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O望遠鏡發現了被困在超大質量黑洞網中的星系

2020-11-02 科學天下

藉助ESO的超大型望遠鏡(VLT),天文學家們在宇宙誕生不到10億年的時候,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發現了6個星系。這是第一次在大爆炸後這麼短的時間內觀測到如此緊密的星系組合,這一發現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超大質量黑洞(其中一個存在於銀河系中心)是如何如此迅速地形成並發展成它們巨大的尺寸的。它支持了這樣一種理論,即黑洞可以在巨大的網狀結構中快速生長,這種結構中含有大量的氣體來為它們提供燃料。

這項研究主要是為了了解一些最具挑戰性的天體——早期宇宙中的超大質量黑洞。這些都是極端的系統,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很好的解釋它們的存在,」米格諾利說,他是義大利博洛尼亞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INAF)的天文學家。

歐洲南部天文臺VLT的新觀測顯示,幾個星系圍繞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它們都躺在一個宇宙「蜘蛛網」般的氣體中,其大小超過了銀河系的300倍。「宇宙的網絲就像蜘蛛的網絲,」米格諾利解釋道。「星系在絲狀體交叉的地方生長,而可以為星系和中央超大質量黑洞提供燃料的氣體流可以沿著絲狀體流動。」

這個有著10億太陽質量黑洞的巨大網狀結構發出的光,是從宇宙只有9億歲時傳到我們這裡的。「我們的工作已經為大爆炸後如此極端但相對豐富的天體的形成和生長,這一尚未完全解開的謎團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合作者羅伯特·吉利說,他也是博洛尼亞INAF的天文學家,在提到超大質量黑洞時如是說。

最初的黑洞被認為是由第一批恆星的坍縮而形成的,在宇宙誕生的最初9億年裡,它們的質量肯定增長得非常快,達到了10億個太陽的質量。但是,天文學家們一直在努力解釋,為什麼有足夠多的「黑洞燃料」可以讓這些物體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成長到如此巨大的尺寸。新發現的結構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釋:「蜘蛛網」和其中的星系包含了足夠的氣體來提供燃料,中央的黑洞需要迅速成為一個超大質量的巨人。

但是,如此巨大的網狀結構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呢?天文學家認為由神秘暗物質組成的巨大星雲是關鍵。這些巨大的不可見物質區域被認為在早期宇宙中吸引了大量的氣體;氣體和不可見的暗物質一起形成了網狀結構,星系和黑洞可以在此演化。

「我們的發現成果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最遙遠的和巨大的黑洞形成和成長在巨大的暗物質暈在大型結構,而缺乏這種結構的早期檢測可能是因為觀察的局限性,「巴爾的摩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林·諾曼說,我們也研究報告合著者。

現在探測到的星系是目前望遠鏡能觀測到的最暗的星系。這一發現需要使用包括ESO的VLT在內的最大光學望遠鏡進行數小時的觀測。利用位於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歐洲南方天文臺帕拉納爾天文臺VLT上的MUSE和FORS2儀器,該團隊確認了六個星系中的四個與黑洞之間的聯繫。「我們相信我們只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到目前為止在這個特大質量黑洞周圍發現的少數星系只是最亮的那些,」合著者Barbara Balmaverde說,他是義大利都靈INAF的天文學家。

這些結果有助於我們理解超大質量黑洞和大型宇宙結構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目前正在智利建造的ESO超大望遠鏡,將能夠在這項研究的基礎上,利用其強大的儀器觀測早期宇宙中巨大黑洞周圍的更微弱的星系。

相關焦點

  • 宇宙幽靈——被困在超大質量黑洞的宇宙氣體蜘蛛網中的星系
    在天文學家的幫助下ESO氏超大型望遠鏡天文學家發現了六個星系圍繞著一個超大質量的星系,ESO的VLT的新觀測揭示了圍繞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幾個星系,所有這些星系都躺在一個宇宙的「蜘蛛網」中,氣體的體積是銀河系的300多倍。
  • 人類首次發現恆星在超大質量黑洞周圍「舞動」!這花式走位正如...
    所謂實踐出真知,隨著天文學不斷發展,當人們開始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位於超大質量天體附近的星體運行軌道,卻發現得到的計算結果與實際觀測的數據相去甚遠。1859 年,曾發現並命名海王星、名字被刻上巴黎艾菲爾鐵塔的著名法國天文學家勒威耶就發現,水星近日點進動的觀測值比根據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算得的理論值每世紀快 38"。
  • 天文學家發現超大質量黑洞陷入宇宙 "蛛網"中
    星系在形成,氣體在流動……雖然我們不想經常回顧周二的情況,但我們喜歡回顧過。從宇宙的意義上來說地球的位置很好。由於光在宇宙中穿行所需的時間很長,我們的望遠鏡可以接收到宇宙早期生命的微弱信號。周四,天文學家宣布發現了一個巨大的、令人感興趣的結構,來自宇宙只有9億年的時候。這個結構大約是銀河系大小的300倍,包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它將附近的六個星系困在一個宇宙氣體的 "蜘蛛網"中。
  • 天文學家在「死亡」螺旋星系中發現了兩個超大質量黑洞
    美國一個天文學家團隊使用從哈勃太空望遠鏡獲得的圖像,在距離地球25億光年的碰撞過程中發現了兩個超大質量黑洞。 兩個黑洞將繼續彼此靠近,在時空中發出巨大的漣漪——可以在地球上探測到的引力波。這些黑洞的發現將幫助天文學家更好地了解這些巨大的漣漪。
  • 天文學家發現超大質量黑洞陷入宇宙
    這個結構大約是銀河系大小的300倍,包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它將附近的六個星系困在一個宇宙氣體的 "蜘蛛網"中。這為早期宇宙如何能如此迅速地成長提供了新的啟示。 在周四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一個由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合作組織詳細介紹了類星體 "SDSS J1030+0524"(簡稱J1030)周圍的環境。
  • 美國宇航局發現遙遠星系當中的超大質量黑洞失蹤了
    美國航天局已經用阿貝爾2261星系團對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哈勃空間望遠鏡進行了訓練。該星系團距離地球約27億光年。下面的圖像是由哈勃的光學數據和斯巴魯望遠鏡合成的,顯示了星系團中的星系。錢德拉的X射線數據顯示,背景熱氣體瀰漫在星團中,呈粉紅色。在圖像的中心是一個巨大的橢圓星系,它位於星系團的中心。
  • 超大質量黑洞:星系的締造者?
    如果沒有超大質量黑洞產生的噴流催生出銀河系,也許人類就不會出現在這個宇宙中。不過天文學家們並不打算就此重寫宇宙的歷史。他們關注的是超大質量黑洞和星系之間的聯繫,這也是縈繞在星系形成上的一個關鍵問題。20世紀60年代中,當類星體首次被發現時,這個問題第一次浮出了水面。類星體都是非常明亮、緻密的天體,可以釋放出超過銀河系100倍的輻射。
  • 哈勃望遠鏡發現:一個正在「吃」恆星的黑洞,太陽質量的5萬倍!
    這個黑洞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5萬倍,比位於大型星系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要小(質量為數百萬或數十億倍太陽質量),但比大質量恆星坍塌形成的恆星質量黑洞要大。這些中等質量黑洞(IMBH)是黑洞演化過程中長期尋找的「缺失環節」。    雖然已經有一些其他的中等質量黑洞候選者,但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新的觀測結果,是宇宙中中型黑洞迄今最有力的證據。
  • 哈勃望遠鏡發現:一個正在「吃」恆星的黑洞,太陽質量的5萬倍!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天文學家發現一個難以捉摸的「中等質量」黑洞,這個黑洞撕碎了一顆距離太近的任性恆星,而暴露了它的存在。這個黑洞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5萬倍,比位於大型星系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要小(質量為數百萬或數十億倍太陽質量),但比大質量恆星坍塌形成的恆星質量黑洞要大。
  • 在這個星系中心,首次發現三個超大質量黑洞!其他星系都只有一個
    在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的這些獨特觀測結果顯示,星系核心的黑洞彼此接近,這項研究指出了宇宙中最大星系形成過程中的同時合併過程。像銀河系這樣的大質量星系通常由數千億顆恆星組成,中心有一個質量高達幾百萬到幾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被稱為NGC6240的星系由於其特殊形狀而被稱為不規則星系。
  •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超大質量黑洞同時捕獲多個星系
    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 Marco Mignoli 是這篇論文的主要作者,他解釋稱,宇宙中的這種網就像是蜘蛛網,星系在網上的結點處生根發芽,而沿網線流動並匯集於結點處的氣體及塵埃,則很有可能會持續地為星系和位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成長提供燃料,助力宇宙中那些巨大天體和天體結構的形成。
  •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超大質量黑洞同時捕獲多個星系
    根據一篇 10 月 1 日發表在期刊《天文及天體物理學》(Astronomy & Astrophysics)上的研究,天文學家們已成功藉助歐洲南方天文臺(ESO,一個歐洲的天文觀測及研究機構)的超大望遠鏡 VLT(Very Large Telescope),首次觀測到了宇宙在誕生後約十億年時(宇宙非常年輕的時候),數個星系同時被一超大質量黑洞所捕獲的情景。
  • 超大質量黑洞會導致星系自轉嗎?
    圖解:位於M87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推估質量達太陽的數十億倍。這是人類史上第一張直接對黑洞觀測的天文影像,由事件視界望遠鏡所拍攝,發表於2019年4月10日。這裡有一個比較方便記憶的規則:對質量為太陽M倍的黑洞,其大小約為3×M千米。
  • 第一個有三個超大質量黑洞的星系「出現」
    這項新研究的主要作者,哥廷根大學的沃夫拉姆·科拉克尼(Volfram Kolacny)說:「我們以極高的空間解析度進行的觀測表明,在NGC6240的中心有三個超大質量黑洞。」他們說這三個黑洞位於不到3000光年的空間,它們的質量超過太陽質量的9000萬倍。
  • 天文學家在遙遠宇宙中發現奇異的一幕
    ESO六個星系,通過龐大的網絡互聯在一起,還眾星拱月般地圍繞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這是天文學家最近通過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在遙遠的宇宙中看到的奇異一幕。將這些星系和黑洞連接起來的氣體網絡跨度接近銀河系的300倍。由於距離遙遠,天文學家所見到的景象,實際上發生在宇宙誕生後僅9億年的時候。這是天文學家首次在宇宙誕生後不足10億年的時空中發現如此緊密的星系群。
  • 伽馬射線模式暗示星系可能擁有兩個超大質量黑洞
    據外媒報導,研究伽馬射線發射的天文學家發現,某些活躍的星系似乎在以有規律的模式發出爆炸。 研究小組指出,這可能是星系中心有兩個超大質量黑洞的跡象。 傳統觀點認為,潛伏在大多數星系中心的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 重大突破:發現快速射電爆發的母星系,排除了超大質量黑洞原因
    天文學家已經窺探了快速射電爆發的母星系,排除了超大質量黑洞的原因,使我們離理解這些來自外太空神秘信號的起源又近了一步。快速射電爆發是目前天文學中最熱門的話題,在2007年首次被發現,但天文學家們仍在研究是什麼讓如此短暫的信號顯得如此明亮。
  • 一個星系「懷抱」兩個超大質量黑洞,到底是種怎樣的體驗?
    然而,最近的一項研究卻發現星系中心可能存在兩個超大質量黑洞。近期,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了11個活躍星系的周期性伽馬射線暴發,其中2個為已知源,9個為新源。研究者認為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有多種,其中一種便是這些星系的中心存在兩個超大質量黑洞。
  • 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會「晃動」
    芝加哥大學的新研究利用一個獨特的望遠鏡陣列來追蹤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並在這個過程中解開了一個新的發現--也是一個新的謎團。自從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合作組織發布黑洞M87*的圖像以來,已經過去一年多了。
  • 超大質量黑洞在宇宙中並不罕見
    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一般為太陽的100億倍左右。到目前為止,我們發現的最大的超大質量黑洞都位於大型星系的中心,並且這些星系的附近還有許多其它大型星系。目前的記錄保持者位於后髮星系團中,於2011年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團隊發現,質量為太陽的210億倍,已經載入了金氏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