋找宇宙中的第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在整個宇宙歷史上,大多數星系的形成和成長都是由超大質量黑洞和宿主星系一起成長所推動,這些黑洞收集物質以達到數百萬太陽質量。追蹤這些極端天體的早期階段是未來強大望遠鏡的任務之一。由埃斯帕科天體物理學研究所(IA)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提出了一項新的全面估計。
  • 超大質量黑洞!宇宙大佬之間的「你瞅啥」
    所謂雙類星體,即合併過程中的兩個星系,觀測中能夠看到分別位於兩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發出的明亮電磁波。對雙類星體的研究有望幫助我們進一步探索星系的合併與演化,以及超大質量黑洞的演變過程等奧秘。宇宙中星系間的撞擊與合併等高能現象相當頻繁。星系中心的黑洞質量約為太陽的數百萬至數十億倍,吸積大量氣體時發出的光亮能夠超過整個星系。科學家將觀測到的這類天體稱為類星體。星系間撞擊、合併時氣體吸積量尤甚,理論上兩個黑洞能夠作為雙類星體被同時觀測到。然而,雙類星體同時發光的時間很短,且要求觀測器材同時滿足大視場與高解析度兩個條件,導致實際研究中很難大量發現雙類星體。
  • 揭秘超大質量黑洞快速形成:無吸積盤限制
    研究人員稱,宇宙形成之初,黑洞的增長速度令人難以置信。這或許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在宇宙早期就出現了超大質量黑洞。黑洞因其超高密度而擁有巨大的引力,即便是光也無法從中逃脫。對於黑洞的形成普遍認為是由於大質量恆星在演化末期發生了劇烈的超新星爆炸,爆炸將其核心擠壓成一個密集極高的星體——這就是黑洞。
  • 上千億個太陽般大小的超大黑洞!可能隱藏著宇宙的天大秘密
    在康奈爾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提請注意「超大黑洞」有可能將提供關於黑洞暗物質性質的發現。愛因斯坦曾將黑洞描述為「宇宙中最完美的宏觀物體:它們構成的唯一要素是我們對空間和時間的概念」。天體物理學家一直在質疑黑洞究竟將有多大?將可能會變成怎樣?
  • 天文學家發現超大質量黑洞陷入宇宙 "蛛網"中
    從宇宙的意義上來說地球的位置很好。由於光在宇宙中穿行所需的時間很長,我們的望遠鏡可以接收到宇宙早期生命的微弱信號。周四,天文學家宣布發現了一個巨大的、令人感興趣的結構,來自宇宙只有9億年的時候。這個結構大約是銀河系大小的300倍,包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它將附近的六個星系困在一個宇宙氣體的 "蜘蛛網"中。這為早期宇宙如何能如此迅速地成長提供了新的啟示。
  • 第一代超大質量黑洞是什麼樣子?科學家說是太陽質量1000倍
    ,是迄今發現的最遠的類星體超大質量黑洞。現代天體物理學最大的難題是描述宇宙是如何從一個沒有行星、恆星或星系的混沌中形成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豐富結構化、多樣化的宇宙。就我們所看到的,當宇宙只有幾億年的時候,我們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物體,充滿宇宙的恆星和星團;有十億顆恆星的星系照亮了宇宙;甚至宇宙在十億年前形成了具有非常大黑洞的類星體。但是宇宙是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製造出如此巨大的黑洞呢?經過幾十年的相互矛盾,科學家們終於知道原因。
  • 潛伏在宇宙中的新型黑洞是怎樣的,它與超大質量黑洞有什麼區別?
    事實上,哪怕是放眼整個宇宙,黑洞也是一種足夠巨大的天體,它的演化同時還影響著周圍的物體。如果你也對黑洞的形成有一定了解,那麼就應該知道:黑洞的誕生其實和中子星的產生過程相似,都始於恆星死亡時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坍塌。只是恆星在死亡和坍塌之後可能形成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物體,而該結果則完全由原始恆星的質量來決定。
  • 每個超大質量黑洞裡,都可能藏著多重宇宙中的一個
    撰文 阿尼爾·阿納塔斯瓦米(Anil Ananthaswamy)翻譯 丁家琦審校 韓晶晶黑洞裡可能藏著其他的宇宙。科學家最近發現,早期宇宙中一些奇異的時空現象會帶來短壽命的蟲洞,讓我們與數量繁多的多重宇宙相連。如果該理論得到證實,它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就可以長到這麼大。多重宇宙(multiverse)就是說我們所在的宇宙只是數量巨大的眾多宇宙中的一個。
  • 超大質量黑洞到底有多可怕?
    發出此輻射最終應導致該星系間氣體冷卻。費邊說:「氣體已經冷卻了一些,但還沒有完全冷卻,這令人費解。」 「必須停止它。」 Fabian尋求發現什麼東西的發現引起了巨大的發現。事實證明,加熱是由位於該星團中最亮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