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終於發現介於較小黑洞和超大黑洞之間的罕見黑洞類型

2020-09-07 龍門正

據外媒報導,儘管科學家們最近才能捕捉到黑洞的圖像,但他們對黑洞卻了解得不少。這些密度極高的天體會吸收任何靠其很近的天體,它們是大多數星系的中心,至少天文學家是這樣認為的。 另外目前已知的是黑洞有兩種類型:標準版(較小版)的質量被認為是太陽的5到100倍;另一個版本是超大質量版,其質量是太陽的1000倍以上。


那麼介於這兩者之間的有沒有其他類型的黑洞呢?天學家們可能終於找到了答案。

「中等質量黑洞」已經躲避天文學家很長時間了,但他們知道這樣的黑洞一定存在於某個地方,事實證明,找到這樣一個黑洞是一個難以置信的挑戰。現在,研究人員在觀察了數十億光年之外的兩個黑洞合併的同時相信他們已經發現了一個中等質量黑洞的誕生。

通過利用地球上三個天文臺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了兩個質量分別為地球85倍和66倍的黑洞。相對而言,這兩個黑洞都較小,但在它們合併後則形成了一個介於標準質量和超大質量黑洞之間的黑洞。

這些觀測都是通過引力波進行的,而引力波需要耗費70億年才到達地球。這是一段難以置信的距離,所以發現這一現象的科學家們顯然感到非常得興奮。

雖然這是足以令人瘋狂的發現,但現在仍有許多待解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為什麼中等質量的黑洞在太空中如此罕見。所謂的「黑洞沙漠」在較小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之間是相當空的,研究人員想找出其中的原因。有一種理論認為,一旦黑洞達到一定的大小,它們就會開始以更快的速度吞噬更多的物質,進而很快就會變成超大質量黑洞。但就目前而言,這種解釋仍只算是一種有根據的猜測。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終於發現介於較小黑洞和超大黑洞之間的罕見黑洞類型
    另外目前已知的是黑洞有兩種類型:標準版(較小版)的質量被認為是太陽的5到100倍;另一個版本是超大質量版,其質量是太陽的1000倍以上。 資料圖那麼介於這兩者之間的有沒有其他類型的黑洞呢
  • 科學家發現「質量間隙」中神秘天體 介於中子星與黑洞之間
    新華社北京6月28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數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對介於中子星與黑洞之間的質量間隙感到困惑:最重的中子星不超過太陽質量的2.5倍(或2.5個太陽質量);已知最輕黑洞大約是5個太陽質量。問題是:在這種所謂的質量間隙之中存在的究竟是什麼?
  •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了超罕見的黑洞
    ,質量範圍是恆星質量的5到幾十倍,還有超大質量的。黑洞的質量範圍是太陽的數百萬至數十億。但是,找到質量範圍介於兩者之間的黑洞極為罕見。直到今天。 與雷射幹涉法引力波天文臺科學合作社(LSC)和處女座合作社合作的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周三宣布,他們有史以來第一次直接觀察到由中間質量的形成而產生的引力波。黑洞(IMBH)-它的質量是我們當地恆星的142倍。該團隊利用了美國的兩個LIGO傳感器以及義大利的第三個LIGO傳感器進行觀測。
  •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超稀有類型的黑洞,是黑洞的合併體
    科學家們發現了他們認為是宇宙歷史上最強大,最重,最遙遠的兩個黑洞的合併體,這一合併體釋放了八顆太陽的能量。 從那次事件中,他們發現了更特別的東西-一種超罕見的黑洞。 當一個恆星爆炸並死亡時,形成的一些黑洞相對較小,最高可達太陽質量的10倍。 其他被稱為「超大質量」的黑洞實在是太龐大了,相當於銀河系中心太陽質量的數十億倍。恆星死亡的結果有兩種,一種是坍塌爆炸後形成黑洞,另一種是無法形成黑洞只能形成白矮星。白矮星會逐漸結晶為鑽石,最終階段這顆星球會非常寒冷。
  • 我科學家發現一對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現象
    我科學家發現一對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現象 源 / 新財網 文 / 新財網 2020年12月03日 11時12分
  • 黑洞「自相殘殺」!科學家觀測到罕見一幕
    近日,科學家觀測到一個罕見的現象,兩個互相靠近的黑洞正在被彼此吞噬,這一現象引起了科學界的注意!據了解,科學家通過美國宇航局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觀測到這一令人震驚的事件:一個超大質量黑洞(SMBH)被另一個經常穿過其吸積盤的黑洞圍繞。這個超大質量黑洞圍繞一個更大質量的黑洞運行,每12年撞擊一次吸積盤。每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就會產生比銀河系所有恆星加起來還要亮的閃光。
  • 科學家發現 極久遠時代最強黑洞碰撞
    科學家探測到來自極為久遠時代的兩個黑洞碰撞信號。這兩個黑洞碰撞產生了一個新的黑洞,而新黑洞的質量前所未見。圖為黑洞碰撞資料圖,和本文無關。根據天文學家的計算,介於兩者之間的中型黑洞不可能由恆星坍塌產生,因為太大的恆星實際上會消耗掉自身質量,不會坍塌留下黑洞。
  • 科學家觀測到稀有黑洞撕裂恆星,或可成最有力中等質量黑洞候選人
    文章提供 : http://88168.ml/1科學家觀測到有史以來最有力的中等質量黑洞候選人吃掉恆星,這是一種非常罕見、比超大質量黑洞還難以捉摸的天體,更是宇宙天體演化中一個尚無法確認的空白環節。但目前公認存在的黑洞只有兩種,一種是由大質量恆星(大約 20 倍太陽質量)重力坍塌後所形成的「恆星黑洞(stellar black hole)」,可以藉伽瑪射線暴或超新星發現其蹤跡;或是在所有已知星系中心掌控大局的「超大質量黑洞(supermassive black hole)」,其質量可達太陽的數百萬~170 億倍。
  • 引力波發現未知天體,可能是介於中子星和黑洞之間的夸克星
    之所以稱它為神秘天體,是因為該天體的質量為2.6倍太陽,而中子星的質量上限為2.5倍太陽,最輕的黑洞質量也是太陽的5倍。而且,由於此次事件的距離遙遠,大約為8億光年,因此科學家沒有探測到來自該事件的光。許多專家表示,該神秘天體打破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它有可能是我們見過的最重的中子星,也有可能是最輕的黑洞。
  • 這是發現第三種類型的黑洞了?
    超大質量黑洞,但中等質量黑洞和原初黑洞仍然停留在理論階段。但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終於發現了追尋已久的中等質量黑洞。一2015年9月14日,註定是一個被載入史冊的重要日子。那天,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首次探測到了由雙黑洞併合產生的引力波!
  • 科學家發現兩個黑洞合併成前所未有的大小
    根據天文學家的計算,介於兩者之間的任何東西都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在崩塌之前變得太大的恆星基本上會消耗自己,不會留下黑洞。根據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主任、物理學家納爾遜·克裡斯滕森的說法,科學家們認為,恆星塌陷不會產生比太陽質量大70倍的恆星黑洞。
  • ...科學家發現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
    我國科學家發現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 來源:科技日報 • 2020-12-03 11:46:58
  • 發現第三種類型的黑洞了?!
    >黑洞也可以根據它們的大小和質量分為四類: 其結果就是恆星在爆炸後沒有留下任何黑洞遺蹟。 所以理論上,天文學家預計並不會在65到135個太陽質量範圍之間發現任何黑洞。
  • 地球最終會被超大質量黑洞吞噬?黑洞的增長速度比銀河系還快
    在星系的組成部分中,往往都存在著星團、多星系統和不同的星雲。而對於像銀河系這樣較大的星系而言,其中心通常都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這是一種質量介於100萬到1000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類型,而黑洞的增長速度,通常情況下又和星系的大小成正比。那麼,隨著銀河系中心的黑洞變得越來越大,我們的地球是否難逃被超大質量黑洞吞噬的命運?
  • 最新發現:一種新類型黑洞,其質量和大小都與宇宙間其它黑洞不同
    Latest discovery of different category of black holes一些科學家正在勘測銀河系,認為已經發現了一種新的黑洞類型。這種黑洞,可能是迄今最小的類型,比一個恆星黑洞小,但比一個中子星更大。
  • 科學家發現迄今質量最大的黑洞
    2020年9月2日,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與位於義大利的室女座引力波天文臺(Vigro)共同宣布他們利用引力波探測到一個質量為142個太陽的黑洞。這是科學家首次探測到質量介於100個太陽到1000個太陽之間的「中等質量黑洞」,也是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利用引力波探測到的質量最大的黑洞。
  • 超大質量黑洞從何而來?天文學界還存在分歧和爭論
    中量級黑洞為早期宇宙提供了窗口,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兩項研究在矮星系中發現了數十個中等質量的黑洞,引發了持續的辯論。重量級的黑洞是宇宙中令人驚訝的普遍特徵,潛伏在或遙遠的星系中。但是一個長期困擾天文學家的問題是:這些所謂的超大質量黑洞(通常質量在數百萬至數十億個太陽之間)從何而來?兩項使用X射線觀察的研究給出了兩個不同的答案。過去,現在當宇宙還不到十億年時,星系已經存在著超大質量的黑洞,這些黑洞可以被每年以數十個太陽的速度吞噬的發光氣體所看到。
  • 引力波再立功,理論中的黑洞被發現,科學家的疑惑解開了
    奇怪的是,科學家們多年以來一直沒有找到介於二者之間的哪一種——中等質量黑洞。最近,科學家們終於找到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中等質量黑洞證據之一,在一次極為短暫的引力波中,科學家們發現了這個神秘的天體。LIGO和Virgo幹涉儀是當今世界測量引力波最強大的設備之一,正是它們,在歷史上首次證實了愛因斯坦所預言的引力波。2019年5月21日,它們再一次探測到了引力波,科學家們當時就發現,這一次的引力波不同尋常。它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持續的時間非常短。
  • 超大質量黑洞!宇宙大佬之間的「你瞅啥」
    科學家使用其他大型望遠鏡對其中400多個候選雙類星體進行追蹤觀測,確認了三個雙類星體系統,其中兩個此前從未發現過。所謂雙類星體,即合併過程中的兩個星系,觀測中能夠看到分別位於兩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發出的明亮電磁波。
  • 作為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黑洞的第三種類型終於被發現了?
    但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終於發現了追尋已久的中等質量黑洞。 2015年9月14日,註定是一個被載入史冊的重要日子。那天,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首次探測到了由雙黑洞併合產生的引力波!這一發現不僅驗證了愛因斯坦百年前的預言,也打開了探索宇宙的全新窗口。